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 上) 原文 1.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俄而与子期逐 , 三易马而三后 . 襄主曰 : 子之教我御 , 术未尽也 . 对曰 : 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 今君后则欲速臣 , 先则恐逮于臣 . 夫诱道争远 , 非先则后也 .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 导读 :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 , 特别指出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 , 要全神贯注 , 目标明确 . 注释 : 赵襄主 :

2、 赵襄子 . 御 : 驾车 . 王子期 :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 逐 : 追赶 , 这里指驾车 赛马. 易: 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 ,落后. 调: 谐调.诱: 引导. 此 所 以 : 这就是 的原因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 2. 术未尽也 ( ) 先则恐逮于臣 ( ) 4. 夫诱道争远 ( ) 二. 翻译 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 _ 人心调于马 , 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 _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 _ 三 .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 原文 2. 老马识途 管仲 ,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 春往而冬反 ,

3、 迷惑失道 . 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马而随之 , 遂得道 . 行山中无水 , 隰朋曰 : 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 阴 ,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 乃掘地 , 遂得水 . 导读 :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 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 , 则万物可为我所用 , 为人类造福 . 注释 : 管仲 , 隰 (x ) 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 , 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 孤竹 : 古国名 . 迷惑失道 :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 掘 : 挖.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春往而冬反 ( ) 2. 迷惑失道 ( ) 3. 遂得水 ( ) 二, 翻译 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_ 蚁冬居山

4、之阳 , 夏居山之阴 . _ , 文中故事是成语 _的来历 , 现比喻 _. 原文 3.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 , 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 . 及其家穿井 , 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 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 , 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丁氏对曰 : 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 , 不若无闻也 . 导读 : 传言不可轻信 , 要实事求是 . 尤其 以讹传讹 更要不得 . 注释 : 常一人居外 :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 国人道之 :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得一人之使 : 意思是说 , 家里打了井 , 不必再派人到外面

5、打水 , 节约一个劳动力 , 等 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 ( ) 2. 国人道之 ( ) 3. 不若无闻也 ( ) 二, 辨析下列 得字的用法 吾穿井得一人 ( ) 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 ( ) 今日有 , 明日去 , 吾不得而见之矣 ! ( ) 三, 翻译 国人道之 , 闻之于宋君 . _ 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_ , 穿井得人 的故事告诉我们 _的危害 . 原文 4.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 , 见人于大行 , 方北面而持其驾 , 告臣曰 : 我欲之楚 . 臣曰 : 君之楚 , 将奚为北面 曰 : 吾马良 ! 臣曰 : 马虽良

6、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 吾用多 ! 臣曰 : 用虽多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吾御者善 ! 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 导读 : 成语 南辕北辙 可谓人人皆知 , 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 , 所得结果也只 能是背道而驰 . 注释 : 持其驾 : 拿着缰绳 , 驾着他的车子 . 之 : 动词 , 往, 到. 用: 资用 , 即路费 . 御者 : 驾车的仆夫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我欲之楚 ( )2. 将奚为北面 ( )3. 吾马良 ( )4. 此数者愈善 ( ) 二, 翻译 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 _ 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 _ , 成语 _出自本文

7、, 比喻 _. 原文 5. 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 ,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三年不能得 . 涓人言于君曰 : 请求之 . 君遣之 . 三月得千里马 ; 马已死 , 买其骨五百金 , 返以报君 . 君大怒曰 : 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 马 而捐五百金 ! 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 市马 . 马今至矣 ! 于是不能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 导读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 真正用意 . 而最后 不能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 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 注释 : 安事死马 : 要死马做什么 捐 : 白白费掉 . 市

8、 : 买.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君遣之 ( ) 2. 而捐五百金 ( ) 3. 于是不能期年 ( ) 二, 辨析下列 以字的意义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 2.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 而吾以捕蛇独存 ( )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 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 用文中的话回答 ) _ 四, 翻译 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 _. 于是不能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 _. 原文 6.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书未发 , 威后问使者曰 :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 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 , 曰 : 臣奉使使威后 , 今不问王 , 而先问岁与民 ,

9、岂先贱而 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 不然 . 苟无岁 , 何以有民 苟无民 , 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 问末者耶 导读 :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 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 服力 , 言简意赅 . 注释 : 发 : 启封. 恙: 灾害 , 忧患 . 说: 通 悦, 高兴. 本: 根本的 , 重要的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 2. 不然 ( )3. 苟无岁 ( ) ,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试举例说明 . _ 三 , 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 _思想 , 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 , 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 ,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 _,

