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综合说明11.1前言11.2项目概况21.2.1荆州区简况2项目区基本情况21.3项目区规模内容与工期31.4投资预算31.5效益评价3社会效益3生态效益4经济效益42设计原则和依据52.1设计任务52.2设计原则和依据5设计的原则5设计依据52.3行业技术标准63施工设计83.1工程设计说明8初步设计主要内容8施工设计与初步设计衔接说明83.2土地平整工程设计9土地平整方案的选择9土地平整布局9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93.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10灌溉工程设计10排水工程设计14建(构)筑物工程设计16电力工程设计223.4道路工程设计233.5其他工程设计234投资预算244.1编制依据2
2、44.2费用计算标准244.3投资结构244.4分年度投资255施工组织设计265.1施工条件26自然条件26交通条件26主要建筑材料供应26施工场地及施工供水、供电27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275.2施工程序与管理27施工顺序27施工工序275.3施工布置33施工交通33施工总布置335.4进度管理345.5质量管理34附表:1、 土地平整工程量统计表2、 渠道工程量统计表3、 排水沟工程量统计表4、 桥梁改造工程量统计表5、 斗农门工程量统计表6、 路涵工程量统计表7、 涵闸工程量统计表8、 泵站工程量统计表9、 渡槽工程量统计表10、 电力线路工程量统计表11、 道路长度统计表12、 道路及
3、防护林工程量统计表13、 设备统计表1 综合说明1.1 前言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汉平原腹地,跨江带湖,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市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大力推进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以项目带动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建设标准化基本农田,整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荆州市委、市政府为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做贡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服务“三农”、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4、重大举措。本次申报的荆州区李埠镇(蔬菜基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既是荆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程,也是荆州市国土资源局着力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示范工程。荆州区李埠镇是全市农业的精华,建有“荆州区十公里无公害蔬菜长廊”,1997年1月被荆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蔬菜第一镇”,2001年被列为湖北省农村技术市场绿色瓜菜示范基地,是荆州市八大卫星小城镇之一。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关于申报2005年国家及2006年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土资发200582号)精神,荆州市国土资源局申报了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蔬菜基地)基本农田土
5、地整理项目。项目范围涉1个乡镇3个行政村,具体包括:李埠镇李埠村、杨井村、金双村。项目区建设规模665.0737公顷,预算总投资为1314.69万元。经现场调查和可行性及项目规划设计论证,项目土地整理潜力潜力较大,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可净增耕地20.6061公顷。项目的实施 ,能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较好地遏制血吸虫病的蔓延,改善当地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的新农村风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2 项目概况1.2.1 荆州区简况荆州市荆州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跨长江荆江段两岸,地理坐标处东经1115411219和
6、北纬3063039,平均海拨36.5米,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濒临长江黄金水道,东望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武汉,西接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版图面积1045.80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2个农场,3个办事处,180个村民委员会,1384个村民小组,人口55.34万。现耕地面积5.2万公顷(78万亩),人均耕地0.0920公顷(1.38亩)为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之一。1.2.2 项目区基本情况李埠镇位于荆州区西南部,是荆州市的西大门,荆李大道将李埠镇与荆州市中心城区连成一体。黄金水道长江依境东逝,沮漳河在李埠镇内南拐汇入长江,318国道和宜(昌)黄(石)高速公路从境内万城集镇横穿而过。交通便利,西距三峡国际
