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_第1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_第2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_第3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_第4页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文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一、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自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义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音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表示属于同一类事物的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象形字) 用概括的线条描画实物形状(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配合成为一个新字以表示一个新意(指示字)用象征性并具有指示作用的笔画来表示意义同音字形体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1、读音相同字形相似;2、读音相同字形不同形似字在形体上较为相近的字:1、笔画不同,字形差异细微;2、部首偏旁不同,字形差别明显多

2、音多义字一个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二、词(一)实词1.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表示 1、人名,如同志、作家;2、处所,如上海、中国;3、时间,如上午、夏天;4、方位,如上、下(简称方位词);5、事物,如河流、高山;6、抽象概念,如政治、科学;名词的语法特点: 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2.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

3、、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动词的语法特点: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3. 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4. 数词 表示数目:1、确数;2、概

4、数;3、序数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数词的语法特点: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5. 量词 表示单位表示:1、事物的单位(1)个体(2)集体(3)不定量(4)度量衡;2、动作、行为的单位量词的语法特点: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6. 代词 起指示(或替代)作用的词包括: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2、疑问代词:提出问题;3、指示代词:区别人或事物代词的语法特点:第二人称的

5、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 “您诸位”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旬。(二) 虚词1. 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副词的语法特点: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2. 连词

6、起连接作用;表示:1、并列关系;2、选择关系;3、条件与副词配合使用3.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4. 助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分为: 1、结构助词;2、动态助词;3、语气助词5.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一般都是单用,位置可在句子的前、中、末, 语句的意思不变6. 拟声词 摹拟声音(三)词类的辨别: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

7、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旬首。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词汇单义词只表示一个意义多义词表示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是比喻义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反义词表示的意义或者相反,或者相对的词三、短语: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 (也称词组)。 组合不限于两个词,

8、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是两个词, “中学语文教材”是三个词,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就是四个词。 词和词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学校管理”和“管理学校”; 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父亲的母亲”和“父亲和母亲”。短语的种类词和词组合成短语,主要有六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短语称为并列短语。例如: 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唱歌跳舞2、偏正短语文案大全实用文案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

9、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 名词、动词、形容 词是中心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用()表示定语,表示状语。)例如:(我的)老师 (清晰的)字迹(一个)顾客激动地说3、动宾短语有的动词单独使用就可以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 (不及物动词);有的动词还要在后边带上一 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及物动词),这种短语叫做 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表示宾语)例如: 吃晚饭 卖豆浆 夸奖我4、动补短语动补短语是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处所等。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

10、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用表小补语)例如: 盛满 吓跑 洗得干净睡在床上和动补短语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补语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起补充说明作用。例如: 暗得很 大得多冻得麻木5、主谓短语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种短语叫主谓短语。(用 表示主语, 表示谓 语)例如: 养分多 举止稳重 天气好6、介宾短语介词与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组合成介宾短语。起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的作用, 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例如:从明天开始在新的岗位上工作睡在床上四、句子及句子成分(一)句子的成分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

11、用单位。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的类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复句分为单重复句 和多重复句两类。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一一三种主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一一三种附属成分。此外还有独立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主干)。主迸: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情”。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表示为:"=二=" 划在主语下面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表示为:“一一”

12、 划在谓语下面例如:战十们英勇顽强。你是学牛。宾语:宾语在谓语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 一类 的问题。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表示为:“ 划在宾语下面例:我喜欢打球。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表示为:“()”用在定语前后例:(漂亮的)女孩爱吃冰激凌。注意:定语后置。如: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 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副词、形容词

13、、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表示为:“”用在状语前后例:他用扫帚扫地。她十分漂亮。 那天晚上,他没来上晚自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介宾短语)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 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 以充当补语。表示为:“” 用在补语前后例:(他)肚子疼得厉害。 他坐在桌子旁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 全旬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 注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

14、表小为:例: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句子成分作用主语_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_是 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宾语_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谓语一一是名词性短语 里中心语前面的 修饰语状语一一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宾语一一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特殊句子成分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1、主谓谓语句:这个电影 我看过。2、复杂宾语句 链:我看见小王在大街上边走边读书。3、兼 语 句链:大家选他当班长。4、双宾语句:李老师 教我们语文。5、连动句:皿正工这个而息.很X。6、把 字 句:老师亲切地”把书放到他的手中7、被 字 句:姬已北被北京大学录取了。8、存 现 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子。文案大全

15、实用文案二)单句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主谓句的具体类型有很多种,我们这里只研究比较常见的主谓宾式和主谓式)例:我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主谓宾式)他非常健康。(主谓式)(他的)病症消失了。(主谓式)注: 主谓宾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这样, 后面才有可能带宾语;主谓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但动词是不及物动词。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例;飞机!站住!哦! 呜!(我们这里不做研究)结构复杂的单句的分析: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句子就简单;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它和复杂

16、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例: 1、(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2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3、1949 年10 月 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巩固练习:用符号标出各种句子成分1、 严肃地对待文章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2、 我相信, 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三)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1)并

17、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既 A,又B'、”不是A,而是B'、 “也A,也B'、"一方面 A, 一方面B'。例: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变动。常用的关联词语:“A,于是 B'、"A,然后B'、"A,接着B'、"A,便 B'。例:他们俩手牵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

18、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不但(不光、不只、不仅)A,而且(并且、还、又)B'、”尚且A,何况B”。例: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出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的关联词语:”或者 A,或者B'、”不是A,就是B'、 ”是A,还是B'、”与其A,不如B'。例: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

19、词语:”虽然 A,但是B'、 “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因为A,所以B'、”既然A,就(那么)B'、“因此”等。例: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假如"、“假使”、“要是”等。例:

20、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只要 A,就B'、"只有(除非)A,才B'、 “无论(不管)A,都(也)B'等。例:只有党风在正,才能事业兴。多重复句的分析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依次类推。例: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了,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四)单句

21、和复句的区别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子1( 2)抓主干法: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例子2( 3)外部标志法: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例子3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

22、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例子4例 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3 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 3 个分句表示并列。例2: “这口 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 , 也 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主干:这是教训。例3: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 系)例 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

23、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在句子成份的定义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相同的,只不过古汉语有特殊句式,它改变 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 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 " 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 “ 者, 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 、“ , 也。”判断句

24、中, 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 一般省略 " 者 " , 只用“也”表判断。 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2、 “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5、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

25、枭雄。”(赤壁之战)6、 另外,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 必、 亦、即、诚、皆、则”等。7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

26、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 于 。”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 于 。”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

27、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 所 。”表被动。如 : “(巨)偏在远郡 ,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

28、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主谓倒装 (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29、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 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韩愈 师说 )有时, 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

30、“唯”, 构成“唯 是 ”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 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 “具告以事。 ” ( 史记 项羽本记) 即“以事具告。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 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