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生命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第1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三、教学用具桃花模型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这是动物的

2、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 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 完成的。3、种子中的胚,是由 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 生殖,马铃薯用 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 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 生殖和 生殖。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 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

3、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 和 等。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 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 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 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 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什么为“有性生殖”?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 页的框图。教师进行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3 、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5 、 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5、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7、课堂小结(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 )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 )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课后反思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第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2、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

6、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扦插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不同的环境的适应,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并尝试植物的扦插三、课前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柳树的枝条、刀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你问我答”,导入新课,引入课题。2、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 打下基础)1、是一种培养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芽等, 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

7、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比如甘 薯、葡萄、月季、杨、柳等的栽培,常用 的方法。2、植物的生殖需要条件,比如托插,除去 、_ 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托插的植物茎段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3、探究:托插材料的处理(1)在托插紫背天葵时,要将紫背天葵的茎剪成 厘米长的茎段。(2) 一般每段保留 个节。(3)茎段上方的切口是 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是 的。(4)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 ,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 处。(5)托插时需将下面的一个节埋入土中。4、在制定计划中,要注意设置 ,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当 观察和照料。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 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

8、 和,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6、植物的组织培养属于 生殖。7、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f 形成 长出 f生根T移栽成活8、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三)合作探究1、植物无性生殖的几种不同方式及应用讲述: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托插和嫁接2、出示嫁接的步骤示意图幻灯片让学生进行观察:3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学生看书第4 页探究步骤)小组合作讨论你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杆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杆插的材料要如何处理?如何进行托插,你能操作一下吗?如何进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吗?4、就合作探究问题逐一交流回答。5、每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扦插的操作。6、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尝试

9、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进行课外实践。课后反思 :第 9 页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能力目标:2 、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2、通过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情感目标3 、通过 “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 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

10、;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3、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三、课前准备教师: 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比比看谁说出的昆虫知识最多?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知了为什么要蜕皮?等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2、有些昆

11、虫的发育经过 、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体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 发育。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 、三个时期,属于变态 发育。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以蚕为例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1)质疑:你知道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小小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2)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3)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将书上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完成书上表格和讨论。

12、家蚕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幼虫成虫蛹A.呈长圆筒状,柔软,无翅,有 8对足,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但不 明显。B.不取食,雌雄蚕蛾交尾之后雌蚕蛾产卵。不久死亡。C.不吃不动。最后羽化成蛾,破茧而出。D.大致呈椭圆柱状,体表光滑,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E.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有翅、复眼、触角和三对足等,体表有很多 白色鳞毛。F.以桑叶为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化蛹前吐丝结茧。2、点拨指导(1)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2)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并思考: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 了哪些启发?点拨: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

13、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 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侧面,应该关注和自觉保护昆虫的多样性,保护昆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3、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尝试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2)你准备在昆虫方面做哪些创造和发明?或为人类做出贡献。教学反思: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

14、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青蛙是什么动物?等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第#页3、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

15、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青蛙的受精是在 中进行的,发育方式是 。2、青蛙的幼体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辅助呼吸。3、青蛙幼体与鱼相似, 通过 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成体 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三)合作探究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四)达标训练1、辛弃疾的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实际上是指 ()A.雄蛙的鸣叫B.雌蛙的鸣叫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D.蝌蚪的鸣叫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如果寻声找去,你会发现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对。不久,如果你再来

16、,会在水中看到 小蝌蚪。继续观察下去,你还会看到青蛙那魔术般的外形变化过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试分析回答:(1)雄蛙的鸣叫是为了 ;(2)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3)小蝌蚪长得不像“妈妈”,而像一条小鱼。猜猜看,小蝌蚪在水中用什么进行呼 吸? 。(4)小蝌蚪经过魔术般的变化,最后成得和“妈妈” 一样了。你能写出青蛙的发育全第11页过程吗?(请用箭头和发育阶段名称表示)3、下图1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蛙的发育经历了 这种发育方式叫做,,幼蛙四个时期。(3)时期的青蛙幼体用 呼吸,生活在水中。4.资料分析距今大概的年数两栖动物发展状况环境条件3.45彳乙2.

