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衢丽湖三地高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衢丽湖三地高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衢丽湖三地高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衢丽湖三地高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衢丽湖三地高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散文给羸(léi)弱无力、视野狭隘、囿(yòu)于个人悲欢的散文注入了强心剂,以思虑深远和格局开阔取胜,适应了社会转形期间知识大众的心理向度和精神需求。B.莫扎特生前在家乡饱经冷落,屡受排挤,可谓命途多舛(chun),但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挫(cuò)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心绪的隐秘,这确乎是一桩过于奇妙的事情。C.明代晚期的十里秦淮,商业文明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科考举子的集聚迸(bèn)发出朝议的力量,温柔乡里的歌

2、女仿佛主持沙龙的名媛,令声气相通者有了恣(zì)意批判的空间。D.有关王者荣耀的争论,泾(jng)渭分明:一派从资本视角力捧,称颂其吸金能力封神,是手游届的荣耀;一派从教育视角批判,认定其荼(tú)毒学生,堪称教育领域的毒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两题。甲早期的“单元”就是教学内容的单位,主要涉及教什么即教育的前端。一百年前课程诞生之后,特别是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单元”一词尽管依然沿用,但其含义有所变化,即从有组织的内容单位走向了经过设计的活动单位,也叫经验单位,可以称之为教育的中端。后来的几十年,“单元”一词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中渡过,乙直至21世纪核心素养时代的

3、来临,人们从“课程视角、学习立场”上重新激活了单元概念,让单元成为一个学习单位,对接素养目标。也许此时的单元已经成为“一个教育片段的完整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丙它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前端的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端的整个学习过程,后端的素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实践验证。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诞生    B.尽管    C.不温不火   D.渡过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 &

4、#160;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居民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才能温暖群众,凝聚人心,国家发改委将增强社区服务供给,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下沉到社区。B.唐末的县令大多出身武人,不关心百姓疾苦,吏治崩坏,而宋代儒生则多以天下为己任,经由科举这一路径重建政治秩序,这种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是百姓所企盼的。C.新冠病毒闯入世界就像疯子当街挥舞着长柄的大刀,几乎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至少是0.5倍速播放,但它同时以

5、2倍速、4倍速,撬动着世界的演变。D.虽然中国女足几度陷入低谷,但铿锵玫瑰的精神血脉和技术传统从未消失,当能力、资历和人品都很强的水庆霞被任命为新一届主帅,铿锵玫瑰呈现出重新绽放的势头。5.在空白处分别填入一个陈述句,一个反问句,使语意连贯,逻辑顺畅。(4分)尼罗河都流经沙漠了,为什么没有水土流失?而黄河却这么严重?产生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是一种因果倒置的思维误区。黄河不是水土流失的缔造者,而是          ,所以它“黄”了。尼罗河为什么没有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因为它的上游地区植被都还不错,虽然中下游流

6、经的是沙漠区,但降水都几乎没有的沙漠地区,         ?黄河地区水土流失罪不在黄河,而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裸露的松散黄土,季风性气候特性的短期内集中性的大雨量冲刷,加上黄土高原与河谷之间的高度差,雨水裹挟黄土冲进黄河。黄河也顶不住,它就越来越黄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中国多项科研成果的名称: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火星车叫“祝融”,空间站叫“天宫”,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太阳检测卫星计划叫“夸父”,海空两栖无人器叫“哪吒”,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叫“悟空”这种颇具特色的命名形

7、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1)小结以上名称的命名规律。(2分)                                         (2)模仿这种命名,给型号为“C919”的国产

8、大飞机拟定一个名称,并简述命名理由。(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0分)因为有域外文学的参照,便把鲁迅故土记忆里朦胧的存在照亮了。这毁誉参半、美丑互照、得之于古风里的神思,民风里的灰暗之迹带来的隐痛,一切都十分复杂地呈现在他的文字里。一面是诅咒,一面有敬意。浙东混沌的语

9、意和生命形态,被一种鲁迅式的智慧过滤了。从鬼魂文化与地域语境里考察国人灵魂的特色,自然是他的一个发现。不过此间看出他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对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阴间鬼神意象,带着好奇心和欣赏的态度;一方面对这些鬼文化给“下等人”日常生活带来惊恐与不幸,深深愤怒又深表同情。无常与祝福的两种形态和两种审美效应,都可以证明他内心对绍兴文化的复杂态度。而那些陋俗对人的戕害,是远远超过这些遗存所保留的审美快感的。小说所虚构的未庄、鲁镇,不乏奴才的破坏和寇盗的破坏。古人的传统如何演化为木然的人生意蕴,他都有描述。读者一面会为“下等人”的悲剧哀恸,一面对那里的古风持有敬意。这种互为否定的存在性,能够看出他的哲学。

