京沪高铁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方案_第1页
京沪高铁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方案_第2页
京沪高铁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方案_第3页
京沪高铁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方案_第4页
京沪高铁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X标段第六工区路基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XXXXXXXXXXXXXX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X标段第六工区XXXX局2010年十二月目录目录11 概述21.1工程概况21.2管段内自然地形地质情况32 编制依据及验标标准要求32.1编制依据32.2路基基床底层填筑验标标准要求33、路基料源情况43.1料场规划43.2料源填料特性54、总体施工方案54.1基床底层填料改良方案54.2料场规划及掺配方案65、掺加级配碎石物理改良土生产制备75.1料源要求75.2物理改良土掺配生产工艺流程及方法75.3掺配生产过程控制要点96、基床底层改

2、良土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106.1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106.2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施工方法106.3施工控制要点127、试验检测147.1改良土制备试验检测147.2填筑试验检测148、资源配置148.1人力资源配置148.2投入的施工设备168.3测量、试验检测仪器179、质量保证措施179.1确保基床底层改良土制备及填筑质量的组织措施179.2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1910、安全保证措施1910.1安全目标1910.2安全保证体系191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1路基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施工方案1 概述1.1工程概况我工区参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标段六工区,施工区段位于山东省XX市香城镇

3、境内,起始里程DKXXX+XXXDKXXX+XXX,正线全长18.318km。本管段路基全长14.43km,占正线长度的78.8%;大中桥梁17座,总长3.88km,占正线长度的21.2%;排洪、立交、灌溉钢筋砼框架箱涵66座。其中路基共分为17个工点,路基基床底层填料81.6万m3,各路基段基床底层工程量详见表1。表1 路基基床底层工程量统计表序号桩号长度(m)基床底层填方(m3)备注1DKXXX+XXXDKXXX+XXX819.29338332DKXXX+XXXDKXXX+XXX556.48215303DKXXX+XXXDKXXX+XXX1461.26619864DKXXX+XXXDKXX

4、X+XXX503.98205675DKXXX+XXXDKXXX+XXX771.59659126DKXXX+XXXDKXXX+XXX655.74234357DKXXX+XXXDKXXX+XXX771.8307508DKXXX+XXXDKXXX+XXX307.35113259DKXXX+XXXDKXXX+XXX814.253022210DKXXX+XXXDKXXX+XXX225.4899211DKXXX+XXXDKXXX+XXX1636.856668112DKXXX+XXXDKXXX+XXX1171.47601113DKXXX+XXXDKXXX+XXX1279.5715688714DKXXX+XX

5、XDKXXX+XXX308.871242715DKXXX+XXXDKXXX+XXX1239.285262716DKXXX+XXXDKXXX+XXX1644.4112315317DKXXX+XXXDKXXX+XXX262.2815225合计14429.88115631.2管段内自然地形地质情况本段线路位于鲁南低山丘陵、丘间平原及山间冲积平原地带,区间地质表层为粉质粘土、砾砂,下层为斜长花岗岩,部分地段基岩裸露,沿线部分地段存在软土、松软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需采取强夯处理、冲击夯处理、CFG桩处理等相应的工程措施。2 编制依据及验标标准要求2.1编制依据根据本施工区段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设计施工图

6、,参考相关的文件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京沪高铁公司下发的相关管理文件,国家及铁道部现行施工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安全规程,批准实施的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批复的基床底层填料改良工艺试验总结报告,以及相应的法律和法规。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见表2表2 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表编号名 称规范编号备注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J338-20044<

7、<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条文说明5<<京沪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实施细则>>6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7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2路基基床底层填筑验标标准要求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和设计要求,基床底层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压实标准见下表3:表3基床底层压实标准填料检测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A、B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变形模量Ev2(MPa)60606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3535压实系

8、数K0.95-孔隙率n-28283、路基料源情况3.1料场规划按照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取土场位置,结合现场查勘,我管段内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于张家屋、泉山沟、付邱、大黄、诸家庄、北齐六个取土场。2008年4月,分别对上述土料场采样检测,结果均为A、B组填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可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目前使用的土料场有5个,初步测算开采量为154万m3,料场规划及储量详见表4。表4路基填料料场规划及储量情况表序号名称位置填料分组征地面积(亩)开采量(万方)供料范围备注1张家屋取土场DKXXX+800B组22.0015.0DK551+794.10- DK555+819.332泉山沟取土场DKXXX+800

