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学案_第1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学案_第2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学案_第3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学案_第4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n)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n)3.伴性遗传(n)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I)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I)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I)知识主干系统联网理基础建网络回扣关键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45 页现象 f 问题一提出假说一演绊推理一测交甄E一结曲丁一|高考必背一一记一记1 .两大遗传定律的要点提示(1)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2)等位基因 A、a 的本质区别是碱基(脱氧核甘酸)排列顺序不同。(3)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雌雄配子

2、都有两种(A:a=1:1),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4)自交 w 自由交配,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性状分离 w 基因重组,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所致,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一对正常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其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2 .有关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的要点提示(1)X、Y 染色体并不是不存在等位基因:二者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2)对于遗传系谱图中个体基因型的分析:不但要看其同胞兄弟姐妹的表现型,还要“瞻前顾后”,即兼顾其亲子代的表现型。减后期发生时期减1后期一典n1选用的实胺材料,等位基因分闾同源染 r

3、基因分色卸分兽离逆律细胞学基础韭同派曲色体上IE辱也基因自由组合噌同源即国自由孥段自盗廨团组仆直核卡物方性生殖、融核基因遗传者里他坦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基因基因理染色体上L浜顿的假说*位摩尔根进行了验证伴性遗传病人类遗厂伴X隐性遗传病f包星佳遗传病伴Y遗传病券整单茂因遗传病升)多基因遗传病的地色体异常遗传病器一遗传再询ma人类基因组计划(3)混淆“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计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 x1/2;男孩患病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的概率。3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易混易错一一判一判1 .判断下列有关遗传定律叙述的正误(1)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2017全国卷m)(x)(2)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2016全国卷 I)(,)(3)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015江苏卷)(V)(4)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X)(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

5、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抗病纯合体 X 感病纯合体。(V)2 .判断下列有关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叙述的正误(1)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2017 江苏卷)(X)(2)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2017 江苏卷)(V)(3)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2016四川卷)(V)(4)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患者。(2015全国卷 I)(V)(5)家猫体色由 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其中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50%

6、(X)高频考点融会贯通析考点做题组攻破热点难点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46 页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及其变式分析真题试做明考向1.(2017 高考全国卷出)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解析:基因型相同的两个人,营养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两人身高不同,A正确;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黄,是因为无光无法合成叶绿素,是由环境因素造

7、成的,B 正确;O 型血夫妇基因型均为 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 ii,表现为 O 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 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高茎豌豆亲本是杂合子,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错误。答案:D2. (2016 高考全国卷 n)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彳#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

8、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根据子代雌雄个体数不等,可判断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又根据子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推测雌蝇中必有XgXg,而根据题干信息“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知,这个“特定基因”不是 G,是 g,即不存在 g 基因时致死(G 基因纯合时致死),D 正确。答案:D3. (2018 高考全国卷出)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9、 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组别杂交组合F1 表现型F2 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二 X 黄多红二450 红二、160 红多、150 黄三、50 黄多红多 X 黄二红二460 红二、150 红多、160 黄三、50 黄多乙圆单 X 长复圆单660 圆单、90 圆复、90 长单、160 长复圆复 X 长单圆单510 圆单、240 圆复、240 长单、10 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上,依据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

10、i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比例。解析:(1)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 F2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 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 9:3:3:1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长复”(

11、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进行杂交,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 1:1:1:1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 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 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4. (2018 高考全国卷I)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其中 2、3、4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

12、檀体残翅1/2 有眼1/2 雌9:3:3:11/2 雄9:3:3:11/2 无1/2 雌9:3:3:19:3: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

13、i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3/64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解析:(1)由于无眼和有眼性状的显隐性无法判断,所以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染色体上,无眼雌性个体和有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都有可能出现有眼雌性:有眼雄性:无眼雌性:无眼雄性=1:1:1:1。那么通过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无法判断控制果蝇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的位置。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于子代雄性个体中同时出现了无眼和有眼两种性状,说明亲代雌性果蝇为杂合体,杂合体表现出的无眼性状为显性性状。(2)若控制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无