10、 意义是 _,形 容 _. 原文 7.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 , 淳于髡谓齐王曰 : 韩子卢者 , 天下之疾犬也 ; 东郭逡者 , 海内之狡兔 也 . 韩于卢逐东郭逡 , 环山者三 , 腾山者五 . 兔极于前 , 犬废于后 ; 犬兔俱罢 , 各死其处 . 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 今齐魏久相持 , 以顿其兵 , 弊其众 , 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有田父之功 . 齐王惧 , 谢将休士也 . 导读 :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 , 避免了一场战争 , 可谓大功一件 . 注释 : 淳于髡 (k n): 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 齐王 : 齐宣王 , 战国时齐国国君 , 姓 田

11、, 名辟疆 . 环山者三 : 相当于 三环山 , 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 无劳倦之 苦 :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 顿 : 困倦 , 这里是 使 困倦 的意思 . 弊 : 疲劳 , 这里是 使 疲劳 的意思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天下之疾犬也 ( ) 2. 各死其处 ( ) 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 4. 谢将休士也 ( ) ( ) 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 ) ,翻译: 东郭逡者 , 海内之狡兔也 . _ 环山者三 , 腾山者五 . _ 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 _ 三 , 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 _有异曲同工之处 ,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 , 寓言

12、故事的作用是 _ 原文 8.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 , 五日五夜不废酒 , 谓侍者曰 : 我诚邦士也 ,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 , 而殊不病 ! 优莫曰 : 君勉之 ! 不及纣二日耳 ! 纣七日七夜 , 今君五日 . 襄子惧 , 谓优莫曰 : 然则吾亡乎 优莫曰 : 不亡 . 襄子曰 : 不及纣二日耳 , 不亡何待 优莫曰 : 桀纣之亡也 , 遇汤武 , 今天下尽桀也 , 而君纣也 , 桀纣并世 , 焉能相亡 ! 然亦殆矣 ! 导读 : 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 , 还不知醒悟 , 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 , 使赵襄子霍然顿悟 , 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 注释 : 赵襄子 : 名无恤 , 春秋末年晋国大

13、夫 . 废酒 : 停止饮酒 . 矣 : 语气词 , 了 , 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 . 殊 : 副词 , 很 , 极 . 殊不 , 意思是 , 一点也不 . 然则 :( 既然 ) 如此 , 那么. 焉 : 疑问代词 , 怎么 , 哪里 . 相亡: 一块儿灭亡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我诚邦士也 ( ) 2. 君勉之 ! 不及纣二日耳 ( )( ) 今天下尽桀也 ( ) 4. 不亡何待 ( ) , 选文 然亦殆矣 ! 中 殆 的意思是 _, 我们还学过 ,_, 百战不殆 . 三, 翻译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 , 而殊不病 ! _ 不及纣二日耳 , 不亡何待 _ 四 , 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

14、行为作 _, 语意深长 . 原文 9. 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 ,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 之 . 沛公为汉王 , 以何为丞相 .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户口多少 , 强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导读 :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 一 皆 一 独, 将萧何的 深谋远虑 刻画得淋漓尽致 , 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 . 注释 : 具 : 通 俱, 全, 都. 户口 : 人口. 者 也 : 裹判断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

15、 2. 以何为丞相 ( )( )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 二, 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户口多少 , 强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_ , 萧何是刘邦的谋士 , 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 , 刘邦得天下 , 其功不可没 , 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 , 即_. 原文 10. 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 , 兵少食尽 ,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项王乃大惊曰 ,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 项王则夜起 , 饮账中 . 有美人名虞 , 常幸从 ; 骏马名骓 , 常骑之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自为诗曰 : 力拔山兮气盖世

16、,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歌数阕 , 美人和之 . 项王泣数行下 , 左右皆泣 , 莫能仰视 . 导读 : 项王夜起悲歌 , 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 注释 : 诸侯 : 指淮阴侯韩信 , 建成侯彭越等 . 楚歌 : 楚人之歌 , 用楚国方言土语 唱的歌 . 不逝 : 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 逝, 向前行进 . 奈若何 : 把你怎么安排 . 若 , 你. 数阕 : 几遍 . 乐终叫阕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 2.项王则夜起 ( ) 自为诗曰 ( ) 4. 莫能仰视 ( ) 二, 翻译 汉皆已

