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运动生理学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运动生理学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运动生理学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运动生理学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动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总计:6大题,37小题,共100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 .机体感受器按其所接受刺激性质的不同可分为5种,但不包含:A.光感受器B.机械感受器C.外感受器D.温度感受器2 .神经元按其功能分类不包括:A.感觉神经元B.联络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D.兴奋性神经元3 .神经元代谢和整合的中心是:A.轴突B.树突C.胞体D.轴突末梢4 .位于枕叶的背侧和顶叶皮质主要负责:A.颜色、形状和纹理B.空间和运动知觉C.物体的大小和色泽D.物体的大小和色泽5 .人眼能接受的刺激电磁波波长是:A. 100370nmB. 380

2、760nmC. 770980nmD. 9902000nm6 .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接受来自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和下列哪一脑部的下行影响,然后再以其活动影响脊髓反射活动:A.脑干B.丘脑C.中脑D.脑桥7 .目前认为与运动有关的脑区主要包括主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后叶皮质,还有:A.联络区皮质B.感觉区C.感觉运动区D.扣带运动区8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哪几类:A.小胶质细胞、锥体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B.星形胶质细胞、锥体外细胞和小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颗粒细胞D.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9 .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不包含:A.持续调节所

3、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B.影响神经元的结构C.影响神经元的生理、生化功能D.增加突触后膜受体的量10 .跳水运动员在做转体动作时,要充分利用下列哪种反射:A.状态反射B.翻正反射C.旋转运动反射D.直线运动反射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1 .由于突触后膜的(),而使膜电位靠近()水平,这一现象称为突触后易化.12 .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不同,可将突触后电位分为()和()两种。13 .脑干对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具有()和()作用,它们主要是由脑干网状结构实现的。14.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和()信息)伸肌力),就会使(15 .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如头部位置(

4、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16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受器官,它由()、中耳和内耳的()组成。17 .由于眼球前后径()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模糊的图像,称为近视。18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换能作用、()和适应现象。19 .生理学中通常依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将躯体运动分为()和()、()类。20 .由于突触前膜轴突末梢()时程延长,使末梢释放的()增多,产生突触前易化。三、名词解释(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21 .感受器22 .迷路紧张反射23 .皮层脊髓束24 .运动单位25 .感光换能系统四、简答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

5、小题4分。)26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27 .简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各自的特点o28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29 .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30 .简述反射的基本过程。五、论述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31 .试述基底神经节的神经通路及其功能。32 .请详细阐述小脑各部分的功能及其机制。33 .试述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和旋转运动产生的生理机制34 .论述听觉信息的传入通路及其中枢分析。35 .试述中枢运动控制系统的等级划分及其功能特点六、案例分析题(该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36 .在举重比赛(无论是抓举还是挺举)时,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举重运动员在提杠铃至胸前的瞬间很自

6、然地都会有一个头部后仰动作,这一动作看似不经意但在举重运动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在运动训练中,举重教练也会反复强调地向运动员强调这一动作的重要性。请分析,在举重运动中运动员在提杠铃至胸前的瞬间头后仰动作应用了运动生理学中哪一反射的基本原理?并说明此种反射的规律和在举重项目中的作用。37 .某教师在投掷标枪的教学课中,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讲述了投掷标枪中引枪”的动作要领和技术特点,并再三强调其对投掷技术的完成和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性,随后又进行了几次动作示范,获得了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效果良好。此时有一位同学突然问到:老师,投掷标枪为什么不直接向前投,而要做一个引枪动作呢?”老师深思片刻但

7、确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就让学生开始练习了。请你从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角度来帮助这位老师分析一下引枪”这一技术动作的可能生理机制是什么。运动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总计:6大题,37小题,共100分一、单选题1. .C2. D3. C4. B5. B6. B7. D8. D9. D10. B二、填空题11.空1.去极化空2.阈电位12空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空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3空1.易化空2.抑制14空4.接受空2.接受、空1.整合空3.传递15空1.不正空2.两臂16.空2.耳蜗17.空1.过长空2.过强18.空1.适宜刺激空2.编码功能19.空1.反射性运动空2.形式化运

8、动空3.意向性运动20.空1.动作电位空2.神经递质三、名词解释21 .在任何动物的体表或组织内部,存在着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刺激结构和装置,称为感受器。22 .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23 .由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称为皮层脊髓束。24 .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25 .视网膜上含有对光高度敏感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构成了眼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即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四、简答题26 .答:一个经典的突

9、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个部分组成。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末梢首先分成许多细枝,每个细枝的末梢膨大成纽扣状,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贴在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表面形成突触。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的那部分膜,两膜之间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突触小体的轴浆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聚集的囊泡,囊内含高浓度的神经递质,在突触后膜上有相应的受体。27 .答:巴甫洛夫将人和高等动物的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生来就有、数量有限、种系所有、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建立无需大脑皮层的参