14、眼:有眼=1:1,则说明亲本为显性杂合体和隐性纯合体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子代两种性状中,一种为显性杂合体,一种为隐性纯合体,所以可选择均为无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由题意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将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为杂合体(假设基因型为 AaBbDd),F1相互交配后,F2有2X2X2=8 种表现型。根据表格中的性状分离比

15、9:3:3:1 可知,黑檀体性状为隐性,长翅性状为显性,若子代黑檀体(1/4)长翅(3/4)无眼(?)的概率为 3/64,则无眼的概率为1/4,无眼性状为隐性。答案:(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杂交组合:无眼X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8 隐性融会贯通析考点1 .两大规律的实质与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1/2 雄2 .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1)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异常分离比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1aa2:1隐性纯

16、合致死1AA、2Aa、1aa(致死)3:0伴 X 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死亡(XAXaXXaY)只出现雄性个体1:1(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异常分离比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异常分离比多因一效(如两对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A_B_(性状甲):A_bhaaB_、aabb(性状乙)9:7A_B_(性状甲):A_bb 和 aaB_(性状乙):aabb(性状丙)9:6:1与基因种类无关,只与个体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有关,且呈现累加效应1:4:6:4:1含有任何一个显性基因的表现型相同,与隐性纯合子的表现型/、同15:1显性上位效应A_B:口 aaB_(性状甲):A_bb(性状乙):aabb(性状丙)12:

17、3:1隐性上位效应A_B_(性状甲):aaBjnaabb(性状乙):A_bb(性状丙)9:4:3A 基因不控制性状,对另一对基因起抑制作用A_BA_bb 和 aabb(性状甲):aaB_(性状乙)13:33.自交、自由交配及其概率计算对比R自交后代表现垠比例3TK涸文后代我现型比轲,F1花粉器过-I类型比例1单4啾育朴 77月用PH相委】一1型比例3-31:11:PAaXAa121F(AAiAn?-aa3.1-!aa1 1可用列举法和配子法(只适用于自由交配)求/、同情况下 F1后代 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概率F1淘汰 aaF1自交F2基因型一.321AA-Aaaa=不不不666F2表现型.51

18、A_aa=66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441AA-Aa-aa=二二二 999F2表现型81A_aa-9-9F1不淘汰 aaF1自交F2基因型323AA-Aaaa=-888F2表现型A53A_aa=818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一.121AA-Aa-aa=444F2表现型.31A_-aa=44方法技巧会应用1 .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技巧(1)分离定律试题的类型亲代基因型、正推类问题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逆推类问题表现型及比例(2)基因型的确定技巧隐性突破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为 aa,其中一个 a 来自父本,另一个 a 来自母本。后代分离比推断法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

19、基因型为 Aa 和 Aa,即:AaxAa-3A_:1aa。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xaa=1Aa:1aa。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即:AAXAa 或 AAXAA 或 AAXaa。(3)四步曲写基因型判断,搭架上显性大写住!k阳性小看垢代及现型显隐性 f 药在后,不确立就空着 f 有无隐性性或f 城空I2 .两对相对性状特殊分离比解题技巧(1)观察 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 16,如 9:7、13:3、12:3:1、1 :4:6:4:1等,即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

20、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 9:3:4 可认定为 9:3:(3:1),即比值“4”为后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最后,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巩固提升练题组?题组一孟德尔定律应用的考查5 .(2018河北衡水调研)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基因 A、a 控制,植株的高矮性状由基因 Dd 控制,正常叶和缺刻叶片由基因 B、b 控制,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白花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r庙苴n挑二诿愚白花Pl高袈盼把E-得手灯花高茎桁花向第门小硅善酊证排落桁俯挂琴h花50121tt施悚/除39接为株(1)实验中控制花色遗传的这对基