7、机场40公里,东距荆州港2公里,与荆州长江大桥相距3公里,其四至情况为:东与荆州城南开发区接壤,南濒长江,西与枝江七星台镇隔沮漳河相望,北邻太湖农场。该项目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20011204和北纬30193021,项目范围涉1个乡镇3个行政村,具体包括:李埠镇李埠村、杨井村、金双村。东至李埠镇荷花村,西抵李埠镇金双村,南起荆江大堤,北抵南排渠,与太湖农场相接,项目区建设规模665.0737公顷。李埠镇由于其临近荆州城区的地理优势,历来是荆州城区的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名优时令蔬菜生产区、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大棚立体蔬菜生产区、棉田套种蔬菜生产区,该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公顷
8、,“放心菜”种植面积400公顷,蔬菜大棚1920个,2005年共销售蔬菜15万吨。能否产出更多高效、安全的绿色食品,直接关系着市民的菜蓝子问题。而郊区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目前每亩纯收益约在10000元,增产增收的潜力还很大。为进一步改善种植环境,优质服务市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当地干部群众要求整理的呼声很高。1.3 项目区规模内容与工期根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总建设规模为665.0737公顷。项目区规划完成土地平整面积358.13ha;规划田间道20.47公里,其中新建5.78公里,改建14.67公里;生产路41.83公里,其中新建26.33公里,改建15.50公里;新建斗渠14.83公里,农
9、渠36.28公里;斗沟清淤12.69公里,新挖2.14公里;农沟35.14公里,其中新建29.47公里,清淤5.89公里;新建及更新改造排、灌泵站15座(其中新建灌站10座,新建排站1座,改建排站4座),更新改造农用桥15座,新建斗农门89处,路涵60处,新建涵闸81座,渡槽12座,输变电线路2.2公里,在田间道、沟渠侧建设林网,栽种意杨等1.02万株。项目工程建设期限为6个月,预定2006年11月开工,至2007年4月完工。1.4 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总投资1314.69万元,全部由湖北省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1039.05万元,占总投资的79.03%(其中土地平整施工费217.37万元;农田水利
10、工程施工费546万元;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费271.18万元;其他工程施工费4.5074万元);设备购置费73.42万元,占总投资5.58%;其他费用176.44万元,占总投资的13.42%(其中前期工作费62.10万元;拆迁费44.83万元; 竣工验收费31.17万元; 业主管理费22.95万元);不可预见费25.78万元,占总投资的1.96%。1.5 效益评价1.5.1 社会效益项目区土地整理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该项目的实施对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保证作用。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进行补充的良好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2)通
11、过项目区中低产田的土地整理,形成标准基本农田,有利于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3)通过填埋废弃坑塘、疏浚沟渠,能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的滋生蔓延,提高农民身体健康水平。(4)土地整理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的田间通路、农田水利设施,将彻底解决项目区农产品运输、农业灌溉问题,改善农民生产条件。(5)通过对整理后的土地权属依法进行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各种纠纷的发生。(6)土地整理后,减少或避免了部分群众因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不足,而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而走向贫困行列,减轻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7)通过此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开展土地
12、整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累经验。1.5.2 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维护和改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有效地起到防风、固土、蓄水的效果,绿化、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并真正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错落有致的农田景观,美好的田园风光将成为市民休闲的理想场所。1.5.3 经济效益新增耕地效益: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新增耕地20.6061公顷,新增耕地可增加纯收入144.25万元。中低产田改造效益: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大大提高,农田生产条件大为改观,经整理的原有耕地质量将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产量有所增加,按每亩增收5