10、晚年鲁迅对女吊的赞赏,看重的是这个绍兴的鬼魂带来的血性的美。他在这个形象里发现了迷人的存在。那就是百姓在底层的压迫里,创造了一种神异的存在,她以异样的神色喊出了百姓的苦楚,是有魔力的闪光。此外,无常中迎神赛会的诸多鬼神,曾对少年鲁迅有很大的影响。他通过那些表现和绘画形态,发现了表现非人的存在的一种美感。这些,我们在明清以来的文人笔记里,偶尔也看到。但把它们提升到精神的高度来打量者,是从鲁迅开始的。如果他只是对绍兴民风陶然地摹写,那自然不能发现更多的谣俗秘密。他从风俗里看文化的疑点,捕捉其间非人性的问题,方显示出眼力的独到性。他的小说写的许多风俗,与真的人的生活均无意义。明天里的单四嫂子无论怎样

11、用民间礼仪和医术,都无法让孩子起死回生,那些古老的遗风对鲁镇人是徒有其表的。他在散文父亲的病中痛斥民间中医的迷信话语方式给人带来的负面因素,置身于强大的民风里,却没有一丝生的希望,收获的仅是绝望。这种非逻辑的审美性,给我们一种新颖怪诞的画面感,其间美丽的图卷有的则得力于绍兴文化的浸泡。我们于此看到了民间性与历史哲学之间晦明不已的关系。旧俗里可以让儿童开心的存在,还是太有限了。鲁迅对浙东文化里远离儿童心性的遗传颇为不满,他对那些大人化的民间理念,有着刻骨的不快,对二十四孝图内在于儒教里的气息,大为不敬。有另一双眼睛在照着那些遗存,似乎发现了其间的大问题。民间的这些图册,如果在没有利害关系的人看来

12、,自然有它好玩的地方,可是一旦与人生结合起来看,则问题多矣。鲁迅清醒地知道,风俗也在吃人,那些奇异的鬼怪,不仅无助于青年快乐地生活,反而将人的快慰消解或者囚禁了。风俗与礼教一体的时候,人性便遭遇到高墙,被隔离于阳光之外。到了祝福那里,风俗与礼教吃人的话题,就面目更清了。杀死祥林嫂的,是看不见的流言和百姓的信仰。死后的诱惑,灵魂的存在,将无法生存者逼向了死亡。绍兴的诗意到此中止,那些古老的、有意味的遗风,对活着的妇女,还有什么慰藉呢?在小说里,鲁镇的环境和遗传,那么深地呈现着,似乎是一种宗教式的图景。那些与冥冥之中的不可知的存在关联的人与事,便有了哲学与诗的意味。在描述故事时,他那么残酷、痛楚,

13、有着柔性的力量,使我们看到了儒家文化所没有的另类笔法,或者不妨说,鲁迅用自己生命的光,把存在的虚无之域照亮了。(节选自鲁迅的浙东脾气)7下列作品中存在“绍兴的诗意”的一项是(   )(3分)A.祝福中年终祭祖风俗与百姓信仰。B.明天中单四嫂子面对的民间礼仪和医术。C.父亲的病中民间中医的迷信话语方式。D.无常中所写的迎神赛会时的诸多鬼神。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域外文学和朦胧的故土记忆都呈现在鲁迅的文字里,他对浙东混沌的语意和生命形态,既有诅咒也有敬意。B.无常与祝福体现了不同的作品形态和审美效应,绍兴

14、的“鬼魂文化”有审美快感,也有陋俗对人的戕害。C.鲁迅清醒地看到二十四孝图之类图册的大问题:风俗与礼教一体,禁锢人性,无助于青年快乐地生活。D.鲁迅的文学世界似乎呈现着宗教式的图景,充满残酷和痛楚,有着柔性的力量,是儒家文化所没有的另类笔法。9.文化影响了鲁迅的浙东脾气、精神世界。请根据示例写出下面文化对鲁迅的影响。(4分)示例:域外文学激发鲁迅悲悯的宗教感(1)女吊(2)绍兴民风(3)礼教文化(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奔  跑    雷默马良不骑自行车的时候是个修鞋匠,骑上自行车会变成一个诗人。那天回家,他突然发

