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提升题及答案_第1页
2019届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提升题及答案_第2页
2019届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提升题及答案_第3页
2019届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提升题及答案_第4页
2019届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提升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提升题离太阳最近的树三十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 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 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 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 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 必与雪域永在。一天口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口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口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口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 高

2、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 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 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 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 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 镐头和斧,(浩浩荡荡 滔滔不绝)地出发了。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 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 你(

3、头重脚轻 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周 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得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 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红柳 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 说 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 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 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 块红柳根 , 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

4、傲然不屈的英魂。我们风餐露宿。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眶,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地?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9 .在文中的口里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0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在上面画。1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关注( )经常

5、( )12“离太阳最近的树”意思是说(),这种树叫(),作者大量笔墨写了树根,目的是()。13你认为第4 自然段中司务长的话是正确还是错误?理由是什么?14读了本文,你最深的体会是。 _陨石在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公园里,有一座吸引中外游客的小亭落星亭。 亭旁有一块异乎寻常的石头,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游人们常常围在它的周围,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这块貌不惊人的石头,为什么会引起人们那么大的兴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石头,它是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事情得从很久以前说起。秋天的一个傍晚,暮色笼罩着古运河畔的常州城。 突然,城内外的居民听到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如同雷鸣

6、。抬头一看,东南的天际 有一颗像月亮一样大的星星,发出夺目的火光。一会儿,这星星移到了西南,眨 眼的工夫又听见一声巨响,这颗燃烧着的流星划着一道闪亮的线, 从天上坠落下 来,落到了常州附近宜兴县一个姓许人家的院子里。立刻火光冲天,星星坠落时溅起的火焰,把许多篱笆都烧毁了。 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被吓得目 瞪口呆的许家老小问长问短。大家看见星星落下的地方,有一个很深的洞。往洞里看,里面还有微微的亮光。不一会儿,亮光慢慢地暗下去了,但还有一股热气。 过了一些时候,有些大胆的人把洞挖开,挖了 1米多深,找到一块石头。原来这不速之客是茫茫宇宙中遨游着的一颗流星。在靠近地球时,它受到地球巨大引力

7、的吸引,就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大气层,同大气发生摩擦,很快燃烧、发光、气化,并且发出巨响。这颗流星个子较大,没有在摩擦燃烧时烧尽, 剩下了这块石头坠落在常州。这是一块铁陨石,含铁量在 80%Z上。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它们是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直接触摸的,并且能在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的地球外大体。通过对陨石的分析测定,我们可以【l 1 (a.推算b.估算c.推测d.猜测)出它 的年龄,可以【2】(a.推算b.估算c.推测d.猜测)它形成的经历。不速之客一一 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哇!15 .联系上下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11处应选2处应选16 .短文在介

8、绍陨石时,用很长的篇幅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 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7 .短文用一个自然段清晰地介绍了从流星变成陨石的两个关键条件:18 .文中结尾画线句中“天然史书”是什么意思?请写出引号在这句话中的用法。19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描述这块陨石:“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 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请根据沈括的描述,用陨石的口吻向人们介绍它的外观。阅读理解。挪树院子里那株培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 旁边是一个垃圾桶, 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 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

9、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人挪活 , 树挪死。”有人说。“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 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政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 竞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 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我的心一阵悸动: “它会死吗?”“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不能不承认,

10、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培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靖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嚓!嚓!嚓!” 一铲,一铲,一铲, “喀!喀!喀!” 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晚上,雷电大作,大

11、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 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 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0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息 风姿飘()()() 有声 丰()秀美21 .文中第三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2 .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 ,作者是23 .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横线词

12、的意思。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二()24 .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25 .按要求概括。第三段到第九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理解。我的小河小河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 A的身躯绝对禁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 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 B了。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 染,她们被迫吞咽着污垢,一些漂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 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彻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人们

13、还不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池子,一个地沟。时在小河上加个橡皮坝之类的营生,把一条完整的小河切成一段一段的格子。如今, 清澈美丽的小河越来越少了,不是被肢解,就是被渠化,而地处偏远的小河,随着人类的涉足,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 he xi a ) 相处。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澈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金色的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muy

14、 U ) 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26给加横线字注音或读拼音写汉字。污垢()淤塞()he xi e () 相处 m u y u ()27选词填空。在A处该填的词语是()。(1)柔弱 (2)软弱(3)脆弱在 B 处该填的词语是( )。(1) 命运 ( 2) 厄运( 3) 幸运28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美丽,大家都很高兴。29模仿第四自然段的结构,以“大海”为主题,写几句话。期待那一天,30你认为本

