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丹寨县第一小学学科电子备课教案(2015至20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执教教师:潘荣红 执教年级:二(2)班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入学教育教学内容:数学常规教育教学目标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2、明确数学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数学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1、老师讲述故事。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 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

2、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 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 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 前 50 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 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了。2、提问:为什么不善长跑的士兵夺得了第一名?(诚实、坚持)二、 明确学习要求。1、认真听课:不说小话,不做小动作。积极参与学习。2、作业:及时,正确3、预习。三、数学趣味竞赛。1、0 加上 0 不是 0,请你

3、猜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2、把一段布 5 米,一次剪下 1 米,全部剪下要 () 次。3、 8 个小朋友玩捉谜藏游戏,已经捉住了 1 个小朋友,还有( )个小朋 友没有捉住。4、桌子上原来有 12 支点燃的蜡烛, 先被风吹灭了 3 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 2 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5、一只猫吃掉一条鱼需要 1 分钟。照这样, 100 只猫同时吃掉 100 条鱼需要 几分钟?6、河里有一排鸭, 2 只前面有 2 只,2 只后面有 2 只,2 只中间有 2 只。至少 有几只鸭子?7、教室里有 6 盏日光灯,全亮着,如果关掉 2 盏,教室里还有几盏日光灯?8、跷跷板上有 4 个球,拿掉一个

4、后,还剩几个?9、鸭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学游泳,她怕丢失自己的孩子总是数着,从后面 往前数数到自己是 6,从前往后数数到自己是 7,请问鸭妈妈有几个小孩?10、1 一 1 打一字。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单兀、第1课时统长度单位例1、2、3(教学内容:P23页。)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 1、 让学生通过量一量、 说一说的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厘米、米的学习打下基础。2 2、 掌握 1 1 厘米的概念,了解 1 1 厘米的长度。3 3、 会认识刻度尺上的

5、厘米数。过程 与方 法1 1、 让学生用不冋实物做标准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思考能力,以及合作、估测的意识。2 2、 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实践活动,掌握1 1 厘米的概念,会认厘米尺上的刻度。3 3、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人交往 的能力。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不同的测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测量活动的过程,感受 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 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 体的长度。教学 难点初步建立 1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具 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 1 厘米的正方体等。教

6、学 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 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 1 认识 1 1 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 叫零刻度。B B、 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 C、 字母“ cm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 0 0 刻度到 1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1

7、 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 1 1 厘米。还有哪段是 1 1 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 大格都疋 1 1 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1 厘米。用手比划一下 1 1 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 1 厘米有多长。2 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 1 1 厘米有多长,那 2 2 厘米、3 3 厘米又是多长?问:2 2 个 1 1 厘米是几厘米? 4 4 厘米里有几个 1 1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 指出 6 6 厘米的一段吗?3 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 拓展运用:1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8、(1) 没对准 0 0 刻度线的。(2) 正确的。(3)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 2、 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 0 刻度线,怎么办?3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 4、 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 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 (介绍各种尺子)5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 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课后小结:板书设计手臂拃脚长步长统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同统一长度单位非常必要教后 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兀、第2

9、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例4、5 (教学内容:P4页)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 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1 米的长度 观念。2 2、 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 1 米等于 100100 厘米。3 3、 能用米尺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长 度。过程 与方 法学生能在学习中知道米这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愿与人合作,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乐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学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1 米的长度观念。教学 难点根据 1 1 厘米和 1 1 米的实际长度, 让学生

10、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知 道 1 1 米=loloo o厘米。教具 准备米尺、软尺。教学 过程一、创设情境:1 1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 1 厘米。2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 2 2 厘米、4 4 厘米、5 5 厘米、8 8 厘米、1010 厘米 的实际长度。3 3 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 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 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 的长度可以用厘

11、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 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 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 1、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 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 米尺或 1 1 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1 米的长度。2 2、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1 米。3 3、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 1 米、2 2 米、3 3 米的 长度给大家看。4 4、量出 1 1 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冋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

12、“1米里有多少厘米? ”也就是 1 1 米等于多少厘米?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1 米100100 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 拓展运用:1 1、 教师出示 1 1 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 1 1 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 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 2、 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1 米?3 3、 1 1 米()厘米100100 厘米()米5 5 米()厘米200200 厘米()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 的长度。)课后小结:板书设计附