9、B组104.0020.8DK556+020.76- DK558+289.403付邱取土场DKXXX+800B组112.4720.3DK558+347.60- DK560+417.404北齐取土场DKXXX+800B组164.735.5DK560+483.60-DK563+719.365大黄取土场DKXXX+800A组145.1228.0DK563+986.39- DK565+906.956诸家庄取土场DKXXX+800B组162.8334.0DK566+042.87- DK567+282.153.2料源填料特性目前使用的五个土料场料源均为花岗岩强分化物,属砂类土砾砂或砾石类细砾土A、B组,最大

10、粒径1020mm,小于0.075mm颗粒含量3%-6%左右。各个土料场土料特征指标见表5。表5路基填料料源特性指标料场名称填料特性指标最大粒径(mm)大于5mm颗粒含量(%)小于0.075mm颗粒含量(%)颗粒密度(g/cm3)不均匀系数 Cu曲率系数 Cc最大干密度(g/cm3)最优含水量(%)填料类别及等级张家屋取土场207.43.02.6411.680.892.059.5砂类土砾砂B组泉山沟取土场202.43.52.619.780.982.077.9砂类土砾砂B组付邱取土场106.45.72.608.330.962.076.9砂类土砾砂B组大黄取土场207.64.72.6314.711.

11、082.157.2砂类土砾砂A组诸家庄取土场203.44.52.6011.560.952.068.0砂类土砾砂B组4、总体施工方案4.1基床底层填料改良方案工艺试验总结(1)采用施工工艺改进措施,采用现有料源点土料直接用于基床以下路堤填筑不能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2)通过填料掺配粘土物理改良,在10%、15%、20%不同掺量情况下,检测指标不能满足填筑路基基床底层压实标准。(3)通过填料掺配石灰化学改良,石灰剂量在不低于8%时,检测指标可以满足填筑路基基床底层压实标准。(4)通过填料掺配级配碎石物理改良,在掺入27%-30%级配碎石情况下,用于填筑基床底层路基,其压实标准n、Ev2、Evd、K

12、30均能全部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和设计要求。填料改良方案的确定根据工艺试验总结及经济对比分析,拟采用掺配30%级配碎石对现有料场A、B组料进行改良(碎石重量占改良成品料总重量百分数)。4.2料场规划及掺配方案根据料场土料性质及目前开采使用情况,计划将泉山沟料场、付邱料场及诸家庄料场作为掺加碎石物理改良土掺配场地,其中泉山沟掺配场供应DK551+794.1-DK558+289.4段路基基床底层填料,设计总掺配生产量为22.7万m3(压实方);付邱掺配场供应DK558+347.6-DK563+719.36路基基床底层填料,设计总掺配生产量为22

13、.4万m3(压实方);诸家庄掺配场供应DK563+986.39-DK570+112.1路基基床底层填料,设计总掺配生产量为36.0万m3(压实方)。级配碎石掺配主要采用料场平摊碎石、立面混采、二次翻倒搅拌方案,对掺配场地狭小区域采用斗容法掺配。根据改良土工艺性试验总结分析确定基床底层填筑施工参数如下:松铺系数: 1.12;松铺厚度:30cm;含水率:WOPT±2,(WOPT89);碾压工艺:YZ22(22t)型静压1遍(平地机精平)+弱振2遍+强振6遍+静压1遍。填筑方案同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5、掺加级配碎石物理改良土生产制备5.1料源要求土料为掺配规划料场清表后合格料,并符合A、

14、B组土技术指标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碎石采用级配碎石用料,即采用碎石生产场破碎混合料,最大限制粒径63mm。5.2物理改良土掺配生产工艺流程及方法物理改良土掺配生产工艺流程料场清表、整平摊铺碎石立面开采立面挖装填筑施工二次翻倒测定碎石堆积密度及土料原位密度土料改良填筑工艺试验确定掺配比例及施工参数物理改良土掺配生产方法.1级配碎石掺配参数的确定通过土工试验,料场土料原位密度为2.10g/cm3,级配碎石堆积密度为1.72g/cm3,根据掺配级配碎石重量占改良成品料总重量30%比例计算,掺配碎石体积:土料体积(自然方)=0.52:1。.2料场摊铺碎石立面混采生产方法(1)料场掺配规划根据