17、25彳乙年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2.25亿年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上表数据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课后反思: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通过课后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课余时间人工搭建鸟巢的活动,使学生树立爱鸟

18、、护鸟的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2、通过组织参观家禽养殖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 1 、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难点: 通过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总结鸟类比两栖类等动物的进步之处。三、教具挂图 课件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 13 页我们在以前已经了解了有关鸟类的一些知识,你能回答出以下问题吗?1 .在羽绒服和鸭绒被里的是哪一种羽毛?2 .家鸽吃进的玉米、稻谷和小麦粒等都很坚硬,必须在磨碎变成糜状物后才能被消化和吸收,而家鸽的喙中没有牙齿,它

19、是怎样将这些食物磨碎的呢?3 .有人说家鸽排便频繁是因为食量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今天我们来继续探讨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二)自主学习自学提纲 认真阅读教材第16-18页,完成下列题目,时间 8分钟。1、下图1为鸡卵的结构,据图完成问题。4图1(1) ,卵细胞是由图中、 和构成,其中里面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胚胎;是卵细胞内贮存的养料。(2) 和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3)图中3是, 6是。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三)合作探究1、鸟是通过卵孵化出来的,那是不是市场上或者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2、根据生活经验,请你猜一猜卵壳、壳膜、卵白和卵黄各有什么功能?第

20、14页3、教师精讲点拨鸟卵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胚盘、卵黄和紧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共同构成了卵细胞。而卵黄外面的这两条长长的带状物质,我们称之为系带。被系带所悬挂着的卵黄,由于重力关系而使胚盘永远朝上,有利于孵化工作的进行。 一般地说,胚盘色深而略大的是已受精的卵,色浅而小的是未受精的卵。鸟类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已经开始进行胚胎发育。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体温,胚胎又 停止了发育。(四)达标训练1、“几处早莺挣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唐 白居易),这句诗描写了鸟的哪些繁殖行为?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都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

21、孵卵、育雏等阶段”,有没有例外呢?所有的阶段都有例外吗?3、完成下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动物种类牛箱片式分育片式昆虫生殖、发育或发育两栖动物生殖、端、多为发育。在_发育中,鸟类生殖、端、经过孵化发育成_? 发育4、下面是几种鸟卵的孵化时间.请你推测孵化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鸟名家燕麻雀家鸽鸡鸭鸵鸟孵化时间/天121514171920222832343845课后反思: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

22、对性状之间的区别。能力目标:区分相对性状。情感目标:关注生物性状的差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三、教觉用具相关图片、投影、小黑板、课件、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 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下面看本节的

23、学习目标:1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第 15 页(二) 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25-26 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画记忆和思考。自学提纲( 1 )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2 )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 )什么是相对性状?( 4 )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的性状有关吗?(三)合作探究1、学生观察分析P25 观察与思考内容,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展示完成活动:小组成员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 1)耳朵有没有耳垂?( 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24、?2、小组分析、讨论,完成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 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请与同学交流,并试着作出解释。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

25、性及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四)课堂小结1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要点,画出知识结构图。2、学习这些知识你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学习这些知识在创造和发明发明你有哪些想法?(五)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 、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圆粒和高茎B. 圆圆的 O 型血和芳芳的 A 型血C.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 D.花猫和花牛2 、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A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种相对形状B. DNA 是遗传物质C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 基因是 DNA 上的片段。二)非选择1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

26、。2 、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叫做 。3 、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4、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 5、讨论: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用途?课后反思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能力目标:收集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报道、资料等信息。情感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三、教学用具相关图片、投影、小黑板、课件、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父母的许多性状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身上出现呢?我们知道精子和卵细

27、胞都没出携带任何性状,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合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26-27 内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画记忆思考进行学习1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2、什么是转基因技术?3、举例说出你知道的转基因食品?(三)合作探究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1、观察P27 资料分析,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3 )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2、展示交流3、精讲点拨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

28、,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发的基因。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四)课堂小结1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要点,画出知识结构图。2、学习这些知识你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去研究遗传学?(五)达标训练1 、基础训练习题2、课后练习课后反思 :第 21 页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描述染色体、 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能力目标:区分相对性状。情感目标:关注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

29、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难点: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用具相关图片、投影、小黑板、课件、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下面看本节的学习目标:1 、描述染色体、 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二) 自主学习

30、(自学教材P28-31 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画记忆和思考。自学提纲(1)基因在哪里?(2)基因通过什么传递?(3)基因是怎样传递的?(4)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学生观察分析 P29观察与思考内容,小组分析、讨论,完成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 (1)、 、(3)2、展示交流3、精讲点拨(四)课堂小结1、学生归纳本节知识要点,画出知识结构图。2学习这些知识你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学习了这些知识,你准备有何创造?(五)达标训练1 、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 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 和 都是一定的

31、。2、除生殖细胞外,生物体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是 存在的,基因也是 存在的。 它们一半来自 , 一半来自 ,因此,后代个体具有 的遗传物质。3、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 ,分别存在于产生的 中。4、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 存在的。受精卵内含有 的 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了未来生命的。课后反思:第三节 基因显性和隐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 、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二 教学重、