17、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 歌数阕 , 美人和之 . _ 三 , 项王兵败垓下 , 在_自刎 , 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 , 李清照曾写诗 : 生当做人杰 , 死 亦 为 鬼 雄 ._,_. 表 达 对 项 王 的 _之情; 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 其中有: 宜将剩勇追穷 寇 ,_. 原文 11.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 狐丘丈人曰 : 仆闻之 , 有三利必有三患 , 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 小子不敏 , 何足以知之 . 敢问何谓三利 , 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 夫爵高者 , 人妒之 ; 官大者 , 主恶之 ; 禄厚者 , 怨归之 . 此之谓也 . 孙叔敖曰 : 不然 .

18、吾爵益高 , 吾志益下 ; 吾官益大 , 吾心益小 ; 吾禄益厚 , 吾施益博 .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 善哉言乎 ! 尧, 舜其犹病诸 . 导读 : 狐丘丈人的 三利 三患 之说 , 自古到今 , 很有道理 , 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 三利 之后纵情傲物 , 以至于物极必反 , 走向灭亡 . 而孙叔敖清醒从政 , 因而能善始善终 , 真是明智之人 . 世人在名誉 , 地位 , 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 注释 : 仆闻之 : 我听说 . 仆, 谦称. 怨归之 : 怨恨会集中于他 . 归, 归结. 尧 , 舜 其犹病诸 : 这种事连尧 , 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 尧 , 舜, 传说中的圣君

19、. 病, 患苦 . 诸 之 乎的合音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孙叔敖蹴 (c ) 然易容曰 ( ) ( ) 2.仆闻之 ( ) 小子不敏 ( ) 4. 官大者 , 主恶 (w ) 之( ) 二, 翻译 吾爵益高 , 吾志益下 ; 吾官益大 , 吾心益小 ; 吾禄益厚 , 吾施益博 . _ 善哉言乎 ! 尧, 舜其犹病诸 . _ 三 , 狐丘丈人说 三利必有三患 , 其原因是什么 _ 原文 12.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 , 所得皆黄口小雀 . 夫子问之曰 : 大雀独不得 , 何也 罗者曰 : 大雀善惊而难得 , 黄口贪食而易得 . 黄口从大雀 , 则不得 ; 大雀从黄口 , 亦可

20、得 . 孔子顾谓弟子曰 : 善惊以远害 , 利食而忘患 , 自其心矣 , 而以所从为祸福 . 故君子慎其所从 , 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 , 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 导读 : 文章借罗雀者之口 , 说明 善惊远害 , 贪食易得 的道理 , 孔子告诫弟子 以 所从为祸福 , 君子慎其所从 , 可谓警世之言 . 注释 : 罗雀者 : 张网捕鸟的人 . 黄口 : 雏鸟的嘴为黄色 . 后又借指雏鸟 . 独 : 表示转折 , 相当于 却. 戆 (zhu ng): 愚. 败: 祸乱 , 祸害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大雀从黄口 ( ) 2. 孔子顾谓弟子曰 ( ) 利食而忘患 ( ) 4.

21、善惊以远害 ( ) 二, 翻译 大雀善惊而难得 , 黄口贪食而易得 . _ 故君子慎其所从 , 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 , 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 _ 三 , 孔子教育其弟子要 慎其所从 , 与亲 _而远 _有相似之义 . 原文 13. 教子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 , 性甚严正 ; 王在湓城时 , 为三千人将 , 年逾四十 , 少不如意 , 犹捶挞之 , 故能成其勋业 .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 , 聪敏有才 , 为父所宠 , 失于教义 , 一言之是 , 遍于行路 , 终年誉之 ; 一行之非 , 揜藏文饰 , 冀其自改 . 年登婚宦 , 暴慢日滋 , 竟以言语不择 , 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 导读

22、: 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 教子 事例 , 孰好孰坏 , 读者一目了然 . 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 注释 : 王大司马 : 即王僧辨 ( 555 年 ), 南朝梁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字君 才 , 初仕北魏 , 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 . 湓 (p n) 城 : 也称湓口 , 古城名 . 梁元帝 : 即萧绎 (508 554 年), 字世诚 , 南朝梁兰陵 ( 今江苏武进西北 ) 人 , 梁武帝第七子 . 初封湘东王 , 镇守江陵 ( 今属湖北 ), 侯景叛乱时 , 派王僧辨 , 陈霸先等讨景 , 事平后 , 在江陵即帝位 . 在位三年 , 为西魏所掳 , 被杀 . 学士 :

