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成本核算步骤_第1页
SAP成本核算步骤_第2页
SAP成本核算步骤_第3页
SAP成本核算步骤_第4页
SAP成本核算步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RPg异来源和差异处理只要成本模块采用标准成本,必定产生差异,差异分析的目的是找到管理漏洞,做到事中控制,可将ERP的差异来源分成以下几类:1 .物料移动发生的价差:(a).MIGOPO收货时,采购价格和标准价格不同产生差异(b).MIRO后勤发票检验时由于价格变更会产生差异(c).物料转移过帐311/309由于两边价格不一产生差异(d).初始化库存差异,其它移动类型产生的差异(e).来料加工等库存到自由库存产生差异(f).退货时差异2 .发票价格差异和汇率差异:发票校验由于价格变更会产生价格差异;跨期产生暂估和实际之差异;外币采购因为汇率变化引起的差异(SAP将收货到发票校验这段时间的汇率

2、差异和材料差异同样处理,实际上,你也可将默认识的汇率差异直接也设置成材料采购差异,而,发票校验后产生的应付因汇率变化在期末外币重估时产生的差异则视为汇兑损迤)3 .重估库存和价格差异MR21/MR22,CKMPRPN/CKME变更产生的差异,启动物料分类帐后,系统为了保持期间数据的一致, 采用标准价的物料如果有交易一般不再允许修改单价。4.生产成本结算差异生产成本结算差异=生产成本投入-生产成本产出在结算前,往往计算生产成本差异:生产成本结算差异=(生产成本投入-目标成本a)-(生产成本产出-目标成本b)目标成本a(标准成本估算成本部件累计方)=目标成本b(产品标准成本),同一期内,产品的标准

3、成本正是标准成本估算后各成本部件的层层上卷累加,生成产本投入包括各成本部件的投入:原料辅料,人工机器折旧,通过实际生产成本的投入和目标成本a的比较,得到所谓的9种类差异类型,正好可以分析到所谓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材料成本和标准成本a中的材料标准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等,你可将系统默认的9种差异细分成你所需要的差异分析类别,这取决于你定义成本部件的明细程度,系统最多允许定义40个成本部件,你将这些成本对应到获利分析模的40个值字段,从而在差异计算后将实际成本部件传到获利分析,实际上,财务模块并不反应这些差异明细,只是才成本分析模块中体现,这就是将财务和成本模块分开的好处避免产生一大堆垃圾财

4、务凭证,差异在向财务过帐时是以一个总的生产成本结算差异过帐的,举一个简单实例,产品标准价968元/个,其中原料950元,人工9元,折旧9元:本期生产该产品10000个,平时,原料以标准价投入了1000万(假设标准成本估原料是950万),人工和机器折旧各以作业类型计划价的方式投入各10万(标准成本估算值为9万),产品以标准价收货910000个968万,期末结帐成本中心分配分摊作业实际价格重估重估工单一般就这些操作而已,人工和机器折旧的实际价格各为12万,此时计算差异得到:原料差异:1000万-950万=50万(由于多投入原料,产生50万数差)人工差异:12万(实际作业价)-9万=3万(假设全为价

5、差)折旧差异:12万(实际作业价)-9万=3万(假设全为价差)总共产生的实际生产成本投入为:1024万,借方!,这些类型差异反应在成本模块中,可以进行分析.工单入库凭证为:Dr:产品库存968万Cr:生产成本产出科目(Tcode:OBYC-GBB/AUF)968万总共产生的实际生产成本产出为:968万,贷方!工单结算凭证为:Dr:生产成本差异56万(反应在物料分类帐中,CKM3可查看)Cr:生产成本结算差异56万(Tcode:OBYC-GBB/AUF)生产成本结算差异56万,贷方!总的56万一笔反应在财务模块.实际生产成本投入=实际生产成本产出+生产成本结算差异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无论是原料

6、还是产品,此时都还是标准成本,接下来可以使用物料分类帐将差异分摊出去还原实际成本.对产成品,因为平时收发货都是标准成本,那么生产成本差异56万将在销售发货和期末库存间分摊,对于原料同样采购差异在消耗和期末库存间分摊,不同的是,原料的消耗是往上层层上卷到半成品和产品的,这就是所谓的多层差异,如果BOM1次较多或象流程行业出现物料汇流的循环BOM多层次差异就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计算出.如果仅仅从财务核算角度,国内ERP更愿意采用期末统一核算出成本,但是这种事后核算的方式, 外界评论是不能合理反应出成本管理的思想,不能作到事前预测, 事中核算.合理优化业务,避免物料分类帐运行时间过长是在多层差异分