21、因的遗传(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对实验结果中花色性状进行分析, (填“能”或“不能”)否定融合遗传。Aa 基因与 Dd 基因的遗传(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代高茎粉花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2)F2高茎红花植株有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科研人员欲研究 Dd 与 B、b 基因之间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利用某高茎正常叶植株 M 进行单倍体育种,最终可以获得 4 种表现型的(单倍体或二倍体)植株,若其比例约为:高茎正常叶:高茎缺刻叶:矮茎正常叶:矮茎缺刻叶=3:7:7:3,则说明其遗传(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让

22、 M 自交,理论上,后代矮茎缺刻叶的比例为。解析:(1)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因此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FI粉花自交所得的 F2中,出现了三种表现型,且红花:粉花:白花=(59+21):(121+39):(60+20)=1:2:1,说明花色的遗传为不完全显性,粉花为 Aa,红花和白花之一为 AA,另一为 aa,能否定融合遗传;FI高茎自交所得的 F2中,高茎:矮茎=(59+121+60):(21+39+20)=3:1,说明FI高茎的基因型为 Dd;在 F2中,高茎红花:高茎粉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花:矮茎白花3:6:3:1:2:1,说明 A、a 基因与 Dd

23、 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综上分析,FI高茎粉花的基因型为 AaDd,让其与基因型为 aadd 的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Dd:Aadd:aaDd:aadd=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粉花:矮茎粉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1:1:1:1。(2)F2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AADDAADd 比仞为 1:2,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3。(3)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然后从中选择出我们所需要的类型。利用某高茎正常叶植株 M 进行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的二

24、倍体植株,说明植株 M 的基因型为 DdBh 若 D、d 与曰 b 基因之间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利用植株 M 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二倍体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约为高茎正常叶:高茎缺刻叶:矮茎正常叶:矮茎缺刻叶=1:1:1:1,而实际却为 3:7:7:3,这说明口 d 与日 b 基因之间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植株 M 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 BD:bD:Bd:bd=3:7:7:3。若让 M 自交,理论上,后代矮茎缺刻叶的比例为 3/20X3/20=9/400。答案:(1)符合能符合高茎粉花:高茎白花:矮茎粉花:矮茎白花=1:1:1:1(2)21/3(3)二倍体不符合 9/4006.已知

25、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 A(a)和 B(b)控制,A 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蔷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现取 3 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基因型aa_或_BBA_BbA_bb表现型白色粉红色红色v甲八丁v乙乂丁pHxr色:粉红色:红色=1:2:1,所以 Fi粉红色的基因型为 AABb 所以甲的基因型是 AABB实验二:Fi为粉红色,且乙与甲的基因型不同,所以 Fi为 AaBb,乙为 aaBR 实验三:Fi为红色,所以丙为 aabbo(1)由分析可知,乙的基因型为 aaBB,甲的基因型为 AABB 丙的基因型为

26、aabb,因此甲、丙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2)实验二的 Fi为 AaBb,Fi自交得 F2中白色为 i/4+3/4Xi/4=7/i6,粉红色为 3/4Xi/2=3/8,红色为 3/4Xi/4=3/i6,故比值为 7:6:3。(3)开红色花的蔷薇基因型为 A_bb,有两种可能,即 AAbbAabb,所以将其与基因型为 aabb 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若所得植株花色全为红色,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 AAbbo若所得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红色:白色=i:i,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 Aabbo答案:aaBB 甲与丙(2)7:6:

27、3(3)全为红色 AAbb红色:白色=i:1Aabb?题组二性状分离偏离化的考查7.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 和 B、b)控制,A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 pH 降低而颜色变浅。B 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i)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2)有人认为 A、a 和 B、b 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 A、a 和 Bb 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

28、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则 A、a 和 B、b 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则 A、a 和日 b 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 和 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则 A、a 和日 b 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 和 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3)若 A,a 和 B,b 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取(2)题中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i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解析:(i)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AAbb)杂交,子一