15、目前我局管段内土料场分布及土料质量情况,现确定分别将泉山沟料场、付邱料场、诸家庄料场作为生产改良土料场。掺配前先根据料场地形条件,选择较为平整、开阔的区域进行改良土掺配生产区,并分区进行掺配施工,每个区段面积控制在5000m2左右。(2)料场清表、整平采用推土机清除料场表层腐殖土及粘土层,并整平处理,便于控制掺配碎石摊铺厚度。(3)摊铺级配碎石按每层掺配土层开采厚度2.0m计算,土层上部须摊铺级配碎石厚度为1.04m。摊铺前根据级配碎石运输车辆容积计算卸料间距,并洒方格网标识,同时人工配合机械用碎石堆设厚度控制墩。摊铺卸料由专人指挥,确保每个方格内卸一车碎石。碎石卸料完成后采用推土机根据控制墩

16、顶高摊铺碎石,平地机平整。(4)立面开采级配碎石摊铺完成后,采用反铲立面混采,并堆成土堆。土料开采厚度采用标杆及尺量控制,并排专人及时调整标杆插设位置,确保机械操作手随时有开采厚度参照物,同时通过尺量进一步控制土层开采厚。(5)二次翻倒采用装载机或反铲二次翻倒均匀,对粗粒料窝集部位进行多次翻倒,确保掺配均匀。.3机械斗容比例掺配生产方法当料场地形起伏较大,场地较为狭窄时,则采用先开采土料,在土料开采掌子面附近开阔区域选择掺配场地,然后采用装载机按掺配体积比例挖运土料及碎石,即每1斗碎石配2斗土料,交替挖运堆成半成品土堆,采用反铲或装载机二次翻倒均匀。5.3掺配生产过程控制要点1)加大取样筛分试

17、验检测频次,增加料场掺配筛分检测,当发现碎石掺量低于改良设计要求时,及时进行二次掺配,确保碎石掺量不低于改良设计要求。2)采用方格网法和堆厚度控制土墩控制级配碎石掺配厚度。摊铺时对欠缺部位及时补充碎石,宁厚勿薄,确保碎石掺量。3)采用标杆控制土层开采厚度,对机械操作手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标杆标识高度开采土料,并定时尺量开采厚度。开采过程中根据掌子面进展及时调整标杆位置,便于机械操作手随时掌握土层开采厚度状况。土层开采时宁薄勿厚。4)采用机械斗容比例方法掺配生产时,排专人控制交替挖运,挖运时使铲斗充盈度基本保持一致,以降低掺量误差,同时加强筛分检测。5)在掺配生产过程中杜绝掺配成品料中出现级配

18、碎石窝集现象,如发现及时进行多次翻倒处理,确保掺配碎石均匀。6)碎石备料区、半成品区及掺配成品料堆均须挂牌标识。6、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法6.1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施工准备基底处理网格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路基整修填至顶层填料掺配6.2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施工方法(1)分层填筑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压实按照“区段流程”法横向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施工,根据改良土填筑工艺性试验,确定松铺厚度为30cm。作业区段划分:底层准备填土区段、摊铺平整区段、碾压整形区段、检测报验区段。根据松铺厚度和运土

19、车辆容积,计算每车改良土的摊铺面积,再根据卸料、摊铺方式确定卸料间距,在填筑面上自中线向两边采用“方格网法”洒灰线标识,并在路堤两侧边线处埋设标杆,按铺料厚度人工堆摊铺厚度控制土墩(墩顶洒白灰标识),以控制车辆卸土和铺料厚度。(2)摊铺平整先用推土机沿路堤纵向由两侧向中间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由中间向两侧纵向平整2-4遍,静压一遍后再采用水准测量指导平地机精平作业,人工配合低垫高铲,清除多余填料。边部厚度以标杆为准,中间部位厚度用土墩控制,并用钢钎测量。摊铺过程应控制横坡2%-4%,按设计要求控制线路纵坡。(3)洒水晾晒当改良填筑料含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在路基上采用翻晒或洒水补水等措施调整填筑