23、 官名 , 南北朝时 , 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 . 揜 : 同 掩 , 遮蔽 , 掩盖 . 婚宦 : 结婚和做官 . 此指 成年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性甚严正 ( ) 2. 年逾四十 ( ) 3. 少不如意 ( ) 4. 揜藏文饰 ( ) 二, 翻译 少不如意 , 犹捶挞之 , 故能成其勋业 . _ 一言之是 , 遍于行路 , 终年誉之 . _ , 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和 _ 作一正反 _, 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 , 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 四 , 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 .( 正面 , 反面 ) _ 原文 14. 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 ,

24、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 武帝 , 恺之甥也 , 每助恺 .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 枝柯扶疏 , 世罕其比 . 恺以示崇 , 崇视讫 , 以铁如意击之 , 应手而 碎 . 恺既惋惜 , 又以为疾己之宝 , 声色甚厉 . 崇曰 : 不足恨 , 今还卿 .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有三尺四尺 , 条干绝世 ,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 如恺许比甚众 . 恺罔然自失 . 导读 : 石崇 , 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 , 竟富甲天下 , 试问钱从何来 , 不问自知 . 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 , 不仅不管 , 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 , 正如孟子所云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 注

25、释 : 石崇与王恺争豪 : 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 . 石崇 , 宇季伦 , 西晋人 , 是当时最 大的富豪 . 王恺 , 字君夫 , 官至后军将军 . 武帝 , 恺之甥也 :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 武帝 , 晋开国君王司马炎 . 如意 : 一种供赏玩之物 . 疾 : 同 嫉 , 嫉忌 . 条干 (g 绝世 : 枝条树干世上少见 . 如恺许比甚众 : 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武帝, 恺之甥也 , 每助恺 ( ) 2. 恺以示崇 , 崇视讫 ( )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 4. 如恺许比甚众 , 恺罔然自失 ( )( ) 二, 翻译 石崇与王恺争豪 , 并穷绮丽以

26、饰舆服 . _ 枝柯扶疏 , 世罕其比 . _ 三 , 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 , 主要运用了 _和_的方法 . 原文 15.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 , 中外惶怖 . 时融儿大者九岁 , 小者八岁 . 二儿故琢钉戏 , 了无遽容 . 融谓使者曰 : 冀罪止于身 , 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 导读 : 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 , 很是了不起 .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 , 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 注释 : 孔融被收 : 孔融被逮捕 . 建安十三年 , 融因触怒曹操 , 坐弃市 ( 被判死刑 ). 中外惶怖 : 朝廷内外非常惊

27、恐 . 中外 , 指朝廷内外 . 二儿故琢钉戏 : 两个儿子仍 然在玩琢钉游戏 . 琢钉 , 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 冀罪止子身 :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 一身 .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 二儿可得全不 : 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 (f u), 同 否. 寻亦收至 : 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 寻, 不久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孔融被收 , 中外惶怖 ( )( ) 2.冀罪止于身 ( )( ) 二儿可得全不 ( ) 4. 寻亦收至 ( )( ) 二, 翻译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 二儿故琢钉戏 , 了无遽容 . _ 三 ,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

28、原文 16.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 , 坐元帝膝上 . 有人从长安来 , 元帝问洛下消息 , 潸然流涕 . 明帝 问 :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 因问明帝 :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 日远 , 不闻人从日边来 , 居然可知 . 元帝异之 . 明日 , 集群臣宴会 , 告以此意 . 更重问之 , 乃答曰 : 日近 . 元帝失色 , 曰 :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 : 举目见 日 , 不见长安 . 导读 : 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 自然不能都对 , 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 . 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 注释 : 洛下 : 洛阳 , 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 潸然流涕 : 不自觉地

29、流下了眼泪 . 潸, 流泪的样子 . 意谓 : 心里认为 . 居然可知 :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 邪 (y ): 同 耶. 举:抬起.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元帝问洛下消息 ( ) 2. 潸然流涕 ( ) 元帝异之 ( ) 4. 更重问之 ( ) 二, 翻译 具以东渡意告之 . _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 三 , 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 , 你怎么看待 _ 原文 17.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 , 自以形陋 , 不足雄远国 , 使崔季珪代 , 帝自捉刀立床头 . 既毕 , 令间谍问曰 :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 : 魏王雅望非常 , 然床头捉刀人 , 此乃英雄也 . 魏武闻之 ,

