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_秋思原文_第1页
天净沙_秋思原文_第2页
天净沙_秋思原文_第3页
天净沙_秋思原文_第4页
天净沙_秋思原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文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译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 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梗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 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 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 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 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小桥 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 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

2、下,旅人 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赏析(1)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 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1 .简约与深细相依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 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 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 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 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

3、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 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 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 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 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 馆些言外之 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 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 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 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 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

4、带上了鲜 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 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 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2 .静景与动景相映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 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 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使道路更见苍凉; 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 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

5、黄的颜色;“小 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 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 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3 .景色与情思相融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 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 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 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6、东流”,“愁”与“水”本无联很作者借江水 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 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 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 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 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 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2)为了进一步理解这首小令在艺术上的成就,不妨作以下的比较赏析

7、。据 元人盛如梓老学丛谈记载,马致远的天净沙实有三首。其一为:瘦藤(乐府新声作“枯藤”)老树昏鸦。远山(乐府新声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乐府新声作“夕阳”)西下。断肠人去天涯(乐府新声作“在天涯”)其二为: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其三为:西风塞上胡笳。月明马上琵琶。那(“那”字疑熊昭君恨多(“多”字疑谒李陵台下。淡烟衰草黄沙。二、三首,虽然也都写的是秋景,也都用较少的文字,写出七八种以上的景物,但都没有天净沙秋思里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的气氛,第二首有景无人,第三首引用典故,有恨有愁,但秋意不浓。至于第一首中的“瘦藤” “远山” “斜阳”

8、“去天涯”等词语,可能是马致远的初作,也可能是传 抄之误。如果与天净沙秋思作比,且不说,“瘦藤”中的“瘦”“远山”,“斜阳”中的“斜”和“去天涯”中的“去”,在音韵上是否恰当,仅就这一些字 词的意义来说,远不如现在所见的天净沙秋思精当。“瘦藤”与“枯藤” 相比,“枯”更富有苍老衰败的特征,“瘦”字多用以形容人和动物,很少见于描述草木,而且此处用“瘦”字,与下文“瘦马”重复,显然不妥;“远山”与“小桥”相比,结合上句来看,枯藤、老树、昏鸦,是一组紧密连接 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也是一组相互依存的景物,而且既然可见小溪流水,则应是近景,“小桥”比“远山"更为恰当'斜阳”与“夕阳”相比, “斜阳”又称日斜,“夕阳”是傍晚的太阳用夕阳更加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