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沉淀试验_第1页
自由沉淀试验_第2页
自由沉淀试验_第3页
自由沉淀试验_第4页
自由沉淀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实验目的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实验原理沉淀是水污染控制中用以去除水中杂质的常用方法。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降称为自由沉淀,其特点是在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速下沉,其沉淀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由于自由沉

2、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该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沉淀颗粒受柱壁的干扰。自由沉淀所反映的一般是沙砾、河流等的沉淀特点。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与截留速度u。、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1-1)1P0E=(1-R)一。udpui0式中E总沉淀效率;Po沉速小于Ui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1-P0沉速大于或等于ui的颗粒去除百分数;ui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u小于最小沉降速度ui的颗粒沉速。公式推导如下:设在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

3、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去除率E=0O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i相应为H,、ui=(1-2)tiui此即为ti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i所具有图11自由沉淀实验示意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G,未被去除之颗粒即示意d<di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为Pi=CiC(1-3)因此,被去除的颗粒(粒径d>d)所占比例为E0=1Pi(1-4)实际上沉淀时间ti内,由水中沉至池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u>g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池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Ui的那一部分颗

4、粒,也有一部分能沉至池底。这是因为,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Ui,但是这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淀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下,他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匕,那么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去除。沉速U<Ui的那一部分颗粒虽然有一部分能从水中去除,但其中也是粒径大的沉到池底的多,粒径小的沉到池底的少,各种粒径颗粒去除率并不相同.因此若能分别求出各种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并求出可颗粒在时间ti内能沉到池底的颗粒占本颗粒粒径的百分比则二者乘积即为此中颗粒粒径在全部颗粒中的去除率。如此分别求出U<Ui

5、的那些颗粒的去除率,并相加后,即可得出这部分颗粒的去除率。为了推求其计算式,我们绘制PU关系曲线,其横坐标为颗粒沉速U,纵坐标为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P,如图所示。图12Pu关系曲线由图中可见AP=RP2=CCoCoCo(1-4)故AP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1降至U2时,整个水中所能多去除的那部分颗粒的去除率,也就是所选择的要去除的颗粒粒径由d1减到d2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即粒径在d1d2间的那部分颗粒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当AP间隔无限小时,则dP代表了直径为小于di的某一粒径d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这些颗粒能沉至池底的条件,应是在水中某点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必须等于或小于具有沉速为Ui的颗粒

6、由水面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即应满足xH目口Hux&即xW(1-5)UxUiUi由于颗粒均匀分布,又为等速沉淀,故沉速Ux<Ui的颗粒只有在x水深以内才能沉到池底x因此能沉到池底的这部分颗粒,占这种颗粒的百分比为一,如图1-1所不,而H_x_=UxH一u此即为同一粒径颗粒的去除率。取U0=Ui,且为设计选用的颗粒沉速;曳一匹UiU0(1-6)Us=Ux,贝U有(1-7)由上述分析可见,dPs反映了具有沉速Us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而出则反映了U0在设计沉速为U0的前提下,具有沉速Us(<U0)的颗粒去除量占本颗粒总量的百分比。故匕dP正是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0时,具有沉速

7、为Us(<uo)的颗粒所能去除的部分占全部颗Uo粒的比率。利用积分求解这部分Us<U0的颗粒的去除率,则为/°%dp。,0U0故颗粒的去除率为:p0UsE=(1-P0)+dp(1-8)0U0工程中常用下式计算:“PUsE=(I-P0)+(1-9)U0三、实验仪器与装置1 .自由沉淀装置(沉淀柱,储水箱,水泵空压机),如图13;2 .计时用秒表或手表;3 .100ml量筒、移液管、玻璃棒、瓷盘等;4 .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电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5 .水样可用煤气洗涤污水、轧钢污水、天然河水或人工配制水样。进水口水稻图13颗粒自由沉淀实