30、追杀此使 . 导读 :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 , 但慧眼识英雄 , 决非平凡之才 . 曹操当 机立断派人追杀他 , 也是防患于未然 . 注释 : 魏武将见匈奴使 :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 魏武 , 即魏武帝曹操 . 匈奴 , 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 雄远国 : 威震远国 . 使崔季珪代 :( 他 ) 让崔季珪代替他 ( 接见匈奴使臣 ). 崔季珪 , 名琰 , 字季珪 , 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 帝自捉刀立床头 : 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 捉刀 , 握刀 . 床 , 古时一种坐具 , 不是卧具 . 既毕 : 指接见完毕 . 魏王何如 :( 你看 ) 魏王这人怎样 雅望非常

31、 : 高雅的风采很不一 般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自以形陋 , 不足雄远国 ( ) 2. 帝自捉刀立床头 ( ) 3. 魏王雅望非常 ( ) 4. 然床头捉刀人 , 此乃英雄也 ( ) 二, 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 的 使, 词性为 _解释为 _; 使崔季珪代 中的 使, 词 性为 _, 解释为 _. 三 , 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 雅望非常 , 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 说明曹操虽 形陋 , 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 , 非崔季珪可比 .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 , 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 原文 18.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 . 夜大雪 , 眠觉 , 开室 , 命酌酒 . 四望皎然

32、, 因起彷徨 , 咏左思招隐诗 . 忽忆戴安道 ; 时戴在剡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 经宿方至 , 造门不前而返 . 人问其故 , 王曰 : 吾本乘兴而行 , 兴尽而返 , 何必见戴 导读 : 雪夜喝酒 , 吟诗 , 忆好友 , 连夜冒雪乘舟访友 , 真是兴致极高 . 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 , 真是高人雅致 , 此中真意 , 只可意会 , 不好言传 . 注释 : 王子猷居山阴 : 王子猷住在山阴 . 王子猷 (y u), 名徽之 , 字子猷 , 王羲之 的儿子 . 山阴 , 今浙江绍兴 . 命酌酒 : 命令 ( 下人 ) 斟酒来喝 . 咏左思招隐诗: 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 左思 , 字

33、太冲 , 西晋大文人 . 戴安道 : 名逵 , 字安道 , 名 画家 . 剡 (sh n): 今浙江省嵊 (sh ng) 县. 经宿方至 : 过了一夜才到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夜大雪,眠觉( ) 2. 四望皎然 ( ) 因起彷徨 ( ) 4. 经宿方至 ( ) 二, 翻译 造门不前而返 . _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 _ 三 , 左思 , 西晋大文人 ,招隐诗曰 : 策杖招隐士 , 荒涂横古今 . 岩穴无结构 ( 房屋 ), 丘中有鸣琴 . 白云停阴冈 , 丹葩曜阳林 . 试背诵 . 四 ,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 参考答案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 , 学了不多久 , 就

34、和王子期驾车比赛 , 换了三次马 , 三次都落在了后面 . 襄主说 : 你教我驾车 , 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 王子期回答说 : 技术是全教给你了 , 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 凡是驾车赛马 , 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 ,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 , 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 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 , 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 实际上赶马上路 , 远途竞赛 , 不在先就在后 ,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 ,l. 向 2. 穷尽 3. 被 4. 发语词 ,1.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 ,( 但你 ) 在使用时

35、出了错 . 2.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 , 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 3.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 ,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 ,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 赞成 .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 老马识途 管仲 , 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 , 春天出发 , 冬天返回 , 迷了路找不到归途 . 管 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于是放开老马 , 队伍跟在后面 , 终于找到了归途 . 走到山中 , 找不到水喝 , 隰朋说 : 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 , 夏天居住在山

36、的北面 , 蚁窝上的土高一寸 , 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 于是按此挖掘 , 果然找到了水 . ,1. 通 返, 返回 2. 道路 3. 找到 二 ,1.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2.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 , 夏天住在山的 北面 . 三 , 老马识途 有经验 , 能带领新手工作 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 , 家中没有井 , 只好到外边去洗涤 , 打水 , 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 面 . 等到他家打了井 , 告诉人家说 :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句话 , 就传出去说 : 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 , 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