10、与,通过皮层下各级中枢就能形成。它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于个体生存和种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条件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是指人和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的生活环境,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不断建立而形成的一种反射活动。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28 .答: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构成。两侧膜均没有增厚特化,也无突触囊泡的存在。缝隙连接的通道可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产生离子电流传递冲动,其信号传递是双向的,而且速度快几乎没有突触延搁。电突触也可与化学突触共存于一个突触中,构成混合突触。29 .答: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一

11、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都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编码功能,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了能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起到了信息的转移作用,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30 .答:反射的基本过程是刺激信息经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依次传递的过程

12、,中枢是反射弧中最复杂的部位。在整体情况下,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反射,传入冲动进入脊髓或脑干后,除在同一水平与传出部分发生联系并发出传出冲动外,还有上行冲动传到更高级的中枢部位进一步整合,再由高级中枢发出冲动来调整反射的传出冲动。因此,完成一个反射,往往既有初级水平的整合活动,也有高级水平的整合活动,在通过多级水平的整合后,反射活动将更具复杂性和适应性。五、论述题31 .答:基底神经节属于古老的前脑结构,它包括有尾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和黑质等。基底神经节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投射,其传出纤维经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接替后,又回到大脑皮质,从而构成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质之间的回路。这一回路可分为

13、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两条途径。直接通路是指从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到新纹状体,再由新纹状体发出纤维以苍白球接替后到达丘脑,最后返回大脑皮质运动前区和前额叶的通路;间接通路是指在直接通路中的新纹状体与苍白球内侧部之间插人苍白球外侧部和丘脑底核两个中间接替过程的通路。这条通路存在抑制现象,可部分抵消直接通路对丘脑和大脑皮质的兴奋作用。32 .答:依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质小脑3个功能部分。33 .答: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的感受器是囊斑。当头部位置改变,由于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到前庭神经核,反

14、射性的引起躯干与四肢有关肌肉的肌紧张变化。同时冲动传入大脑皮质前庭感觉区,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人体做直线变速运动开始、停止或突然变速时,耳石膜因直线加速度或减速度的惯性而发生位置偏移,使毛细胞的纤毛弯曲,毛细胞兴奋,通过姿势反射来调整有关骨骼肌的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同时也有冲动经丘脑传人大脑皮质感觉区,产生身体在空间位置及变速的感觉。旋转运动的感受器是半规管壶腹崎。当旋转运动开始、停止或突然变速时,由于内淋巴的惯性作用,使终帽弯曲,刺激毛细胞兴奋,冲动经前庭神经传人中枢,产生旋转运动感觉。在内耳迷路中两侧的水平半规管主要感受绕垂直轴左右旋转的变速运动。其他两对前、后半规管形成前后轴和横

15、轴成45。角排列,主要是感受绕前后轴和横轴旋转的变速运动。因此,人体可以感受任何平面上不同方向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并做出准确的反应。34 .答:听神经传人纤维首先在同侧脑干的耳蜗神经核换元,换元后的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上橄榄核,再次换元后形成外侧丘系直接或经下丘换元后抵达内侧膝状体,后者再发出纤维最后投射至大脑的颗横回和题上回初级听皮层。根据对声音反应的不同形式,把听觉各级中枢的细胞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传递声音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接替(中继)神经元;第二类是能对声音信息的鉴别、整合作用的神经元;第三类是具有专门检查某种特殊形式的声音信息的神经元,这些神经细胞只对某种特殊声音或声音中的某种参量反应敏

16、感。随着动物的进化,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大脑皮层。复杂声音信息的精确分辨、处理和加工最后要在皮层进行。35 .答:中枢运动控制系统是以3个等级的方式组构的。最高水平以大脑皮质的联合区和大脑基底神经节为代表,负责运动的战略,即确定运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运动策略;中间水平以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小脑为代表,负责运动的战术,即肌肉收缩的顺序、运动的空间和时间安排以及如何使运动协调而准确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最低水平以脑干和脊髓为代表,负责运动地执行,即激活那些发起目标定向性运动的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池,并对姿势进行必要的调整。六、案例分析题36 .分析要点:在举重运动中,运动员在提杠铃至

17、胸前的瞬间头后仰动作是利用了运动生理学中状态反射的基本原理,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状态反射的规律是: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在正常人体,由于高位中枢的存在,这类反射常常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举重运动员在提杠铃至胸前的瞬间头部后仰可以通过状态反射增强人体肩、背部肌群的力量,可更好地完成翻腕这一技术动作。37.分析要点:用枪”这一技术动作的生理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投掷标枪时,通过引枪”动作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