13、米cmE一教后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例6、7(教学内容:P5、6页)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 1、知道什么是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了解线段“直”的特性。2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 与方 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用尺子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数),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线段的特征。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自己观察、 绘画来获取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教学 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 难点学会量线段、画

14、线段的方法。教具 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 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 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 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 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 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 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判

15、断下面哪些是线段?2 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 5 5 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 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 是几厘米。3 3、画线段。用手势表示 3 3 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 3 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 法。总结:从尺的 0 0 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 度 3 3 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 3 厘米。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 3 3 厘米长的线段?三、拓展运用:1 1、 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3 3、画一条 5 5 厘米长

16、的线段。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认识线段厂直的线段特点两个端点1 1 1 1J 可测量教后 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例8 (教学内容:P78页)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 物体的长度。2 2、弓|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禾 U U 用身边的物体,进 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 3、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测量长度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过程 与方

17、 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 中的重要意义。教学 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 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具 准备实物、尺子教学 过程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谁能比划一下 1 1 厘米有多长,1 1 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1 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1 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1 1、 拿一张纸条,量出 3 3

18、厘米、5 5 厘米、1010 厘米。2 2、 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3 3、练习一第 6 6 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 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 策略。4 4、 练习一的 8 8 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 方法。5 5、第 9 9 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6 6、第 1010 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开放题:1 1、数线段。2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课后小结:板书设计旗杆比小树都高高度应该是 1313 米解决问题生活经验分析积累教后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19、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5课时巩固练习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过程 与方 法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 重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 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 难点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过程一、 情境导入。冋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

20、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165 () ”。(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板书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回顾知识,整体把握。师:冋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兀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1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 1 1 厘米有多长? 2 2 厘米,3 3 厘米呢?(2 2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 条的长度.(3 3)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 (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 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

21、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 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4 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怎样画一条线段?三、 典型示例。1 1、填空:1 1 枝铅笔长 2525 ()一本书长 2222 ()操场的旗杆高 1010 ()1 1根粉笔长约 1010 ()2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晨,我从 2 2 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 1515 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80cm 长 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30 厘米的速度到离家 500500 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165 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 1 1 米的课本

22、看起来。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3 3、填一填。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 )条线段组成。 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4 4、画一画。画一条比 6 6 厘米短 2 2 厘米的线段。四、 方法应用1.1.填空4 4 米一()厘米小明身高 124124 ()课桌长 5050 ()5050 厘米+ 3535 厘米=()厘米(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2.2. 比一比。(在 O里填上“”“”或“=”)1818 米 O 2828 米100100厘米 O 1 1 米 3535 厘米 O 2525 厘米5 5 米 O

23、4040 厘米 6 6 米 O 6060 厘米 4040厘米 O 4 4 米3.3. 选择题(1 1)课桌的高大约( )3030 厘米6060 厘米3 3 米(2 2) 测量黑板的长,一般用()作单位米厘米4 4 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条 ()条 ()条()条5.5.这是一枝粉笔。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粉笔有多长。你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从 0 0 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兀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2-13

24、例1,例2)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 1、 探索并掌握 100100 以内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计 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 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 与方 法1 1、 通过情境图引出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 到很好的导向作用。2 2、 本节教材紧紧围绕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通过例1 1和例 3 3 两道例题分散了竖式计算中“对位”和“进位”的难点。3 3、 教材内容呈现了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注意把计算融入到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并组织有趣 的练习活动,如“开火车”、“小小诊

25、断室”等,让学生在 乐中学,学中乐。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1 1、 初步体验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 2、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习惯。教学 重点1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 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 P11P11 主题图,伺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659号博物馆条例已经 20152015 年 1 1 月 1414 日国务院第 7878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2012015 5年 3 3 月

26、2020 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 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 化素质,制定本条例。第十四条设立藏品不属于古生物化石的非国有博物馆的,应当向馆址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 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博物馆章程草案;(二)馆舍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展室 和藏品保管场所的环境条件符合藏品展示、保护、管理需要的论证材 料;(三)藏品目录、藏品概述及藏品合法来源说明;(四)出资证明或者验资报告;(五)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六)陈列展览方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 图,你发现了哪些数