37、人家查问 , 姓丁的人回答说 : 我家打了一口井 , 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 , 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像这样听到传闻 , 还不如不听 . ,1. 等到 2. 说, 讲 3. 不如 ,1. 得到 , 获得 2. 找到 3. 能够 ,1.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被宋君听到 . 2. 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四 , 以讹传讹 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 , 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 , 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 , 驾着车 , 告诉我说 : 我想到楚国去 . 我说 : 您往楚国去 , 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 : 我的马好 ! 我说 : 马虽然好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他说 :

38、 我的路费多 ! 我说 : 路费虽然多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他说 : 我的车夫能干 ! 这些条件越好 , 离楚国就越远 了 . ,1. 想要 2. 何, 什么 3. 良好 4. 越 ,1. 马虽然好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2. 这些条件越好 , 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 三 , 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 , 想用千金买千里马 , 三年不能够买到 . 有个宦官对国王说 : 请让我去买马 . 国王派他去了 . 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 ; 但马已经死了 , 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 , 回来向国王报告 . 国王大怒说 :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

39、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 ! 宦官回答说 : 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 , 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 , 千里马这就要到了 .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 千里马 . ,1. 派遣 , 差遣 2. 花费 , 此指白白费掉 3. 一年 , 周年 二,1. 用 2. 认为 3. 因为 4. 用来 三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马今至矣 ! ,1.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 2.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 6.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 , 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 , 威后问使者 : 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40、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 , 说: 我奉命问候威后 , 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 , 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 , 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 : 不是这样的 . 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 , 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 , 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l. 问候 2. 这样 3. 如果 二 , 排比 :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 : 苟无岁 , 何以有民 , 民本 孟子 , 主张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民事不可缓也 ; 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 , 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 , 主要的部分 ,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 , 淳于髡对齐

41、王说 : 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 ; 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 ,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 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 , 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 , 犬与兔都疲惫至极 , 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 农夫看见了 , 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 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 , 以致使士兵困顿 , 百姓疲乏 ,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 , 坐收农夫之利呀 . 齐王害怕了 , 遣散了将帅 , 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 一 ,l. 快 2. 分别 3. 怕 , 担心 4. 辞去 , 遣散 使( 让) 休息 5. 独得 , 据有 ,

42、1. 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 2.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 3. 农夫看见了 , 没有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 , 鹬蚌相争 , 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 , 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 , 寄寓了一定道理 , 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 8.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 , 五天五夜没停止 , 对侍从说 : 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 , 喝了五天五夜的酒 , 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 优莫说 : 君主您多努力呀 ! 比纣还差两天罢了 ! 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 , 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 . 襄子害怕了 , 对优莫说 : 既然如此 , 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 优莫说 : 不会灭亡

43、 . 襄子说 : 比纣就差两天罢了 , 不灭亡 , 还等什么呢 优莫说 : 桀纣之所以灭亡 , 是因为遇上了汤武 , 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 , 而您是纣一样的人 . 桀与纣并存世上 , 哪能一同灭亡呢 不过 , 也危险了 ! ,1. 确实 2. 尽力 , 努力 比不上 3. 全, 都 4. 等待什么 ( 其中 何 为疑问代词 , 什么 ) 二 , 危险 知己知彼 ,1. 喝了五天五夜的酒 , 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 2. 比纣就差两天罢了 , 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 对比 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 , 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 , 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 , 而萧何唯独先进

44、入秦丞相府 , 把丞相 , 御史的律令 , 图籍都收藏起 来 . 后来 , 刘邦成为汉中王 , 任用萧何做丞相 . 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 , 烧杀抢掠一番离去 . 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 , 人口的密与稀 , 人民的强健与柔弱 , 百姓的贫苦 , 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 . 一 ,1. 跑 2. 用 做 3. 的原因 , 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 , 人口的密与稀 , 人民的强健与柔弱 , 百姓的疾苦 , 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 . 三 , 萧何月下追韩信 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 , 士兵很少 , 粮食也没有了 . 刘邦的军队和韩信 , 彭越的军 队围了好几层

45、. 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 , 于是大惊失色 , 说 : 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 就起床 , 在帐中饮酒 . 项王有一个美人 , 名叫虞姬 , 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 ; 有一匹骏马叫乌骓 , 常常骑 它 . 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 , 自己作歌词 : 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 , 勇气盖过世人 . 时运不济啊 , 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 . 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 , 虞姬啊 虞姬 , 我将怎样安置你呢 ! 唱了好几遍 , 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 项王流下眼泪 , 手下的人都哭了 , 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 ,1. 和 几 2. 就 3. 自己