15、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根【A】有位植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株黑麦栽种在一只大木箱里。在黑麦根系最发达的时期,即麦穗风中扬花之时,拆散大木箱,洗去黑麦根上的泥土,发现这株黑麦的根系竟有1400万条之多。这些根连接起来,延余帛600千米,等于北京到锦州的距离;若将这些根上的150 亿条根毛根根相接,竟可长达1 万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巴黎的距离。【B】在实验室里,我看过一幅染红的玉米根尖的纵切面照片,那可真是令人心痛的细嫩,而且娇嫩。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如何 ?在根的周围,那领域拥挤,还有虫方出没,没有蓝天、白云和月光。根,却总是心甘情愿地、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16、C】 19 世纪法国建筑师莫里埃一直寻觅强固墙板之法。一场大风雨,拔倒了他故园的大梨树。大梨树虽然倒下了,然那拔起的根,仍如无数只手,在土里土外,纵横交错,依然牢牢地在抱着、搂着、死抓着泥土,将泥土抱成结实的团块。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 依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大梨树这牢不可破的“根土合一”,引发了莫里埃 的灵感,发明了钢筋混凝土。我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过洋葱的根尖细胞。那细胞,如月光般透明,如 柳宗元影布石上的水,如西藏透明的空气,沁出一片凉意。【D】在土地遭受了凄风酸雨的打击之后,在植物遭受了人类长期的、太多 的欲杀以后,想想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依然。“留住我们的根”31理解内容。

17、( 1)联系上下文,“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中的“之”指的是 , “沁出一片凉意”中的“沁”的意思是 。(2)文中的A BC】D四处,分别填人下面的哪句最合适?填写相应的序号。根是有梦的,根的梦永远在土地上,是土地上面撑开的不断传出鸟声的如盖绿云。根 , 一旦植入土地,对土地就无法不执着地拥抱。根是坚忍的。根的世界是神奇的。【 A】 【 B】 【 C】 【 D】 32想象表达。短文的第段中,作者无法想象的究竟是什么呢?请你补写恰当的内容。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如何 33.联系短文内容,把第段补充完整。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 依然34心灵感悟。短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地写道留住

18、我们的根”请联系根的特点来写一写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麻雀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 “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 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 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

19、,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雨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 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

20、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 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3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 ),这种生活的特点是();“麻雀的生活”指的是( ),这种生活的特点是();如果我是鸟儿,我会选择一样的生活,这是因为()。36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

21、地左顾右盼。”这句话抓住了麻雀的()和() 进行描写,突出了()。37为什么说麻雀有不可驯服性?请举例说明。9-14【答案】9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10浩浩荡荡本末倒置11疏忽偶尔12树生长在海拔最高的地方红柳 赞扬红柳顽强的生命力13错误的理由是司务长忽略了红柳对于阻挡风沙的侵袭作出的巨大贡献。他只顾眼前利益,缺乏保护树木,保护 “治沙功臣”红柳, 保护环境的意识。14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的行动中去,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解析】9

22、试题分析:直接引用人物语言,要注意用冒号和引号。有疑问语气时就用问号。句中的一般性停顿用逗号。 “全体打柴去”是直接引用的司务长的语言,用冒号和引号。“高原之上哪里有柴”是我心中的疑问,后面用问号。10 试题分析:第一处, “挖红柳的队伍, 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滔滔不绝)地出发了”这一句写队伍出发,人数较多,用“浩浩荡荡”。“滔滔不绝”是指说话很多,口才好。第二处选哪个词,要看上下文所讲的内容,前面写“我”的感慨和疑问, “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然后写老兵否定我的回答,应该是说“我”本末倒置了。因为后面一句是老兵的解释,“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

23、沙”。 如果这里用 “头重脚轻”,根本不合逻辑。11试题分析:要留心审题,题目的要求是在短文中找反义词。可以先思考这两个词的反义词,例如“关注”的反义词可以是“忽略”、“疏忽”等。“经常”的反义词可以是“偶尔”、 “偶然”等。然后再在文中找, 看有没有这样的词语。12试题分析:“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意思,在文章第二段可以领会答案,那是因为这种树生长在海拔最高的地方。第二问太简单,是文章描写的对象红柳。第三问,作者在倒数第三段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树根,从“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等句子中,不难体会到作者描写树根的目的是赞扬红柳顽强的生命力。1

24、3试题分析:第4 自然段中司务长算了一笔账,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而红柳是不要钱的。显然,司务长目光短浅,只算了眼前的经济账,忽略了高原上严酷的生态环境,忽略了红柳对于阻挡风沙侵袭,作出的巨大贡献。14 试题分析:文章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红柳对于治沙固土做出的贡献,也抒发了对一些人环保意识淡薄的感慨与愤懑,启迪我们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品读全文,我们应该会受到深刻的教育。15-19 【答案】15 A C16使描写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引起读者兴趣,增加文章趣味性。17受到地球吸引不会在摩擦燃烧时烧尽18 可以通过对陨石分析测定,推算