29、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由此可推知亲本中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 城 aaBR(2)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可根据题目所给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 A、a 和 B、b 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 9 种基因型,3 种表现型,其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若 A、a 和 B、b 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 和 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 1/4AABB、1/2AaBb、1/4aabb,表现型比例为淡紫色:白色=1:1;若 A、a 和日 b 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 和 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 1/4AAbb、

30、1/2AaBb、1/4aaBB,表现型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3)若 A、a 和 B、b 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 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R2aaBb、 1aabb,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3/7。答案:(1)AABBXAAbb 或 aaBBXAAbb(2)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淡紫色:白色=1:1(3)53/78.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图甲所示为大麻体内物质 B 的形成过程,基因 G 与 H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图乙表示大麻的两条性染色体一一 X、Y,其中同源部

31、分(图中 I 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图中 n1、n2 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且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 控制。请根据图解回答:基因G基因H-O*IIMr前体物速-fi;XY甲乙(1)据图甲分析,大麻体内能产生 A 物质和 B 物质的基因型分别有种、种。(2)如果两个不能产生 B 物质的大麻品种杂交,FI全都能产生 B 物质,则亲本对物质 A 的合成情况分别是、。(3)上述杂交后代FI中雌雄个体随机相交,后代中能产生 B 物质的个体数和不能产生 B物质的个体数之比应为。(4)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据图乙分析,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

32、位于图中的片段。(5)若(4)的结论成立,则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所有可能的基因型除 XDYXDYD外,还有、。解析:(1)据图甲分析,生成 A 物质的基因型是 G_hh,有 GGhh 和 Gghh2 种;生成 B 物质的基因型是 G_H_即能产生 B 物质的大麻基因型可能有 GGHHGGHhGgHHGgHh4 种。(2)由题意两个不能产生 B物质的大麻品种杂交,FI全都能产生 B 物质,基因型为 G_H_说明两个亲本分别具有一对基因是显性纯合,即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GGh 情口 ggHH 前者能合成 A 物质,后者不能合成 A 物质。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GGhh口 ggHHFi的基因型为 G

33、gHh,339让 Fi雌雄个体随机相交,后代出现双显个体(能产生物质 B 的个体)的比例是-X-=i6,所以不能产生物质 B 的个体的比例为,故后代中能产生 B 物质的个体数和不能产生 B 物质的个体数之比应为 9:7。(4)由题意可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而 H2片段是 Y 染色体上特有的片段,不会出现在雌性生物体内,故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乙中的H2片段上。(5)由题意可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 控制,且雌雄个体都有抗病性状,所以 D 基因可能位于I和Hi片段上,故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XV、X、XV、XDYo答案:(1

34、)24(2)能合成不能合成(两个答案位置可互换)(3)9:7(4)n2(5)XV 乂 YD(两个答案位置可互换)考点二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真题试做明考向1. (2017 高考全国卷I)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i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V8. 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乂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的极体解析:F1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bbX

35、rY),1/8=1/4X1/2,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RXr、BbXY,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4(长翅)X1/2(雄 T)=3/8,B 错误;亲本雌蝇产生 XR和乂两种配子,亲本雄蝇产生 Xr和 Y 两种配子,在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乂均占 1/2,C 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可为 bXr,D 正确。答案:B9. (2017 高考全国卷H)人血友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36、(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 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解析:(1)联系人教版必修二 P34红绿色盲症家系图的绘制,由题中所给信息即可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2)假设用 H、h 表示与血友病相关的一对等位基因,血友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由该家系的系谱图可知,母亲的基

37、因型为 XHXh,大女儿的基因型为乂乂,小女儿的基因型为1/2X 父或 1/2XHXH,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 1/2X1/4=1/8;若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即小女儿的基因型为 XY,则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XHX)的概率为 1/4。(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 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0.01,由于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所以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Xh)频率为 0.01,正常基因(XH)频率为 0.99,所以女性群体中携带者(XHXh)的比例为 2X1%F1-F2,F2 个体中关于刚毛和眼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

