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湖州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解析)考生须知:1 1 .本试卷分试题卷与答题卷,满分150150 分,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2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3 分,共 2727 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 沮丧(j j u)玉帛(b bo)耰而不辍(zhuzhu 1)过家拔擢(zhuzhu o)B B. 弑君(shsh i)怃然(w wu)弋不射宿(y y 1)流觞曲水(shsh a ngng)C.C. 社稷(j j i)阙如(ququ e)披发左衽(r r e
2、n n)冥然兀坐(mimi ngng)D.D. 颛 臾( zhuzhu a n n)击磬(q q 1 ngng)偃旗息鼓(y y 岔)沉溺缧绁(xixi e)【答案】D D【试题井析】题干冋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辍Ch说$E觞shang5 C稷讥【考点走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虽【技巧点拢】字音題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命题形式主婪有,找岀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岀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岀读音全部相 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臥记忆为王,训练、记忆相结合。多音字记忆要找 规
3、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本题目重在考查頰辍形近字缀Ztui 5辍小迪辍学;啜1) chuai姓(2)通啜泣和易错读音igS2.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 不管新闻栏目还是其他节目,越接地气,越契合民生,工作往往就越庞杂,其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国际上各类大台也会出错,但权威性和公众欢迎度不受影响就很说明问题。B.B.美国传媒学者菲利普麦尔在其著作中危言耸听:“到20442044 年,最后一家日报将关门走人。” 一些国人也拾人牙惠,鼓噪麦尔式的中国报纸“世界末日”预言。C.C. 当杂音一片、无法辨明真假与方向的时候,我们期盼正义的声音可以一棰定音,以正视听,期盼正派
4、的人越来越受到认可,溜须拍马、邪门歪道的人一定不会成功。D.D. 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嚣中,你偶尔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的心中便蓦然地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语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答案】A A-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关键词“没有”,选项中A A 项没有错别字,惠一慧,C C 棰一锤(槌),D D 暇一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A。【技巧点拨】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首先,我们必须做到:1 1 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一一“繁体
5、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2 2 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特别是意义。 3 3 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其次,要注 意以下方法:仁语义辩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例如: D D 暇一遐;3 3 结构分析法 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 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 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 5 5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 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6 6 来源结合法 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
6、言名句中来,联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 字形。3.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市教育工会举办首届教职工书画展,教职工们舞文弄墨,共度元旦佳节。B B 对于生活中虐待动物的残暴行为,我们的法律不能长期缺位,我们的公众舆论不能无动于衷。C.C.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成功评选了年度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翻船“ “吃瓜群众”等词语脱颖.而出.。D.D. 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答案】B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干问的是“下列加点的词语
7、使用恰当的一项”,关键词“恰当”答 案选择B项。A舞文弄墨: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含贬义不合语境C脱 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用错对象*D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 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题中D D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题中A A 舞文弄墨:- 3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含贬义
8、。不合语境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C C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 能全部显露出来。用错对象。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 G20G20 峰会中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效,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包容、关联紧密的经济
9、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B.B. 阿里巴巴集团 CEOCEO 长勇说:“每年双 1111 成功的标志就是创新,我们每年都会去想很多新主意的方式,来做今年双1111的创新。”C.C.在第 1919 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15001500 多家中外高新科技企业集中亮相,各种高科技成果及新型技术演示给人们描绘出来来的美好远景。D.D.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答案】D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题干问的是正确的一项”答案选陕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d d然后压缩句子,保
10、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A项宾语残缺在“处理气候 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后加上“问题逻辑不当,“每年与“今年那矛盾,“的方式多余,可以 改为我们每年都会去想很多新主意,来做当年双1111的创新。Q 语义重复,远最撷就是未来的图 景*【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题中A A 项宾语残缺,在“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后加上“问题”。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
11、他成- 4 -分搭配;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 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C C 语义重复,“远景”就是未来的图景。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5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琏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生产的“湖笔”
12、元代以来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春秋战国时,吴国叫“不(竹)”。_。_,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1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2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3而白居易称毛笔为“毫锥”4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6毛笔,是古代汉族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A.A.B.C.D.【答案】B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苜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燃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冥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 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各处横线的上下文。