13、0元计算,原有耕地可增收44.17万元。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后节约成本:项目建设前的耕地为588.8705公顷,通过完善涵路闸、硬化沟渠,合理规划设计水系、布置田块,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若按每亩节约生产开支10元计算,则共可节约成本8.83万元。资金投放内部收益率和静态回收期:预计项目实施后,实现纯收益197.25万元。项目总投资1314.69万元,静态投资收益率15.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2 设计原则和依据2.1 设计任务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可用于指导项目施工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施工设计图,施工图预算书。2.2 设计原则
14、和依据2.2.1 设计的原则(1) 遵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报告的基本原则,适度调整;(2)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布置和设计工程及其他措施;(3)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2.2.2 设计依据2.2.2.1 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2.2.2有关行政规章(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4号);(3)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
15、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6号);(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国土财200141号)。(7)荆州区李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荆州区李埠镇土地开发整理程专项规划;(8)土地利用年度计划;(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2)荆州市农地整理暂行条例.3 相关规划资料(1)省级投资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蔬菜基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省级
16、投资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蔬菜基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3)荆州市统计年报(4)荆州市水资源公报(5)荆州区及李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6)荆州区土壤志 (7 ) 江陵县志,土壤志等;(8)其他相关基础资料2.3 行业技术标准(1)湖北省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技术标准。(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4)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17、502881999);(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16453.6-1996);(9)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10)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2005)。(12)其它有关技术规程2.4 工程设计说明2.4.1 初步设计主要内容1 项目建设规模665.0737公顷,通过整理新增耕地20.6061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09%。2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为36.4317万方,表土层剥离14.0273万方,坑塘填埋14.2733万方。共计76.6554万方。共规划田
18、间道16175米,其中新建5777米,改建10398米;生产路40438米,其中新建25972米,改建14466米;新建斗渠14992米,其中D60有11377米,D80有3615米;农渠33005米;斗沟15132米,其中新建1487米,清淤13645米;农沟36142米,其中新建26176米,清淤9966米;修建排、灌泵站16座(其中新建灌站10座,新建排站1座,改建排站5座),维修人行桥15座,新建农门92处,斗门17处,过路涵62处,闸涵102处,斗渠进水闸2处,节制闸1处,渡槽11座,输变电线路4.4公里,新安装变压器4台,电线杆30根,在田间道、沟渠两侧建设林网,栽种意杨等2.04
