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人物及其相关物理学史内容总结_第1页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人物及其相关物理学史内容总结_第2页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人物及其相关物理学史内容总结_第3页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人物及其相关物理学史内容总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人物及其相关物理学史内容总结章节人物汉语名人物英语名国家相关物理学史内容物理1必修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无)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6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希腊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意大利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第三章 相互作用3.2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英国发现胡克定律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4.1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意大利通过斜面试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英国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牛顿运动定律物理2必修第五章 曲线运动(

2、无)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6.1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德国发现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丹麦其行星观测记录促成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克罗狄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古希腊完善“地心宇宙论”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波兰著有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6.3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英国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英国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量6.4埃德蒙多哈雷Edmond Halley英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哈雷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其回归约翰亚当斯John C. Adam

3、s英国各自独立地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海王星的轨道于尔班勒维耶Urbain Le Verrier法国伽勒戈特弗里德Galle J. Gottfried德国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海王星6.5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法国对牛顿引力理论做过透彻研究后指出黑洞的半径范围约翰米切尔John Michell英国提出类似于拉普拉斯的有关黑洞的见解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创立广义相对论6.6创立狭义相对论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7.10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英国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汉斯奥斯特Hans C. Oersted丹麦发现电流的磁效

4、应托马斯塞贝克Thomas J. Seebeck德国发现温差电现象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詹姆斯焦耳James P. Joule英国发现电流的热效应,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尤利乌斯迈尔Julius R. Mayer德国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赫尔曼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德国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物理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1.0泰勒斯Thales古希腊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王充Wang Chong中国发现“顿牟掇芥”即用玳瑁的壳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英国认

5、为摩擦过的琥珀带有电荷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美国将自然界的电荷分别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1.1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 Millikan美国最早测得元电荷的数值1.2查利-奥古斯丁库仑C.-A. de Coulomb法国确认库仑定律,进行库仑扭秤实验验证1.3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国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处在电场中的其它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1.9罗伯特范德格拉夫Robert J. Van de Graaff美国发明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第二章 恒定电流2.3乔治欧姆Georg S. Ohm德国提出欧姆定律2.5詹姆

6、斯焦耳James P. Joule英国用实验直接得到焦耳定律第三章 磁场3.1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美国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缝衣针磁化汉斯奥斯特Hans C. Oersted丹麦通过奥斯特实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3.2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美国推动交变电流进入实用领域3.3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e-Marie Ampere法国提出分子电流假说3.5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A. Lorentz荷兰提出电子论、洛伦兹力公式3.6弗朗西斯阿斯顿Francis W. Aston英国设计发明质谱仪课题埃德温霍尔Edwin H. Hall美国发现霍尔效应物理选修3

7、-2第四章 电磁感应4.1汉斯奥斯特Hans C. Oersted丹麦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4.3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 E. Lenz俄罗斯总结表达楞次定律4.4弗朗兹纽曼Franz E. Neumann德国先后指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威廉韦伯Wilhelm E. Weber德国4.5詹姆斯麦克斯韦James C. Maxwell英国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第五章 交变电流(无)第六章 传感器(无)物理选修3-3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7.2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英国首先在显微镜下研究了布朗运动7.4开尔文Lo

8、rd Kelvin英国提出热力学温标第八章 气体8.1罗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英国各自通过实验发现玻意耳定律埃德姆马略特Edme Mariotte法国8.2雅克查理Jacques A. C. Charles英国发现查理定律约瑟夫盖-吕萨克Joseph L. Gay-Lussac法国发现盖-吕萨克定律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9.2弗里德里希赖尼策尔Friedrich R. Reinitzer奥地利发现某些化合物熔化后的颜色变化,对其颜色的起因进行探究奥托雷曼Otto Lehmann德国发现许多有机化合物与液体和晶体的某些性质相似,并将这些化合物取名为液晶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10.1

9、詹姆斯焦耳James P. Joule英国焦耳的两个实验表明若系统状态通过绝热过程发生变化,做功的数量只由始末两个状态决定,而与做功的方式无关10.2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国认为热是粒子运动的表现,物体由于粒子的剧烈运动而发热罗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英国勒内笛卡儿Rene Descartes法国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英国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英国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瑞士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Mikhil V. Lomonosov俄罗斯本杰明汤普森Benjamin Thompson英国通过炮筒镗孔实验,明确指出支持热的运动

10、说詹姆斯焦耳James P. Joule英国以定量的实验证明热动说的科学性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英国通过实验否定了热的物质说10.3日耳曼盖斯Germain H. Hess俄罗斯发现盖斯定律,被认为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尤利乌斯迈尔Julius R. Mayer德国被公认为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赫尔曼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德国考察了自然界不同的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张力”和“活力”的转换,分析了电磁现象和生物机体中能的守恒问题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 Pauli奥地利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并在后来得到了证实恩里科费米Enric

11、o Fermi美国10.4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J. E. Clausius德国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开尔文Lord Kelvin英国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10.5路德维格玻耳兹曼Ludwig E. Boltzmann奥地利提出熵与微观态的数目的关系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H. Nernst德国为总结出热力学第三定律奠定工作基础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11.4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荷兰确定计算单摆周期的近似公式第十二章 机械波12.5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J. Doppler奥地利发现多普勒效应12.6克里斯蒂安惠

