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区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杭州市富阳区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杭州市富阳区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杭州市富阳区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杭州市富阳区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

2、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3、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

4、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

5、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

6、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

7、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让儒、道两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它们

8、就能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B如果法、阴阳、名三家能与儒、道两家思想互相吸收借鉴,那么就不会导致自身不独立的命运。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D殷周之际出现的重要的人文转向规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对儒、道两家思想影响很大。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C“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

9、不可。有人只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这是有重大偏颇的。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反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C儒家

10、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智斗(选段)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胡传魁   嘿,阿庆嫂!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胡传魁   你好哇?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胡传魁 

11、60;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胡传魁   哈哈哈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刁德一

12、0;  好说好说。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

13、事一样。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阿庆嫂   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14、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

15、用打火机点着。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刁德一   (

16、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

17、60;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胡传魁   哈

18、哈哈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寒暄地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意在查

19、明其回沙家浜的真实目的。B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轻轻带过自己的恩惠,且半开玩笑地说“后怕”。C“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表明阿庆嫂作为一个外乡人,恳切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下。D刁德一认为阿庆嫂帮助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时,神情自若,不是一般人,因而怀疑阿庆嫂帮助胡传魁可能别有用心。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部分的对白与唱词交代人物关系,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B

20、“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这一舞台说明交代了阿庆嫂的心理活动,突出了阿庆嫂的敏锐。C从“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至“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这部分的唱词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角色背对所交流的对象向观众表现了各自思想斗争的过程。D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刁德一两人之间,描写了他们相互试探、相互提防。6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7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九

21、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

22、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僖公三十年(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C尔墓之木拱矣          

24、0;      拱:合抱D晋人御师必于崤   御师:设伏兵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吾其还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B臣之壮也/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C子亦有不利焉/余收尔骨焉D夜缒而出/勤而无所,必有悖心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

25、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求见秦伯,可见其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的爱国精神。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展现了其高超的论辩艺术。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抓住秦伯的心理

26、,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D蹇叔在得知穆公偷袭计划后,劝说穆公放弃出征。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13烛之武从什么角度离间秦晋关系的?请简要说明。四、选择题14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

27、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赤壁赵翼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注1 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28、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三国时的营垒依稀可辨,“依然”“故”体现了今昔之感。B颔联“乌鹊南飞”与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意蕴相同。C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壮阔,笔触大开大合,议论不落窠臼,体现诗人的历史观。D本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六、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

29、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剧不容半点枝蔓,结构上要(        

30、0;   )、斗拱相抱。虽然也有倒叙插叙、人间天上、阴阳两界的自由流动,但因舞台演出“一次过”的不可重读性,故事必须讲得经典、简洁、(             )。契诃夫说过一句关于编剧技巧的精彩语:第一幕枪挂在墙上,第三幕必须放响,否则就没有悬挂这个道具的必要。这里讲的就是戏剧结构的简洁性、紧密性。而小说可以(     ),雍容闲庭,第一章墙上挂枪,到最后一章仍不放响也是常事,因为那是

31、大量的描写中的一点而已。可戏剧终归不是小说,小说也终归不是戏剧,它们是两个道上跑的火车,唯有穿越人性山洞前的凄厉长鸣,以及穿过山洞后的狂放呼啸,      。尽管这种呐喊有时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但其本质都是对人性深度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首尾呼应   环环

32、相扣   横生枝节   洞穿B首尾相连   丝丝入扣   旁逸斜出   洞穿C首尾呼应   环环相扣   旁逸斜出   洞悉D首尾相连   丝丝入扣   横生枝节   洞悉19下列填入文本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3、 )A这种同步声响才是它们永远都不可或缺的,直逼灵魂B这种不可或缺的同步声响才永远直逼它们的灵魂C才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直逼灵魂的永远的同步声响D才是它们永远都不可或缺的、直逼灵魂的同步声响八、语言表达20下面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请从中找出任意一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负韶华不负韶华,让忠诚的热血为疆场燃烧;不负韶华,让奖牌的光辉为国旗添彩;不负韶华,让绿色的生命为扶贫助力;不负韶华,让祖国的美好住进孩子的心田;不负韶华,让传承的记忆铸就伟大的国家。不负韶华,我们都是追梦人!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沂水春风”的和乐景象:“莫春者咏而归。”请结合这一内容为

34、下面这副对联补写出上联。上联:_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22阅读下面的微小说香皂,放哪儿了,比较两种结尾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父亲去世后的第四天,姐姐在台阶上洗脸,找不到香皂,问了一句:“爸,香皂放哪儿了?”没人应答,我装作没听见,眼泪夺眶而出/姐也怔在那里。(1)眼泪夺眶而出:(2)姐也怔在那里:九、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有人说: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一直墨守成规,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人说: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对于“规则”的讨论却始终存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是需

35、要遵守“规则”,还是需要打破规则?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50字。参考答案:1D2D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A.“只要就”是错误的。由原文“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可知,“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B.“如果那么”无中生有。 原文只说“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并未说其被吸收的原因。C.“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是错误的。由原文“儒家讲和合、保合、中

36、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可知,“和而不同”是孔子的观点,属于儒家,道家讲和则生万物。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运用反问”是错误的。原文为“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问有答,应该是运用设问。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C.“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故选C。4C5D6(1)“上下打量”这一细节显示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

37、了他的阴险、多疑。(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应,体现出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不卑不亢。7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巧妙周旋,保护自己。【解析】【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恳切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下”说法错误。阿庆嫂说“我借贵方一块宝地”“往后还求您多照应”,只是场面上的恭维话,并非真心希望刁德一给予照应。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

38、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刁德一两人之间”说法错误。阿庆嫂救了胡传魁,胡传魁对其满怀感激,而刁德一对阿庆嫂有所怀疑,阿庆嫂极力地周旋应对,以打消刁德一的疑虑。因此,本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阿庆嫂和刁德一之间。  8A9B10D11C12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13两个角度:(1)晋曾经背信弃义,烛之武劝说秦伯要“以史为鉴”。(2)晋贪得无厌,野心勃勃,烛之武劝说秦伯

39、要“防患未然”。【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乱易整,不武”翻译为:用混乱相攻代替整齐划一,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武”,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吾其还也”翻译为: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示祈使或希望的语气。“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翻译为: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其”,代词,指代的是崤山。B.“臣之壮也”翻译为:我壮年的时候。“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翻译为: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40、句子独立性。C.“子亦有不利焉”翻译为:您也没有好处。“焉”,语气词,没有实际含义。“余收尔骨焉”翻译为: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焉”,兼词,到那里。D.“夜缒而出”翻译为: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而”,连词,表示前后修饰关系。“勤而无所,必有悖心”翻译为: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而”,连词,表转折关系。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袭”的宾语为“远”,所以应在“远”后面断开,排除A、C。“必知

41、”的主语为“郑”,所以应在“郑”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错误。烛之武之所以能够劝退秦军,是烛之武完全站在秦国利益的角度对秦伯进行劝说。故选C。 参考译文:(一)九月甲午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

42、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

43、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二)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

44、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