20、料含水量,使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压实水量的±2之内。(4)碾压夯实采用22t振动压路基进行压实。第一遍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达到压实遍数后用平地机刮平表面,然后采用静压的方法将路面处理平顺光滑;碾压直线时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压路机的碾压行使速度控制在23kmh;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碾压中检查如是否出现松散和橡皮土现象,人工及时将压松或变软的点位挖除,补填合格改良料。碾压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

21、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5)路堤修整路堤填筑完成后,按照施工图标示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修整边坡,清除多余填料,并对边坡进行夯实。(6)沉降观测在填筑前,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设备,按规定要求的观测频数和精度进行观测,施工中采用资质钢筋三角架插小红旗标识防护沉降观测标,确保观测设施不受扰动与破坏。(7)土工格栅自地表起每填筑0.30.6m高(细粒土填料为0.3m,粗粒土为0.6m)于路堤边坡3.0m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或经编土工格栅;人工铺设土工格栅时拉直、绷紧,连接牢固,保证无褶皱和破损,如路堤填料为细颗粒土,土工格栅直接铺设在填土表层上,如路堤填料为粗颗粒土,土工

22、格栅上下均设砂垫层,防止土工格栅损坏。格栅每幅搭接纵向0.3m,采用“U”型土工钉固定。其外缘距边坡及加固防护工程间距不小于0.1m。土工格栅铺设完毕后,及时进行路堤土方填筑,第一层摊铺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禁止装料车和碾压机械在已铺设、固定好的土工格栅上直间碾压。土工格栅保护层以上的填土按路堤相应部位填筑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执行。6.3施工控制要点1. 料场开采前必须清理完表层腐殖土及粘土层。2. 填筑土料在开采和掺配过程要求机械操作手对超径颗粒(10cm)进行破碎。3. 拉运土料车辆在填筑工作面行驶时禁止急刹车或小半径转弯,禁止碾压设备在碾压面掉头或小半径转弯,避免下承层剪切破坏。4

23、. 在改良土掺配及填筑过程中,对局部碎石集中的土料要进行二次搅拌,严禁粗粒料集中。5. 填筑施工时配合人工对超径颗粒进行破碎,严禁将超径颗粒堆放在路基坡面上。6. 填筑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格网控制卸料,摊铺时按照控制土墩及两侧标杆控制铺料厚度。摊铺平整时严格控制路基纵、横向坡度。7. 纵向预留台阶部位必须按照碾压参数碾压密实,纵向长度不得小于2m。8. 基床底层填筑超宽50cm范围要进行碾压,确保边坡碾压质量。9. 土工格栅铺设时应拉直、绷紧、不得有褶皱和破损,沿线路纵向接头处搭接0.3m,土工格栅采用“”钉固定,固定按4个钉/m2。路段填筑施工时,禁止运土车辆碾压土工格栅。10. 路基沉降管采用

24、钢筋三脚架及插小红旗标识防护,碾压过程中注意保护。路基沉降管周边1m范围内采用小型平板夯夯实,填筑分层厚度20cm。11. 填筑层在检测合格后随即洒灰线标识下一填筑层卸土控制方格网及堆控制土墩,保持迎检状态。12.涵洞顶以上1m高度范围内禁止采用大型碾压设备碾压,施工时采用小型机具夯实8-10遍,松铺20cm,其压实标准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7、试验检测7.1改良土制备试验检测根据验标要求,物理改良土充分搅拌均匀后,检测数量:每工班每5000m3为一批,当不足5000m3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现场抽样筛分试验。7.2

25、填筑试验检测基床底层填筑碾压完成后其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测方法见表6。表6 基床底层填料、压实标准及试验检测填料压实标准砂类土及细砾土检测数量检验方法A、B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数K30(MPa/m)130每填高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变形模量EV2(MPa)6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孔隙率n28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孔隙率n、动态变形模量Evd;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测。8、资源配

26、置8.1人力资源配置基床底层改良土制备及填筑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工程技术部、试验室、质量部、物资设备部、安全环保部配合,施工一处、施工二处分别负责各管段现场管理。基床底层改良土制备及填筑过程邀请监理组监督检查。施工管理人员见表7、表8。 表7 基床底层改良土制备及填筑施工管理人员名单表部门职务姓名备注监理组监理组长监理组副组长路基主管监理管段DK557+549-563+719段现场监理工程师监理管段DK551+794-557+549段现场监理工程师监理管段DK563+719-570+079段测量监理工程师试验监理工程师安全环保监理工程师六工区十五局项目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测量负责人试验检