19、5万株。3 项目总投资概算1312.32万元。2.4.2 施工设计与初步设计衔接说明为充分做好施工设计与初步设计的衔接工作,两阶段设计均为一个设计专班,保持设计人员的稳定,并及时和项目区进行沟通,听取当地水利专家的意见,形成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原规划设计排水斗沟及农沟为两个类型,由于排水流量较小,考虑排渍,同时为便于施工,采用一种类型。原规划设计在田间道两侧布置林带,但由于当地风灾较少,林带胁地相对突出,施工图设计修改为在田间道靠近排水沟一侧单排植树。2.5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5.1 土地平整方案的选择项目区属平原地带,整个地势较为平坦,内部坑塘相对分散,土地平整采用内部平整的方案,主
20、要以耕作田块为基本单元,平整单元内填挖方量基本平衡,平整内容包括填塘、填废弃沟渠、拆迁宅基地平整、土地翻耕回填等。2.5.2 土地平整布局根据骨干设施布局情况、作物、地形、灌排状况及考虑项目的实施管理,设计田块方向为东西走向,标准田块200m500m,旱地标准平整田块50m200m,水田标准平整田块50m100m,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减。2.5.3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项目区整个地势较为平坦,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采用散点法,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田面平均高程:Ha1/n(H1+H2+H3+Hn)Ha田面的平面高程。(2)填方计算:挖方区平均挖深hc:hcHf/mHa填方区平均填高hf:hfHaHc/
21、L式中:hc挖方区平均挖深,m;hf填方区平均填高,m;m测点读数大于Ha的测点数;L测点数小于Ha的测点数;Hc测点读数小于Ha的各点数之和;Hf测点读数小于Ha的各点数之和。挖方面积Ac:AcAahc/(hc+hf)填方面积Af:AfAahf/(hc+hf)式中:Aa测量地块中面积。(3)算挖填土方量挖方量VC:VCAc*hc填方量Vf:VfAf*hf计算结果详见附表1。2.6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2.6.1 灌溉工程设计.1 设计标准项目区整理后的耕地全部为基本农田,种植模式以蔬菜为主,少量中稻。灌溉设计保证率取P=90%,各类作物全生育期需水定额为:中稻472立方米/亩;蔬菜310立方米/
22、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2。.2 设计流量设计灌溉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q=10000am/3600tT式中:q灌溉模数(米3/秒/万亩);a该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m作物净灌水定额(米3/亩);t每日抽水时间(20小时);T灌溉周期(4天);渠系水利用系数(0.85)。q中稻=400.110000/(36002040.85)=0.16(米3/秒/万亩);q蔬菜=400.310000/(36002040.75)=0.56(米3/秒/万亩);q旱地=300.610000/(36002030.75)=0.74(米3/秒/万亩);q= q中稻+q蔬菜+ q旱地=0.16+0.56+0.7
23、4=1.46(米3/秒/万亩)。.3 设计流量计算灌溉设计流量计算按下公式:Q=qA式中:Q设计流量(米3/秒);q灌溉模数(米3/秒/万亩);A灌溉面积(万亩)。根据各灌溉渠道的控制面积计算出各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按设计流量20%的计算。表3-1渠道设计流量表名称标准控制面积(万亩)设计流量(米3/秒)斗渠0.08280.1210.05270.077农渠0.01390.0203.3.1.4 灌溉渠道断面设计1 横断面设计结合当地实际,本次设计斗、农渠均采用现浇砼U型槽。U型断面具有水力条件好,水力半径最佳,工程量小,防渗效果好等优点。根据渠道的设计特征,糙率取为0.017。渠道的比降
24、依据沿线实际地面坡降,下级渠道分水点灌溉水位要求,设计流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斗渠取1/2000,农渠取1/1500。渠道流速要满足不冲不淤要求,即V不淤V设计V不冲。渠道的流量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C=1/n R1/6式中:过水断面面积(米2);R水力半径(米);C流速系数;i比降;n造率,Q设计流量(米3/秒)。U型渠水力计算采用下列公式:=1/2R内2+2R内h R=/xx= R内+2h式中:R内U型渠底圆内半径(米); h水深(米);x湿周(米)。由于各条渠道实际控制的灌溉面积的差异和灌溉方式的不同,据此计算得来的渠道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种类众多,不便于项目施工和后期管理。参考各渠
25、道的设计流量和项目区实际情况,以方便工程施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适当考虑当地灌水习惯,将项目区内的斗渠分为两种类型,农渠采用一种类型,各种类型采用灌溉渠道断面尺寸见表3-2。其过流能力满足设计流量要求。2 纵断面设计(1)各级渠道分水口设计水位高程的确定按自流灌溉的要求,灌溉渠道的水位高程,根据灌溉田块高程和下级渠系的沿渠水头损失而定。渠道水头损失包括渠道沿程损失和通过渠系建筑物(分水闸、节制闸、桥涵等)的局部水头损失。各级渠道分水口要求的水位高程按下式推求:表3-2项目区灌溉渠道水力参数表名称类型流量Q(米3/秒)糙率n渠底比降i渠底圆内半径R内(米)水深h(米)过水断面(米2)水力半径R(米