7、配上,多层差异的产生的主要方式有3大类.(1).跨工厂白转储301/302,比如产品从生产工厂到销售工厂使用301,则销售工厂至U生产工厂规定只能使用302,否则同期销售工厂到生产工厂也使用301,则多层差异分配死循环,荆门不存在这种业务.物料309/310转移,经检查发现重污油30968324006-半沥青68324032使用了309,而半沥青68324032转回-重污油68324006也使用了309(原则上应该使用310),也造成了死循环,309/310物料转移的方式可以规范,尽量避免多层差异循环分配.(3) .产品回流循环BOMS成的循环, 假设消耗A+B+CT出X,Y,Z,而消耗X又产

8、出人,则A的多层消耗差异将分配到X作为接收方差异,X的消耗差异又转回A作为接受方差异,A(X)的本期期初+接收差异又在A(X)的本期消耗和期末库存分配,这样就造成循环.对于中间环节半成品过多的企业,如果半成品不需要进行库存管理或核算,可以考虑设置虚拟物料的方式.一.规范309/310/311/312业务,坚决避免造成多层差异死循环.二.优化循环BOM勺结算规则,考虑将产量不多或核算无“精确”要求的造成循环回流的联产品设置成副产品或固定价扣除,直接扣除生产成本,而不是参与生产成本的权数分摊,避免多层差异分摊时循环!SAP成本核算步骤简介接下来结合国内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基础知识简单阐述一下其在SAP

9、CO模块的实现,在SAP中,FI和CO模块是分开的,当然两者同时紧密联合,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可以通过熟悉SAP系统去总结一下其CO模块成本核算实现方式和国内传统习惯的GAP。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程序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正确划分以下5个方面的费用界限:(1) .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 .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 .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4) .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要素费用和成本项目生产费用按照

10、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下列若干要素费用(仅供参考)。1 .材料费用。2 .燃料费用。3 .动力费用。4 .职工薪酬(新准则中各项福利费统一描述为职工薪酬费用)5 .折旧费用。6 .其他生产费用。几个名词: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费、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

11、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注:待摊和预提费用在新准则已被废除,成本核算时不再涉及。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SAP中则称其谓成本部件(CostComponent),下图是SAP系统的一个成本部件的参考配置(Tcode:OKT4,相对符合国内习惯。I 成本娼成本沮件成本组件的名检Hi1.I 直撷揣-原材料212直接材料-辅助材料1?13燃料血 14 动力4ILZ15 职工薪酬?16 折旧费血 17 其他雨本产品成本部件中包括产品成本承Overhaed,SAP允许用户最多

12、自定义40个成本部件,这视企业成本核算分析所需明细程度比如你可能将材料费用进一步根据五金类、塑胶类、电子类进一步细分(当然还可使用 SAPSAP的 OriginGroupOriginGroup 来区分这些材料成本),如上图,在“其它成本”这个成本部件中还可以单独拎出委外加工,如果你有很多委外加工业务的话。口设置:成本组件-成本要等口更新附加成本帚宿结构口成本姐件错构口带有属性的成本纲件口设置:成本组件-成本要事匚 I更新附加成本口传输结构口成本构成视图日设置:蛆织单位-成本构成格式口成本构成组1:由于SAP系统引入了次级成本要素的概念,在成本部件的成本要素分配时,实际上是包含成本要素(即相关生

13、产成本费用总帐科目)显示各成本部件。23:在成本部件结构给公司代码/工厂时,你还可为其设置一个辅助的成本部件结果,成本分析时可根据主要/辅助成本结构同时进行。标准成本计算Tcode:CK11N/CK40N在材料成本核算上,SAP比较推荐物料使用标准价+ML的成本核算方式,这样可以同时满足财务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双重目的,在物料分类帐相关章节已有详细描述。在这里所需要说明的是在产品标准成本计算时的科目获取,标准成本计算时,如果产品结构是多层(包括BOM的多层次和工艺路线的多层次,则标准成本是各成本部件层层卷算而来,简化一点,就是成本包括料(对应BOM)工(对应作业类型)费(通常对应作业类型,也可使用

14、成本核算单),稍微熟悉SAP的人就知道后勤的材料自动科目分配(Tcode:OBYC,标准成本对应的材料成本相应科目一般有:值得注意的是产品成本构成要素和要素费用并不完全等同。担的是所有要素费用中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部分,比如成本部件中可能包括Material对话结构自成本相件给构丁口带有屋性的成本珥件次级成本要素的,所以如果成本组件结构选择了”初级成本构成分割”标志,则可以以初级口成本组件给构。a 布有展牲的成本殂件口谩置:成本蛆件-成本要素区间口更新附加成本口传输结相口成本构成视的口设置:蛆线单位-成本构成格式口成本构成组GBB-VBR-对应后勤移动类型201/261成本中心/工单发料等GBB-

