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四杯 ”论文 B 类转化思想是数学解题的一把金钥匙建湖县颜单中学陈国华关键词: 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论点摘要: 一、未知转化为已知二、一般转化为特殊三、特殊转化为一般四、数转化为形五、形转化为数六、分散转化为集中七、局部转化为整体八、运动转化为静止九、静止转化为运动十、空间转化为平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即在解题过程中根据解题的目标, 不断探索和调整解题方向,从不同的角度、
2、不同的侧面将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掌握转化思想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下面举例说明常见的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未知转化为已知数学问题中的条件有的比较复杂。需要通过挖掘其隐含的因素把未知条件变为已知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 1:如图 (1) ,已知在ABC 中 BD AC,CE AB ,M 为BC 的中点, N 为 ED 的中点。求证: MN ED 。分析:要证 MN ED ,很难找到直接方法。A但如果把要证的结论“ MN ED ”看成已知,EN并联系“N 为 ED 的中点”,就不难
3、想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想到连结BEM 、DM ,M先证 EM=DM 。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 MN ED 。DC1二、一般转化为特殊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般性和特殊性可以互相转化,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我们可以从问题的特殊性入手,在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的规律, 在特殊条件下比较容易暴露 .如构建特殊点、线、角、等,去探索研究问题的一般性。例 2:在矩形 ABCD 中,已知两邻边 AD=12 , AB=5 , P 是 AD 边上的任意一点, PE BD , PF AC , E、 F 分别是垂足,求 PE+PF 的值。分析:如图 (2) ,由于 P 是 AD 上任一点,故直接求 PE+PF
4、较困难。我们可以作特殊化APFO处理 ,让点 P 与点 A 重合,这时 PF=0 ,PE 就E是图中 AM ,问题就转化为求 AM 的长了 ,即有BMPE+PF=AM 。三、特殊转化为一般当我们遇到某些特殊问题感到很难解决时,也可适当放宽条件或改变一些条件的限制,把问题转化为一般的问题加以研究,先解决一般问题再把解决一般问题的技巧、方法或结果应用到特殊问题上,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DC例 3:若 ab 1,且 5a 2 +2100a+9=0 ,9b 2 +2100b+5=0 ,则 a 的值是()b(A) 9 (B) 5( C) 2001(D) 20015959解析:若由题设条件分别求出a,b 代
5、入 a 求值,则相当b麻 烦 。 现 将 其 中 一 个 等 式 9b22001b 5 0 进 行 变 形 得 :11,5·22100 ·+9=0bb结合已知等式5a2 +2100a+9=0可 以 看 出 a 、 1 是 方 程b25x2 +2100x+9=0 的根。又 a1,即 a 与 1是此方程的相异实bb根,故由韦达定理可知19,故选 A。a·=5b四、数转化为形有些代数问题条件中的数量关系以某种方式与几何图形相关联则可以通过作出与其相关联的图形背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将代数问题的条件及数量关系直接在图形中表现出来,从而利用几何关系来求解。例 4:已知 a、b
6、、c、d 为正数,且 a2+b 2 =c2+d 2 ,ac=bd ,求证 a=d , b=c 。分析:由于题设条件很象勾定理的形式,因而可通过构造有公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来研究。证明:如图 (3) 由题设可作 Rt ABC 和 Rt ADC ,使B= D=90 °,Bc=a , AB=b , AD=c , CD=d 。ac=bd ,即 BC ·AD=AB ·CD ,BCAB ,故 Rt ABC Rt ADC ,CDADBabCA而 AC 为公共边,Rt ABC Rt ADCBC=CD ,AB=AD即 a=d , b=c五、形转化为数dcD把几何图形问题中的变量用
7、字母来表示,用代数中的方程思想将几何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这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常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例 5:如图 (4) 已知 a、 b、 c 为 Rt ABC 的三边之长, c为斜边, Rt 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r,求证: r= 1 ( a+b c)。2证明:设 CE=x ,EA=y ,FB=z ,易得 OECD 是正方形,A3则 r=x 。依题意得:xyb,yzc,zxa.+ +得,x+y+z=1 (a+b+c)2代入得x= 1 (a+b c),2即 r= 1 ( a+b c)。2六、分散转化为集中有些题目中的条件或者需解决的对象比较分散,难以进行研究,因而转化为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或
