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语文九上事物的正确有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_第1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九上事物的正确有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_第2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九上事物的正确有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_第3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九上事物的正确有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_第4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九上事物的正确有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目的:一、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二、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三、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教学设想:1、文中关联很多,逻辑关系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淡化分析、强化朗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议论语言的语感。2、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来做个测试:请觉得自己聪明的同学举手!(环视教室)请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都很谦虚。我们不妨来做个口头练习,测试一下?请看黑板。板画:        &#

2、160;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师:天那,你们居然这么聪明呀!那在你们的答案中,谁的最正确?(停顿片刻,学生自由回答)不错,谁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都很合理!看来,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或解决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因而事物的正确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板书1课题)正如苏轼的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今天,

3、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学习,来检测一下,你到底有多少创新能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一环节设计,主要通过举手、口头练习、想象力的测试,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也为下面学习新课文蓄势。二、浏览感知 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1、明确话题:投影  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投影  / 学法指导

4、一 /   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投影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板书2)    2、在寻找第二种答案时候,可以用两个故事引入:(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

5、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

6、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师:对照这两个因素,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看看你是不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练习: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1+1=?1(里)+1

7、(里)=1(公里)4+9=?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5+7=?5(月)+7(月)=1(年)6+18=? 6(小时)+18(小时)=1(天)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师: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课文内容本身十分生动有趣,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够为主,同时,也培养他们浏览阅读的能力三、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投影  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

8、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投影  / 学法指导二 /   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板书3)(2)富有创造力的人(板书4)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尤其是过渡句)来进行跳读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四、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投影  轻声朗读4-8段,思考: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

9、。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明确1):(板书4)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请同学们一起朗读5、6小节提示:注意长句子朗读的停顿。明确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追问:请你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学生答。追问: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投影  / 学法指导三 / 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明确: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师: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来

10、另举例子学生答,教师指导纠正。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素。你觉得你身上一具备了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一个环节)投影  轻声朗读9-12段,思考      1)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投影  / 学法指导四 / 注意文中总结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总而言之”“这样”“所以”-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投影富有创造力的人缺乏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

11、板书5)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进行自我压抑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板书6)追问: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总结: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学生总结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在自我辨析中,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三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根据板书,请一位优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课文的议论结构板书设计

12、:         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寻找第二种答案)创造性思维    ( 论题 )                         必需的要素     ( 论点 )    

13、         自信    渊博的知识      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持之以恒尝试    留意细小的想法             富有创造力的人   ( 结论 )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为自己富有创造力的同学举手。(环视课堂)下面,请同学们再

14、来做一次笔头练习,作第二次测试。这一环节设计,一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二来再次强调富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实践的勇气;三来也照应了本课的开头,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四来把课堂学习引入高潮,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五、学以致用课堂练习投影: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范例:太阳公公如喝醉了酒,脸红通通的,醺醺然走向西山,挥一挥手,洒下一天的晚霞,如锦缎一样的绚烂;低一低头,又留下满山的惆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学生随意写作,教师巡视

15、,作个别指导。学生交流、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六、结束语: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七、巩固练习投影  1)词汇积累:2)大声朗读课文5、6、13段3)根据下发材料,辨析小偷的行为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朗读,增强议论文朗读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尝试着写

16、一点议论性的文字。附:   辩析题材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好不容易潜入一间屋子,结果除了一个气息奄奄的老人外什么也没有。他懊丧之极,正准备离去时,老人发现了他。老人问:“是客人吗?”他慌忙“噢”了一声。老人说:“坐下来歇歇吧,外面很冷的。”他坐了下来。老人开始诉说孤独,并感谢他深夜来看自己。从来没有受到别人感谢的小偷心中十分感动。从第二天起,小偷每天中午给老人送吃的去,还送衣服,老人再也不受冻挨饿了。这些食物和衣服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有人说,有些行为,评判时很难论其善恶。请你评一评这个小偷的行为。 1、 TRY24点:用2、6、7、8这四个数字,通

17、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2、 先看图形 ,再展开联想3、 任选26个字母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例: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4、 以“同情”为本体,仿照“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附: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

18、0;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探求探索追求。·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一事无成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毫不相关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关注关心重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1)根深固( )_(2)孜不倦( )_(3)而不舍( )_(4)取 ( )_2. 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作者,有多种选法,请说出理由。A. 高尔基 B. 何其芳 C. 冰心 D. 韩愈(1)选A的理由:_(2)选B的理由:_(3)选C的理由:_(4)选D的理由:_3. 请用“创意”、“灵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