15、ZOF-对应后勤移动类型531,副产品收货对工和费,通常首先是直接对应到作业类型所对应的次级成本要素(Tcode:KP26),SAP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典型的比如直接人工,实际上对应的是产线员工的职工薪酬,包括福利费在内的职工薪酬需要在月底后才可知道实际费用发生额,尤其是计件工资的方式更始如此,SAP为了满足”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目的,所以建立一个类似打包的作业类型LAB(直接人工,同时对应一次级成本要素),KP26暂估一计划价格就往生产工单直接确定,在期末真正完成职工薪酬费用计提后再计算作业的实际价格,为了确保所有的职工薪酬费用科目一定会参与直接人工作业类型的实际价格重算,SAP

16、使用了一个叫分割结构的东西(Tcode:OKES/OKEW),简单理解,基本生产成本中心除了职工薪酬费用外,还有机器折旧,机器折旧也做了一对应作业类型假设叫MAC,平时也使用计划价往生产工单做确定(Confirmation) ,分割结构则确保职工薪酬费用参与LAB实际作业价格计算,折旧费用科目发生额只参与作业类型MAC的实际价格计算。如果作业类型LAB/MAC计划价格相对准确,则可“实时”监控工单的生产成本是否异常。11miMMMH&DDSSWDxrn评禽类ainep国忖售订单曲vgt目摩存miwjittaoj?|j日典制i入巴云偏享除值二墨+较阳fGii豆)H看Jcv成本.件13二(

17、价格和*在 081旬!8(151明口I管I品油息疝I奂制1立她|圆立按栩犀原材料立授材呼罐勒丽力应一职工顺折后费1苴弛盅蠹I:*:U1 靖博存 3,寂.附畤315,057,4fl7.65309&20aoo113,503,833S0 留 9M-HH3RMBCmM7360 吨21,666,095-79173,365,16aoo-567,306,1360L95L.76津存需 d7.039.6黑,.737.525.583.*22955.360,006C1.009.%862hWt.57547.453.58AMEr 口酒咤 2 酬 7,侬畤“5】工&44/巧 4 足 9B4.653.83a

18、oo291347363 电知,羽34.547.61 酊昭口期工*在 4,44 工闻菽建ir2144.8*1530.001-29.762.40544.566.二 2;二沙置工说到标准成本,还有一点需要明确,按照某些企业核算习惯,产品销售时可确定销售收入,但是“准确的”销售成本是期末一并确定的,SAP中如果产品使用标准成本,通常销售发货一般即确定了销售成本,但这个销售成本是以标准价格*发货数量得出的,使用SAPML模块的实际成本部件划分不但在期末通过差异分摊得产品的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差异分摊即实际成本),而且可以得到实际的成本部件,即产品标准成本=三各成本部件计划价*数量,产品实际成本=工各实际

19、成本部件,如上图,是Tcode:CKM3查看一产品的实际成本部件结构的结果图1的”查看“选择CV成本组件。制造费用核算几个名词:制造费用: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大都是间接作用于是产品生产的费用,比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国内习惯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分为下面的2类(实际/计划分配)4种:实际分配率法(1) .牛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的比例分配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数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X分配率(2)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

20、法: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数X制造费用分配率(3)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耗用机器工时之和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耗用机器工时数x分配率计划分配率法(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按照年度开始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该分配法通常适合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可避免产品成本因制造费用浮动过大。此法是唯一会造成制造费用

21、期末有余额的分配方法,同时,要求分配率准确。分配公式: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额某月某产品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X年度计划分配率SAP系统提供了间接费用分配结构(Tcode:KSAZ)处理类似问题,比如某国外企业要求车间管理人员的年终奖金在年末计提,但需分摊在当年各期。今天暂时至此。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基本生产成本结转在制品核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类结平时,费用科目只能借费用,一笔,设计思路。差异分摊和实际成本还原理解功能范围理解SAP的整个生产费用结转过程,先熟悉一个重要名词:功能范围,功能范围简单理解就是费用属性