26、)湿周x(米)超高a(米)渠深H(米)斗渠U800.2740.0171/20000.80.60.4510.2571.7570.150.75U600.1530.0171/20000.60.50.2910.2021.4420.100.60农渠U500.0880.0171/15000.50.450.1730.1601.0850.100.55式中:H分表示渠道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高程(m);H0渠道控制灌溉面积内的田面设计高程(m);h渠道水面高出田面的高差,一般取0.10.2m,本设计取0.20m;L各级渠道的长度(m);i各级渠道的比降;水流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m),一般分水闸为0.1米,节
27、制闸为0.1米,桥涵为0.1米。(2)计算渠底及渠顶高程各级渠道的设计水位确定后,根据渠道设计水深及安全超高确定渠底及渠顶高程,设计出各级渠道纵断面。项目区渠道纵断面设计成果见施工图设计图册。2.6.2 排水工程设计根据规划设计报告,排水标准采用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两天排完,设计暴雨为143.1mm。排水方式采用经济适用的水平明沟排水,梯形断面土渠。1.排水沟流量计算排水流量采用平均排除法公式计算:QRA/86.4T式中:Q设计排涝流量(m3/s);R设计径流深(毫米);排水沟的控制排水面积(平方千米);h作物耐淹深度;设计排涝历时(天),(T=2天)。设计径流深R确定按公式:R=P-h-E-f式
28、中:P设计降雨量(143.1毫米);h水田滞蓄水深(40毫米);E排涝期水田蒸发量(5.2毫米);f渗漏量(4.8毫米)。由于排水流量较小,考虑排渍,同时为便于施工,排水斗,农沟均采用一种类型。各典型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和控制面积见表3-4。表3-3项目区典型排水沟设计流量表名称控制面积(万亩)设计流量(米3/秒)斗沟0.17400.625农沟0.02570.092.3 排水沟断面设计经论证,项目区排水斗沟和农沟均采用梯形土质沟道;排水沟过水流量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Q=CC=1/n R1/6式中:Q排水沟设计流量(米3/秒);排水沟过水断面面积(米2);R水力半径(米);i水力比降;C流速系数
29、;n造率。矩形沟水力计算采用下列公式:=bhR=/xx=b+2h式中:b沟底宽(米);h水深(米);x湿周(米)梯形农沟水力计算采用下列公式:=(b+mh)h R=/x x=b+2h 式中:b沟底宽(米);h水深(米);x湿周(米);m边坡系数项目区现有排水斗沟配置完备,但淤积严重,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排水斗沟,主要进行清淤,现有斗沟沟深2m左右,清淤深按田面下1.3m,底宽1.5m控制,边坡1:1.5,底坡1/2000,农沟设计标准断面为底宽0.5m,边坡1:1,沟深0.8,底坡1/1500。经计算,设计排水沟过水能力见表5-6,排水沟过流能力可以满足要求。表3-4项目区排水沟断面因素表排水沟流
30、量Q(米3/秒)设计因素断面尺寸糙率n边坡系数m水力比降i底宽d(米)沟深H(米)超高a(米)上宽D(米)斗沟0.3630.0251:11/200015130.269农沟0.1170.0251:11/15000.50.800.22.902.6.3 建(构)筑物工程设计2.6.3.1泵站工程设计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及在进一步现场实际踏勘的基础上,确定在项目区新建灌溉站10座,排水泵站1座;更新改造排水泵站5座。其中排水泵站-1、排水泵站-2、排水泵站-3及排灌泵站-10座虽位于项目区外,但作为项目区的骨干灌排设施,应纳入规划。1 泵站设计流量与设计扬程计算设计流量计算提灌站的设计流量主要取决于项
31、目区灌溉面积,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具体计算公式如下:Q =mA/(tT),各参数确定见灌溉渠道设计。排涝站进行抽排,按十年一遇一日暴雨量193mm计算,其设计流量计算公式为:QRA/86.4T 各参数确定见排水沟设计设计扬程根据下式计算:式中:H设设计扬程(米);h净净扬程(米);h沿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局局部水头损失;式中:n糙率(取值为0.015);L1、L2进、出水段管道长度(米);Q设计流量;d1、d2进、出水段管道直径(提灌站的d1=d2=0.25米,排涝站的d1=d2=0.3米);S0单位管长沿程阻力参数。式中:1、2进、出水段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根据管道及附件布置形式;V1、V2进
32、、出水管道平均水流速度(米/秒),ViQ/i,i是管道断面面积;g重力加速度,g9.8米/秒2。2 泵站设计参数成果灌排泵站主要设计参数如表3-5,各泵站出水池设计参数见单体图。3)水泵及电机选型由已获得的水泵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依据相近原则选择水泵及配套电机,各泵站水泵及电机型号见表3-6,3-7,水泵及电机型号规格见表3-8,表3-9。表3-5灌溉泵站统计表序号泵站名称水泵配套电机功率(kw)备注1灌溉泵站1200hw-8Y160M-2-11新建2灌溉泵站2300hw-5Y160M-6-15新建3灌溉泵站32*250hw-5Y160M-4-11新建4灌溉泵站4300hw-5Y160M-6-
33、15新建5灌溉泵站52*300hw-5Y160M-6-15新建6灌溉泵站6200hw-8Y160M-2-11新建7灌溉泵站7200hw-8Y160M-4-11新建8灌溉泵站8225ZLB-2.5Y132S-4-5.5新建9灌溉泵站9200hw-8Y160M-4-11新建10灌溉泵站10250hw-7Y160M-6-15(排灌两用)表3-6项目区泵站设计参数表泵 站控制面积(ha)流量(m3/s)设计扬程(m)灌溉泵站142.030.0765.2灌溉泵站2105.490.1905.3灌溉泵站3153.170.2765.8灌溉泵站4100.610.1815.72灌溉泵站5242.000.4365.
