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玷污(di cn)A.稚子(zh i)性(b in g)B.徘徊(hu A )点缀(zhu 1)无垠(y ing)华侨( qiAo)C.萌动(m缶g)倭瓜(wo)蚌壳( bcng)澄澈29(ch 缶 g)二、拼写乐园。1. 看拼音,写词语zhp o xig huxinco)() gdC ao ()2. 根据语境写字词()ch 印 gsh O()()shu m zh u()(1)早晨妈妈在田间耕 ytn (),弟弟在 s 6 gsh u)下一只手拿着 chan zi ()松土,另一只手
2、bac ao (2) 花丛中h Udi e()飞来飞去,像在g u m gji e()似的,mdzh a()蹦来蹦去,像是在和行人打招呼,爷爷拿着shu ipi do ()耐心地给那些花花草草洒水。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虽然但是不是而是因为所以一就1.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2. 我也过来浇,但()往菜上浇,()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3.()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4. 太阳()出来,榆树的叶子()发光了。四、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比喻)B. 鸟飞了,
3、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拟人)C.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夸张)D. 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五、下列句子在表达特点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B.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 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C.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 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D.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 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六、句子天地。1.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
4、就爬上房。(仿写句子)愿意就,愿意 就。2. 即使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修 改病句)3.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解释诗句意思)4. 仿照例句,写一写下列情景。 例:写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 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 “黄瓜愿意开一瓣花,就开一瓣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 瓜 ” 一 句 中 量 词 用 得 很 恰 当。()2. 稚子弄冰一诗写出了儿童的童真与可爱,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3.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热闹、 快乐、 美丽、 自由的园 子。 ( )4. 月是
5、故乡明一文中作者最怀念的是朗润园的月 亮。 ( )5. 墨 梅 图 和 绣 花 手 绢 饱 含 着 外 祖 父 对 祖 国 的 眷 恋 之 情。 ( )八、课文内容回顾。1.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中,表现农村儿童天真、 勤劳、 可爱的诗句是“ , ”,特别是诗中的“ ”字,流露出诗人对 的赞扬。2. ,山衔落日浸寒漪。 ,短笛无腔信口吹。3. 稚子金盆脱晓冰, 。,忽作玻璃碎地声。4. 祖父的园子 一文通过作者对 里的景物的描写以及作者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 ,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5. 月是故乡明中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 对 的
6、 怀 念 之 情 , 抒 发 了 作 者 强 烈 的6. 梅 花 魂 通过 对 身居 海外的 生 前对一幅和祖国的一些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 的思想感情。7.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意恐迟迟归。(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最后两句诗把阳光对小草的照耀比作 ,表达了诗人对慈母的 之情。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B三、1. 因为 所以 2. 不是 而是 3. 虽然 但是 4. 一就四、C五、C六 、 1. 蚂蚁 爬上树 爬上树 钻进洞 钻进洞2. 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3. 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
7、着一支短笛,随口吹 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4. 寒冬腊月,天真冷啊!草坪冻得披上了银装,公鸡冻得缩进了 鸡窝,大树冻得抖落了所有的树叶。七、1. x 2. V 3. V 4. x 5. V八、1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 热爱劳动的农 村儿童2. 草满池塘水满陂牧童归去横牛背3. 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4. 祖父的园子 美好感受 童年生活 留恋之情5. 对比 故乡苇坑里的月亮思乡之情6. 外祖父 墨梅图 眷念祖国7.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1)唐 孟郊(2)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赞美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课外阅读。书的王国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
8、王国。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 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 不可知的病运, 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 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 可以忘掉病 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 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 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幸幸苦 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 “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 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
9、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 定了生命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 臂一年四季(zh m gzh eng)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 劝我多休息,我却己深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真是一种极大心 灵享受。就这样,我由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 由于学识不足, 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许多份书 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 其乐无穷。我发现,一个人( )肯做 ( )在三尺宽长的病 床上,( )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阔的新天地。(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
10、出汉字。zh dn gzh dn g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上, 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3)“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这”指的是()。A. 书? B.看书? C.休息? D. 写作(4)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A. 以 母 亲 到 处 借 书 给 “ 我 ” 看 , 反 衬 父 亲 的 冷 漠。 ? B.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C. 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 的读书情景。 ? D.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 反映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答案】 ( 1)肿胀(2)只要;即使;也(3)D(4)D【解
11、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 考查拼音, 难度不大, 第二题考查关联词, 只要,表示条件。 即使, 也表示让步;第三题“这”指代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 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 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 “我”看,来衬托“我” 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 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海上生明月(节选)巴金四周都静寂了。 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 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 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12、突然间, 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这时并没有万 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 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 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 咸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 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 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 我们 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 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 船没有走么?但是我
13、们明明看见船在走。 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 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 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 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 辽阔的海面上雾气蒙蒙。 明亮的月亮。 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3)目睹了明月升天的过程,作者有何感慨?用文中语句回(4)作者最难忘的月出是怎样的?(5)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与大家共赏。(6)月亮总能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挥想象说一说月亮在 你心中像什么。【答案】 (1)万顷烟波;
14、皓月;沧海一粟(2)|(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 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 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 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 乃是层层的黑云。(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6)略【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 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 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 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 词语就锁定在课文 中了。(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
15、一修辞手法以及 其作用。所谓“比喻”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 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 、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 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所谓“拟人”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 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 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5)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 即可。(6)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 二要发挥
16、想象。故答案为:(1)万顷烟波、皓月、沧海一粟( 2)比喻句: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拟人句: 看! 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 它给人们的印象, 要超过所有的人 间名作。( 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 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 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 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 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