22、,你也理解其为一个“复杂的”辅助核算字段。为什么起用功能范围?首先,因为SAP的科目不象国内传统习惯设置多级,其次,象SAP这样高度集成的系统,很多会计凭证是从各模块集成过来的,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管理部门都有计算机, 假设将计算机设置为一资产类别(Tcode:OAOA,如下图:资产分类电1。口讨算机短文本讨菖机国资产类型科目分配 JTo 计算机屏系谩置规则2基本单位资产分类10100代表计算机,对应一科目分配10,然后Tcode:AO90合配置各种资产业务对应的会计科目,最典型的是折旧费用和累计折旧这对科目,在AO90定义计算机折旧费用科目时,如果单从

23、折旧费科目本身上,实际上是不能区分折旧费用辅助生产、基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还是管理费用,然而,在建立资产主数据时,通常会输入资产所对应的成本中心,在SAP中,成本中心主数据可设置功能范围和业务范围/利润中心(可根据业务范围/利润中心出费用报表),折旧费用+功能范就区分出了费用性质,现在你可以理解说功能范围类似一个不需要手工输入而自动从成本对象带出的辅助核算字段,成本中心就是一常见成本对象生产工单和实际内部订单等也是成本对象。SAP中,成本对象都设置有主数据,比起一般的“辅助核算”字段而言,两者核算信息量显然不可一日同语。不启用功能范围的实例下面是我和一位网友关于不起用功能范围的对话,或许可以加

24、深您对功能范围的理解:问:项目未启用功能范围,在科目设置上就将费用分开,比如销售费用-水电费、管理费用-水电费、制造费用-水电费、基本生产-水电费(或科目描述倒过来),企业财务人员认为从科目直接分开会比较直观。现在问题是,比如来了一张水电费发8000块,记帐人员首先计入理费用-水电费,期末再去分配,有什么很简便的处理方法没有?我: 这些老会计如果总是以国内习惯去理解SAP,多半会造成思维十分混乱, 脑袋一片犍糊,按照SAP习惯解决方法是:科目只设置水电费,如果当月外购水电费用发票数量较多,为了减少记帐工作量,可以首先计入一成本中心比如财务成本中心(对应功能范围为管理费用),在期末再使用CO模块

25、的分配到其它成本中心;当然期末才一张发票,FI记帐时直接拆分到各成本中心也行,省略CO配动作。需要强调的是,SAPFI和CO模块是分开的,原则上所有损益科目都可建立初级成本要素,只有建立成本要素后的损益科目才会在产生FI凭证时将损益过帐到CO模块,CO凭证不要求平衡,它保存建立了初级成本要素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就上面这凭证,FI凭证分路如下:Dr:管理费用-水电费8000+财务成本中心(暂记无功能范围)*-CO凭证单行记录管理费用-水电费在财务成本中心发生,业务交易码:COIN*SAP以业务交易字段区分不同的业务女易比如是FI过帐还是分配分Cr:应付帐款-水电供应商现在有两种情况:I:管理费用-

26、水电费如果建立了初级成本要素, 则其记帐时一定要输入一成本对象 (比如成本中心或实际内部订单等),因为初级成本要素+成本对象才产生CO凭证过帐到CO模块。II.如果管理费用-水电费未建立初级成本要素,就不需要也不能输入成本中心或其他成本对象了.也就不产生CO凭证,当然也意味你在期末不能使用CO的分配功能。如果记帐时未区分出水电费,期末可以使用FI的功能将费用“分配”出去,有多种方式:周期凭证(Tcode:FBD2,样本凭证(Tcode:FBM2科目分配置模型(Tcode:FKMT记帐码:使用00)或直接FB50做个变式(Tcode:SHD0者B行,期末做调整:Dr:销售费用-水电费500制造费

27、用-水电费1000基本生产-水电费1500Cr:管理费用-水电费3000(是否使用反记帐标志?)上面分录你看出什么问题没有?如果没有,我说出三点意见:(a),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需要将费用核算明细到成本中心,止匕时,你就不能不为该费用科目建立初级成本要素。(b),转出的3000管理费用-水电费是否使用反记帐?确保证管理费用-水电费的发生额一直在“借”方?答:红字用于更正,结转就应从贷方转出,似乎矛盾,如何办?*关于SAP的反记帐和国内所谓红字冲销的对比请参看其他章节,此处不讨论,突然想起来有次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说某ERP产生了类似这样的分录:Dr:销售费用-水电费500制造费用-水电费1000基

28、本生产-水电费1500Dr:管理费用-水电费-3000如此设计思路确实保证了管理费用-水电费确全在借方,却忽略了一个基本要求”有公必有母,有借必有贷”都全借了,什么世道?(c),启用功能范围不过设置几个功能范围而已,好处多多,何乐不为?问:那么,是否SAP系统所有损益科目都需要建立初级成本要素呢?我:一般原则是: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建立成本要素,因为多数企业花了大把银两实施ERW是用来做花瓶当摆设的,这些费用一般都需根据部门(对应成本中心)明细核算,象营业外收入支出所得税费用投资收益等损益表科目,目前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a),这些科目不建立成本要素,因此记帐只有FI凭证,无需输成本对象,可以设

