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_第1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_第2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_第3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_第4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心次维君子之风重!言貌M重行好西方人济,绅士风度”.彰求号什布公众交往中注志向己的植客 举止,风姿幽蜓,能为人留下楼相有礼和寓有教卷的印象,我们中国 育人搬第的是“君子之风工 有人说评士风度是外国有拽人在究: 而君子之风却是人人适用.尤为是穷是达.分则独善其身.达职兼济 天下“前来”疗手之风”比一绅士限度”适网量限曼广,有1君子之风二 生苟用的人安心鄙幺.一个人臭有什么样的品行耀年才算有,君子 史凤叫它对麦优若唧些要求亮?下面我如一起来学习攵君子之虱h jI晨读积累湛辔晨造知识科季话题链接一一知行合一 形神俱佳1.教材赏悟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

2、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君子依义而行,因而“坦 荡荡”,小人唯利是图,则“长戚戚”。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德行的修养,还 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得体合礼。君子之风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是“诗、书、礼、乐”, 孔子把自己治世治国的理念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起来。2 .名句赏记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一一阮子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一一左传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一一孟子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一一礼记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史记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刘向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一诸葛亮 君

3、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吴兢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一一孟郊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期。一一欧阳修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一一资治通鉴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胡宏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一一方孝孺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一一薛萱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一一金缨3 .典例赏析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 “ 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 曾子曰: “ 臣闻

4、之, 受人者畏人, 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 不我骄也, 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 “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 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 说: “ 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 “ 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 ” 曾子说: “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 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 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

5、件事,就说: “ 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 .时文赏读君子之风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 取其不趋俗, 不媚世之风骨。 所以君子之风是“ 举世皆浊我独清 ” 的坚持, 是 “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的超迈, 是 “ 我” 的豪气,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的孤傲。做事, 要有君子之风。 只有这样, 才不会人云亦云, 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 “ 君

6、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 就是教人们在吸收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 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 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 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却开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做人要有君子之风, 要有自己的独特性。 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驰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

7、:李白的潇洒、王维的恬淡、杜牧的俊爽;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轩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 板桥的洒脱、 曹雪芹的悲歌。 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君子之风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凌驾于万物之上, 真正做到远离人云亦云, 远离世俗是非,让我心做主!常识链接 知人论著1 .识人物曾子(前505前 435)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

8、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饭(字子思) 师从曾参,又传授给孟子。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 在儒家文化 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 、子思比肩共称为 五大圣人。2 .知背景君子称号并不是孔子首先使用的,在孔子以前的文献尚书 诗经中就 已提到了君子。它最初的含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者,当时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 孔子借用了这一称号,赋予它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范标准, 成 为儒家的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的确立是与孔子所处的时代状况以及他的理想 抱负密切相关的。孔子是希望通过确立一种理想的伦理道德来确立一种理想的社 会秩序。而理想伦理道德的

9、确立,必依赖理想人格规范的确立。3 .积成语(1)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 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2)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 生命。(3)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4)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5)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坏事都做绝了。(6)不改其乐:不改变自己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7)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水。形容生活贫苦。(8)乐以忘忧:快乐得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9)乐山乐水:原指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后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

10、动静 各异。(10)死而后已:到死才停止。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 连用。(11)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I自主濡习基砧枪舌自主学习、字音辨识一单食( )弘毅()?I () 曲物而枕之()棘子成()答案d a nh cn gku og 6 n c j i二、通假字孙以出之知者不惑 *女奚不日 答案 “孙”通“逊”,谦逊 “知”通“智”,智慧“女”通“汝”,你三、重要实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义以为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既得之,患失之()*人不堪其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 为

11、()惜乎,夫子之说 君子也()答案 据,动词,执守;游,动词,广泛涉猎 名词,根本,基础 动词, 懂得,明白 动词,担心,忧虑 动词,经得起,忍受 动词,喜好 弘,形容词,心胸开阔;毅,形容词,意志坚定动词,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动词,解说 四、文言虚词1.其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亦在其中矣()*信以成之()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以君子义以 为质( ) 礼以 行之( )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答案1.代词,那种代词,他的 代词,那3.介词,2.代词,代“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 把 介词,按照 介词

12、,用 介词,依靠 表目的,连词,来 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五、古今异义子路不对古义: 今义:不正确仁以为 己任古义: 今义:认为答案不回答以:把;为:当作六、词类活用而耻 恶衣恶食者 饭 疏食 曲 肱而枕 之 答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动词用作名词,水 名词用作动词,吃曲:使动用法,使弯曲。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枕头七、特殊句式未足与议也 贤哉,回也 夫子自道也 君子义以为质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答案省略句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介宾结构 后置句I文本探究子文共求折语段赏析语段一: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赏析 将君子的标准一一道来,而