34、0灌溉泵站630.350.0553.6灌溉泵站741.550.0756.5灌溉泵站836.000.0652.5灌溉泵站940.200.0722.7灌溉泵站1049.390.0895.9排水泵站1253.651.4544.6排水泵站2202.001.1583.84排水泵站3166.000.952 3.3排水泵站4208.591.196 2.7排(灌)泵站5125.000.717 4.6排水泵站6103.000.591 2.75表3-7排水泵站统计表序号泵站名称水泵配套电机功率备注1排水泵站N1500ZLB-0.75-4.3 55KW更新改造1台2排水泵站N2600ZLBc-100 55KW 更新
35、改造1台3排水泵站N3600ZLBc-125 55KW新 修4排水泵站N455KW更新改造1台5排水泵站N555KW更新改造1台6排水泵站N6500ZLBc-12555KW土建部分更新改造表3-8项目区泵站水泵性能表水泵型号台数扬程(米)流量(米3/时)转速(转/分)轴承功率(kw)配套功率(kw)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米)效率%200HW-84836014509.39115.8383.5250HW-52554011808.97115.8382300HW-54579297012.99155.8383250HW-71745098010.5155.838334.3270098030.9552.5383
36、.4600ZLBc-10013.59367273042.6552.5384.2500ZLBc-12523.5280096032.9452.5383.5表3-9项目区泵站水泵配套电机性能表电机型号台数功率(kw)转速(转/分)电流(安)效率%功率因素cos电压(伏)重量(公斤)Y160M-4611146022.6880.84380122Y180L-651597031.689.50.81380181Y200L2-622297044.690.20.83380235Y250M-82379807290.80.86380363Y280M-6(B5)255980104.9920.873805884)辅助设备
37、和管路附件选择管路及附件的配置,主要根据定货厂家产品配套要求确定。配电辅助设备见单体图。5)泵房结构设计8号灌溉泵站由于受地形限制,选用轴流泵站,其余均选用混流泵,泵房均为砖混结构,轴流泵站平面尺寸为2.31.68m,混流泵房分为单台泵和两台泵,单台泵房尺寸3.56.72m,两台泵房尺寸3.59.72m。排水泵站3为新修泵站,带自排闸,泵房尺寸4.16.6m,进水池底板高程31.00,详细结构见单体图。排水泵站3为新建泵站,稳定计算结果见下表:表3-10排水泵站3稳定分析成果表计算工况上下游水位(m)地基应力(kN/m2)应力不均匀系数抗滑稳定系数上游(内河)下游(外河)maxminKC基本组
38、合无水 342081.668.11.20 2.70321 345086.669.21.40 2.55特殊组合3180347077.662.21.252.43不均匀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参照邻近泵站地质资料,地基容许承载力取98KN/m2,地基应力满足要求,若施工中发现软弱层,应作设计调整。其它排水泵站由于年久失修,考虑进行更新改造,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更新,进出水池维修加固,泵房整修,主要工程内容详见附表8.2 节制闸设计位于红卫渠下游的李埠村下段,地势相对较低,有一定的自流取水条件,但由于红卫渠沿途损失较大,水位较低,经过本项目实施后,水量及水头损失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设计在斗渠11下端设置节制闸一
39、座,以节制取水灌溉。节制闸孔口尺寸为1.52,设计过水流量2.5m3/s。为箱涵钢筋砼结构,闸门选用定型铸铁闸门,配10t手电量用两用螺杆式启闭机。详细设计见单体图。.3其他配套建筑物设计由于本项目配套建筑物规模较小,涵、桥、渡槽等配套工程设计均采用定型设计。1 涵管农渠、农沟及斗沟经过田间道或生产路时埋设预制涵管。轴线一般应与沟水流方向垂直,尽量避免斜交;过路渠涵设计为三种,采用D500、D600和D800三种规格涵管,根据渠道规格确定,D800斗渠过路采用D800规格涵管;D600斗渠过路采用D600规格涵管;斗沟过路涵采用D1000规格涵管;农沟过路涵采用D600规格涵管。详细设计见单体
40、图。2 涵闸为节制用水及排水控制,在农沟出口和斗沟出口布置农沟涵闸和斗沟涵闸,进出口采用预制装配结构,穿路管为预制管,农沟闸采用采用D600预制涵管,斗沟闸采用D1000预制涵管。新修穿红卫渠底涵5采用D1000预制涵管,其余底涵均未设置控制闸门,进出口毁损严重,本次设计进行更新改造,配置闸门及启闭设备,对进出口进行整修,主要工程内容见附表7。各涵闸均配置定型铸铁闸门和手动螺杆式启闭设备。涵闸详细设计见单体图。3 渡槽设计项目区渠道输水过沟渠处根据需要设置渡槽12座,渡槽规格有D6OO和D800两种,规格与相连的渠道规格相同,断面为钢筋砼U型槽,排架支撑结构,跨度10米。具体设计见单体图。4
41、农桥改造设计项目区现有农桥配置比较完备,结构相对完好,但均无栏杆设施,给安全交通带来隐患,设计更新改造,配置栏杆设施。栏杆设计见单体图。2.6.4 电力工程设计项目区电力工程是为新建的泵站提供动力服务,根据项目区的电力网络,布设电力线路,项目区需要架设380v输电线路2200m,其中新修排水泵站3需架设380v输电线路400m,其余各改修泵站均有电力线路通过,不需要架设输电线路,为了方便运行及管理,对新建的排灌站尽量采用单配变压器的形式和就近连接输电线路的原则,各站所需电容量按下式计算:有功计算负荷:式中:有功负荷;用电设备的需用系数;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之和式中:有功负荷;功率因数经计算(照
42、明用电以2KW计)可得到各排灌站需要配备的变压器型号。由于项目区内经过农网改造,电力能够满足需求,但为方便管理和连接线路的需要,双台灌溉泵站3和灌溉泵站5各配备S 9-50kVA/10/04变压器各1台。新修排水泵站3和改修排水泵站2(变压器被盗)各配备S9-100kVA/10/04变压器1台。380V配电线路电杆选择为1907000mm预应力钢筋砼电杆,直线杆,分支杆,耐张杆,转角杆均为单杆架设,标准档距40m,共需要电杆56根,低压输电导线为BLX-16。2.7 道路工程设计田间道路设置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由于现有骨干道路已经形成,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田间道路工程布局,仍然保持现有的走向,