17、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 我们平时多背诵, 多默写。(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想象。表述合理, 文通句顺即可。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 暖和和,战士笑呵呵”这歌声穿透风雪,驱散寒冷与疲惫,给前 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最小的卫生员。 一路上,她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遥谣)鼓舞大家前进。翻雪山时,同行(x1ng h dng)的
18、大姐送给她一件红毛衣,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 膝(x 1 q 1)盖的红艳艳的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雪地里分外 耀眼,大家就叫她“小太阳” 。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 “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了。突然,“小太阳” 停了下来, 看到路边一个受伤的战士正把头埋, 进臂弯里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 “小太阳”拼命地摇 着他,受伤的战士只是含混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有人突然发现, 队伍里不见了“小太阳”的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大家看到“小太阳” 静静地躺着,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 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她那件红
19、艳艳的大毛衣, 穿在一个受伤的战 士身上。受伤的战士流着泪回忆说: “我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 有人在拼命地摇我,对了,我还听见了熟悉的歌声: “翻过雪山是晴 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受伤的战 士脱下红毛衣,郑重地盖在“小太阳”身上。红毛衣像“小太阳”快 乐的笑脸,绽放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 红彤彤的,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1) 选择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歌 (遥 谣)同行 (x ing h ang)膝(x i q 1)盖( 2)大家为什么叫最小的卫生员“小太阳”?( 3 )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联系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20、,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短文结尾有什么寓意?【答案】 ( 1)谣;xing;x1( 2) “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衣,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 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 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 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 3 )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斗志(4)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 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 的日子里, 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 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 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 明和未来。【解析】【
21、分析】( 1)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 通过比较部首、 字义、组词记忆生字。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字音 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 ,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 音的能力 , 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 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 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4)本题考查结尾的寓意。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 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谣、xmg、Xi 2) “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 衣,又是她美好精神品
22、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 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3)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及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斗志。(4)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 的日子里, 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 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 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 明和未来。【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 义三方面加以区别, 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 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是语文学
23、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 能力。(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 理,文通句顺即可。(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5默读父亲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 “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 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 10 岁那年,我生病躺 在了县城的病床上, 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 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 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 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 地
24、,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 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 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 “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 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 初二那年, 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这在小 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 还特地 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 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 父亲一大早便 张罗开了, 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 可当父亲已跨出 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 “爸,有妈 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
25、 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 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 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 用极尽坦然却终究 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 “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 我心底的秘密: 我是嫌看似木讷、 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 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 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 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 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 你爸 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 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26、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 17 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 时候,寝室里住了 4 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 听听节目、 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 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 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 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 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 “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 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 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 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27、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 500 毫升血给 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 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 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 男人的伟岸。 父亲没能活到 60 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 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 但父亲已无能无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 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 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 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 的形象?2. 请简要赏析第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
28、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 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 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 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3. 第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表达了“我” 怎样的心情?4. 第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你 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 “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 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有何 作用?1. 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 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 和人攀比。2. 这句话对父亲的动作、神
29、态、语言进行描写,写出了父亲细心 呵护冰棍、生怕冰棍化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3. 为父亲爱子行为而感动, 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 后 悔。4. 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 志气。(意思对即可)5. 父亲虽然没有活到 60 岁就病逝了,但是父亲的善良、坚强等 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将像父亲那样去做人、 去生活。作用: 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61. (B)儿子送衣服给保安(C)儿子贴纸箱在门口(小区居民送 衣服给保安)2. 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上冬衣,不乐意呆在户外。引出下文, 为下文送衣服作铺垫3. 保安叔叔,这是我爸爸的保暖衣,天冷