13、答题应该抓上下句內容乜【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E。【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 2 .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同过年,,_,自律”,楚国叫“插- 5 -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这段文字主要围绕诗歌本质一一诗歌与心灵的关系一一好的诗歌的作
14、用一一得出结论这一思路展开论述。3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对于本题的材料,应该抓上下句内容 答题。6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A.不再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B.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C.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D.游于江潭,行吟河畔,颜色.憔悴【答案】A 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
15、项中,“不行、古义:不能行走衣C项中“下流方义“处于 低贱的地位;D项中颜6方义:脸色。【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同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名师点睛】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 1.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 “河”与“淮” “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
16、2 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禾(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3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 ,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4 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
17、劣,已变为贬义词.5 5 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 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 6 -“少”字.6 6.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7 7 .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8 8 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
18、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9 9古贬今褒。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 :“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7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A.怀其宝而迷.其邦 B B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C.C.杀鸡为黍而食.之 D D 子焉而不父其父【答案】D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BC都是使动用法,D名作动。【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名师点睛】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用作使动词,轟译时的格式是:“使加名词的动态-例如;文 王
19、以百里之壇而臣诸侯.(履毛遂自荐)臣:使称臣窖i司用作动词的情况有三种:分别是名i司用作一般动词、名i司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青动用法.所儿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作动词不是一种 用而是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即名i司做动i司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 &下列对元曲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A A 起句“自别后”点明了词曲的内容一一离别相思之情,
20、作者从与别情相关的遥山、远水、杨柳、桃花入手写景,为下面定下了感情基调。B B “见杨柳雨纷纷”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等展现出一副凄清冷落的景色,增强了寥廓冷落的感觉。C.C. “怕黄昏”四句一口气连用四个连环句,其格调和谐美妙,深入事理,鞭辟入里地揭- 7 -示出黄昏时节女主人孤独伤感的心情。D.D.曲中用了较多的叠音词,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词曲的音韵之美, 读来朗朗上口;又加倍的渲染了景色,表达了一种绝望之情,可谓情景交融。【答案】D D【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列对元曲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考生赏析诗句语言能力,赏
21、析要以手法为主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D D 项中不是“绝望之情”。【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 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 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 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 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
22、“醺”、“阵”和“纷”押 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 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 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 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CA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訛的竜象,才能深入领会诗甜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 的显性信息古典诗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
23、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 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懿的标题或由命題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 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 因此对诗訛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次从斷用典故的联想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內容禾咻者的观点态度服势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 题目时,而且在解答肩思想情感瘁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歆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 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中本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犬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 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
24、;描写是为抒情作舖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 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套捕捉、分析这些诗句。9 9.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与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14. 3939)- 8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深则厉,浅则揭”(9 9. 9 9)A.A.荷蒉者是个隐者,他的人生态度就是:随时俯仰,随遇而安。所以他借“硁硁”的磬声批评孔子的浅薄固执。B.B.“有心哉”指孔子的磬声表达了荷蒉者的心事,既有不被人理
25、解的痛苦又有坚持理想的执着。C.C.“果哉!末之难矣。”表明了孔子对荷蒉者的态度:认为他也是个智者,但只是洁身自好,想改变他也是不可能的。D.D.从“凤鸟”这一句可以读出孔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对自我的期待,对世道的失望以及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答案】B B【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面论语童节的理解与阐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能力。E项错在“表达了荷簣者的心声叽【考点走位】燉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6【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童内蛋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久 查对正误。特别杲在时卧 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i司句,全面理解,