38、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同理X杂交、X杂交后再进行 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仞为 9:3:3:1。实验结论:X杂交fF1-F2,等位基因 A/a 和 B/b 位于两对染色体上。X杂交fF1F2,等位基因 E/e 和B/b 位于两对染色体上。x杂交F1F2,等位基因 E/e 和A/a 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综合上述情况,得出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 实验思路: 要验证 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 可通过aaBBEEAAbbEE两种实验材料,利用正反交实验,观察 F1雄性个体中刚毛和眼两对

39、性状,如果正反交结果均不相同,则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预期实验结果:正交?EEXaBBxSEEXAYfF1:?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S 全部为无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反交台EEXaBYX?EEXXA3-F1:?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台全部为有眼小刚毛正常翅。实验结论: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答案:(1)选择X、X、X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和 F2,若各杂交组合白F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

40、选择X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2.(2016 高考全国卷 I)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3 灰体:$黄体为 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

41、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解析:(1)设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分别由基因 A、a 控制,若基因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则子代基因型为 Aa 和 aa,表现型?灰体:?黄体:3 灰体:$黄体=1:1:1:1;若基因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 XXa和 XaY,则子代基因型为 XX、XY、XAY、乂丫,表现型?灰体:?黄体:3 灰体:$黄体=1:1:1: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

42、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2)要证明同学乙的结论: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可以设计以下两个实验:实验 1:杂交组合:XXXXAY,即?黄体 x$灰体,则子一代基因型为 XX、XV,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 2:杂交组合:XXaxxAY,即?灰体 X$灰体,则子一代基因型为XX、XX、XAYXaY,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答案:(1)不能(2)实验 1:杂交组合:?黄体 x$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 2:杂交组合:?灰体 X3

43、 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融会贯通析考点1 .真核细胞基因的位置分析(1)主要位置:细胞核内(即染色体上),即:(2)次要位置:细胞质内(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2 .两对等位基因所在位置整合(1)等位基因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只适用于有性生殖、核基因)。(2)两对等位基因(A、a,B、b)位置可包括:方法技巧会应用3 .验证遗传规律实验设计的解题方法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应性状的遗传便符合分离定律,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应性状的遗传便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此类试题便转化成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

44、验证题型。具体方法如下:(1)自交法:Fi 自交,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3: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9:3:3:1 或(3: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2)测交法:F 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1: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1:1:1:1 或(1: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4 .有关遗传方式判断的实验设计分析方法(1)相应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 X 染色体上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隐

45、性雌 X 显性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E分别位于两对小一制染色体I:QRyn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常染色体h遗传时与性别无关(从性遗传是与“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豺位于常染色体匕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L即与h(a与H)位于一条染色床上产生一配子时若无互.换.则-条染 L 色体上的基因连花,起共:同分葡,不符合白山蛆合定检a.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基因在 X 染色体上b.若子代中雌性有隐性,雄性中有显性?相应基I 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设计正反交杂交实验(2)受核基因控制还是受质基因控制设计正反交实验,若子代性状与母本相同,则相应性状受质基因控制,反之相应性状则受核基因控制。巩固提升练题

46、组?题组一性状与基因型及遗传方式判断5 .(2018广西桂林模拟)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翅型的基因为 A/a,控制眼色的基因为 B/b),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雄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雌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1)依题意可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2)根据实验结果分

47、析,果蝇长翅和小翅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判断的依(3)现通过实验来确定眼色遗传的显隐性关系,可选用 F1中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 F2中既有棕眼又有红眼,则棕眼为显性;进一步对 F2中不同性别果蝇的眼色进行统计,若,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若,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若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相应p.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相同色体上b.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不同染色体上?相应基因在常染?相应基因在 X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

48、可知,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长翅和小翅这对相对性状:长翅雌果蝇X长翅雄果蝇-长翅:小翅=3:1,即子一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小翅是隐性性状。(3)若要通过实验来确定眼色遗传的显隐性关系,可选用 Fi中的棕眼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 F2中既有棕眼又有红眼,则棕眼为显性;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可知,亲本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乂 Y、亲本棕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XBXb,则 Fi中的棕眼果蝇基因型是双、XYo 若 Fi中的棕眼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 F2果蝇的基因型分