43、田间道的布置,原则上利用斗沟堤兴建和尽量利用原有路加宽而成,不新占用农田,修建在斗渠(或沟)一侧与双城路相交,标准间距500米,此外,沿南排渠设置一条田间道。生产路设在田块长边,为东西走向,沿农级渠沟布置,两端与田间道相连,标准间距200米。田间道设计路面宽4.0m,边坡1:1,均采用3米宽泥结碎石路面,厚度15cm,路面高出田面标准高50cm,田间路临近排水沟一侧植树,路基均采用就近取土夯实。纵向坡度与原地面坡度相接近,大致控制在69%,个别地段不超过11%,转弯半径30m。生产路路面宽3m,高出田面标准高30cm,边坡1:1,采用1.5米宽砂砾路面,厚度15cm,基础素土夯实。田间路总长2
44、0447m,其中新修5777m,改修14670m。生产路总长41833m,其中新修26330m,改修15503m。项目区道路统计见附表11、12。2.8 其他工程设计建设防护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环境。本项目农田防护林工程为护路林工程。根据项目区当地的种植经验,为避免林带胁地,护路林沿田间道排水沟一侧单排种植,树种选用意杨,株距均设计为2m。项目区林带统计见附表12。3 投资预算3.1 编制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财综字1999117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2.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财建2001
45、330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2282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0-2000);2.5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规定(2005);2.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稿)(2005);2.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稿)(2005)2.8材料价格取自湖北省市场价格信息(2006.8)荆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2006.9),机电设备价格取自中国机电产品报价目录(2005)及向有关厂家询价。2.9项
46、目工程设计施工图及设计说明书3.2 费用计算标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办法,项目预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构成。在计算中,以元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计到分,汇总后取整数计到元。3.3 投资结构项目预算总投资1314.69万元,全部由湖北省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1039.05万元,占总投资的79.03%(其中土地平整施工费217.37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20.9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费546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52.55%;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费271.18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26.10%;其他工程施工费4.5
47、074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0.43%);设备购置费73.42万元,占总投资5.58%;其他费用176.44万元,占总投资的13.42%(其中前期工作费62.10万元,占总投资4.72%;拆迁费44.83万元,占总投资的3.41%; 竣工验收费31.17万元,占总投资的2.37%; 业主管理费22.95万元,占总投资的1.75%);不可预见费25.78万元,占总投资的1.96%。3.4 分年度投资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2006年投资为591.54万元,2007年投资为723.15万元。4施工组织设计3.5 施工条件3.5.1 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
48、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14.1,无霜期256天左右。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50-1300毫米之间,平均年蒸发量为956.8毫米。(2)地质及水文条件史料分析,江汉平原曾两次发生地壳沉降,形成云梦泽,后因长江、汉江流经本地,携带上游泥沙,形成了冲积平原。项目区均为江汉平原沉降带地质,表层被第三系和第四系覆盖,土层深度一般8-10米以上。项目区年径流深440mm。地下水埋深在10米左右以下,有丰富的地下水层。3.5.2 交通条件李埠镇位于荆州区西南部,是荆州市的西大门,项目区交通便利,太李公路将李埠镇与荆州市中心城区连成一体。项目区附近宜黄高速公路,可东达武汉,
49、西达宜昌;项目区南临长江,从沙市码头沿长江可达上下游各城市;已建成的荆沙地方铁路在荆门站可与国家铁路干线相连。项目区各村有村级公路相通,路面较完善晴雨通车。工程区对外交通条件很好,完全满足工程施工需要。3.5.3 主要建筑材料供应土料可从工程建筑物附近取土,其他各建筑材料均需从市场购买。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硬化灌溉渠道、排水沟清淤开挖,新修及改造灌排泵站,桥、涵、闸、渡槽、斗农门等配套建筑物,碎石田间道及砂砾石生产路,灌排泵站建设,以及林网、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等。主要材料水泥、钢筋、板枋材、中粗砂、汽油、柴油均从沙市购买,卵石、块石可从宜昌枝城市购买。3.5.4 施工场地及施工供水、供电本