13、且由内而外,由基础条件到最终结果,层层展开,给人以气势迫人的感觉。最后用一个感叹句结束,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语段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赏析 这段话主要谈了孔子的生死观是以 “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语段三: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赏析 “得失”二字,永远是人生的大课题,也是认识人生的一把钥匙。现实中哪里可以找到没有小人共事的地方,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是小人当道哩!关键是:第一

14、,我们要少一份虑患,多一份悠闲,不做 “患得患失”的人;其次,要对这号小人多一份怵惕并远离之。语段四: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赏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 方面:仁、智、勇。语段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赏析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 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语段六:曾子曰:“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15、远乎。”赏析 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识,壮怀激烈的悲剧心态,将历史扛在自己肩头的英雄 形象。今天,当我们在呼唤崇高、呼唤英雄、呼唤悲剧意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回 到儒学中去,回到曾子所呼唤的精神中去,做一个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读书人 呢?要义探究1 .孔子认为,君子实践“义”的条件有哪些?答案 (1)符合礼仪;(2)态度谦逊;(3)有诚信。2 .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有何关联?答案 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行为方式, 那就是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而孟子“舍生取义”的 主张,正是对孔子“杀身成仁”思想的进一步阐明。3 .孔子

16、认为,不能跟庸俗浅薄的人事奉君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庸俗浅薄的人,容易患得患失,有可能会为了个人私利而采取不当手段危 害他人,甚至完全丧失对义的敬畏和把持,有可能会危及君主或国家。所以,孔 子坚决反对这种人从政事奉君主。4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原因各是什么?孔子为什么强调“仁、 知、勇”这三方面?答案 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而忧愁;知者足以明礼,故 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私利而迷惑;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身成仁,故 不因一己私利而畏惧。一个具有“仁、知、勇”三种美德的人,就是一个以“天 下为公”的人。所以,孔子强调君子“仁、知、勇”这三方面的品格。5 .孔

17、子是如何把水、山这两种事物与知者、仁者联系起来的?知者与仁者各有什 么特点?答案 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灵活迅速而又变动自如, 具特点有 似于水;而有仁德的人坚守道义,稳重安定有似于山,所以说“知者乐水,仁者 乐山”。孔子比较了仁者与知者,认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往往是稳重、 宁静而长 寿的;具有明睿头脑的人往往是敏捷、灵活而快乐的。这两种品质都是孔子所赞 美的。6 .请谈谈你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答案 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 远。这正所谓任重道远。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 大人生,是值得

18、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疑难探究1 .概括说明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形象特征。答案 孔子所说的“君子”,应该是:追求正道,执守道德,依据仁爱,熟谙六 艺;重义轻利,知礼诚信,态度谦逊;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不忧,不惑,不惧;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文质兼美,表里如一;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 而安详。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答案 这一章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 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 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写作应用【意旨赏读】“君子

19、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其实,这种高尚不仅 存于生死名利之中,即便看似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是一种善 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这个不完美 的世界,孔子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怎样的。【观点新评】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 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如何拥有君子之风。【答案示例】首在重言。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重言,强调言思忠,即不 说空话套话假话,要说真话实话,不能言之无物,脱离实际,颠倒黑白,搬弄是 非。君子

20、慎言,就是不妄自断言,言则必行,行则必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故一言九鼎,知行统一。其次重行。古语讲,君子遵道而行。人的品格力量,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要彰显这种魅力,必须投身实践,积极行动。君子的 做人境界,就是躬亲实践的结果,绝非天性使然。再次重貌。人们常讲的知书达理、不骄不暴不躁、泰然自若、谦谦自知等, 说的就是君子气度与品格。而举止猥琐、粗俗、焦躁的形象是不受人待见和高看 的。正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君子“城北徐公”般的美貌是博学崇礼得来的。 貌重方显威仪。最后重好。君子重好,是说君子严格自己的嗜好。与其说是嗜好,不如说是美好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子摆脱了功利的境 界,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而那些不严不实的 “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则需要被摒弃。我们要深谙君子之道,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进而知行合一,形神俱佳, 才能始终彰显人品追求与人格风范。I分层调炼延伸拓展有基搐能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孙(su以出之 志士仁(rn)人 苟患(hum)失之,无所不至矣B.一箪(d a D食在陋(l u)巷曲肱(g 0 n m枕之C.女至(x不曰 发愤(fn)忘食 知者乐(yu。水D.士不可以不必 (hcng)毅 驷(s)不及舌 虎豹之耨(kuo)犹犬羊之耨 解析 A项,孙(xun)以出