46、,亲自 4. 没有人 ,1. 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 2. 唱了好几遍 , 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 三 , 乌江 .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惋惜 不可沽名学霸王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 , 狐丘丈人说 : 我听说 , 有三利必有三害 , 你知道吗 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 : 我很糊涂 , 怎么知道 . 请问什么叫三利 , 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说 : 爵位高的 , 人们会嫉妒他 ; 官大的 , 君主会厌恶他 ; 俸禄厚的 , 怨恨会集中于他 . 这就是三利三害 . 孙叔敖说 : 不是这样的 . 我爵位越是高 , 心志越在于下层 ; 我的官越是大 , 做

47、事越加小心谨慎 ; 我的俸禄越是多 , 布施越加广泛 . 这样可以免于害吗 狐丘丈人说 : 话说得好啊 ! 这种事连尧 , 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 一 ,1. 吃惊 改变脸色 2. 我, 谦词 3. 聪明 , 才思敏捷 4. 君主厌恶他 ,l. 我的爵位越是高 , 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 ; 官越是大 , 做事越加小心谨慎 ; 俸禄越是多 , 施舍越加广泛 . 2. 话说得好啊 ! 这类事连尧 , 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 , 大多人得 三利 之后纵情傲物 , 放任自己 , 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 12.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 , 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 . 夫子问捕鸟人 : 唯独

48、大鸟捕不到 , 为什么呢 捕鸟人说 : 大鸟容易警觉 , 所以不易捕到 ; 小鸟贪吃 , 因此容易捕到 . 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 , 就捕不到 ; 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 , 也能捕到 .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 : 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 , 贪吃就忘记了灾患 , 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 . 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 . 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 , 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 , 跟随年少者的鲁莽 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 ,1. 跟随 2. 回头 3. 贪图 4. 远离 ,1. 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 , 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 2. 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

49、随的人 , 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 , 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 三, 君子 小人 教子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 , 品性非常严谨方正 ; 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 , 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 , 年龄已过四十岁 , 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 , 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 , 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 . 梁元帝的时候 , 有一位学士 , 聪明有才华 , 被父亲娇宠 , 缺乏教养 , 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 , 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 , 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 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 , 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 , 希望他自己能改正 . 待学士成年后 , 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 ,

50、最终因说话不检点 , 被周逖杀死 , 肠子被抽出 , 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 ,l. 品性 2. 超过 3. 稍微 4. 掩饰 ,1.( 王僧辨 ) 稍有不合意的言行 ,( 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 , 所以 ( 王僧辨 ) 能成就功业 . 2. 一句话说得有道理 ,( 他父亲 ) 便在路上广为宣扬 , 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 三, 方式 结果 对比 四 , 孟母三迁 ; 伤仲永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比富 , 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 , 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 ;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 常常帮助王恺 . 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 , 枝杈伸张着 , 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 王恺给

51、石崇看 , 石崇看罢 , 用铁如意一敲 , 随即就碎了 . 王恺既惋惜 , 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 , 变了脸色 , 声音严厉 . 石崇说 : 不值得生气 , 现在我就赔你 . 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 , 有三尺四尺高的 , 枝条树干世上少有 , 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 , 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 王恺茫然若失 . ,l. 常 2. 完 3. 尽 4. 像 同 惘 , 迷惘 二 ,1. 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 ,( 两家 ) 都极力地把穿着 , 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 . 瑚树 ) 枝杈伸张着 , 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 三 , 动作描写 ; 神态描写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 , 朝廷内外非常

52、惊恐 .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 , 小的八岁 .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 , 一点害怕 , 的样子都没有 . 孔融对使者说 :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 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 : 父亲难 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 了 . 一 ,1. 逮捕 惊恐 2. 希望 自身 3. 同否 4. 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 ,1. 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 两个儿子仍然 在玩琢钉游戏 , 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 , 覆巢无完卵 , 比喻整体遭殃 , 个体不能幸免 . 16.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

53、时 , 坐在元帝腿上 . 有人从长安来 , 元帝问洛阳的消息 ,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 明帝问 : 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 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 . 元帝于是问明帝 : 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 回答说 : 太阳远 , 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 , 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 . 元帝感到很奇怪 . 第二天 , 召集群臣宴会 , 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 . 又重新问他 , 竟答 : 太阳近 . 元帝变了神情 , 说 : 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明帝回答说 : 抬头看见太阳 , 不见长安 . 一 ,1. 洛阳 2. 流泪的样子 3. 感到很奇怪 4. 再 , 重新 ,1.