29、想象营业外收支这样的偶而利得损失是不需要成本中心或其它成本对象承担的,缺点是这些科目使用不了CO的一些功能。(b),建立成本要素,FI记帐伴随CO证,也需要一个成本对象,使用什么成本对象呢?成本中心,实际内部订单,WBS素和获利分析段(如启用CO-PA真块),有的企业是建立虚拟成本中心给这些科目做成本对象,比如成本中心-营业外支出(虚拟),由于启用了功能范围,因此只好也对应一个叫营业外支出的功能范围,如下图,是建立功能范围的配置和参考功能范围设置图。采用这种虚拟成本中心做成本对象的实施思路,则营业外收支、其它业务收支、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等损益项估计都要建立虚拟成本中心和功能范围

30、,麻烦的是如需要根据业务范围/利润中心出报表比如损益表, 一个虚拟成本中心只能对应到一个业务范围/利润中心,如果有8个业务范围/利润中心,是否需要建立8套虚拟成本中心?所以个人认为,此种思路不大可取,如果实施了CO-PA这些损益表科目又建立了初级成本要素,可以使用获利分析段PSG故成本对象。关于功能范围的讨论先到此为止。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几个名词:辅助生产费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以及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如辅助生产车问的制造费用发生额小,可不通过“制造费用”而是直接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为生产和提供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

31、所耗费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即构成辅助牛财等蓍讦V麻J财务会计全局设置(新)分类帐K 手段标难字段多维护合并的事务类型a0分配资产业务类型销售核篁花费的功能区域a定曳功能范圉Ji3为淮缶激活销售金计核算的成本a输入功能范圉2LB6输入总帐科目主数据中的功能范围骂.在成本要素主数据中输入功能能圉 N在成本中心类别中输入功能区域小或在请求类型中输入功能范闱功能范围功能范围I名粉000131管理费用销售费用DD030004制造费用生产成本QDD5辅 助 生 产J*叱其他业务支出DCD7营业外支出川味科研费用D0D9勘探费用DD21其他DD23专项及其它.典型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1) .直接分配法

32、: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收益单位。分配公式: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车间外部各受益单位耗用劳务量)(2) .顺序分配法/梯形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3) .交互分配法:通常包括对内分配(辅助车间首先交互分配各自承担的费用)和对外分配(交互分配后再对外部受益单位进行分配)两步。(4) .代数分配法:通过联立公式计算出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量分配费用。(5) .按计划

33、成本分配法:按计划单位成本在各收益单位分配, 实际和计划差异在分配给外部收益单位或将差异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一个手工记帐时代辅助生产明细帐多栏帐实图。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十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某本牛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牛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

34、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

35、,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 .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

36、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 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

37、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这么多方法,真是服了,我一直认为,这是手工记帐年代,平时不可能好好记帐到期末月结才来一齐扯淡的结果,真正好的方法就只要一种,这就是SAPCCfe什么非常简单的原因,俺一直认为,SAP最简单的模块就是CO!, 想象一下象俺这样的杀猪姥都能精通它,而且是太TMLS通的那种.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 .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 .等级品:生

38、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简单叙述下SAP成本核算过程对这几类产品的处理方式:1.联产品:和联产品相应的应该还有一个叫主产品的东西,如果使用SAPPP的生产工单,则以主产品建立工单,联产品在维护在工单结算规则,将工单的生产费用按结算规则中维护的权数(比如石化行业的技术积数)结算生产费用。2 .在产品:国内传统成本观念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期末余额即为在制品成本,因此并不设置专门的在产品科目,这部分成本直接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存货项目。注意:作为一个软件系统特别是象ER脸样的庞大系统,首先它不可能象人这样智能可以

39、进行职业判断, 有时候为了简化核算, 所以它必定会建立一些中间科目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SAP成本核算过程中,基本生产成本是无余额的,在产品的结算会产生下列分录,直到产品完全完工冲回此分录,这是和传统观念的一个差异,有个屎屁属(CPA)说这个分录违反了国内会计准则,因国内根本没有这分录,此种想法死脑筋,大家都在这么做,有独有偶的,后来又一CPAR拿这找事,而且还掏出会计书本,实在没法子Dr(Cr):在产品Cr(Dr):生产成本-在产品其实作为一个死的系统,能做到SAP这样已经不错了,SAP以工单为成本对象,完工产品则遵守这么的原则:生产成本投入=生产成本产出+生产成本结差(完工产品)3 .副产

