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_第1页
论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_第2页
论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我是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 ,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供了良好的 机遇,我曾暗地窃喜:教改会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全新的舞台。对 近年来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我有几点建议。一、自主、合作、探究要导有的教师为了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老师尽量 少说,形成一种热热闹闹的场面。这种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闹却没有主题,学生海 阔天空、胡言乱语,却受到表扬说有创新,这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另外老师说 得少,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可以掩盖他们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因此 现在就有大举课改大旗的老师,学生成绩却往往让人心酸。细想也

2、是,虽然从形式 上适应了教改的形势,由以前的满堂灌过渡到了自主、合作、探究上,但这种自 主、合作、探究却是一个变了味的教学形式,学生漫无目的、海阔天空的神侃,教 师不置可否的神态,不用亲临现场也会知道不会讨论出个所以然来的。是的,在新课标下是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提倡 学生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见解。但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导向不能偏,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见解、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不一定成熟、正确,在这种情况 下,教师的导向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在肯定其正确性的同时,应该指出其不妥之 处,以便学生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如果不指正,学生还 误以为自己

3、那不成熟的看法和见解是正确的,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会离正确的轨道 越偏越远。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随意地乱说,让他们脚踩西瓜 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么就会离题万里。这种离题万里的讨论,意义又何在呢?二、拓展延伸要巧有的教师为了将语文课堂很好地延伸,只要是与文本有一点点相粘连就把它作 为导语或结题的迁移拓展。例如上朱自清的春,就把春天的故事作为背景 音乐导入课文,但这二者的意境可谓大相径庭。如果说有相同之处那就在春字上, 这种毫无联系的粘贴,真让人哭笑不得。记得有位教师在上亲爱的爸爸妈妈这 一课时用了一堂课的时间大谈特谈二战,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到二战 中的重要战役,由欧洲战

4、场谈到亚洲战场,整个一堂课都弥漫着浓浓的硝烟,气氛 凝重整个一堂课变成了一堂地地道道的历史课,而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课文 的内容却全然没有涉及。当然上这一课适当地介绍二战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 写作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铭记历史,正式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 情感和责任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对于一篇课外自读课文,花一节课时间介绍 二战情况,实属本末倒置。还有的老师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一律把拓展延伸放在首要位置,而 对于文本的理解、分析、掌握,却只花十来分钟。试想对课文内容都一知半解,又 能拓展延伸到哪里呢?当然我并不否定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 往往能激发学生

5、的灵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甚至可以让学生能对社会、人生产生 富有个性的新的思考。还有的语文教师从教材中引出一个话题(也不管这一话题到底与课文有多大关 联),然后就抛开文本,把语文课上成可专题课。这几种现象,是那些语文教师的误解,他们只抓住了课改精神的新形式,而没 有领会教改的实质,因此他们所理解的拓展延伸,只考虑造成一种容量大、联系 多、积累广的虚假现象,实则是教学中的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是对文本的一种误 解,往往会造成一种误导。当然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叫学科渗透,是的',学科渗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教育部制定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拓宽语 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

6、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 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 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但不能仅凭这一理念,就将语文课上成四不象。部分教师 的这种拓展延伸其实是没有真正领悟学科渗透的真实涵义,而是扭曲了它的灵魂, 这样错误的领会能将语文课演绎得好吗?当然适当的联系,确实能够起到渲染气 氛,与学生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的作用。我在上胡适的我的母亲 这一课时,就借助音乐这种手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胡里花哨要少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使出浑身解数,会唱歌的老师在班 级引吭高歌,会跳舞的老师在学生群中翩翩起舞,会画画的教师在讲台上尽情

7、泼 墨,试想如果是会武术的老师难不成拿十八般兵器在班级逐一亮相,知情者知道是 上语文课,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在搞武术表演呢?有位语文教师在上安塞腰鼓这 一课时拿了一个腰鼓在班上载歌载舞地敲了起来。且不说那滑稽像令全班喷饭,那 蹩脚的打鼓技巧岂能与安塞的腰鼓相提并论。这种敲打不仅不能将学生带进课文中 那种磅礴、热烈的氛围中,而且还会大煞风景。试想这样热闹沸腾的场面,一旦戛 然而止,学生会进入到语文的世界里去吗?我想更多的人仍沉浸在当时的疯狂之中这种做法的教师又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将主导变成了主体,一个人在讲 台上包打锣包唱戏,尽情展示个人的才艺,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考虑到 这是一堂语文课

8、,把语文这一学科的个性抛在了九霄云外了。当然平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让学生从事一些绘画、唱歌方面的活动,如 画一些说明文中的知识图,唱一些与课文意境一致的歌曲等。但那是为了培养学生 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将他们领入语文学习的意境之中,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动手 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整合学科间力量,提高教学的整体综合效益,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舞蹈能力、绘画能力,更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个人才 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 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育确切地说是文学教育的最 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一一道德、修养、和美。而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热爱、感悟、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 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来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所以语文课不论采用怎样的形式,一定要把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 在首位,因为文本中的所有的信息内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语言为依托传递出来的, 所以我们的教学实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偏废这一本体。而以上我所罗列的几 种现象,很显然违背了这一宗旨,课改教师切不可为迎合新潮而丢掉了语文的个 性。一名好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