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二、专业群构建思路与基础近年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JL今年,国务院先后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同时,湖南省也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的发展战略,颁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应用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智能设备嵌入式软件开
2、发,工业应用软件等许多新的职业岗位,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巨大。群内专业分别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技术上有交叉性、连续性、耦合性,专业聚集,可提高资源的共享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群内专业集约、协同可持续发展。'i.jf综上所述,构建信息技术专业群势在必行,我们的专业群构建思路是: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为导向,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从软件开发、软件运维、软件应用三个维度,集聚、共享、创新,构建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移动应用开发等6个专业支撑的三维一体的信息技术专业群。三维一体是指:群内两个专业主
3、要面向平台软件的部署、安装、运行、维护;三个专业主要面向游戏软件、移动应用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开发;另外两个专业主要面向大数据工具软件和行业软件的应用。群内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同、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度高。群内专业建设基础良好,软件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是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有教师专业教学技能认证培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它专业作为专业II二、专业群建设目标与思路Ii-一.I:1-iiI-、I|/、/'j1、总体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全面对接湖南战略型新型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共享
4、、创新,实现群内专业集约、协同发展,创建省内具有特色和示范作用的专业群;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湖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湖南“信息化”和“数字湖南”建设。.11,I.J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是:'l坚持“4+1+1”的教学组织模式,确保实践教学课时达60%推行“多证书”制,确保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100%校企深度融合,建设科职软件园,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是:建设专业群基础平台共享课程10门,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名师课堂3门,省级慕课2门,建设11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扩充项目案例库,建立4+1+1实
5、训教学体系,推行模块式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模块式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加强“一专多能”教师培养,实现双专业教师100%跨专业组建7个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实现教师协同创新发展;培养专业群带头人3名,专业带头人5名,正高职称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达100%兼职教师比例达1:2,建设协同创新、双师结构国家级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具体目标是:IxZJ丁y'/Z/"I二新建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室6个;新增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1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融入职业文化;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项目开出率达100%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与6家企业深
6、度融合,共建“移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研发中心”。校企共建“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力争年培训3000人次。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指标评价学生,以多元评价结果考核教师。专业群建设思路VI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新技术、新岗位发现机制,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群;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模块式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模块式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引、聘、送、下、带”等途径,建设协同创新、双师结构国家级教学团队;按照“工作环境真实,工作压力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管理真实”的原则,建设共享互补的专业群校内外实训
7、基地、专业群建设内容与措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同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类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群内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设计专业群基础模块和专业核心模块。加强与长沙高新区产业园合作,在“4+1+1”的教学组织模式下,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双园”是指校园和产业园,“双园轮换,工学迭代”是指在校园和产业园间进行多次工作和学习的轮换。I/z/-i二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多元质量评价体系专业群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达100%“多证书”获证率达40%I:产J产利用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化平台,构建以用人单位为主,行业专家、第三方评价机构、校友参与的开放、多
8、元的评价系统。构建项目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成立由企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VVVI建立课程体系开发、反馈、更新机制;建立项目案例库,将项目案例融入课程体系。蔗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薇课程类别肆课程蠢人文素质模块蜩思政、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大学英语、互联网思维、信息检索与演讲薇课程类别肆课程莆专业基础模肆计算机英语、计算机数学、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应用开发Web英专业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Ij)建设11门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将2门建成慕课,发布到世界大学城和网络学习平台;II;IIIk/j;iI遴选10个技术上跨
9、专业的真实项目,通过解构重构,形成学期项目案例和综合实训案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4+1+1”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课时比例达60%按照软件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理念,校企共同制订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等7个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芍图2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到软件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访学、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途径,培养专业群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通过IT企业顶岗实践、技术兼职、境外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应用技术研究等途径培养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为主,组建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加强兼职教师教学和教研能力培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课时达50%兼职教师比例达1:2。实践教学条件建
10、设新建移动应用生产性实训室、大数据应用生产性实训室、云技术生产性实训室等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室6个。新增创博龙智等校外实训基地12个。科职软件园新引进业务领域至少涵盖3个专业的企业10家,新组建教师工作室、学生创业公司各10家。专业群建设机制构建措施:建立校企“互兼互聘”机制;校企共建“移动应用研发中心”、“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研发中心”;校企共建“信息技术培训中心”,:.I:产J产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三级督导制和教学文件检查制度;坚持考核绩效化。':,I.I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教师以学生学习效果考核为依据。利用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社会、家长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动态调整专业教学。四、预期效益通过建设,将产生如下效益: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96犯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7犯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8犯上;2、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年完成应用技术项目不少于10项,到款40万元以上,年培训各类人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打造数字化时代的智慧企业-以数娃约论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为例
- 农业科技前沿精准农业的案例分享
- 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客户服务中的实践与影响
- 宠物护理科技与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
- 企业转型之路如何通过数字化提升商业效率
- 2025年能源与资源行业: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分析报告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组织调整对2025年社区氛围的影响分析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构数据库融合技术在2025年的创新实践报告
- 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精细化路径
- 交通设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智能检测与诊断技术应用报告
- 邮政储汇业务员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卷5套(完整版)
-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定稿)
- SB/T 10029-2012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
- GB/T 6075.3-2001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3部分:额定功率大于15kW额定转速在120r/min至15000r/min之间的在现场测量的工业机器
- GB/T 26673-2011道路车辆点火系统电气特性试验方法
- GB/T 21739-2008家用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
- GB 21670-2008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A/T 1275-2015石油储罐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 家务服务员理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交通安全培训课件-道路交通事故十大典型案例-P
- 投标报名登记表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