40、品:在SAP中,产品成本核算时,副产品直接扣除生产工单的生产费用,如果联产品使用了固定价格,在成本核算时类副产品处理。在各流程行业,实际上联副产品并没有明显界限,流程行业物料汇流较多,在物料分类帐中将建议,为了避免成本核算和差异分摊死循环过多,尽量将不是特别主要的产品建成为副产品而非联产品。4.等级品:SAP系统中,实际上可以使用同一料号+分割评估来区分等级品,当然也可建立不同料号。5 .半成品和中间产品成本要素和分配分摊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SAP将成本要素分为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成本要素可简单认为就是CO科目。初级成本要素:SAP将FI和CO业务分开处理,其中的桥梁就是初级成本

41、要素,建立初级成本要素的损益科目在FI记帐时通过初级成本要素+COObject(成本对象)过帐到CO模块(并非所有的损益科目一定要建立初级要素,前面已有描述)产生CO凭证,初级成本要素一定对应到一损益科目,这视你在项目中的实际需求,比如生产成本-WIP可不建立成本要素,象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可选择建立或不建立成本要素。次级成本要素:是CO中专用的“会计科目”,它用来做费用分配分摊、重过帐、作业分配、CO内部结算等用途。在SAP4.X及其前面版本,分配分摊和重过帐这些业务只有CO凭证,并不实时产生FI凭证的,严格地讲,并不是不产生FI凭证,是等期末FICO统驭根据你做分配分摊重过帐的业务交易一并产

42、生FI凭证。关于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还会有专门篇幅详细分析,请参考相关章节!分配和分摊SAP系统中的所谓的期末分配(periodicAllocation)包括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摊(Assessment)。期末将把一项成本从一个成本对象转移到其他成本对象时,就需要用CO的分配分摊。分配一般为采用初级成本要素(即原费用会计科目)平行结转成本费用,分摊则通常是成本对象的打包结转。关于分配分摊区别,有好事者总结了几条:1.分配针对初级成本要素,分摊中一般使用次级成本要素,也可使用初级成本要素。2 .分配保留了原来的成本因素,分摊则多因打包处理后不可追溯原成本因素。3 .分配比分

43、摊有更高的运行性能?关于分配分摊,举一个比较过时的实例,假设电话费平时缴纳时比如记在IT部门,在期末使用分配循环比根据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可以是各部门电话数量或各部门实际通话小时)或其它分配比例比如百分比分配到各部门,电话费保留初级成本要素原样分到各成本中心,分配保留了原电话费这个费用要素。再假设电话费,打印费,网络维护费等打包成一个次级成本要素叫办公费用(对应成本要素类别 4242)再分摊到各部门,电话费,打印费,网络维护费不反应在各部门成本中心费用而是一个次级成本要素-办公费用,这就是分摊。分配分摊在以前版本是不实时产生会计凭证而是在期末做FICO统驭后才真正过帐到FI,这是和国内传统成本会

44、计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深入理解FICO统驭FICO统驭即FICO调帐,FICO一定需要统驭吗?稍后你就会明白,严格地讲,如果你没有彻底熟悉FICO统驭,你就基本上未真正了解SA嚓个成本核算内部业务流。SAP财务成本模块设计的一大思想突破是将财务和成本业务数据分开,但这些数据却相互联系却又有所区别,SAP为此使用了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如果实施了成本要素会计,通过初级成本要素在FI记帐时就可同步产生相应的CO数据,这样的好处是后续CO的操作并不直接影响FI,然而,CO的一些操作分配分摊重过帐通常只产生CO凭证并不产生FI凭证,但是这些业务交易却悄然改变了费用的属性,这样会造成FI和CC数据

45、不统一,所以需要进行调帐处理。以SAP4*版本为实例,通常发生跨公司,跨业务范围或跨功能范围的费用转换业务时,期末需要进行调帐(Tcode:KALC主要是FI和CO勺成本费用调整) ,跨利润中心调帐使用(Tcode:F.5D/F.5E/1KEK,主要面向应收应付税金科目的调整,故日资产负债表调整),其实还有一个损益调整TcodeF.50,主要是面向自动过帐时产生的现金折扣和汇兑损益科目,这些自动科目和税金科目类似。而新总帐版本在起用FICO实时对帐时是实时调整的,也就是说分配分摊如果跨了业务范围/利润中心/功能范围实时就产生财务凭证。OB65激活业务范围资产负债表。在SAP中,Ledger0为