32、难点重点: 1 、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小黑板等教师准备: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传递图解投影片 ; 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 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 .学生准备:豌豆种子( 不同颜色的种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请大家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染色体、 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 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二)自主学习(学

33、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相对性状有 和 之分。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_ 种:(用英文字母的大写表示 基因,小写表示 基因)表现为显性性 状的,其基因组成有 种。3、基因组成是 Dd的,d控制的性状 。(三)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回答下面的思考题:1、已知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请问,一对无酒窝的夫妇能生育出有酒窝的子女吗?为 什么?2、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某小孩的父母均能卷舌,这小孩却不能。说明卷舌是 性性状,这小孩

34、的基因组合是 。父亲的基因组合 是 。母亲的基因组合是 。3、已知白化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如果见到一个白化病人,则可判断其表现正常的双亲 为。4、为什么有的父母是双眼皮,而子女却是单眼皮?5、精讲点拨(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请画本节知识结构图。3、学习了本节知识内容,你有何打算与要求。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板书)1、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高记为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矮记为 do所以:高:DD、Dd;矮:dd2 、禁止近亲结婚(1) 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如:堂兄

35、妹(堂姐弟)、表兄妹(表姐弟)(2)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近,婚后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3)遗传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疾病。治病的基因可以通过精子或卵细胞遗传给子代。3、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色盲、血友病、先天性愚型等。教学反思第 25 页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2、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性别问题。情感目标:关注社会和谐发展,提倡男女平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2、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难点:性染色

36、体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挂图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别人家添了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生男生女使人们关注的问题,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与遗传有关吗?(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36-39完成下列自学提纲1、人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前 22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叫 另有一对决定人性别的叫 。2、在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了 。3、男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 ,女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 。第26页4、男性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 染色体,一种是含 染色体 的,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是含 染色体的卵细胞。(三)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师补充2

37、、学生观察课本 37页图讨论38页讨论题3、师生完成38页生男生女图解,教师点播引导。4、精讲点拨(1)男女体细胞中有 23对染色体,其中前 22对男女都一样,是常染色体,只有一对 决定人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 xx.(2)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结合机会均等,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四)课堂小结1、说出人的性别决定。2、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3、让学生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4、通过学习你认为重男轻女对吗?为什么?课后反思:第 29 页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

38、差异2 、明确生物之间存在差异是变异的结果3 、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变异即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探究结果的讨论,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难点:1、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三、教学用具课件挂图 小黑板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39、课出示某同学一家三口的照片找出儿子与父母相同与差别之处。儿子很像父母但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为什么,这就是生物的变异。自学提纲(学生阅t课本40-43上面内容重点圈划记忆和思考并完成下列内容)1、生物之间的变异是 存在的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二)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能举出变异的例子2、学生探究课本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让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三)精讲点拨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

40、定范围内波动。2、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四)课堂小结1、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2、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例子。3、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4、说出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反思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遗传变异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2、举例说明几种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原理情感目标: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举例说出遗传变异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

41、用。难点: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 挂图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辉煌,我们来了解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培育了哪些新品种。(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4345内容。利用圈点批画和思考等方法进行自学,不会的地方可 问同桌或小组讨论。(三)合作探究先小组讨论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补充。1、通过人工选择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后再进行选择,数代后奶牛保 持高产奶量不会发生变化。这是人们选择奶牛的大致过程。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变异即基因 重组所致。2、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基因传给高产不抗倒伏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

42、合到一起得到高产抗倒伏小麦。3、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即基因突变培育新品种。4、教师点拨通过杂交,把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产又抗倒伏。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四)课堂小结1、学生举例利用变异培育新品种2、列举一些实际例子。3、你想为人类培养出生物的优良品种吗?你打算育种吗?五、板书设计生物的变异在培育新品种的应用1、高产奶牛2、高产抗倒伏小麦3、太空椒教学反思:第 31 页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能力目标:理解美国学者米勒模拟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感情目标: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二、教学重

43、难点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难点:米勒实验装置源理小黑板、挂图、课件等。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演绎生命起源有关片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生命起源片段由此而导入本课。(二)自主学习”的观点。1、自学 47 页第一节,第一段和彩框内容,确立 “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证据2、研读“资料分析1”掌握原始大气层的构成。3、研读“资料分析2”理解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4、观察49 页 “资料 3”两幅图片,了解 “宇生说 ” 。5、熟读49 页关于 “生命起源 ” 的描述,掌握其生命起源的过程。6、读49 页最后一段小字,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看法。(三)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完成49页讨论”题。(

