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试验专题_第1页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试验专题_第2页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试验专题_第3页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试验专题_第4页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试验专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专题1.(2019巴中,29)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个温度/七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A、B两种液体;b.用温度计分别测量A、B两种液体的初温,温度计示数相同;c.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两个烧杯加热,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A、B两液体的末温。请完成下列问题:(1)此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选填步骤前的字母),更正错误后继续实验;(3)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A、B两种液体;1. )如图所示是A、B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则

2、两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CaCb(选填或)。2. (2019阜新,25)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2)在甲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3)在甲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种液体相同。(4)在甲装置中,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给加热时间更长。(5)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灯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实验数据如表:加热时网/mrn01234S6甲杯水温/七2s2729323638乙杯水温/七25262728293031分析数据可知:热

3、值较大的是。(6)通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燃料的热值将(选填“偏大”或“偏小”)。3. (2019南充,23)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甲乙(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填“相同”或“不相同”),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J/(kgC)。c水=4.2x103J/(kgC)4. (2019泰州,3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

4、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IjJ(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烧杯/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比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A/B)升温较高(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B)5. (2019兰州,30)为了比较木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

5、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7"物质质量"初濠/七加热时闻/nun水燃油(1)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初温与(选填“质量”或“体积”)都相同。(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水升高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煤油升高的温度。(4)实验表明,(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学中,我们用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6. (2019安顺,14)小军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器材,探究水的沸

6、腾特点和物质的吸热能力。(1)小军设计的电路中的R甲、R乙的阻值大小必须满足的条件是(2)只闭合开关S2,观察水的加热过程,测得数据如下表:(3)断开S,,特水冷却后,继续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小军应控制水和煤油的、初温度相同,且应先闭合开关,并控制水的末温度低于C,实验表明:水的末温度比煤油0134S6789通度(t)90929496979修9»9&9b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7. (2019无锡,27)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用同一套器材分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1)调节好天平后,将薄壁铝桶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入祛码

7、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铝桶的质量为g。(2)祛码盒里剩有100g、50g、20g、10g、5g祛码各一个,为了称量90g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是:向铝桶中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3)在组装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时,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的高度,注意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4)正确组装好器材后,给水加热,当水温达到35c时开始计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入下表。将铝桶中的水换成等质量的煤油,重复以上操作。加热时间/min00.51.01.52.02.5温度/C水353841444750煤油354147

8、535965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请在图丙中补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质量一定的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述比值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8. (2019孝感,13)如图,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选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如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不同,我们引入一

9、个物理量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在电加热过程中,电能转化为。*9.(2019衡阳,2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瓶内分别接入电阻丝,装人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并分别插入温度计。(1)实验中选用的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应(选填“相同”或“不同”)(2)实验中,用(选填"A”或"B”)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选填"A"或"B”)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A.通电时间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3)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液体a加热后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将温度计示数填入相应表格中。分析可知,(选填"

10、;a”或"b”)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4)设质量为m的a液体中电阻丝的阻值为R,测出其电流为I,通电一段时间t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量为?t,若不计热量损失,则a液体的比热容为(用所给出的物理量写出比热容的表达式),用该表达式计算出的比热容会比实际值(选填偏大”或“偏小”)(5)如果在两烧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并接入雨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就可用这个装置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10. (2019沈阳,21)在实验课上,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各实验小组用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均未达到沸点)(2)为了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小明先将天平放在

11、.桌面上,再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相等的水和(1)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食用油。(3)在实验中,小明选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这个现象可知:水和食用油相比较,的吸热能力强。(5)小明看到另一组同学在加热时间相同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相比,水温始终比油温升得快。由此可判断出,放入水中的电加热器实际功率(选填“大”或“小”)。11. (2019南京,11)利用图示甲、乙装置(燃烧皿内燃料和烧杯内液体未画出),既可以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又可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要求仅根据温

12、度计示数的变化完成实验,则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A.液体种类B.燃料种类C.液体质量D.燃料质量12. (2019益阳,21)用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钟表等实验器材来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A.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B.两个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C.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D.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2)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比热容大的是(选填“甲”、“乙”)。0时间Jmin13.(2019贵港,25)为了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某

13、实验小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加热时,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C。"1RO(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液体名称漉体质量m/g液体初遍4/七液体末温修弋加热时间Afmin永200203012燃油20020306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水”或“煤油”)。(3)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当加热时间为12min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

14、(kgC)。14.(2019济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海3七液体未温加热时间Uniin液体及热情况夕或少T1030406多

15、乙1030403少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15. (2019湘西州,25)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温度升高10七所南时间人浦庚弁商20七所需时间人温度弁高30七所需时间人盘体甲3096202323漉体乙64133212(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2)在该实验中利用

16、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甲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 (2019徐州,3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量取沙子和水时,要保证它们的质量;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能增加;如果采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图像应是甲、乙两种图像中的17. (2019山西,14)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

17、水。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c所用的时间。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一一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专题答案1.(2019巴中,29)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A、B两种液体;b.用温度计分别测量A