27、测负责人安全环保负责人物资供应负责人施工一处(DK551+794-DK563+719)处长路基主管兼管付邱掺配场现场负责人主管泉山沟掺配场施工二处(DK563+719-DK570+112)处长路基主管兼管诸家庄掺配场表8 现场施工人员情况序号人员数量备注1技术人员4负责现场技术问题的协调解决工作2测量人员4负责边线、摊铺厚度、平整度和高程控制工作3试验人员6负责土料含水量检测和碾压试验检测工作4操作工人20具体实施和落实技术人员的安排5机械手22完成安全规范操作,做到文明上岗,负责掺配、摊铺、碾压施工6司机31负责运输填料工作7其他20指挥车辆、辅佐推土机局部人工平整8.2投入的施工设备表9

28、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1振动压路机YZ22台4良好2平地机PY180A台4良好3推土机SD22台4良好4自卸汽车红岩20T辆30良好5装载机ZL50C台3良好6挖掘机PC220台6良好7挖掘机CAT330台1良好8洒水车CA10B辆3良好9手扶式振动夯台6良好8.3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表10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检定状态1全站仪TCRA1201+R1000徕卡(瑞士)套3合格2水准仪NA720/DSZ3徕卡台3合格3水准尺3m标尺把3合格4平板载荷仪测定仪K30套1合格5静态变形模量测试仪Ev2套1合格6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Evd套1

29、合格7灌砂筒150mm个3合格8案秤AGT-10套3合格9圆孔筛5mm套3合格9、质量保证措施9.1确保基床底层改良土制备及填筑质量的组织措施(1)在本施工中建立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项目经理负主责,施工单位各级领导人和技术负责人对施工质量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技术责任。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施工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明确责任,确保优质工程。(2)强化质量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在施工队伍选配、机构设置、施工方案、管理制度等方面紧紧围绕创优目标,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主线,全面组织施工生产。(3)强化质量保证体系,配齐配强有关人员,做

30、到各级领导、业务部门、现场指挥、作业班组质量责任明确,考核奖罚及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创优积极性。(4)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主动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实现“四位一体”联合创优的质量工作格局。(5)选调精干的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强化职工质量意识教育,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技术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6)健全内部检查制度,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体制,立足自检自控,确保创优目标实现。将现场质检工程师“一次检查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提高工程检查的严肃性、权威性。(7)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采取定期评比,奖优罚劣,实行质量否决制度,运用经济杠杆

31、作用,确保工程质量。(8)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制定各工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工艺标准和检查标准。对工序标准的执行情况做出记录,使各工序衔接有序。(9)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计划,按节点工期要求,分阶段控制,实现均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10)对改良土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严格检验控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资料齐全、试验数据准确;采取有效的试验检测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严把计量关,对所有在用的计量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标定,合格后投入使用。(1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做到施工图纸、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

32、时、准确、无误,实行技术交底复核签字制度,所有图纸交底、测量放样资料由技术主管审核签字标识后方能交付施工,各项资料保存完整,以备核查。对收到的设计文件,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和签认,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9.2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1)施工中做到掺、挖、运、摊、碾、试验机械设备配套。严格按照掺配比例制备改良土,控制卸土、摊平、碾压、试验四区段八流程分区控制,逐项工序检查验收,确保填筑质量。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前先对填料进行试验并进行试验段施工,收集有关资料以指导施工。(2)路基填筑按照“快速施工、迅速封闭”的原则施工,并进行防排水措施处理。路堤填筑沿横断面全宽、纵

33、向分层填筑。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确保刷坡后边坡的密实度。采用重型压路机确保压实质量。填筑时按设计设观测点对路基沉降量进行观测。(3)路基工程填筑压实质量的检测按设计和规范检测项目及频次要求执行。(4)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落实成品保护责任制。加强现场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作业,减少成品损坏(5)围绕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QC小组攻关活动,使质量通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观感质量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6)制定详细的汛期雨季及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施工质量不受影响。(7)加强工程内业管理,完善各种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内业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档案,真实反映工程进展情况。10、安全保证措施10.1安全目标本工程的安全目标是:安全生产零事故。10.2安全保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为指导,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组织施工;保持职工队伍稳定、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为路基附属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生产环境,保证施工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