44、四)精讲点拨1、关于原始大气层的成分与现在大气层的成分不同之处是没有氧气。2、米勒实验装置图解。3、原始生命的形成是在原始海洋中。4、提示:阅读练习册30页 趣味阅读”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及认识过程。(五)达标训练与堂清检测(1 3题28分,4题8分,5、6题各7分,共50分。40分为优秀,30分为及格。独立完成,如同考试。)1、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 ,还需要有严密的 、和丰富的联想和。2、构成原始大气层的成分有水蒸气、 、 、硫化氢等。与现在大气层相比,原始大气层中没有 。3、观察和分析课本 “48页”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在烧瓶内有甲烷、氨、氢等气体,这是模拟 的成分,正负电极火花放电,这是

45、模拟,为实验提供;加热的烧瓶,其作用是 ;U型管模拟的是,火花放电后,活塞处取到的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物是 _。4、米勒及学者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据此,对生命起源你又怎样的推测?5、关于生命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如: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说、化学起源说等,你赞同那种观点?为什么?6、描述生命的起源。(六)课堂小结1、学习了本节课后你有和想法?2、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3、你对生命起源有和看法?教学反思: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认同和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能力目标:构建生物进化树。感情目标:培养学生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

46、重点、难点重点: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难点:构建生物进化树。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生物化石、生物进化树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那么它是怎样演变成现在如此繁多的生命的呢?这两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首先我们还必须了解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才能知其所以然。(二)自主学习(出示教学目标和学案)1、 “资料分析 ”化石的概念。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比较祖鸟与爬行类和鸟类形态结构的异同。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 的差异。上述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通过 比较”)第 33 页2、彩框中的文字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47、(比较法)如何推断不同生物种类间的亲缘关系?(通过比较)3、 54 页最后一段。什么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研究,是建立在哪些科学的基础上的?(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分类学等)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是怎样推断出来的?(通过对不同年代的化石及现存生物种类的纵向、横向比较的方法)(三)合作探究1 、课本53 54 页 3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2、根据这三个资料,你对生物进化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四)精讲点拨1 、在自学三个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好关键知识点。2、学生在自学 “资料 3”时,教师应出示几种生物和人的细胞色素 C 的差异表。生物名称与

48、组成人的细胞色素 C 的差别黑猩猩0猕猴1马12果 蝇27向 日 葵383 、关于 “细胞色素C” ,教师不必作过多解释,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方 法。(五)达标训练与堂清检测(共50分,40分优秀,30分为及格,独立完成,如同考试。)1、化石是生物的 、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 过若干万年的 形成的。2、科学家通过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出现在较古老的地层中,而,和 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3、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到 方法,如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 , 可推断它们之间。4、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 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在的生物都是 的结果。5

49、、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 比较和对现存生物种类的 比较等方法, 推断出了生物进化论的大致历程。(六)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对研究生物进化有何想法?有何启示?3、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五、板书设计纵向1、方法:常用到比较法1横向2、对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化石重要证据之一结果: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课堂反思: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认同和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能力目标:构建生物进化树。感情目标:培养学生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难点:构建生物进化树。三、教具多媒体

50、课件小黑板生物化石、生物进化树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证据,知道现在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那么,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二)出示学习提纲1、观察、分析、熟记、生物进化树,并补充空缺。2、读背 56 页第一段,掌握生物进化的趋势。3、阅读最后一段,了解对生物进化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三)精讲点拨1、单细胞动物,也称原生动物2、动物的进化历程可这样记:原-空-扁线_环软_节_棘脊第 37 页3、每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对环境的适应。4、随着DNA检测技术的研究,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将有新的突破。(四)

51、合作探究会爬树的恐龙化石首次被发现,对研究鸟类起源和进化有什么意义?(五)达标训练1、掌握各类动植物的进化历程。2、背诵56页第一自然段。3、认同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新的证据证明的观点。4、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可适当点拨)。(六)课堂检测(共50分,40分优秀,30分为及格,独立完成,如同考试。)1、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依次为单细胞动物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脊椎动物。2、 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群依次为藻类 、 、 O3、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是由、 。五、板书设计r由简单一复杂生物进化历程 1由低等一高等由水生一陆生课后反思: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52、: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三、教学用具 课件 小黑板 挂图等1、教师准备: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

53、彩色小纸片(大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 解,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进化的原因。(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862 页,完成下列问题。 )1 、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教师小结: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三)合作探究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注:打开多媒体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