46、法定帐套,FICO统驭帐套(Reconciliationledger)为Ledger3A。Ledger3A相关表格:COFIPPlanitemsforReconc.LedgerCOFISActuallineitemsforReconc.LedgerCOFITTotalRecordsforReconciliationLedgerSAP4一二FICO统驭配置:1:KALA-皴活统驭分类帐;KALB-撤消激活成本要素分类帐。激?SFICO调帐有时也不是必须的,以那个电话费为实例,交付时记录在IT部门,假设FI凭证分录如下:Dr:电话费10000元+(IT成本中心/功能范围:管理费用0001+业务范围

47、/禾I润中心A)Cr:银行存款10000元(+业务范围/利润中心B)二如果电话费业务范围/禾I润中心A和银行存款的B不同,在SAP4版本严格地讲,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在新总帐则通过在线分割产生A对B的一对内部应付分录., 这里只讨论作为费用属性的功能范围.期末将电话费分配给销售部门5000元 (功能范围0002-销售费用) , 生产部门1000元 (功能范围0004, 基本生产) ,使用CO配, 对SAP4瓶分配时只有CO证,KALC后才有FI调整凭证,而新总帐版本实时即产生FI/CO调整凭证。TreasuryControllingGeneralControllingCostElementAcc

48、ounting务 Requirements鼻MasterData土 AccrualCalculation3ReconciliationLedgerN 谡配 tmaW/DmactM 射巳 ReconciliationLedger13磅DefineAdjustmentAccountsforRecondlationPosting40SpecifyDocumentNumberRangeforReconciliationPostinr国会DefineRulesfcxSelectionofReconciliationPostings昌DaInibrnnationSystemArchiving金凭证理号荒津

49、日期立证糖头文本。参考党派号熊,口时武*骅=或京妻青或本鹿*老称功范像律动艇范fH 范第市愫注意上图的功能范围和伙伴功能范围。在SAP4版本,如果不做FICO调帐,则当期电话费从FI模块来看,10000全部为管理费用,如果从COft度来看,电tS费管理费用4000,销售费用5000,基本生产成本1000(当然这1000元会结算产品成本,期末结帐完毕基本生产成本功能范围是平衡的),FICO两者数据是不匹配的,假设相关财务报表电话费这块取COWS,这样不做调整,应该也是没问题的。SAP4期末做调帐(Tcode:KALC)或新总帐实时统驭分录为:Dr:电话费5000元(销售功能范围0002)Cr:电

50、话费5000元+(IT成本中心功能范围:管理费用0001)Dr:电话费1000元(基本生产功能范围0004)Cr:电话费1000元+(IT成本中心功能范围:管理费用0001)如下图,通过此调整分录后,FI和C彼据就完全一致。合回IH闻刀司屉WT聊间彘画或圆g功能范困PJI.FATM寇本中心部:41利洞中心1段阂SG科目说晚金静)0040001TEST01201092331100003000404999999999 49999999991,000g0001TESJ02201092331100003000404999999999 49999999995,000.0000018233111D0120

51、2092331100012000504999999999 499W999995,0008000100048233111001202092331100012000504999999999 499W9999LOGO吟2-4:定义相关调整科目。OBXM/OBXN:定义FICO资产负债表统驭调整科目OBYA:定义跨公司清帐调整科目月晤建映网 1 八 3。时MTBitU$r1 生产部门IT 部门TTWU,”好电话身1t”*9 舞打电话野 J999999999电话靠 4999a9 莞 9 电话强hMLOD-itIII,*DDLOB-OK17:定义CO统驭调整科目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简单回顾在制品生产成本分配完

52、毕后,接下来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人们习惯性将制造企业分类流程型和离散型两大类,典型的离散型企业有机械加工、电子、汽车、服装、家具、五金、医疗设备;而食品、饮料、化工、制药、造酒、生物制品则是典型的流程型制造企业。两类制造企业在生产产计划,生产工艺控制和生产成本核算有一定差异,关于两类企业的差异本处不讨论,只讨论生产成本核算。制造企业按生产数量大小和生产组织特点可分成大量生产/大批生产、小批生产/单件生产;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又可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种类型。 国内传统产品提供了多种成本计算方法适应不同的生产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括起来包括“三基两辅”。一.基本方法1、品种法:以产品品种

53、(不分批、不分步)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2、分批法:以产品批别或生产工单(故有称为定单法)(分批但不分步)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3、分步法:以产品生产步骤(分步但不分批)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按国内习惯,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是产品成本计算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还可采用以下两种辅助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稍微复杂,分步法可分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顺序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类。平行结转分步法不必逐步结转中间半成本生产成本,因此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可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两种。综合结转法:就是

