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试题及参考 答案_第1页
大学美育试题及参考 答案_第2页
大学美育试题及参考 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1、 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C) 提出的。a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2、 美的基本特征是( )A、符号性、社会性、无功利性、形象性 B、社会性、感染性、形象性、符号性C、 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 D、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客观性3、 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d)A、审美直觉 B、审美情感 C、审美想象 D、审美理解4、 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

2、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时()A、对称 B、对比 C、均匀 D、均衡5、 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特征是()A、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 B、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C、 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D、直观想象性幻想性6、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A、创造性 B、情感性 C、交互性 D、审美性中国现代美育之父?蔡元培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自然美的变易性?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之所以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是因为它能陶冶人们的心灵。

3、大自然的这一特征,具体说来,表现在下面几方面。自然性。自然美是自然物所显示出来的美。要探讨自然美的特征,就必须弄清自然与自然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首先,自然与自然美是不同的概念,分属两个范畴。自然,或说自然物、自然界,它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人类社会。形式美。自然美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美占有突出的地位。前面说过,一切美都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程度,在不同形态美的事物中,却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地说,在艺术美中,要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在社会美中,内容就比形式更占分量;而在自然美中,则偏重于形式。多面性。所谓多面性,是指自然物所表现的美的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

4、、多层次的去表现美变易性。变易性是指自然物所表现的美具有变化不定,游移不定的性质。联想性。某些自然物之所以给人以美感,往往与人们由此而产生的联想有关,而且联想愈丰富、愈奇妙,这种美感就愈浓烈自然美的变异性,是指自然美的具有变动特征。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于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2,、简要回答审美教育书简在美育史上的意义?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阐释,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正因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所以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

5、自由的唯一途径。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席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并加以全面深刻阐释的理论家,并写出第一部美育论著美育书简。他第一个以美育理论为武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分裂人性弊端的理论。他也是第一个将美育与艺术的建设同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相联系,从而为后世人文主义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正确的路向。   3、色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色彩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即观念蕴涵特性。人们通过联想将色彩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某种固定的联系,长期积淀演变成为某种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蕴涵和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

6、符号。从本质上讲,色彩乃是人的眼睛对物体反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所产生印象。从色彩的功能上来看,它具有如下基本特性。(1)色彩的冷暖每种色彩都有区别于其他色彩的独特的相貌特征,它叫作色相。色彩因色相不同,而使人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使人有温暖、热烈、兴奋之感的色彩,叫暖色,如红色、黄色。使人有寒冷、抑制、平稳之感的色彩,则叫冷色,如蓝色、黑色。(2)色彩的轻重 色彩的明暗变化的程度,被称为明度。不同明度的色彩,往往给人以轻重不同的感觉。色彩越浅,明度就越强,它使人有上升感、轻感。色彩越深,明度就越弱,它使人有下垂感、重感。人们平日的着装,通常就讲究上浅下深。 (3)色彩的软硬色彩鲜艳明亮的程度,叫作

7、纯度。色彩纯度越高,就越鲜艳纯粹,并给人以软的感觉。色彩纯度越低,就越为深、暗,并给人以硬的感觉。前者适用于喜庆场合的着装,后者则适用于庄重场合的着装。(4)色彩的缩扩 色彩的波长不同,给人收缩或扩张的感觉便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冷色、深色属收缩色,暖色、浅色则为扩张色。运用到服装上,前者使人苗条,后者使人丰满。二者皆可使人在形体方面避短遮羞,但若运用不当,也会令人在形体上出丑露怯。三、论述题   1、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在于审美体验贯穿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动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在艺术创造活动、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中,每一个

8、环节上都关联着审美体验。 一、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在其中的创造性动力因素。而艺术创造具体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艺术创造的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创造的兴发阶段,是指艺术主体创造欲望的兴起和创造激情的发动。艺术的兴发看起来是突然降临在主体身上的一种欲望和激情,但它却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过去和现在的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以情感为中心的多种心理活动对感知材料进行审美改造和组织,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

9、。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如果说,客观存在的山水留在感知活动中的印象是“眼中山水”,艺术家心灵中构思的山水审美意象是“胸中山水”,那么,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符号实践和运用精湛的技术呈现出来的山水就是“画中山水”。艺术家艰辛而快乐的劳动,就是要把丰富的生命体验变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总之,从艺术兴发、构思和物化三个主要环节上看,审美体验作为动力、逻辑和根据贯穿在艺术创造之中。   2、结合实际情况论述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意义、: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

10、径和重要实践形态,它以情感教育、人格素质教育为特色,以促进审美发展来推动青少年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具体来看,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艺术素质,可以启迪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可以发展感性。例如通过欣赏艺术的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形式感,可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而亲身投入一些艺术创造活动,则会直接在创造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能力。多欣赏中国书画,可以深切领悟中国文化的“线的艺术”之美妙,经常欣赏音乐、舞蹈,对节奏、韵律会有更准确的把握。而艺术作品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会对青少年的心灵塑造和精神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风景画使人领悟自然的美妙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描写人物的优秀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