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骚优秀教案人教版【篇一:离骚公开课教案】离骚教案屈原【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2 .通过探究问题,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屈原的精神及理想。【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屈子行吟图。背景:古树野花石头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荒凉萧瑟的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紧锁,面容憔悴、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但不颓废);穿着:挺劲飞扬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使屈原显得庄重、傲岸、气宇轩昂。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笔绘画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
2、是屈原自己,借助作品走进屈原内心。二、解题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忧患。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遭遇忧愁。王逸:“离,别也;骚,愁也。”离别的忧愁。三、诵读感诗韵,体会诗在形式上有何特点。(一)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有何作用?“兮”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位子不同,作用也不同。句中语音延长;句间语意未竟;句尾表感叹。本文“兮”均用于句间,表示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二)每句二至四个节拍。三、文本解读(一)第一段中需重点讲解的字、词、句。太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关心民众,关注民生,塑造了一位忧民的的诗人形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强
3、烈的自信和无所畏惧,以生命的挚诚来捍卫自己的理想。蕙、茝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美人作为诗歌意象是屈原的创造。【补充】王逸楚辞章句在总论离骚时写道: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自拟弃妇而抒情,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蛾眉蚕蛾的眉(即触角,细长而曲),用以形容女子美貌,喻高尚德行。鸷鸟鸷,比刚强正直的人;鸟,比世俗的人。方圆比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人,“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第二段中的重点字、词、句,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二)问题探究1. 从第一段中可看出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4、(忠贞、有高尚德行)【补充】司马迁:“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 如此俊杰,为何“朝谇而夕替”?灵修浩荡君主清浊不分,忠奸不辨的昏庸。众女周围众多小人,屈原与他们有着尖锐冲突。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楚国政治黑暗。3. 在这样的现实中,作者处境如何?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愁、苦闷、失意、走投无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为世俗所不容。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委屈压抑、忍受责骂侮辱。4. 面对一切,他报以怎样的态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祖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
5、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5. 找出第二段中表现作者心理的词及其所领起的内容。悔相道不察6. 接下来怎么做?(回朕车以复路兮)7. 由“悔”而生“退”,目的-“修吾初服”,具体如何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加强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自我,使自己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确。8.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硬汉形象。四、扩展探究1 .学完离骚,对屈原的形象是否有新
6、的认识?2 .对于屈原抱石投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篇二: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2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3 、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 、赋与比的写法;2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3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教
7、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一、导入1 、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2 、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二、关于屈原的情况1 、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8、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2 、本文选自楚辞。诗体名。“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
9、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3 、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
10、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4 、写作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前者的说法更可信。三、教读过程(一)阅读理解1 、放配乐朗读磁带,扫除文字障碍。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3 、学生质疑。要求:对自己不能理解、小
11、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词、句进行提问。老师作出回答。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修姱:修洁而美好。羁:喻指束缚、约束。谇:谏诤。怨: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溘: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忳:忧闷。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12、)(二)指导朗读1 、注意节拍。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 、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些。3 、注意重音4 、注意感情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三)研讨课文1、理解思想内容分
13、析、讨论、概括:第一部分(17节):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第二部分(813节):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2、屈原一生好修垮以鞍羁兮7却为什么警朝谛而夕替”?(小人投机,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
14、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4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
15、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5 、赏析重点诗句(练习二)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课文里类似的诗句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并以它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幻灯打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16、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宁客滥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四)分析特色1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2 、语言特色。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具身智能+商场顾客行为分析交互机器人应用方案可行性报告
- 2025年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微电网与大电网协同关键问题研究报告
- 2026-2031(版)长三角地区港口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 某古典乐演奏工作室绩效考核总结报告
- 【《家学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600字】
- 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同步提高测试 沪教版(上海)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附答案)
- 亲子创意创业项目计划书
- 手术室麻醉管理与安全控制
-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项目创业计划书
- 智能手环研究报告
- ESG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足球队管理规章制度与队员行为准则
- 【课件】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 药学三基考试试题(带答案)
- 彩妆师的培训课件
- 2025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6月黑吉辽蒙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 2025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监督规程第2部分:储能系统技术监督
- 社工服务培训课件
- 智能体技术和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