26、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 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有 心哉,击磬乎! ” ,热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 9 9 分)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刘震云等作家,或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为 2020 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记忆。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独树一帜。对乡村的书写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著特点,
27、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历经剧烈的变革,而乡村承受的现代冲击更为激烈。中国作家既要去表现历史进程显现出的希望,又不得不面对历史剧变带来的伤痛。作家、诗人对土地的书写经常怀有他们特有的痛楚和眷恋,或许他们怀有更多的对现代到来的不信任态度。他们对 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更多的忧虑,也正因为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带有更多悲观和感伤, 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但是我们要看到,贯穿其中的否定性其实是表达了肯定性 表达了作家、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贾平凹的秦腔 ,真 切地表现了那个时期乡村面临的困局,意在引导人们关切乡村的困难、传统生活的消逝
28、、农 村心灵的枯竭,激发起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曾经以“寻根”的方式重新审视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韩少 功、阿城、贾平凹、王安忆、莫言都以他们的作品回应了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性冲突的难题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二十世- 9 -纪中国乡村社 会发展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中国 乡村社会发展。中国文学是坚守传统,还是面向世界、站在艺术变革的时代前列?这在中国 文学发展进程中一度是两难选择。触及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之后,中国作家迅速顿悟文学创 新的玄机:书写乡村故土可以抵达现代小说的艺术高
29、地。莫言从此坚定地立足于他的故土家 园,书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写出他们的历史、情感、意志和希望。当代中国文学在怀乡的情感表达中,深化了对家园土地的关切,拓展了自我情感,守护 住精神家园。张炜的你在高原 ,书写了胶东半岛大地上的山川、田野、历史、人伦,书写 了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的心性、命运遭际与精神品格,他用文字抚摸家园大地,也用心灵 去抚慰故土亲人。在如此宏大的自然与历史的背景上,故乡的书写流宕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激 情,也由此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宽广博大。当代中国文学的怀乡书写获得了更为复杂丰富的内涵,能在历史、文化与人性的交织中 来书写乡村记忆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
30、, 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二十 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文章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 表现了二十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现代早期的乡土叙事多有社会批判意识隐含其中,多年 过去,乡土书写在对人心人性的体认方面有更为深入细致的拓展。 刘震云的 一句顶一万句 , 在乡村文化风习、人情往来的丰饶描写中,乡村人性人心的复杂微妙被表现得细腻多变、惟 妙惟肖、入情入理、令人信服。(选自陈晓明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略有删改) 1010下列对“当代中国文学怀乡书写”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构成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体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B.B. 表现了二十
31、世纪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过程中,乡村深刻而剧烈的变革。C.C. 表达了作家、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1111 .-10 -D.D.获得了复杂丰富的内涵,在历史、文化与人性的交织中书写乡村记忆。111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A. 贾平凹带着感伤忧虑之情,用秦腔真切地表现了乡村在变革中面临的困局。B.B.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在对人心和人性的体认方面有更为深入细致的拓展。C.C. 张炜的你在高原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激情,体现了中国文学精神的宽广博大。D.D. 莫言的作品立足故土家园,书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历史、情感、意志和希望。12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2、A.A. 以乡土叙事的方式书写乡村,使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独树一帜,硕果累累。B.B. 作家、诗人怀有对现代到来的不信任态度,因而在书写乡土时经常怀有痛楚和眷恋。C.C.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促进中国文学面向世界、站在艺术变革时代前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D.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文学以“寻根”方式回应现代与传统、民族冲突的难题【答案】10.10.A A11.11.D D12.12.C C【解析】10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当代中国文学怀乡书写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在 2-42-4 节中,关键词“特点”。A A 项
33、答非所问,为“当代中国文学怀乡书写”的意义。【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o【名师点睛】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 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 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 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此题 A A 就是答非所问。-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文本內容的辨析4 4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
34、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D项,就崑言的作品立足故土家园,书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历史,情感、意志 和箱望厂曲解文意,原文为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ms言的故土家园的历史。【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 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 差别。121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
35、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首先应审题,明确答题的方向。A.A.原文为“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B.B.原文中“或许”一词说明原因是猜测的;D.D.项“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错。【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oCo【技巧点拨】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 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 差别。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 1212 分)长清僧【清】蒲松龄长清僧,道行
36、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_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 “知之。”曰:“我百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
37、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 12 -勾当家务。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 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 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
38、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聊斋志异)13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 马逸,坠毙逸:奔跑,狂奔 B B 吾师曩已物化物化:事物的变化C C 既而戒马欲归戒:戒备D D了不勾当家务勾当:行当,事情14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F F * *3 3 分)A A 相视而笑有求死而不得者矣B B 哀请之敬造之C C 乃述返魂之由众乃信,居以故榻D D 群导以往予分当引诀,然而隐忍以行1515.下列划横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 僧人不为自己申张解释,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拿来粗米饭就吃,酒肉却拒绝。B B