22、之;B项,曲肱(go ng)而枕之;C项,知者乐(y(0) 水。答案 D2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孙以出之B.女奚不曰C.知者乐水D.子温而厉解析 A项,“孙”通“逊” ;B项,“女”通“汝” ;C项,“知”通“智”。答案 D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义以为质质:根本,基础。B.在胆巷,人不堪其忧陋:破旧。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愤: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D.R犹质也,质犹文也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解析 B 项,陋:狭窄。答案 B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者乐 水 乐

23、:喜好。 B.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鄙:卑鄙。C.何以X为文:修饰。D.士志于道志:追求。解析 B 项,鄙:庸俗浅薄。答案 B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解析 介词,向。介词,对。转折连词,去除 连词起修饰作用。答案 B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曲肱而枕之何以文为AB虎豹之耨犹犬羊之耨君子义以R质而 耻恶衣恶食者君子道者 三CDC. 不义而 富且贵D. 仁者 寿解析 A 项,分别为代词,代胳膊 /

24、助词,的; B 项,分别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动词,作为;C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D 项,分别为助词,表停顿/代词,的人。答案 C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子路不对8 .今之您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仁以为己任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析 A 项,不对:古义,不回答/今义,不正确;B 项,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多人;C项,以为:古义,把当作或作为/今义,认为。答案 D8 .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而耻恶衣恶食者B.回也不改其乐C.饭疏食D.曲肱而枕之解析 A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饭,名词用作动词,吃;D项,

25、曲,使动用法,使 弯曲;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枕头。答案 B9 .下列各句与“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信以成之B.礼以行之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D.何陋之有解析A、 B 、 D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C 项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10 .名句默写。(1)子曰:“贤哉,回也! , , ,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君子喻于义,。(3)不义而富且贵,。答案 (1) 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 (2)小人喻于利(3)于我如浮云二、阅读理解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26、论语)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天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孔子:韩非子:(2)结合题中内容,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答:答案 (1)重义轻利重利轻义(2)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以上“析”)“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以上“评”)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饭

27、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击磬于卫,有荷簧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硅硅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先问)(1)第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答:(2)应当怎样看待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与“有心哉,击磬乎” 等行为?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 (1)安贫乐道(意思相近即可)(2)孔子的这些行为表明,他不怎么看重物质生活的条件,而非常重视道德精 神的追求。因而他认为有粗茶淡饭等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就可以了, 如果“不义”, 那么即使大富大贵也毫

28、无意义。而在追求和实现以“仁”为核心的政治理想等方 可,他则“知其不可而为之”,不畏艰难,周游列国,非常执着,既不想“深则 厉,浅则揭,也不愿轻易放弃,的确是一位“有心”之人,体现了孔子超越时 代的伟大。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1)孔子在对待贫富和贵贱上主张以什么为标准?请简要分析。答:(2)联系社会现实,谈谈画线句子对你的启发。答案 (1)孔子在对待富贵与贫贱上主张以“道义”为标准。 他肯定安贫乐道,

29、 但也不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是说干违背义 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就好像漂浮在天空的云彩,毫无价值,国家没有秩序和正义 的时候,乱中取财,无道而贵,是可耻的。(2)孔子张扬的道义重于富贵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 仍然有很强的启发性: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 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 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 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追 求富贵,要恪守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必须有道义操守及守住道德底线, 不能为 富不仁;二是国家社会要公平正义,要有正当的秩序和正确的

30、价值。在一个无 道即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如果坚守道德底线, 洁身自好,即使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也是道德的、高尚的、有自尊的、值得人 们尊重的;而不问社会义与不义,只顾闷声发大财求富贵者,甚至利用社会的无 道和不公,巧取豪夺,为富不仁,成为“富贵”者,才是不道德的、卑鄙的、无 耻的、没有自尊的、不值得人们尊重的。一个国家如果是有道的,即社会秩序 是公平的、是真正按能分配的、官员都是廉洁奉公的,这个时候,你却混得很差, 没钱、没地位,那么你应该感到羞耻,因为这说明你或者懒惰,或者无能;反过 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是无道的,即社会秩序严重不平等、财富是按权势分配、官 员腐败成风,这个时候你却混得很好,有钱有地位,那么你应该感到羞耻,因为 这说明你的财富和地位来路不正,都是些不义之得。14 .阅读后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先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细袍,与衣狐貂者立而不耻: 皆所谓不耻 者。(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解析 此题考查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亦有对文句意思理解的考查, 比较容易。 论 语中有: “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