8、结构,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 6:如图 (5) ,在高 2 米坡角为 30 ° 楼梯表面铺上地毯,地毯的长至少需要多少米?解析:若先求铺在各级台阶的地毯的长度,再求和,非明智之举。现用平移的方法,从整体上考虑,各级台阶的高度之和等于 BC 长,宽度之和等于AC 长,所以只需求 AC+BC 的长度就确定了地毯的最小长度。七、局部转化为整体在解几何题有时根据原图形的特点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成我们熟知的图形,再利用这些熟知的图形性质 ,沟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问题化难为易。如图 (6) ,凸五边形 ABCDE 中,有A= B=120 °,EA=AB=BC=2
9、,CBFCD=DE=4 求它的面积。解析:延长 EA 、 CB 交于点 F,ADE4GEAB= CBA=120 °,可得FAB 为等边三角形。EA=AB=BC=2, CD=DE=4 ,FE=FC=CD=DE=4,四边形 PCDE 为菱形。过 C 作 CG DE, 垂足为 G。易得 CG= 2 3 。SABCDE =S菱形2 313 ×22= 7 3FCDE S FAB =4×4八、运动转化为静止事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由于参照物的不同,原来动的对象变为不动,而原来不动的对象变为运动,在解题时,有时可变换角度,运动问题可以转化为静止问题来研究。例 8:某气象台A 正西
10、方向 300 公里有一台风中心,现正以 40 公里 /小时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 250 公里以内的地方均受到其影响,问从现在起多长时间后,气象台会受台风影响?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分析:直接解题时,不动的是气象台 A,移动的是台风中心及其影响区域,由于影响范围为一簇圆覆盖的平面区域,因而解题时计算繁琐,按动静互换策略,假设台风中心不动,而气象台 A 沿西方向以 40 公里 /小时的速度移动,则问题就转化为求气象台 A 进入台风区域的时刻及 A 穿越这块区域所需的时间。如图( 7),设台风中心 O 不动,影响范围为半径 250 公里以内的圆面,OA=300 ,OAD=45 °
11、,连OB 、 OC 不难得出: AB=AE BE=150250 7,OABECBC=100 7.t1= AB 2.0 ,t2= BC 6.6 ,4040D即从现在起约 2 个小时后气象台遭受台风影响,持续时间约 6.6 小时。5九、静止转化为运动有的数学问题,在静止状态下往往解题繁难,如果我们把本来静止的问题转化为运动问题 ,变静态为动态 ,即通过研究变动的一般状态来考虑确定的特殊的情形,有时会事半功倍。例 9:如图( 8),在 RtABC 中, B=90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CAD=,求证: sin1 .3分析:根据题意, Rt ABC 中,点 B 在以 AC 为直径的
12、半圆上运动,点 D 保持 BD=DC ,问题即为何时 CAD= 最大?此时 sin是否等于 1 ?显然,当 B 在以 AC 为直径的半圆上3运动时, BC 的中点 D 应在以 OC 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图9),故只有当 AD 与半圆 O相切时 最大。此时,因为O DAD 所以sin = O DO O1 ,故 sin1 .O AO A33十、空间转化平面在立体图形上有时求折线段或曲线段的长度,直接求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把立体图形通过展开为平面图形这样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的曲线段或折线段问题就转化平面上的线段问题了。例 10 :如图( 10 )已知圆锥的母线长OA=6 ,底面的圆的半径为2,一小虫在圆锥底面的点A 处绕圆锥侧面一周又回到点 A 处。则小虫所走的最短距离为()。(A)12(B)4(C)6 2(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主管岗位职责及发展路径
- 制造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 小学课堂教学节奏优化与时间管理方案
- 工程造价管理实务与案例解析手册
-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 小学一年级数学月考试卷试题集
- 物流企业客户投诉处理案例
- 机器人维护与故障排查操作指南
- 被动管理与积极领导力培养
- 市政工程验收流程与注意事项
- 医院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抗骨质疏松药物市场调研及未来增长预测报告
- 终极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房屋安全性鉴定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上林县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4月自考0345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乳化剂和增稠剂知识讲解课件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比赛场上丨赣美版 (19张PPT)
- 前置胎盘PPT(共31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