39、 僧人自己也不申辩解释,但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拿精细的米饭(他)就吃, 酒肉(他)借拒绝。C C 僧人自己也不申辩解释,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拿粗米饭(他)就吃,酒肉 (他)借拒绝。D D 僧人不为自己申张解释,但是闭着眼不愿说话。拿来精细的米饭就吃,酒肉就拒绝。 16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作者蒲松龄认为:人死之后就会魂飞魄散,而老僧的魂魄之所以能够经千里而不散, 是因为他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B.B.老僧的魂魄离开身体后,飘到河南地界,恰巧撞上了一个旧官宦家公子的尸体,而魂 魄竟然与尸体相合,公子渐渐苏醒过来。C.C. 几天后,公子忆起之前自
40、己所在的那个寺院,要求仆人备办行装,一群人当天出发前往山东的长清县。D.D. 后来,公子偷偷跑到寺院里面住, 不再回家,公子的夫人多次亲自来到长清寺院看望,还赠送了很多东西,但公子只接受了一袭布袍而已。【答案】- 13 -13.13.B B14.14.D D15.15.C C16.16.A A【解析】13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 B 项中的“物化”此处指死亡。由原文中“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中的“墓所”可以推测。【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
41、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 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 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 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 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 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14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D连词,表修饰显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起代
42、词,他; 代远 指诩秦以利晋这件事。C副词,于是;副込 竟然。【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虑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技巧点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 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 1 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
43、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2 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 3 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 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C C 项 4 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 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 14 -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 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5 5 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 6成语联
44、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 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 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 之有效的好办法。7 7 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 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 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 &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
45、能够记住大量包 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 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 性更大,正确率更高。1515.【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資的关键词句有”但”、册脱ST。但:仅仅,只是。饷:动词供 给粮氤脱聽粗米饭*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 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育站层级为理解良【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46、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 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 检查仔细。16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 A 项由原文最后一节“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可
47、以知道,不是 因为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 ,是因为 性定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C。【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 15 -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参考译文】山东长清地方,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七十多岁了还很康健。一天,他突然 跌倒起不来了,寺里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
48、道自己已死,灵魂飘 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个旧官宦世家的子弟,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架着猎 鹰打兔子。忽然马受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时老僧的灵魂恰好与公子的 尸体相遇,倏忽而合,公子竟然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他问讯,他睁开眼说:“怎么来 到这里!”众人扶着他回了家。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 来到了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恳切开导,促使他醒悟。他也不自我辩解, 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粗米饭才吃,凡是酒肉却拒绝。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一 起。几天后,他忽然想稍微走动一下。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
49、刚刚站定,就有几个 仆人来到,拿着钱粮帐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办理, 惟独问道:“山东的长清县,知道在哪里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 烦闷无聊,要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众人说他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二天就出门上路了。至厅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一样。不用烦劳问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 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公子就问道:“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 了? ”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众僧引导 着他前去,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
50、思。不久公 子备马要走,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 护好,不要使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子这才离去。回到家后,他木然呆坐, 一点也不过问家务。过了几个月,公子出门自己走去,直到长清旧寺。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 父。”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 所作所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这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地请他回家,他丝毫都不理会。又过了一年多,公子 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 而已