50、项目单项工程规模不大,施工可灵活布置。施工生产用水可直接项目区沟渠抽取,生活用水可利用自来水或取地下水。施工用电可直接利用已有的村用变压器及电网,架设线路供电。施工区通讯网络分布完整,能够满足通讯需要。3.5.5 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水工建筑物及土方工程可向社会公开竞争招标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土方工程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施工方案。3.6 施工程序与管理3.6.1 施工顺序项目的实施应有利于保证工程安全,降低工程成本,优先安排保证防洪、排涝等对生产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工程和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工程。同时项目施工应注意不违农时,优先安排不影响农作物生长或影响不大的工程,其他
51、工程尽量安排在农闲季节。具体安排为2006.112007.2为土地平整期(含房屋拆迁),2006.112007.4为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期,2006.112007.4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期,2007.32007.4为林网配套工程建设期。3.6.2 施工工序1、土地平整施工工序。土地平整涉及到田块平整、坑塘沟渠填埋、房屋或建筑物拆除等三部分内容。主要采用推土机推土,铲运机配合,如需要土方调配则以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然后推土机推平。(1)田块平整土地平整的平衡高程以田块内部填挖平衡为原则设计,然后根据沟渠布局及灌排要求,对各田块的平衡高程进行调整,确定各田块的设计高程,并尽可能做到项目区内部填挖方
52、量平衡。田块平整工区(平整单元)的划分应根据地形、田块设计、空间结构、施工方法来进行。工区一般为一个规划田块,如果规划田块内格田高差较大,也可以是田块内的一个格田。在工区划分时,为避免土地平整之后进行的道路和沟渠建设重复而不必要的土方开挖或土方填筑,应结合规划的线状地物进行;每个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土方原则上在每个规划田块内进行平衡,但必须照顾到相邻地段的填挖情况,以缩短填挖运距,节省劳力。土地平整时必须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在20cm30cm。对于剥离后暂时不能回填的表层熟土,应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如采用塑料布将其遮蔽,以防止暴雨冲刷而使土壤大量流失。如存在坑塘填埋、房屋拆迁或新增加的耕地表层土壤肥力差,需要进行表土改良时,可根据其周围原有耕地表层熟土厚度情况,在不影响本身满足农作物生长对耕层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表土移植或在周围原有耕地的田块平整适当加大表土剥离厚度。新覆盖表土的厚度应至少为20cm。如项目区土地平整需要土方调配,应尽量使土方调配控制在项目区内,如项目区内无法满足挖填平衡,则可以考虑项目区外客土运输调配。项目区外客土运输调配应保证土源的清洁,以防止项目区内土壤遭受污染。土方调配时运距的确定应遵循省工的原则。田块平整的施工工序可参考如下:剥离并就近分布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案文具的家含反思(2025-2026学年)
-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设(2025-2026学年)
- 秋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说课稿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2025-2026学年)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2025-2026学年)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探索规律教案冀教版(2025-2026学年)
- 环保监测站数据实时分析系统
- 2025四川虹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项目经理岗位测试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卷
- 2025四川波鸿实业有限公司招聘四川威斯卡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岗位测试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硬件维护岗测试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2套
- 2025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招聘2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2套
- 学习投入量表
- 中药药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70岁以上老年换证三力测试模拟题
-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课件
- 船机桨的匹配问题
-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第9课+课件
- TCAMDI 083-2022 无托槽正畸矫治器
- GB/T 29024.4-2017粒度分析单颗粒的光学测量方法第4部分:洁净间光散射尘埃粒子计数器
-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课件
- 英语经典电影课件
-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骨骼肌收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