8、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 .了解管道连接情况,检查是否符合实验要求。2 .启动水泵,水力搅拌5min,使水槽内水质均匀。3 .打开进水阀,让水平稳的从沉淀筒底进入沉淀柱中,直至120cm高度,停泵,沉淀实验开始。4 .开动秒表开始计时,此时t=0,当时间为0、5、10、20、30、50、80min时,由同一取样口取样50ml,并记录沉淀柱内取样口到液面高度。5 .测定各水样悬浮物含量。将所取水样过滤(滤膜预先放入称量瓶内,与称量瓶一起烘干至恒重,并称量)。过滤完毕后,用镣子取出滤膜放入称量瓶中,移入烘箱中于103105c下烘干一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

9、两次称量的重量差W0.4mg为止。计算悬浮物浓度。6 .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填入表11中。表11颗粒自由沆淀实验记录静沉时间/min滤纸编R滤膜+称量瓶质鱼/g取样体积/ml纸+SS+称里瓶质里/g水样SS质里/gSS浓度/(mg/L)沉淀局度H/cm0140.79165040.80890.017334605242.34385042.35060.0068136110339.80505039.80950.004590220442.27875042.28110.002448230539.90225039.90440.0022442.650641.27745041.27930.0019382,8707

10、41.23165041.23270,0011223100841.78715041.78630.0008164五、实验结果整理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配制的石灰水沉淀柱直径(m):沉淀柱高:水温(C):原水样悬浮颗粒浓度C0(mg/L)2.实验数据整理表1-2实验原始数据整理表沉淀高度/cm1222.62.834沉淀时间/min51020305070100水样SS/(mg/L)136904844382216原水SS/(mg/L)346未被移除颗粒百分比P7%0.390.260.140.130.110.060.05颗粒沉速Ui/(mm/s)0.20.20.10.090.056

11、0.0430.04表中不同沉淀时间ti时,沉淀管内未被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及颗粒沉速分别按下式计算未被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Pi=C_X100%Co式中:C0原水中SS浓度值,mg/L;Ci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浓度值,mg/LH:相应颗粒讥速:Ui=(mm/s)ti3.以颗粒沉速u为横坐标,以P为纵坐标,在普通格纸上绘制uP关系曲线。图14Pu关系曲线4.利用图解法列表计算不同沉速时,悬浮物的去除率。表13悬浮物去除率E的计算序号沉淀时间t/minUi(mm/s)Pi(%)1-Pi(%)工APusE=(1-Po)+Uo150.20.390.610.612100.20.260.740.74320

12、0.10.140.860.864300.090.130.870.875500.0560.110.890.896700.0430.060.940.9471000.040.050.950.95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E为纵坐标,分别以u及t为横坐标,绘制Eu,Et关系曲线。六、注意事项(1)向沉淀柱内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较快完成进水,以防进水中一些较重颗粒沉淀,又要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静沉实验效果。(2)取样前,一定要记录沉淀柱水面至取样口的距离Ho(cm)。(3)取样时,先排除管中积水而后取样,排空约2050mL积液。(4)测定悬浮物时,因颗粒较重,从烧杯取样要边搅边吸,以保证

13、水样均匀。贴于移液管壁上细小的颗粒一定要用蒸储水洗净。附录:悬浮物浓度测定方法一、原理水质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C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二、仪器1 .烘箱:可控制恒温在103105C2 .分析天平3 .孔径0.45m滤膜4 .玻璃漏斗5 .称量瓶:30x70mm6 .干燥器7 .扁嘴无齿镣子三、步骤1 .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放在烘箱中调节温度至103105C烘干0.5h;2 .烘干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等待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w0.2mg),记录重量B;3 .用100ml量筒量取均匀适量的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同时将恒重的滤膜放到玻璃漏斗中,此时将水样倾入带滤膜的漏斗中过滤,最后用蒸储水洗涤取样量筒,使残渣全部洗入漏斗中而不会丢失;4 .过滤完毕取下漏斗中的滤膜,放在原称量瓶内,在103105C烘箱内烘干1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