15、现村里没有一条好端端的路,自行车骑过去,五脏六腑都快被颠出来了。马良就决定给村里修一条像样的路。起这个念头还有一个原因,马良跟谁都没有说。他觉得只要把自行车骑得炉火纯青,他那个一腿长一腿短的生理缺陷是可以被掩盖的。要掩盖生理缺陷,他就不能离开自行车,那就需要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路。马良开始愚公移山似的修路,让村里人惊讶不已,但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说,这是马良在为大家做好事。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看到马良在平整门前的路时,显得很不好意思。给他端一碗热茶,或者送一条擦汗的毛巾,以缓解内心的不安。马良足足修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一天也没去修鞋铺。等回到修鞋铺时,马良发现浩明一个月前生的气还没消除。

16、“你这一个月去哪里了?我都快被修鞋的人问瘫痪了。”“做了一件好事,无偿给村里的路平整了一遍。”“好端端的修路于什么?这路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心疼我的自行车。”“我以为我不会看错人:看来还是我错了。三七市历来是个做生意的地方,你去看看,哪个做生意的跟你一样?开业一天,歇业一个月,你有没有职业道德?”“你说得太严重了,这一个月我又不是游手好闲去了,不是修路去了吗?” “你为来为去就是为了你那辆自行车,你敢说不是玩物丧志?”“自行车还了我尊严,有什么不好的?我开修鞋铺不就是为了日子能好一点吗?你好像见不得我好啊!”马良一说完这句话,就开始懊悔,但这句话好像在他心里憋了很久,感觉一张口,

17、它就会溜出来。以前是自己牢牢地看守着,现在心火一大,就跟开闸泄洪一样,它面目狰狞地自己跑出来了,把马良吓了一跳。浩明的脸转了颜色,他发达的手臂微微地有些颤抖,尴尬的静默之后,他重重地把手里的钟表摔在了桌上精密的零件堆里,又是长时间的沉默。那阵子,马良虽然站在“鸟笼”外面,但他好像也听到了“鸟笼”里各种各样钟表发出的秒针走动的声音。马良站了一会,随后低着头张罗修鞋铺的开张,他突然听到了这么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去爱你的自行车吧,这个修鞋铺我看也别开了。”修鞋铺的主意确实是浩明出的,无非在浩明修钟表的工作棚旁边占了一小块地方,凭什么他说不开就不开?马良之前的愧疚像玻璃上的水珠,经过太阳一烤,“

18、嗖”的一下没了踪影,马良感觉自己还添了一肚子的气。“鞋子我可以不修,以后我开修车行去,反正自行车会越来越多,我不相信开修车行能饿死人!”“争下去没有意思了,你走吧。”两个曾经好到无话不说的人,翻起脸来竟然比翻书还快,这是马良没有想到的。不欢而散后,马良迅速收拾了行头,骑上自行车往回走。一路上,他想到前一天还打算有机会捎上浩明,让他也感受一下奔跑的感觉,眼下两个人却分道扬镳了,不禁鼻子发酸,风“嘶嘶”地叫着,吹着吹着,把他眼泪也吹出来了。那天,马良骑着自行车驶过了自己的村庄,他大约也怕熟人看到自己哭的模样,就一直往前骑,把自己的村庄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后来有人说起了这个事,说在马路上看见了一个男的

19、,骑着自行车,一边骑一边“嗷嗷”地大哭,动静搞得很大,他们以为是报丧的,还特意目送了很长一段路。马良那天一直骑到了万家岭。万家岭有两个差不多六十度的坡面,按理说自行车是骑不上那个坡面的,距离太长,很考验脚力。但那天的马良身上被一团火包裹着,歪歪斜斜地被他一直撑到了坡顶。到了坡顶,他整个人已经虚脱,就放任自行车往下坡滑行。自行车越滑越快,自行车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后来又从野马变成了飞鸟。那时候马良慌了起来,他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行车是不能急刹的,尤其不能刹前轮的刹车。随着一声轻微的爆炸声,马良从车上飞了出去,最终他像只蜷缩起来的动物,滚了好几十米,滚到一堆乱石中才停了下来。马良被人送到卫生院的时