49、别是双、XBXb、XBY、XbY,所以 F2中雌果蝇均为棕眼,雄果蝇有棕眼又有红眼;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可知,亲本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bb、亲本棕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Bb,则 Fi中的棕眼果蝇基因型是 Bbo 若 Fi中的棕眼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 F2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BRBb 和 bb,所以F2中雌、雄果蝇均有棕眼又有红眼。(4)若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根据杂交后代中长翅:小翅=3:i,棕眼:红眼=i:i,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是 AaXV 和 AaXY;子一代中长翅红眼果蝇(A_Xb_)所占比例为 3/4xi

50、/2=3/8,子一代中长翅红眼雌果蝇(AX1)所占比例为 3/4Xi/4=3/i6,所以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i6+3/8=50%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aaXb_)所占比例为 i/4xi/2=i/8,子一代中小翅红眼雄果蝇(aaXbY)所占比例为 i/4xi/4=i/i6,所以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i/i6+i/8=50%答案:(i)基因的自由组合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2)长翅子一代出现了性状分离(3)棕眼 F2中雌果蝇均为棕眼,雄果蝇有棕眼又有红眼 F2中雌、雄果蝇均有棕眼又有红眼(4)AaXBXAaXY50%50%6 .小鼠的毛色灰色(B

51、)对黑色(b)为显性。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I区段为 X、Y 的同源区段,ni、n2分别为 X、Y 的特有区段)。现有两个纯合品系,一个种群雌雄均为灰身,一个种群雌雄均为黑身。某兴趣小组为探究 B、b 基因的位置进行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i)根据种群中小鼠的表现型,该小组认为B、b 基因不位于n2区段,原因是(2)该小组欲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b 位于I区段还是ni区段,可选择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3)若另一小组欲通过杂交实验(包括测交),确定以 b 基因位于I区段还是常染色体。实验步骤: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分析: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2、,则 B、b 位于I区段;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 B、b 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1)根据种群中小鼠的表现型,即两种群中雌雄均有灰身和黑身,与性别没有关联,故可认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位于 Y 染色体的 n2上。(2)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杂交,如果子代雄性中出现了黑色个体,则说明 B、b 位于n1区段上,如果子代雌雄个体均为灰色,则说明 B、b 位于I区段上。(3)若另一小组欲通过杂交实验(包括测交),确定Bb 基因位于I区段还是常染色体,选择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杂交获得 F1,不管 B、b 基因位于I区段还是常染色体,Fl均表现灰色,还需测定 Fl个体的基因型,才能确定 B、b 基因的位置。故

53、选 Fi中的雄鼠与黑色雌鼠测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均为黑身,雄性均为灰身,则 Rb 位于I区段,即 XbYBXxY-Xby和 XbYB;如果后代中雌雄个体均出现灰色:黑色=1:1,且与性别无关,则Bb 位于常染色体上,即 Bbxbb-1Bb 和 1bb,表现型与性别无关。答案:(1)两种群中雌雄均有灰身和黑身,不随雄性遗传(合理即可)(2)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3)实验步骤:选 F1中的雄鼠与黑色雌鼠测交结果分析:雌性均为黑身,雄性均为灰身灰身:黑身=1:1,且与性别无关?题组二基因位置及遗传方式判断的实验设计7 .果蝇的翅形有 3 种类型:长翅、小翅和无翅,其中长翅、小翅属于完整型翅(简称有翅)。

54、控制有翅和无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翅对无翅为显性(用 A、a 表示);控制长翅、小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但显隐性未知(用 Rb 表示)。现用纯种小翅雌果蝇与纯种无翅雄果蝇杂交,F1中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小翅。回答下列问题:(1)长翅、小翅中显性性状是,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2)让 F1中的雌、雄果蝇杂交,理论上,F2中长翅、小翅、无翅三种果蝇的数量比为(3)现有 1 只长翅雄果蝇,若要求从卷中选出一只果蝇与其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解析:(1)据试题分析可知,长翅对小翅为显性;亲代雌、雄果蝇的

