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电线电缆断点的新方法_第1页
判断电线电缆断点的新方法_第2页
判断电线电缆断点的新方法_第3页
判断电线电缆断点的新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判断电线电缆断点的新方法 大家对数字万用表应当不生疏吧,它除了可以举行电压、电流、电阻、电容和晶体管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外,还可以通过变通使用,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达到一表多用的目的。但你知道数字万用表还能用来推断电线电缆断点吗? 当电缆或电缆的内部消失断线故障时,因为外部绝缘皮的包裹,使断线确实切位置不易决定,用数字万用表可以将这一难题轻巧搞定。 详细方法: 把有断点的电线(电缆)一端接在220V市电的火线上,另一端悬空。将数字万用表拔至AC2V挡,从电线(电缆)的火线接入端开头,用一只手捏住黑表笔的笔尖,另一只手将红表笔沿导线的绝缘皮慢慢移动,此时显示屏显示的电压值大约为0.445V(DT

2、890D型表所测)左右。当红表笔移动到某处时,显示屏显示的电压骤然下降到0.0几伏(大约是本来电压的非常之一),从该位置向前(火线接入端)的大约 15cm处即是电线(电缆)断点所在。 用此法检查屏蔽线时,倘若仅仅是芯线折断而屏蔽层没断,则此法是无能为力的。 断芯故障点有以下方法举行检测: 感应法 可用感应电笔和数字万用表; 适应于无金属铠装和钢带屏蔽的电缆; 要留意防止触电,测试处及用设备复绕时的端头接电处等。 详细做法: 1、将电缆的导体芯悬空,并保证不会导致路路和触电事故发生;同时保证电缆尽量离接地体(如地面、设备等)远一些; 2、在电缆中抉择完好的绝缘芯,接通220VAC的相线(火线),

3、不接地线; 3、倘若用感应电笔,则手指接触电笔上感应触点,并在能明确带电体绝缘层外测试电笔是否正常。倘若用数字万用表,将万用表置于20或200mV档,则在红表笔上套上较薄的塑料绝缘套,用手握住黑表笔;在明确带电体绝缘层外测试,并读数;然后移离带电体较远位置,并读数;比较两读数的差值,通常在带电体上应有较高的读数,如0.4mV,而远离带电体则较低,如0.15mV;记住此特征,可以开头测试了。 4、紧靠电缆沿电缆测试,当发觉感应电笔指示灯变暗,或万用表读数显然下降时,变化处即为断点。 5、测试完成,留意放电。 电容法 当电缆外有铜带或钢带等金属铠装层时,感应法不能举行检测,此时用电容法;适应于全部

4、电缆;在用电容法时先明了电容测试的原理测试电容时,测试回路中使用的是沟通/脉冲信号,即测量沟通分压或通过对电容体(两互相绝缘的金属极)举行充电和放电,测试电容体上的累积电量,转换为电容量的读数。 电容法,可能因电缆绕成圈状、各绝缘芯绕在一起而形成的电感,非良导体(如钢带)的电阻、各导电体之间的杂散电容等而影响准确度;此中的电感很小,可以不计;电阻对测电容影响也不大,只是将导体与钢带衔接和不衔接电容变化差别不大,也可不计;但杂散电容则影响较大,做了一个实验:完好芯与钢带之间电容为117nF,将其他芯与钢带衔接,测结果还是117nF,而两芯之间则有72nF。 为便利说明,假设电缆为2芯钢带铠装,其

5、中1芯有1个断点的电缆; 详细做法如下: 1、将电缆两端头全部绝缘芯导体、铠装层等悬空; 2、分离在两端测量完好绝缘芯和有断芯绝缘芯对钢带(或第三芯完好绝缘芯)的电容值,并记录数值;此时,对应的完好绝缘芯的两端测得的电容值应十分临近;同一断芯两端电容值相加应略大于处于同样位置完好绝缘芯电容值,则说明惟独一个断点,或多个断点但距离十分近;倘若同一断芯两端电容值相加小于处于同样位置完好绝缘芯电容值,则说明断点至少有两处; 注:理论上,倘若惟独一个断点或多个断点但十分近,两端电容值之和应大于同样位置完好绝缘芯的电容值,多少则因电缆不同而异,见后面的理论分析。 3、按照断芯绝缘芯与完好绝缘芯的电容值举行比较计算,分离得到两端的长度,此时长度与实际长度可能有差别,下一步举行再校正;但两芯不铠装电缆,就无法举行校正。 4、倘若计算长度之和大于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