20、候,里面的医生吓傻了。他浑身上下被血浸泡透了,人处于昏迷的状态,掐人中也不管用。卫生院不敢接,通知了县里的医院,一辆拉着警报的救护车把马良接走了。马良经过抢救,捡回了一条命,但他那条完好的腿没保住,它已经坏死了。马良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月,然后拄着拐杖,拖着一条空荡荡的裤腿出院了。出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辆被好心人送回来的自行车送人了。至于是送的,还是低价转让的,一直在大家的嘴里反复争论,最终也没人敢问马良,这成了一个谜团。之后,仿佛一夜之间,三七市的马路上多了很多自行车,一个比一个骑得快。大家说,马良的那辆自行车肯定也在里面。村里人很少看到马良,只有姜太婆偶尔给他送一碗面去。姜太婆说,这是

21、个好人,修完路以后不能忘记他。大家从姜太婆的口中得知,马良用一条半身高的板凳当拐杖,失去一条腿后,他看上去矮了一大截,仿佛跟高位截肢的浩明差不多高了。浩明在某一天去敲了马良家的门。他在门外敲了很久,也不见人来开,一推发现那扇门虚掩着,推开门,发现里面窗户全关着,黑得很厉害。他冲黑暗中喊了两声马良,也没见回应,他以为马良出去了。走进去,他才发现马良一个人坐在灶台下。马良的眼神有点痴呆,看到人来,他仿佛才反应过来,立刻惊慌了起来。“是我,浩明,我是浩明!”马良镇定了一下,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这之后,那个“鸟笼”旁边又出现了修鞋铺的行头,是浩明从他的“鸟笼”里搬出来的。搬完了修鞋的工具,浩明又

22、从“鸟笼”里拿出了很多双鞋子,那些鞋子大部分都是崭新的。等一切摆完以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马路的尽头,那里仿佛随时会出现一个奔跑的身影。(节选自雷默小说奔跑)10.加点处的“哭”各有什么内涵?(4分)(1)一边骑一边“嗷嗷”地大哭                                       (2)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23、0;                              11.根据划波浪线的对话,简析两人的性格特点。(4分)                                         12.赏析小说最后两段的“结尾艺术”。(

24、6分)                                         13.有人说这篇小说既是个“悲凉”的故事,又是个“悲壮”的故事。说说你的理解。(6分)  &

25、#160;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20分)适园记    明来复适园者,张光禄见三君所新筑而自命名也。君关中泾阳著姓,久寓维扬,尝一仕于留都。稍迁,意不欲往,辄谢冕绂以隐。隐居之暇,庀材拓地为园,离扬城南可五里。既成,贻书来子,曰:“不佞自绝迹长安以来,觉

26、意油然,适其适也。以园将寻徜徉之乐,以阅居者,幸子按图记焉。”夫人固各有适也,适从中发而假境焉以寄。倘非先有此适,适者纵境适,纷挐在前,与我身心不属,山水花鸟,皆无情之物矣。夫适,恬趣也。会之即素位自得,扩之即胞与大公。可使境来荡襟,可使神跃万象。谢汹呶之烦嚣,味冲夷之至理。弋钓琴弈,莳植灌溉,随其所好,量力度时,皆有一种心怡。与自前所对之物融,浃而不可语形,并不可人喻者,此真适也。审尔吾人于宇宙之内,任取一事焉,求其可以远声利逃毁誉者,以寄吾性之乐,何异于庄子书鱼而夜蝶、陶潜抚松而醉菊耶?鱼也,蝶也,松也,菊也,本有一段可适者。若两公无与适者存乎其中,即四者日交,漠然不相关矣。光禄君以其适,

27、写之于园,故寻常流峙,毕写于君。丝竹陶之,麹生畅之,有时击榜浩歌,有时步廊乘月,与胜侣佳人同适,与满园春色同适,与园外之天地亦同适。视束带谒官长、逐队怀刺、仆仆不休,相去何若哉!园北枕关署,面环水一湾。入门即列霏屑、远尘二轩各数楹,迤行可登山。山有台有洞,奇石峻峰,舆步上下,不可卒尽。中豁然,阶宏敞,可以盘马,镇之以庭,界之以池,堂堂岩岩,是为秩筵高会处矣。东西多树松桂,并南土异卉,蔚然成行,各冠以亭,曲榭蔽之,径复迂邃。东北隅创揽翠楼极且骋望城虫郁葱佳气真接平山掌沿宝带河缭绕于浮图宛然佳绘。园后抱竹千竿,想像袅风栖雪时,此君共主人酣赏,盖亦溯子猷之兴,而兼之见三直欲仿三古人之适耶。余往客广陵