25、其年龄及推测它形成的经历,有助于人们研究它的历史。对特定词语的标明。19略【解析】15试题分析:“推测”“猜测”这两个词语更强调的是“想象”,而不是科学地分析得出严谨的数据;“估算”的意思是“大致推算”,由此可见得出的结果也不是严谨的。 “推算” 的意思是 “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出有关的数值, 故此 【1】选才 A21中陨石形成经历根据现有科技水平只能“根据现在知道的有关陨石的资料想象陨石的形成过程”,“猜测”的意思是“大致想象”,故此【2】选择C。16试题分析:第二自然段描写了陨石造访地球的故事,“如同雷鸣” “夺目的火光” “火光冲天”“一米多深的坑”这些短语形象地再现了陨石划落、坠入农户的

26、情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中就被这个故事吸引,情不自禁地读下去。17试题分析:从“在靠近地球时,它受到地球巨大引力的吸引”这处我们读出“流星受到地球吸引力,才会往地球坠落,否则它依旧在太空遨游”。从“这颗流星个子较大,没有在摩擦燃烧时烧尽,剩下了这块石头坠落在常州。”这句得知“流星个头大保证没有被烧尽,人们才能看到它”。18试题分析:“史书”的意思是“记载历史的书籍”,由人来撰写。从“通过对陨石的分析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它的年龄,可以推测它形成的经历。”科学家通过研究陨石,就能够推测、猜想出许多关于宇宙的事情,陨石的 “年龄” 长,所以称之为“天然书”。这是比喻的说法。因此双引号的

27、用法是“对特定词语的标明”。19试题分析:从“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读出陨石的形状“圆形”,大小“像拳头,一头稍尖”,温度“还热着”,颜色“像铁”,重量“像铁一样沉”,解答本题需加工这些信息,再用第一人称写出它的外观。20-25【答案】20奄奄 逸 铮铮 满21漫蔓产铲22卜算子?咏梅陆游23.使人害怕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24作者相信那株蜡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25.老花匠把蜡梅移栽到新的地方。文赞美蜡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和对蜡梅的喜爱之情。【解析】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注意辨析形似字,书写应准确。“奄奄一息”形容呼吸微

28、弱,生命垂危。“风姿飘逸”是形容人的风采、姿态非常飘然、丰逸的意思。“铮铮有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铮铮”是金属相击声,因此是金字旁。“丰满秀美”这里指树木强壮秀丽。21试题分析:“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蔓”为草字头,而“漫”是水过满的意思。“铲断”是用铲子整断,所以应是金字旁。22 .试题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陆游卜算子咏梅,全诗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骇”惊吓、震23 .试题分析:句是写腊梅断裂的主根,形状颜色使人害怕惊的意思,在句中是使人害怕。“透”有多种含义,如渗透、穿透

29、;暗地里告诉;透彻;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显露等。根据语境,应为“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2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是千古咏梅的名句。这里引用,暗含着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意思。2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做这样的题必须认真读懂全文,抓住主要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三段至第九段主要写老花匠把腊梅花移栽到新的地方。第十段写腊梅获得新生。第十一段,议论、抒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26-30 【答

30、案】26. gcu y u 和谐沐浴27. A 柔弱 B 厄运28昔日被污染的航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美丽,谁会不高兴呢?29期待那一天,风平,浪静,万里无云。期待那一天,我们相约去看海,海鸥飞翔蓝天,海浪奋勇向前。期待那一天,我们相约去看海,朝霞映红半边天,天涯海角在眼前。30保护小河,保护环境,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解析】26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字音字型的掌握。注意“垢”不要读成heu; ”和谐”不要写成“合谐”。27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看词语意义是否与语言环境相符。“柔弱”指容易受疾病或其它灾祸影响的;“软弱”指身体衰弱无力气,不坚强;“脆弱”指东西易碎易

31、折。从全文看,写小河被污染,应用“柔弱”形容它的“身躯”;第二处指清澈的小河面临污染、干涸等境遇,所以填“厄运”,困苦的遭遇。28试题分析: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加上“难道、岂、怎么”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 上“呢、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本题“大家都很高兴”改为“谁会不高兴呢?”29 试题分析:仿照句子结构,围绕主题,构思好语言。第四自然段是排比句式,句子不得少于三句,内容要围绕“大海”做美好的畅想,语言要流畅。30 试题分析: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从文章结尾段落,议论、 抒情的语句入手。这篇文章的中心,抒发了保护小河,保护环境,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强烈感情。31-34【答案】31 32 (1) 呼吸生长( 2)迎向阻力义无反顾的挺进勇气和深入的姿态。33略34略【解析】31 .试题分析:文中的【A【B】【C】【D】四处,分别填入的句子其实是各段 的中心句,联系第的内容,可解答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