51、。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见他默然处之,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多 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异史氏曰:“人死则魂魄必散,老僧骤逝,而魂飘千里,是其性定之故。以我看来,死 而复生,实不足为奇;其忽入纷华靡丽之乡,而终能绝人以逃世,才是可贵的。倘换个人, 一睁眼,而兰麝熏心,巴不得死在这温柔富贵乡里,哪还记得本是出家之人。”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919 分)捡麦穗- 16 -张洁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假如你没有在那种日子里生活过,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从这一颗颗丢在地里的麦穗上, 会生出什么样的幻想。她拼命地拣呐、
52、拣呐,她把这麦子换来的钱积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 上花线,等到出嫁的那一天,她们全会把这些东西,装进她们新嫁娘的包裹里去。不过,当这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她们会突然感到那些幻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要嫁的那 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 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甚至不会感到过分地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当我刚刚能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有一天, 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 她又戏
53、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 “我要备嫁妆哩! ” 二姨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娘们睒了睒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 “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 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 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 “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54、”“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 一齐抖动着。“为啥要嫁我呢?”“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 “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 “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 他要是死了,可咋办呢?我急得要哭了。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 糖,我又咧着嘴笑了: “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他又乐了。答应着我: “我等你长大。 ”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 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 “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要我
55、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下个烟荷包。我缝呀,绣呀。 。 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的,倒像个猪肚子。我说, 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17 -我渐渐地长大了。懂得了我说的都是让人害臊的话了。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的疼我呢。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站在土坎坎上,看 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莫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 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
56、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_透亮。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彳_仍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 糖的老汉。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因为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有删改)1717文章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捡麦穗,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4 分)1818文中两处画线句均提到“小火柿子
57、“,情分别简析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4 4 分)1919 结合全文谈谈“烟荷包“在文中的意义。(5 5 分)2020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勺一老,少者童言无忌,老者饱经风霜。因为灶糖的诱惑,小女孩和老汉达成了 “婚嫁之约“。读罢此文,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份感情,并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6 6 分)【答案】1717农村姑娘拣麦穗是为了攒钱备嫁妆,这种行为表现了她们对幸福婚姻和美好生活的追求。(2 2 分,意思对即可)引出下文,为“我”拣麦穗的行为和“我”与老汉的交往做了铺垫。(2 2 分,意思对即可)1818 第一处用“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烘托出“我”热切盼望老汉出现的喜悦心情。(2 2 分
58、,答出“烘托”“喜悦”各 1 1 分)第二处运用反衬(以乐写哀、对比),柿子“红得透亮”,“喜盈盈”,生机盎然,老汉此时却已离开人世,突出了“我”听到卖灶糖老汉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2 2 分,答出“反衬或对比”“悲哀”,各 1 1 分)1919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是“我”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情感的回应。- 18 -烟荷包是一种纯洁的象征,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 最后“我”一直想念烟荷包,代表我的梦想虽因老汉离世而破灭,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美的追求,这点与前文梦想破灭后“依依顺顺”出嫁的农村姑娘有本质的区别,形成对比。(每点 2 2 分,意思对即可)
59、2020示例:纯真/ /珍贵/ /美好(1 1 分)小姑娘受那 些待嫁的女子的影响,也去拣麦穗,只是她所期待的不是改变她命运的白马王子,而是那个能做出灶糖的老汉。在物质贫乏的农村,一块糖就是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她在追寻着这种生活之美。卖灶糖的老汉真心地疼爱着这个小女孩,把一种 长辈对晚辈的朴素的关爱悄悄送给这个缺乏爱的小姑娘。他们之间的感情至真、至善, 在世俗的世界里显得弥足珍贵,闪现着人性之美。【解析】1717.【试题分析】题干“文童幵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姐捡麦穗,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7 ”这是一道考查情节的 作用的題目,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开头韶分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题。农村姑媳
60、拣 麦穗是为了攒钱备嫁妆,这种行为表现了她们对幸福婚姻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弓I出下文,为“我拣 麦穗的行为和唧与老汉的交往做了舖垫厂【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C。【名师点睛】段落作用题解题思路:1 1 段落的作用(结构+ +内容)2 2 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本题就是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比如本题就是中间段落。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 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本题答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入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种灾害救援概述
- 车辆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武安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许昌市导游资格政策与法律法规模拟题(附答案)
- 2025年焊工(高级)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南省文昌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香料去异味工艺改进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车辆保养与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糖果调温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车辆仿真知识培训课件
- 《大数据基础》 课件 项目一 走进大数据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 营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2022年新教科版)
- 沉井下沉纠偏措施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