28、,于近郭常饮社友間元之园。城西之碧流灌木,庶有领略,惟叹关南萧然。得此园,邗江之浒添奥区矣。(选自三秦出版社来阳伯文集)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幸子按图记焉             幸:希望B.会之即素位自得           会:领会C.丝竹陶之   

29、              陶:使快乐D.盖亦溯子猷之兴           溯:逆流而上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并不可人喻者            

30、 求人可使报秦者B.审尔吾人于宇宙之内       以勇气闻于诸侯C.陶潜抚松而醉菊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镇之以庭                 阙秦以利晋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1、60;  )(3分)A.张见三无意于仕途,希望自在地生活,于是在离维扬城南约五里远的地方新筑了一个园子,亲自命名为适园。B.为了阐述“适”如何作用于人生,作者运用例证法,将庄子、陶潜、王子猷三位古人与园主类比,很有说服力。C.作者认为先要内心安和,才能感受到外界,否则即使每天与外界事物接触,也无法感知外界事物的多姿多彩。D.本文缘事述理,按图绘景,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流畅中见古雅,颇具特色,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东北隅创揽翠楼极目骋望城中郁葱佳气直接平山堂沿宝带河缭绕于浮图宛然佳绘。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32、)(1)夫人固各有适也,适从中发而假境焉以寄。(4分)                                         (2)视束带谒官长、逐队怀刺、仆仆不休,相去何若哉!(4分)                           

33、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8分)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19.词中“白甲苍髯”指     (物),“幽人”指    &

34、#160;(人)。(2分)20.赏析本词下片的艺术手法。(6分)                                         (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6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

35、,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孟子·离娄下)注由:同“犹”。21.颜回之“乐”指的是       ,“乡人”可解释为      。(2分)22.“人不堪其忧”的“忧”与“所忧则有之”的“忧”有何区别?请简析。(4分)                                   

36、;      (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2)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3   ,一鞭残照里。)    ,量这些大小车儿

37、如何载得起?(长亭送别)(4)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论语)(5)在天愿作比翼鸟,   。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钱钟书在吃饭一文中写道:“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

38、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衢丽湖三地一模参答1.(3 分) C。A. 迸 bèng;B. 铆 mo;D. 就绪。2.(3 分) B。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此处应用“因而”,表示结果。3.(2 分) B。“烽火连三月”前加顿号。4.(3 分) D。A 项,成分残缺,“以方式”;B 项不合逻辑,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C

39、项,偷换主语,“成为”前加主语“普希金”。5.(3 分) B。A 项“精妙”是褒义词,后半句宣传语的特征不符;C 项“恭候”敬谦失当;D 项“杏坛”指教育界,应为“杏林”。6.(6 分)(1)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演中国式浪漫惜别(“北京冬奥会闭幕式”1 分,“中国式浪漫惜别”或“折柳惜别”“折柳寄情”1 分)(2)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形式)以红色为底,代表着热情和希望,也为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烘托出喜庆气氛;(色彩)每个图标用寥寥几笔就充分展现该运动最有特点、最优美、最成功的瞬间,构图简洁传神。(构图)(每点 2 分,答出

40、两点即可)7.(3 分) D。A 项,强加因果。“大批人才从过去主要聚集的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分散”,是“人才下沉”的表现,而不是原因。B 项“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错, “最优”当改为“更优”。C 项“成就更大”于文无据。8.(3 分)B 。“周边城市群的形成”错。原文为“周边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9.(4 分)城市之间在收入、发展前景上的差距在缩小。大学扩招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城市间对人才的“推拉力量”越来越大。交通更加便捷。(每点 1 分)10.(4 分)仗义热心;手艺高超;怜爱子女;境遇凄惨;克制隐忍(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可)11.(4 分)多用短句,问句、感叹句;语词反复