54、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 . 2. 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三 , 明帝两次回答不一样 , 自然不能都对 , 但他却能说出个道理来 . 17. 床头捉刀人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 , 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 , 不足以威震远国 , 便让崔季珪代替 , 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 接见完毕 , 派间谍问使臣 : 魏王这人怎样 匈奴使臣回答说 : 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 但是床头握刀的人 , 这才是一个英雄 . 魏武帝听到这些 , 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 ,l. 认为 2. 握 3. 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 但是 二,名词 使者 动词 让 三 , 略 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 .

55、 有一次夜里下大雪 , 他从睡眠中醒来 , 打开室门 , 命令下人斟酒 来喝 . 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 , 于是起身徘徊 , 吟诵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戴安 道 ; 当时戴在剡地 , 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 过了一夜才到 , 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 . 有人问其中的原因 , 王子猷说 :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 , 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 , 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 ,1. 醒 2. 洁白的样子 3. 徘徊 4. 一夜 二 ,l. 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 2. 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 , 乘兴而来 , 兴尽而返 . 19.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 , 约定的

56、时间是中午 . 过了中午 , 那个朋友没有到 , 太丘不等他就走了 . 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 , 正在门外戏耍 . 那朋友问元方 : 你爸爸在家吗 回答说 : 等你很长时间 , 你不来 , 已离开了 .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 : 真不是人哪 ! 和别人约好一起走 , 把别人丢下就走 了 . 元方说 : 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 , 日中您不到 , 则是没有信用 ; 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 , 则是没有礼貌 . 友人惭愧 , 走下车来拉他 , 以示亲近 , 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 ,1. 放弃 2. 同否 3. 拉 4. 不回头 二 , 真不是人哪 ! 和别人约好

57、一起走 , 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 三 , 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 , 为人要言而有信 , 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 中 ) 原文 19.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行 , 期日中 . 过中不至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元方时年七岁 , 门 外戏 .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答曰 : 待君久 , 不至 , 已去 . 友人便怒曰 : 非人哉 ! 与人期行 , 相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 , 日中不至 , 则是无信 ; 对子骂父 , 则是无礼 . 友人惭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导读 : 陈元方虽年小 , 对 无信 无礼 的人正色批

58、评 , 令人敬畏 . 有其子必有其父 , 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 注释 : 期 : 约定时间 . 元方 : 陈太丘的儿子 , 字元方 , 名纪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太丘舍去 ( ) 2. 尊君在不 ( )3. 下车引之 ( ) 4. 元方入门不顾 ( ) 二, 翻译 非人哉 ! 与人期行 , 相委而去 . _ 三 , 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 :_ 去后乃至 :_ 四 , 阅读上文后 , 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 _ 原文 20.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寒雪日 ,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俄而雪骤 . 公欣然曰 :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 撒

59、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 . 导读 :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 , 叫做炼字 . 一字的精当 , 往往流传千古 . 柳絮因风起 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 注释 : 谢太傅 : 谢安 , 字安石 , 东晋政治家 , 官至宰相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俄而雪骤 ( )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 )3. 撤盐空中差可拟 ( )( ) 二, 翻译 柳絮因风起 ._ , 与 撒盐空中差可拟 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差强人意 B. 参差不齐 C. 成绩差 D. 出公差 四 , 谢道韫 , 东晋女诗人 , 王凝之之妻 , 世称 咏絮才 . 请再举出 1-2

60、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 _ , 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 :_. 原文 21. 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不成者行大法 . 应声便为诗曰 : 煮豆持作羹 ,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然 ,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帝深有惭色 . 导读 : 古人说 兄弟如手足 , 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 , 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 今却屡见不鲜 , 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 注释 : 文帝 : 曹操之子曹丕 . 东阿王 , 曹操第三子 , 曹丕之弟曹植 , 大诗人 . 精练 一 , 解释加点的词 不成者行大法 ( ) 2. 萁在釜下然 ( ) 漉菽以为汁 ( ) 4. 文帝尝令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