27、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 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解决问题的兴趣。二、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 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 2、完成 1212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 3、教学例 2 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 4、完成 P13P13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 化。三、练习,实践应用1 1、练

28、习二第 1 1 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 2、 练习二第 2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 指导。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 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35+2=3735+2=37 (人)35+32=6735+32=67(人)3 3 5 53 3 5 5+ +2 2+ + 3 3 2 23 3 7 76 6 7 7相同数位要对齐教后 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兀第2课

29、时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4例3)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 10 0 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 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过程 与方 法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 惯。教学 重点1 1、 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 10 0 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 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 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 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 1、出示第 1111 页主题图。冋:二(1 1)班和二(3

30、3)班能合乘一辆 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1、教学例 3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 4、 完成练习二第 3 3 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 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 5、 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1.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

31、步体会算法的多样 化,理解算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 1、 完成 P14P14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 说明算法。2 2、完成 P14P14 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 3、 完成 P15P15 第 4 4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 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 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 梳理。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35+37=7235+37=72 (名)3 35 5相同数位对齐+ +3 3 7 7个位相加满十1 1向十位进

32、1 17 72 2答:二(1 1)班和二(3 3)班一共有 7272 名学生。教后 反思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P18例1,练习三1-3题)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过程 与方 法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 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 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 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

33、位”问题。教具 准备课件电子备课课时教案教学 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 1、出示主题图。2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1、教学例 1.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

34、 化。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 1、 完成第 1919 页做一做第 1 1 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 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 2、 完成第 2020 页第 1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 3、 完成练习三第 2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 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三、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 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 减十位。四、 随堂练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36-23=1336-23=13 (枚)3 3 6 62

35、 2 3 31 13 3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4课时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P19例2、例3)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过程 与方 法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 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 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 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

36、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 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1、教学例 2 2。A.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 6 6 减 8 8 不够减怎么办。C.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电子备课课时教案E.E. 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F.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 2、教学例 3 3。出示 50-2450-24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 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

37、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1。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 的笔算方法。三、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 1、完成第 1919 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 样想的。2 2、完成第 2020 页练习三第 5 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 汇报3 3、完成练习三第 6 6 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 原因,及怎样改正。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四、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五、 随堂练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1-36=1551-36=15 (枚)5 51 1个位不够减

38、-3-36 6向十位借 1 1- 借 1 1 当 10101 15 5答:中国比美国多 1515 枚金牌。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 二 单元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P20-P21练习三)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通过练习,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过程 与方 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身边的 事。教学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

39、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具 准备课件电子备课课时教案教学 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 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巩固练习1 1、完成第 2020 页练习三第 4 4 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 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 算式:32-11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 2、 完成第 2020 页练习三第 3 3 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 说说计算方法。3 3、 完成第 2

40、121 页练习三第 9 9 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 4、 完成第 2121 页练习三第 7 7 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 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 5、 第 2222 页练习三第 1010 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 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5 5、第 2222 页练习三第 1111 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 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设计意图:1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三、 强化练习1 1、 完成第 2121

41、 页练习三第 8 8 题。有 3 3 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 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 2、 完成第 2222 页练习三第 1212 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 填法。3 3、 完成第 2222 页练习三第 1313 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 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 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四、 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相同数位对齐两位数减两位数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 1 1,借 1 1 当

42、 1010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教学内容:P2324例4)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过程 与方 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简单问题。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重点学生学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 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 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

43、。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 听。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 4 41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电子备课课时教案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 2424 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 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 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 别和

44、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 3 3 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 2、 完成练习四第 1 1、2 2 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 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 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四、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 随堂练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1 1) 一班得了 1212 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 3 3 面。二班得了多少面?12+3=1512+3=15(面)

45、(2 2) 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 4 4 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12-4=8 (面)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7课时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练习课)(教学内容:P25-P26,练习四)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过程 与方 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重点提高学生 100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教学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

46、决问题的能力。教具 准备课件电子备课课时教案教学 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 1)班原有 3838 位冋学,这学期又转来 5 5 位冋学,二(1 1) 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 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1 1、完成第 2525 页第 4 4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2 2、 完成练习四第 8 8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 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 3、完成练习四第 5 5 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 解的信息。学生汇