41、;一连串动词使用,多用语气词。(用词、句式、修辞三个角度,相同角度不重复给分;要结合文本分析;一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12.(6 分)结构上串联全文;切换场景,延展时空,丰富故事内容;暗示了孟老板的境遇变化及复杂心理;叙述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13.(6 分)以秃树、衰草、斜阳、北风等营造苍凉萧瑟的氛围,辽阔无边的荒地凸显一个人的渺小,烘托出人物在凄惨境遇下的无力感、孤独感; “最响”的炮仗声反衬了人物内心不能言说的沉痛,“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暗示了人物无处可说、无人可说的苦痛。与上文形成多重对比,如多日没有过的新鲜声音与上文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每天

42、试炮声,自家女儿出嫁时只有三个炮仗的寒碜与上文家家户户嫁女儿都用孟家炮仗、烟火的盛况等,表现了孟老板的生存困境,揭示出小人物在时代面前的人生悲剧。(每点 2 分)14.(3 分) D。稍:逐渐。15.(3 分) A。A 项,表修饰。B 项,介词,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 项,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2页 共 3 页介词,比/介词,被。D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这。16.(3 分)B。文中第二段说“今朝廷法严令具”,也就是说国家具有完备的法治制度,王安石认为根本问题是“不法先王之道”,即不效法先王的执政理念。17.(3 分)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

43、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18. (8 分)(4 分)(1)在朝廷担任官职的人才少,那么就有隐藏在民间而不被当世知道的人才了。(“乏”1 分,“伏匿”1 分,“为所”被动句 1 分,句意通顺 1 分)(4 分)(2)那些能够讲求先王的执政理念,又符合当时的变化的官员,大概全郡县到处都绝迹了。(“其”“阖”“往往”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19.(2 分)相留相送 把酒沃愁肠20. (6 分)借景抒情。“漏声残”“灯焰短”暗示词人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春将暮”“斜阳”描写晚春日暮之景,表现词人漂泊之久、跋涉之远及对故人的思念。比喻。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赶赴潇湘

44、,表现旅人的孤寂、愁苦无依。对比。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团聚与此时的“海角天涯”“魂梦凄凉”形成对比,写尽离别之愁与思念之情。直抒胸臆。“凄凉”“无语”等直接表明离别的伤感。(一点 2 分,任意三点即可)21. (2 分)文(知识) 礼(德行)22. (4 分)指出子贡自身就存在不足,要反思自我;以自己的做法暗示学者当以自治为先。(每点 2 分)23.(6 分)(1)八佾舞于庭         孰不可忍也(2)位卑则足羞         

45、;官盛则近谀(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24.作文(60 分)【参考立意】1.不沉湎于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2.思考过去,汲取养分,助力当下。3.以过去为借鉴,以未来为指引。4.当你得意时,要多回望过去;当你失意时,要多展望未来。绍兴适应性测试参答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分)B(A“转型期”,C“迸bèng”,D“手游界”)2(3分)C(

46、应为“度过”)3(2分)A(破折号与“即”重复)4(3分)C(A语序不当,先“了解”再“增强”;B缺中心词,“这种由读书人地方”后应有“的现象”之类的中心词;D搭配不当,“资历”“人品”不能搭配“很强”)5(4分)(1)水土流失的受害者。(2)哪来的水土流失呢?(每空2分,必须符合“句式”要求)6(5分)(1)(2分)都是运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各种形象,结合项目或成果自身的特点加以命名。(2)(3分)参考示例:名称:鲲鹏。(1分)解析:鲲鹏,既有神话性,更有文学性,既符合国产大飞机“大”的特性,也符合大飞机“快”“稳”的特点,用来给大飞机命名,贴切地表现国产飞机自在翱翔的雄姿以及平稳安全的性能。

47、(2分)(用“青鸟”“朱雀”等也可,只要命名形象、“理由”充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0分)7(3分)D(参看第3段。要对选文结构分析:1、2段总述鲁迅对绍兴鬼文化的两种态度,第3段以女吊和无常为例说明其“迷人的存在”,第4、5、6段举例说明在民风旧俗里看到的文化问题,风俗吃人。“绍兴的诗意”当指前者)8(3分)A(是“神思”和“隐痛”呈现在他的文字里,不是“域外文学”)9(4分)(1)女吊促使鲁迅养成反抗压迫的斗士精神。(2)绍兴民风既有熏陶也使鲁迅认识到民间迷信的巨大影响,必须改变国民的精神。(3)礼教文化加深礼教吃人的认识,从而对旧礼教进行批判。(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