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行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依马呀吉松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

2、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 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 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 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

3、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 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 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

4、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 1、 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

5、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 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 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

6、,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 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注意: a、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 b、控制整体音量。 c、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 教学内容: 1、 欣赏北京喜讯

7、到边寨 2、 复习唱好依马呀吉松 二、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 2、 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 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

8、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 引出“秧歌舞”。 9、 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二单元:绿色的畅想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地球村”也还是全世界人们不论

9、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1、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

10、曲谱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 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3、让学生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 教学过程: 1

11、、导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把球村打扮的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音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音乐或教师的琴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四分之二节拍,要唱出节拍的重音。 4.学习合唱部分。 (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2)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

12、练习方式) (3)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讨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6、两个声部分开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 7、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8、教师小结: 森林狂想曲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

13、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欢快的舞步教学内容:欣赏大河之舞

14、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教学内容: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15、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 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反思: 听赏小步舞曲 1、认识小步舞曲。 2、自主欣赏,总结“小步舞曲”的音乐风格。 1)欣赏多个“小步舞曲”片段。 a、巴赫小步舞曲 b、普西尼小步舞曲 c、莫扎特小步舞曲 2)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小步舞曲”的音乐风格。 3)教师提供多个描述音乐的“术语”,供全班学生选择、归纳,引领启发学生总结出“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 a三拍

16、子 b强弱规律:强弱弱 c速度:中速 d风格:轻盈典雅 3、音乐游戏“音乐夺宝小奇兵”:找出“小步舞曲”;听辨四首乐曲中哪首为“小步舞曲” 1)匈牙利舞曲 2)鞑靼人舞曲 3)西班牙斗牛士舞曲 4)G大调小步舞曲 4、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自主欣赏,自主提问、质疑。 如:曲子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创作背景? 结合学生的疑问,大家共同搜集信息,交流汇报。 5、认识贝多芬;分析音乐,划分段落。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情绪、段落的划分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获得答案,感受成功的喜悦。 6、分段欣赏,回答问题。 1)欣赏第一段音乐。重点感受附点在乐曲中的作用。 2)欣赏第二主题音乐。感受速度稍快,活泼跳跃

17、的情绪。 3)欣赏第三主题音乐。能感受到是第一主题的演变。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2、 分段欣赏

18、。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 11、猎人出场 3、 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4、 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第五单元 八音盒森林水车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19、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2、 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

20、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 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3、 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目标: 1. 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 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

21、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点: 1. 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 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 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 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 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22、。 二、欣赏圆舞曲 1. 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 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

23、乐谱。 (1) 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 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 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24、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著名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第六单元 新年音乐会 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1、 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2、 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5、 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

25、子琴演奏平安夜。 祝愿歌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他人一起表演,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并为节日设计节日单或歌单. 教学方法: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 、课前播放祝愿歌 、 提问引入节日话题 2、 我们的节日 、节日名游戏接龙比赛。 提问:我们一年里常过的节日有哪些? 宣布竞赛规则并主持比赛,及时评分反馈。 、节日的分类与节日民俗。 用提问等方式引导交流话题,学生自由回答,交流互动。 3、 节日里的歌 、听赏歌曲,说出歌名及适合演唱的节日。 祝福祖国 国庆节 每当我走过老师得窗前 教师节

26、 母亲 母亲节 D一二三四歌 建军节 小结:歌曲的主题与节日的主题一致的类型是节日歌曲的首选。 四、歌声里的祝福 、听赏祝愿歌 ()听赏全曲 提问:本歌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 除祝福类歌曲外,还在哪些类型的歌曲适合在大多数节日演唱? ()感受旋律特点。(前半拍休止) ()体会歌词意义。 、 学唱祝愿歌 ()初听歌曲:用或模唱全曲 ()学生跟原声带唱一遍 ()饱含热情地演唱(男女声先合后分,互送祝福) 5、 1、分组设计歌单 ()国庆组 ()八一组 ()春节组 、分组以个人或小组代表本组表演节目 六小结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 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

27、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 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 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 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 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 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课题: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知识: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方法:情景表演与演唱相结合。 情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祖国给我们创造的快乐安稳的生活环 境。 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音乐课本,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1、 师生问好。 2、 基础知识讲解 :(请同学们用身体表现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给出评价,并让同 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