54、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专设的“半成品”或“自制半成品”项目,综合记入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分项结转法:是指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分项结转法直接提供按原始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但是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在产品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中,品种法简单基础,分批法不分步结算,在分步法中,因为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各步骤所耗半成品的成本是以“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综合反映的,这样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不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因此涉及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即

55、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相应成本项目。二.辅助方法1、分类法: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并按产品类别规集生产费用,分配计算各类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结算方法。2、定额法:是以产品的品种(或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产品的实际产量,计算产品的定额生产费用以及实际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用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加上或减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说到定额法,再提一个标准成本法,两者有类似之处,在物料分类帐篇有详细解释,标准成本法是成本核算的

56、概念,财务上,会计准则是只允许实际成本法的,所以 SAPSAP 提供了标准成本法+物料分类帐的解决方案。当我们回顾为什么国内成本会计会提供如此多的成本计算方法时,且每种方法都有自身存在的缺点,答案是,为了平衡手工记帐时代成本核算精确程度和工作量的关系,可以想象一下,某制造企业生产一产品,中间的半成品多达 8 8 层以上,使用分步法是多么不容易如果 ERER 股计者被这种思路局限形势估计就不大妙了,都使用计算机了,还分步不分批分批不分步的干啥?为什么不可以既分布又分批想核算到多细就多细?SAPCOSSAPCOS 然没有这些分步分批的规则约束,SAPSAP 在日常记帐时就以为标准价(或计划价,如作

57、业类型)将相生产费用确定到工单,所以其月结时所要作的重点是将标准成本/计划转换为实际成本,SAPCOSAPCO 的这些成本结算动作可归纳为三个实际(相当于CO的三个代表):作业实际价格重算、实际价格重估工单(前面两个实际只是使各项生产加工费用还原为实际,不涉及材料成本)和物料实际成本计算(即通过物料分类帐分摊差异还原实际成本)前言:公司上线SAP,过程比较坑爹。此软件对企业业务流程规范性要求相当高,不成熟的企业很容易导致业务和账务同时混乱,尤其是CO这一模块且主要业务逻辑同国内软件有着巨大的差异。目前顾问和网上撰写的CO操作手册确有如何操作的说明,但尚未有其原理的解释,未免令实际操作人员比较茫

58、然,不明白CO结账会导致什么结果,这便是撰写本文本的契机,望这点浅见给予深受此软件虐待的财务同行和对此软件有兴趣的同学一点帮助。内容目录一、标准成本定义及SAP中的实现方法二、标准成本SAP中的基本账务体系三、功能范围5101科目计入和结转规则四、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详解一、标准成本定义及SAP中的实现方法标准成本定义: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实际业务中,标准成本是以对自制产成品一定规则建立的一套比较稳定和客观的成本标准值,以此作为标杆同实际成本对比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应该发生的浪费,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SAP中实现方法:

59、对于SAP中管理全部以物料号及物料号的主数据为依托,需要对每个产成品的物料号建立标准成本才可以投入使用。实现方法如下:1、产成品的料号主数据财务和成本视图价格标志设为S(标准价),不勾选无成本核算2、对每个产成品料号建立相应的BOM和工艺路线,BOM对应的每个产成品的标准材料耗用量,工艺路线对应物料会在某条产线消耗的节点。3、对每个产线成本中心设置作业类型,作业类型相当于该产线会发生每单位产出的基本费用成本消耗。(一般分,人工、维护、水电、辅料等,维护单位产出的标准工价)单个物料的单位标准成本即等于=标准BOM的材料成本消耗合计+对应产线生产该物料的标准作业成本消耗合计4、每个成品的物料号建立

60、时必须先对该物料号按照以上逻辑做标准成本估算和发布,、标准成本SAP中的基本账务体系序号晶六产于端密说典01口不竽产任何笄证飞2信加发帛修造价否不竽产任何凭证03现咋、城生和他卢均拍则悟港价S生“标潴.唬木的正帚粉网也发财将崇正: 发料.相: 野用成者唬本贵:寺卷反之办脉: 口方产出 RJ5:揖二若造埴:口的产出04打开下月胸,悔和阴耨济,估和星布下月括泮的在下月产牛城月配 fl 桥独异的弱智凭证;下月大于本月,倩;在生俘:健异.应之办,05费用分椅加订第牯.廿鼻金际成本是工总等 S 订单后疑应不,计薜再强,订单产品存实 5.啦阴杯.等近本扉弃,在施相应臼些后泛证:英际冷人大于标准宓工产出 J 苜 E 耳送;丁单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