18、、B两种液体的初温,温度计示数相同;c.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两个烧杯加热,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A、B两液体的末温。请完成下列问题:(1)此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选填步骤前的字母),更正错误后继续实验;(3)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A、B两种液体;(4)如图所示是A、B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两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CaCB(选填或)。【答案】(1)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2)a;(3)吸热相同;(4)V。2. (2019阜新,25)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2)在甲

19、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3)在甲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种液体相同。(4)在甲装置中,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给加热时间更长。(5)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灯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实验数据如表:加热时向/min01234S6甲杯水置/七2s272932343638乙杯水浸/七25262728293031分析数据可知:热值较大的是。(6)通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燃料的热值将(选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秒表(2)质量(3)吸热(4)水(5)甲(6)偏小3. (2019

20、南充,23)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甲乙(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填“相同”或“不相同”),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J/(kgC)。c水=4.2x103J/(kgC)【答案】.质量(2).不相同(3).2.1X1034. (2019泰州,3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IpJ(1)从

21、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烧杯/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比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A/B)升温较高(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B)【答案】(1).烧杯(2).搅拌液体使其受热均匀(3).加热时间(4).A(5).B(6).A5. (2019兰州,30)为了比较木和煤油吸

22、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物质初温/七加热时间/min水燃油(选填“质量”或“体积”)都相同。(1)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初温与(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水升高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煤油升高的温度。(4)实验表明,(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学中,我们用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答案】(1)质量(2)等于(3)低于(4)水比

23、热容6.(2019安顺,14)小军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器材,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和物质的吸热能力。(1)小军设计的电路中的R甲、R乙的阻值大小必须满足的条件是(2)只闭合开关观察水的加热过程,测得数据如下表:H网(皿0134S6789温*(t)909294969798989S98(3)断开S2,特水冷却后,继续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小军应控制水和煤油的、初温度相同,且应先闭合开关,并控制水的末温度低于C,实验表明:水的末温度比煤油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答案】(1)R甲=R乙;(3)质量相同;S;98;低。7. (2019无锡,27)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用同一套器材分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

24、和煤油,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1)调节好天平后,将薄壁铝桶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入祛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铝桶的质量为g。(2)祛码盒里剩有100g、50g、20g、10g、5g祛码各一个,为了称量90g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是:向铝桶中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3)在组装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时,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的高度,注意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4)正确组装好器材后,给水加热,当水温达到35c时开始计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入下表。将铝桶中的水换成等质量的煤油,重复

25、以上操作。加热时间/min00.51.01.52.02.5温度/C水353841444750煤油354147535965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请在图丙中补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质量一定的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述比值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1) 23.6g;(2)从右盘中取下20g的祛码,再将100g和10g的祛码放入祛码盘中,游码位置不动;(3)石棉网;充分接触;(4)如上所示;水;不相等。8. (2019孝感,13)如

26、图,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选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如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在电加热过程中,电能转化【答案】不同;吸收的热量;内能。9. (2019衡阳,2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瓶内分别接入电阻丝,装人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并分别插入温度计。56(1)实验中选用的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应(选填“相同”或“不同”)(2)实验中,

27、用(选填"A”或"B”)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选填"A"或"B”)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A.通电时间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3)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液体a加热后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将温度计示数填入相应表格中。物理用物质(g)加热前温度I(七)加热时间(min)加热后温度1(七)液体g150加10液体b150I10_1分析可知,(选填"a”或"b”)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4)设质量为m的a液体中电阻丝的阻值为R,测出其电流为I,通电一段时间t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量为?t,若不计热量损失,则a液体的比热容为(用所给

28、出的物理量写出比热容的表达式),用该表达式计算出的比热容会比实际值(选填偏大”或“偏小”)(5)如果在两烧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并接入雨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就可用这个装置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偏大(5)电阻I2Rt【答案】(1)相同(2)AB(3)48C放体b(4)c=0.15t10. (2019沈阳,21)在实验课上,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各实验小组用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均未达到沸点)(1)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2)为了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小明先将天平放在食用油。.桌面上,再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相等

29、的水和(3)在实验中,小明选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这个现象可知:水和食用油相比较,的吸热能力强。(5)小明看到另一组同学在加热时间相同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相比,水温始终比油温升得快。由此可判断出,放入水中的电加热器实际功率(选填“大”或“小”)。【答案】末温/C;(2)水平;(3)多;(4)水;大11. (2019南京,11)利用图示甲、乙装置(燃烧皿内燃料和烧杯内液体未画出),既可以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又可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要求仅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完成实验,则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

30、)A.液体种类B.燃料种类C.液体质量D.燃料质量【答案】Co12. (2019益阳,21)用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钟表等实验器材来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A.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B.两个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C.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D.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2)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比热容大的是(选填“甲”、“乙”)。0时间Jmin(1)C;(2)见上表;(3)乙13.(2019贵港,25)为了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某实验小

31、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加热时,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或“不同”),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水”或“煤油”)。时间min0I甲液体的温度E:乙液体的温度匚液体名称废体质m/g液体初温港体木湛HP加热时间Afmin永200203012堞油20020306(3)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当加热时间为12min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C)。【答案】(1).23(2).不同(3).水(4).8.4X1031.1. (2019济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