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修茸灯火阑珊迤(y)逦如履薄(báo)冰B. 肯綮战战惊惊喟(wèi)然东施效颦(pín)C. 淬火见素抱朴欢谑(xuè)罄其狂瞽(g)D. 舛漏春光溶溶扁(bin)舟一言偾(fèn)事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首都群众创作的精品文艺节目在园博园里集中展演,歌曲、舞蹈、快板、京剧等美轮美奂,展示了北京的文化魅力。 B

2、.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司机发现,以往“误闯红灯”行为时有发生,首当其冲是因为“视线被遮挡而看不到信号灯”。 C. 在警方的审讯室,“全能神”邪教人员对自己的行为十分不以为然,仍然辩称自己是在拯救普通百姓,是在传福音。 D. 郎平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让球队找到适合她们自己的战术,但因为时间紧迫,只能让队员们在加练中找配合的状态。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道尔顿制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导教育等曾产生过影响。 B. 北京市旅游委印制并向游客免费发放了休闲惠民美丽北京宣传册,其内容包括旅游法、北京十大文化艺术游览

3、地、北京十大自驾游目的地等。C. 白鹿村的白、鹿两家原是一族的两个分支,之所以鹿子霖不能取代白嘉轩在家族中的地位,是由于他们祖先立下过规矩,族长由长门白姓子孙承袭。D. 据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的数据显示,11家医院的预约挂号缩短了周期,缩短预约周期主要是为了防号贩子倒号及避免患者“爽约”的情况发生。4. 下面的四组诗句分别写了四位大家,他们依次是 闲中亦有闲生计,写得南华一部书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骚雅清空白石道,暗香疏影翠楼吟 千秋博大程朱理,一脉恢弘孔孟儒A. 庄子 白居易 姜夔 朱熹B. 陶渊明 白居易 李清照 顾炎武C. 庄子 苏轼 姜夔 顾炎武D. 陶渊明 苏轼 李清照

4、 朱熹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

5、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间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

6、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通“缺”,过失B. 贼民之主,不忠贼:邪的,不正派的C. 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趋:快步走D. 既而与为公介与:参加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不进去劝谏,就不能够继续进谏了 B. 靡

7、不有初,鲜克有终 没有谁没有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有始有终 C.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不用人而利用狗,即使勇猛,又有什么用呢 D.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由于我对祖国的怀恋,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忧伤8.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的行为完全不符合为君之道,为后文他被杀做铺垫,说明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B. 赵盾三番五次地进谏,令晋灵公十分恼火,于是晋灵公就派刺客刺杀赵盾,但刺客明辨是非,宁愿自杀也不加害赵盾。C. 晋灵公邀请赵盾进宫喝酒,要置赵盾于死地,关键时刻,赵盾以前打猎时救过的一名卫士挺身而出,为救赵盾而牺牲。D. 文章写了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

8、虐,终被臣下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9.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划横线部分断句。(5分)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材料选自礼记·大学)10.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9分)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_,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 (李煜虞关人)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_,云之君兮

9、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_,中原北望气如山。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6分)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宋 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注: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重视意境创造,画中有诗。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和小孤山,世俗转“孤”为“姑”。搀:刺入。彭郎:指澎浪矶,与小孤山遥遥相

10、望,传说为小姑的夫婿。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开头五句诗描绘长江和两座孤岛,对画面的内容进行了总体的概括。 B. “抑扬”写出了桨声的忽高忽低,“低昂”写出了山与水的高低错落。 C. “峨峨两烟鬟”一句将烟波之中的大小孤山想象为美女高耸的发髻。 D. 这首题画诗构思缜密,层次分明,将无声的画境转化为有声的诗境。“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两句妙趣横生,请自选角度进行分析。(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3题。贡菊,萦绕徽州800年的幽香 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早在礼记中便已有“秋季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在人们的印象中,提起菊花,

11、大家夸其仪态万方,冷艳逼人。徽州贡菊,却并不以其美色示人。走近细观,它们只是一朵朵洁白朴素的小花,其淡雅清幽,恰是徽州的气韵。 这种被叫称作贡菊(亦称徽菊)的菊花,并非观赏菊,而是茶用和药用菊。李时珍曾写道,菊花“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乃群芳之上品”。可做药用和茶用的菊花,全国品种众多,贡菊更与杭(白)菊、滁菊、亳菊并誉为中国四大名菊,而在这其中,唯有徽菊以“贡”字命名。 据说,在清光绪年间,京城爆发红眼病,来势凶猛,医药不灵。徽州知府将当地菊花连夜送到北京,小小菊花的芬芳飘荡在京城和紫禁城中,似灵药琼浆,成功控制了疫情。从此,山村里的菊花名扬天下,并被钦定为

12、贡品,被冠以高贵的“贡”字。 实际上,这一缕幽香,早在宋代时就已经飘散在徽州大地上了。 精明的徽州商人早早就发现了菊花的商业价值。徽商善制菊。清嘉庆年间的一条历史记录就提到:“杭州一带,乡人多种菊为业,秋十月采取花,挑入城市出售。徽人茶铺多买焙干作点茶用”。 贡菊喜光,喜欢温和的气候,适宜在通风透气、地势高、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巧合的是,徽州土质与丘岭地势、气候等都非常适合贡菊的生长。仿佛是一桩世间奇缘,从此,贡菊便在徽州落地生根,成为了这里一道芬芳的风景线。最开始,贡菊只在一两个小山村种植,后来规模逐渐扩大,运销远近药店和茶庄。 据史料记载:慈禧因多年患眼疾,故喜好睡贡菊枕,且常

13、食用贡菊茶。曲屏深幌的寝宫里,一朵朵干枯的贡菊在水中缓缓复苏,一如其初绽之日。 就这样,从宋代至今,贡菊和徽州的因缘也延续了约800年。今天,贡菊已成为徽州歙县的支柱产业,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名录。(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4)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礼记中有关于菊花的记载,夸其仪态万方、冷艳逼人、以美示人,徽州的贡菊也不例外。 B. 贡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并誉为中国四大名菊,是因它们既可做观赏用,又可做茶用和药用。 C. 慈禧因多年患眼疾,故喜好睡贡菊枕,而且常食用贡菊茶,可见徽菊以“贡”字命名的缘由。 D. 贡菊和徽州延续了约800年的因缘在于徽州土质与丘岭地势

14、、气候等都非常适合贡菊的生长。13. 从全文内容看,题目以“贡菊,萦绕徽州800年的幽香”命名,理由何在?请分条陈述。(4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老舍先生汪曾祺 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

15、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

16、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

17、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

18、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9、。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日(材料选自旧人旧事,有删改)注:老舍,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忍受文革中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汪曾祺,几乎他所有重要作品都发表于19801983之间,因为历史、政治、生活和生存。沉寂整整三十年后,才重新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老舍先生院中的花,一是突出老舍先生小院的宁静、温馨,二是引证老舍先生的文章“俊得花枝助”。 B. 作者在文章中提及齐白石老人的逸事,是为了说明老舍先生爱重齐白石老人,强调老舍先生为人细心,尊重、关心他人。 C. 因为盲艺人表演的节目很逗,有的还兼带算命,所以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他们演出,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有出路。 D. 作者经历了文革,很清楚“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却说“我就不知道了”淡然中蕴含着愤慨、无奈之情。 E. 这篇记人叙事散文从老舍先生的生活中撷取了几个生活片断,乍看平淡无奇,细读后,能体会到老舍先生的情趣及为人。15. 文章前三段表现了老舍先生怎样的生活情趣?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7分)16. 文章结尾,作者写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