55、基因型 AAXXb、aaXBY。(2)让 F1中的雌、雄果蝇杂交(AaXBXbxAaXY),F2中 3/4(1/4A_X 父、1/4A_X 乂、1/4A_XBY、1/4A_XY)有翅、1/4(aa_)无翅,其中长翅果蝇的比例为 3/4X1/2=3/8,小翅果蝇的比例为 3/4X1/2=3/8,无翅果蝇的比例为 1/4,即长翅、小翅、无翅三种果蝇的数量比为 3:3:2。(3)现有 1 只长翅雄果蝇,基因型可能为 AAXY 或 AaBY,将该长翅雄果蝇与 F2的无翅雌果蝇(aaX 父或 aaXbXb)进行杂交(记录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如果后代没有出现无翅果蝇,则该雌果蝇为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无翅果

56、蝇,则该雌果蝇为杂合子。答案:(1)长翅 AAXxb、aaXBY(2)3:3:2(3)将该长翅雄果蝇与 F2的无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记录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如果后代出现无翅果蝇,则该雌果蝇为杂合子;如果后代全为长翅果蝇,则该雌果蝇为纯合子8 .从一个自然界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果蝇,该种果蝇具有刚毛(A)和截毛(a)一对相对性状,且刚毛果蝇和截毛果蝇的数量相等,每种性状的果蝇雌雄各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从种群中随机选出 1 只刚毛雄果蝇和 1 只截毛雌果蝇交配,产生的 87 只子代中,42 只雌蝇全部表现为刚毛,45 只雄蝇全部表现为截毛。(1)上述结果显示,果蝇刚毛和截毛在遗传上和性

57、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其遗传遵循定律。(2)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结果不能确定 A 和 a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请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如果位于 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显性纯合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XY)。学生用书留空(3)为了确定 A 和 a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请用上述果蝇种群为实验材料,进行一代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解析:(1)伴性遗传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相应性状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若 A、a

58、位于 X 染色体上,该杂交组合可以表示为:XAYXxaX-1XaY:1XAXa;若 A、a 位于 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该杂交组合可以表示为:XAY5xxa1XaYa:1XAXao(3)若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雄性刚毛果蝇基因型为 XV,而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 XaX5,故用多对刚毛雄蝇和截毛雌蝇交配, 子代中雌蝇全部表现为刚毛,雄蝇全部表现为截毛;若 A、a 位于 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多只雄性刚毛果蝇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 XV、XY、乂 d,故用多对刚毛雄蝇和截毛雌蝇交配,则子代中无论雌雄蝇均出现刚毛和截毛。答案:(1)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2)若 A、a 在 X 染色体

59、上,亲代刚毛雄蝇为父丫,截毛雌蝇为 XX,则子代中刚毛雌蝇与截毛雄蝇为 1:1;若 A、a 在 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亲代刚毛雄蝇为 XY,截毛雌蝇为 XaXa,则子代中刚毛雌蝇与截毛雄蝇为 1:1。(3)用多对刚毛雄蝇和截毛雌蝇交配。若子代中雌蝇全部表现为刚毛,雄蝇全部表现为截毛,则 A 和 a 位于 X 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无论雌雄蝇均出现刚毛和截毛,则 A 和 a 位于 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课堂加固训练练模拟做典题提高解题能力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53 页1 .(2018 湖南长沙模拟)下列关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基因及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子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代

60、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若某红花自交子代中白花占 1/64,则花色的遗传一定只受 3 对等位基因控制C.若某组亲本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及比例相同,则该性状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D.若某遗传病家系中出现了女患者的父、子都患病,则该病一定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细胞的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其本质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 2 种(或多种)类型的配子,即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 正确;白花占子代的比例为 1/64=(1/4)X(1/4)X(1/4),说明该红花含 3 对等位基因,但是不能确定一定只受 3 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aBbCc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