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_第1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_第2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_第3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赤壁1、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与这次战役有关的任意两个历史人物。此诗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赤壁之战;周瑜、曹操;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2、赏析最后两句。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暗示赤壁之战如果不刮东风,周瑜就不能纵火,就有可能战败。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3 、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

2、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5、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6、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7、本诗用“折戟” “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 ,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 “小事” 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

3、题,却通过“小物” “小事” 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3 、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5、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6、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

4、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7、本诗用“折戟” “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 ,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 “小事” 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 “小事” 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酬乐天2、赏析颔联。这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含义丰富。第 3 句引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悼念之情,隐含作者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朋友的不满。第四句引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5、,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3、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这两句的含义(哲理)。这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含义(哲理) :运用比喻,蕴含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感情: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途升沉的豁达胸怀,处境虽然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表现了作者 积极的人生态度。次北固山下2、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表达了这种感情?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赏析颈联。运用对偶,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

6、变化,暗示时光流逝。诗人把“日” “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现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4、你认为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生”“入”用得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写出“海日” “江春”从“残夜” “旧年”中孕育出来,表现新生事物的勃勃生机。5、诗题中的“次”意思是什么?次:路途中停宿。 “次北固山下” ,就是路途中在北固山下停宿的意思。6、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颈联:积极、乐观、向上(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登飞来峰5、最后两句包含什么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6、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

7、感情?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7、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 如“浮云” 既是写眼前景, 又比喻()。“最高层” 字面是指 (),实际是指()。指当时阻挠改革的保守势力,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者。8、请写出其他与登高有关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9、赏析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运用比喻,从具体的形象中提炼出人生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1、归纳说明内容。2 、理解说明

8、顺序。说明文3 、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4 、品析说明文语言。5 、拓展与延伸。三、应对策略:考点 1:归纳说明内容。1、标题2、首括句、总结句和过渡句考点 2 :理解说明顺序。1、明确知识点2、找标志性词语(一)、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具体分为:由整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二)、说明的顺序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由概括到具体、由特征到用途、由本文使用了 _ 的说明顺序对 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考点 3 :辨析说明方法

9、及作用。1、明确知识点2、规范答题模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列图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九种)。2、口诀:“列列举打,两作分下摹”3、答题模式: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考点 4 :品析说明语言1、明确语言特点2、规范答题模式(四)、品析语言1、语言特点:严密准确2、语言风格: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3、题型一: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举例分析。这种题目要从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来回答。题型二: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D、赏析划线句子的语言特点。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

10、明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来回答。答题模式: 1、不能。2、解释词语的意思。 (“可能”表示推测、猜测? )3、从正面分析。 ( “ X X ”词准确地说明了? )4、从反面分析。 (如果删掉“X 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或意思就变得十分肯定),与文意不符。5、“ X X ”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考点 5 :拓展与延伸1、要有原文意识2、结合链接材料3、联系现实生活过零丁洋1、诗的开头两句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一是:受朝廷选拔做官。二是:起兵抗元。5 、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

11、解。这两句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我要留下这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光照史册。这两句激情慷慨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民族气节。几百年来广为传颂,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时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宁愿为国捐躯决不投降的思想感情。浣溪沙5、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6、简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好在哪里。(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年华流逝的感伤。( 3)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发人深省。( 4)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7、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 2 )蕴含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此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所有慰藉的同时,又不禁感到一丝惆怅。破阵子12、你觉得这首词哪些词语特别富有表现力

13、,请举例说明。“了却”“赢得”,前者强调了忠君报国,后者强调建功立业,这两个词语概括了作者的雄心壮志。13、辛弃疾说自己破阵子是“赋壮词” ,请你谈谈哪里体现了“壮词”?壮词: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词语句;( 1)从内容上看:看剑、听号角声、沙场点兵、骑马、放箭等,都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都是豪放、雄壮的场面。( 2)从思想情感上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表达了作者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上看: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分” “翻”两个动词,动感强烈,有力地烘托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和豪迈的气概。14、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

14、 “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为下文抒发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之情做铺垫。望岳4、从炼字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点拨:赏析一联,就要赏析两句,不能只顾一句。“钟”字意思是“聚集” ,运用拟人,它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强调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景色神奇秀丽。 “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高山把天色分为一明一暗的特点,形象的突出泰山的雄伟高大。点拨:(一)理解题要从(1)字面含义( 2)作者的情感(3)句子的含义、哲理等(二)赏析题要抓住句子的技巧,从内容和修辞、写作手法上来分析。7、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

15、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这两句意思是“我最终登上泰山最高峰,一下子看到其他的山都小了” ,写出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的气概。这两句富含哲理,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告诉后人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的气概。无题3、赏析“春蚕到死泪始干。”运用对偶、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着追求之情。后来人们常用这两句话比喻追求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4、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这两句诗在今天现实中有何延

16、伸意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以歌颂追求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5、最后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1)两人见面很难 (2) 期待双方互通音讯。6、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着追求之情。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现代文阅读2、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衣着描写、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 表现人物性格、 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 暗示文章

17、主旨等, 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记叙的人称及好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但在小说中, “我” 不一定是作者。)()第二人称:是直接与读者交流,拉近读者和作者间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抒情更强烈更感人,抒情亲切自然。()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便于表现更广阔的画面、更丰富的内容。、修辞手法及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 ( 2 )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

18、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具体分为:由整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特征到用途、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列图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九种)。2、口诀:“列列举打,两作分下摹”、说明方法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19、)作比较:突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列举XX 典型事例证明XX 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引用XX 的言论证明XX 论点,具有权威性,能增强文章说服力。3、比喻论证:把 XX 比喻为 XX ,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4、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的鲜明对比,从而突出XX 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令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信服。、论据:1、事实论据2、道理论据雁门太守行6、初唐诗人王勃有句诗云: “烟光凝而暮山紫”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 中也描写了类似景象()角声满天秋色里,

20、塞上胭脂凝夜紫。7、这首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后四句写()。日落前守城将士浴血奋战;夜晚将士们偷袭敌营。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守城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议论文二、中招议论文常见的考点1、能准确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正确理解论据的作用。3、辨别论证方法,并能论述其作用。4、把握论证结构,理清论证过程。5、品析揣摩重点句子含义及作用。7、能根据文章内容谈自己感受或理解。三、议论文答题技巧一、把握文章的论点。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在归纳论点时不能用修辞,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判断句。2、区别论题和论点。3、注意论点的位置。4、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5、通过论据来归纳论点。题型 1:概括论点。1、标题2、首括句、总结句和过渡句、分析论据二、把握论据:1、事实论据2、道理论据题型 1:某个论据的作用题型 2 :补写论据或这个论据是否好题型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