47、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 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三、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 1、 完成练习四第 6 6 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 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 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 2、 完成练习四第 7 7 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 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 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48、简单问题。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五、 随堂练习广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P27例1、例2)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通过同学间的交流, 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 会正确计算三 个数的加、减法。过程 与方 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教

49、学 重点1 1、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 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 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 1、口答。7+6+57+6+58+9-138+9-1324-10-724-10-720+30+1020+30+1017-3+417-3+42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 1、教学例 1 1。(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 2 )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

50、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28+34+23 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 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 2、教学例 2 2。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 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 板演解答过程。3 3、 完成练习 2828 页做一做第 1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 演,并说明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 数的加、减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 1、完成 282

51、8 页做一做第 2 2 题。2 2、完成 2929 页练习五第 1 1、2 2 题。3 3、引导完成 2929 页练习五第 3 3 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 100100 以内的加减法。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 1:28+34+22=841:28+34+22=84 (个)(1 1) 2 2 8 8 6 6 2 2 (2 2) 2 2 8 8+ + 3 3 4 4+ + 2 2 2 2+ + 2 22 250+34=8450+34=841 1 -1 16 62 28 8 4 45 50 0(3 3)2 28 8(4

52、4) 2 28 8+ + 3 3 4 43 3 4 41010 1 1 + + 2 2 2 2 / /+ + 6 6 2 21 12 22 28 84 48 84 4例 2 2:84-40-26=1884-40-26=18(个)( (1 1)8 8 4 44 4 4 4(2 2) 8 8 4 45 5 8 8-4-4 0 0- - 2 2 6 6- - 2 2 6 6- - 4 40 04 4 4 41 18 85 58 81 18 8教后 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9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P28例3、4)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

53、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 1、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 100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3、法制素质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 法。过程 与方 法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说明估算思路。让学生多做 练习,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形成积累,突破重难点。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 重点初步掌握 100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 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具 准备课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 问题

54、,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学 过程伺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六条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第六十三条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二)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 (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 3030 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对于这样的违法停车行为,交警部门可对当事人处以150150 元的罚款。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1、教学例 3 3。(1 1)出示主

55、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2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 6767 人,下去了 2525 人,又上来人 2828 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2 2、 练习。完成 P28P28 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 3、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 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意图:1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2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 1、 完成练习五第 4 4 题,第 8 8 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 法。2 2、 完成练习五第 5

56、 5、8 8 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3 3、 完成练习五第 6 6 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 考并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力口、减混合例 3 3:67-25+28=7067-25+28=70(人)6 6 7 74 4 2 26 6 7 7-2-2 5 5+ + 2 28 8简便算法-2-25 51 14 4 2 24 4 2 27 7 0 0+ + 2 28 81 17 7

57、0 0例 4 4:72-72-(47+1647+16) =9=94 4 7 77 7 2 2+ + 1 1 6 6- -6 6 3 31 16 6 3 39 9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教后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P32例5)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理解有两个连续性冋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 另一个稍难的问题。过程 与方 法用所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 题。情感 态

58、度 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教学 重点理解有两个连续性冋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 难点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 难的问题。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 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 息?二、合作探究1 1、提出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人?2 2、知道了什么?美术兴趣小组有 1414 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 5 5 人。3 3、怎样解答?: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怎样求男生人数

59、呢?说说你的想法。14-5=914-5=9 (人)一共有多少人呢?9+14=239+14=23(人)4 4、解答正确吗?5 5、小结解答方法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1 1、完成做一做全班交流解决方法2 2、 完成 P33P33 练习六第 1 1 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 明是怎样思考的。3 3、 完成练习六第 3 3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 并说明解答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 5 5:男生人数14-5=914-5=9(人)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

60、4+9=2514+9=25(人)答:男生有 9 9 人,美术兴趣小组有 2323 人。教后 反思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学 科数 学年级年 级年 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 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第11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P35)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1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 100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 的正确率。2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3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 与方 法1 1、 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本单兀学习的知识,教师再逐一给学生 梳理和复习巩固。2 2、 在复习中多加入些实际的应用题,以培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