30、了,多穿些衣服吧!你 们辛苦了!4. 不矛盾,“天冷”是指天气,“我不冷”,是因为“我”的行为 带动了居民送温暖的活动:保安、小区居民的行动又温暖了“我” 。5. 示例:我们的教师上课时发现走道上的一张纸, 他弯腰拾起来 丢到了垃圾能里。这反映了老师言传身教的品德。(有事例分析品行, 表述具体)7点燃一个冬天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 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 的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来, 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的颤抖。 孙老师的和自己的女人却 早早的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的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的差不多了。 ”
31、 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 ”女人又咧咧的骂,走路的时候一步 比一步用力, 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 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 央,然后嗤的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 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 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 来的,女人背煤背的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 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 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 露出脚趾的胶鞋, 贴着脸皮的头发和 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
32、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 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 孙老师喂喂的 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 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篝火旁边。 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 一边在 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 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孙 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 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被雾帘遮住。 远处渐渐有了狗叫或者一两 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 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 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
33、,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1.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 “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 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 ”孙老 师说。? .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 而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 的哗啦哗啦的响。? .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 抱了一大捆干柴。? . “看到啥啦?”女人问。? . 孙老师放
34、下柴火,说: “看见了,他们在路上一个草坪里玩, 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 .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 来。? .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吹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 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 女人说:“听见没有, 下雪了。”孙老师说:“听 见了,下就下呗。”? .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 .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 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一点暖 气,算是
35、彻底投降了。寒风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 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 接着有人走 进学校。? .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 站在那里不动了。? . “咋啦,咋啦?”女人赶紧跑过去。? .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 炭,正一个挨一个的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 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 堆木炭。? .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 “这些 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
36、烧, 我们能烧。”? .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 红扑扑的。? . 女人眼里也闪烁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的说: “够 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 中国卷)1. 第31段“原来”的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请你补充完整。2. 文中画线句写道“女人的脸红扑扑”的,说说为什么。3. 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 人 ;他的 妻子嘴上爱抱 怨实 际上却是一个 心地善良、的好女人。4. 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有什么含义?5. 本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请你任选一句,略作赏析。1. 原来学生们放学后不回家, 不是贪玩,而是为了帮
37、老师烧木炭!2. 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一是被学生们的懂事和爱心所感动, 二是 为之前自己对学生们的误解而感到愧疚。3. 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 理解丈夫4. 表层含义是指学生们送的木炭足够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 的需要。深层含义是师生之间的爱心让学生们和孙老师夫妇在寒冷的 冬天里感到温暖。8长衫老者冯骥才 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 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 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 是条难( )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 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 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
38、墙踹倒! 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 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 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 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 车轱辘(gulu )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 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 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 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
39、 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 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 的! 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 闪闪,似在思索( ),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 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 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 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 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 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 出人
40、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 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 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 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 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 ( )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 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 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 来了。 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 做的长衫老者了1. 给文中加点字
41、注拼音。2. 选文题目是“长衫老者” ,前三段对长衫老者只字未提,是否 离题?为什么?3. 文中的老者一言未发,为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画线句子所反映出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5. 选文中说“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6. 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1. n dn su o w m y dn2. 不离题。写出胡同的特点,交代长衫老者出现的场所;描写行 人、小商小贩的表现,是为了与下文长衫老者的做法形成对比,从而 突出长衫老者不同常人的地方,表现文章主旨。3. 作者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神韵。 老者虽一言未发, 但他关心他人、 关心世事的态度
42、及行为影响了胡同的住户及行人, 感 动了作者。4. 幸灾乐祸、麻木、无奈等。 (意对即可)5. 以前热闹、拥塞、土尘蓬蓬、乱乱哄哄;现在静谧安宁,老人、 小孩怡然自乐。6. 要点:“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一个简单的举动,既帮助 了别人,也会使自己更加充实;改变现状,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 起;行动最有说服力,一个简单的举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9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 常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 他准备去距 家 400 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场的草 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虽然来到 了汉堡,音乐老师的收费却很昂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2025年西北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阿拉善盟赛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设计与验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玉职业技术学院《虚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热力学与节能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CAD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信息学院《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视觉人脸图像合成与识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中外管理思想比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战术导弹工程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小英雄雨来》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 高中英语:倒装句专项练习(附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电子产品设计与应用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内镜下ESD护理配合
- 直肠癌课件完整版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动画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100题(原卷版)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题三(5篇含答案)
- 五年级小数乘法练习题300道及答案
- 万达商家入驻商场合同(2024版)
- 【课件】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