12、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荷兰提出惠更斯原理第十三章 光13.0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英国支持光的微粒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荷兰首先提出光的波动说詹姆斯麦克斯韦James C. Maxwell英国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R. Hertz德国在实验中证实了麦克斯韦的假说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提出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13.1威里布里德斯涅耳Willebrord van R. Snell荷兰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13.3托马斯杨Thomas Young英国通过杨氏干涉实验观

13、察到光的干涉现象13.4奥古斯丁-让菲涅耳Augustin-Jean Fresnel法国按照波动说深入研究了光的衍射,并提出严密地解决衍射问题的数学方法西莫恩-德尼泊松Simeon-Denis Poisson法国按照菲涅耳的理论计算了光在圆盘后的影的问题,发现对于一定的波长、在适当的距离上,影的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但其认为这是荒谬可笑的多米尼克阿拉果Dominique F. J. Arago法国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 Bragg英国首先研究了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奠定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 B

14、ragg英国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H. F. Wilkins英国研究了DNA对X射线的衍射,获得了一系列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样罗莎琳德弗兰克林Rosalind E. Franklin英国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美国根据DNA衍射数据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标志着生物学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 C. Crick英国第十四章 电磁波14.1詹姆斯麦克斯韦James C. Maxwell英国建立经典电磁场理论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R. Hertz德国通过电火花实验等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在人类历史

15、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为无线电技术的开展开拓了道路14.3亚历山大波波夫Alexander S. Popov俄罗斯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无线电报机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意大利14.4约翰贝尔德John L. Baird英国公开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是人类第一次用电来传递活动图像,标志着电视的诞生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15.1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意大利论述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艾伯特迈克尔孙Albert A. Michelson美国通过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得到“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是一样的”的结论爱德华莫雷Edward

16、 W. Morley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提出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15.2布鲁诺罗西Bruno B. Rossi美国在不同高度统计了宇宙线中子的数量,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大卫霍尔David B. Hall美国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A. Lorentz荷兰最有成效地修正了以太理论,但其思想仍被“以太”这个物化的绝对时空所束缚,未能建立新物理学的框架儒勒庞加莱Jules H. Poincare法国首次提出相对性原理的思想,在数学上给出了洛伦兹变换的更简捷的形式,通过论证指出惯性应该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原有的力学只是新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15.3艾伯特爱因

17、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提出爱因斯坦质能方程15.4埃德温哈勃Edwin P. Hubble美国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阿尔诺彭齐亚斯Arno A. Penzias美国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是对于大爆炸宇宙学的最有力的支持之一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 Wilson美国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16.2勒内笛卡儿Rene Descartes法国最先提出动量概念,主张以质量与速率的乘积量度运动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荷兰在论文中明确指出了动量的方向性和守恒性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英国明确地用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动

18、量戈特弗里德莱布尼兹Gottfried W. Leibniz德国主张以质量与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量度运动,认为守恒的应该是质量与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和而不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和让达兰贝尔Jean le R. dAlembert法国指出笛卡儿与莱布尼兹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的守恒性16.4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猜测原子中可能有一种电中性的粒子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英国根据新现象认为新射线不可能是射线,发现了中子瓦尔特博特Walther W. G. Bothe德国用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时,产生了一种未知射线,他们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射线赫伯特贝克尔Herbe

19、rt Becker德国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重复博特和贝克尔的实验,认为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一种康普顿效应,仍然认为“铍射线”是一种射线让约里奥-居里Jean F. Joliot-Curie法国16.5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E. Tsiolkovsky前苏联提出多级火箭概念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17.1威尔海姆维恩Wilhelm Wien德国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瑞利Baron Rayleigh英国詹姆斯金斯James H. Jeans英国修正瑞利公式,也称瑞利金斯公式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德国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成

20、为新物理学思想的基石之一17.2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R. Hertz德国发现最早的光电效应菲利普勒纳德Philipp Lenard德国相继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了光电效应约瑟夫汤姆孙Joseph J. Thomson英国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根据其理论得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 Millikan美国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检验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亚瑟康普顿Arthur H. Compton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吴有训Wu Youxun中国测试了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17.3路易德布罗意Loui

21、s V. de Broglie法国提出德布罗意波,也叫做物质波的假设马克斯劳厄Max Laue德国利用衍射光栅成功检验伦琴射线的波动性克林顿戴维孙Clinton J. Davisson美国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乔治汤姆孙George P. Thomson英国17.4马克斯玻恩Max Born德国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17.5尼尔斯玻尔Niels H. D. Bohr丹麦建立前期量子论,但这个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有限维尔纳海森伯Werner K. Heisenberg德国着眼于对前期量子论的批判,发展了矩阵力学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奥地利根据德布

22、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说建立了波动力学,并将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两种理论融合为量子力学保罗狄拉克Paul A. M. Dirac英国将量子力学发展成为逻辑严谨、方法齐备的崭新理论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18.1尤利乌斯普吕克尔Julius Plucker德国在阴极射线实验中看到玻璃壁上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尤金戈德斯坦Eugen Goldstein德国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约瑟夫汤姆孙Joseph J. Thomson英国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求出了粒子流粒子的比荷,不很准确地测到了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粒子后被称为电子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 Mill

23、ikan美国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电子电荷的数值,从而确定电子的质量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R. Hertz德国认为阴极射线是电磁波,是不带电的亚瑟舒斯特Arthur Schuster德国认为阴极射线粒子质量大于氢原子一样,而电荷量却较氢离子大得多沃尔特考夫曼Walter Kaufmann德国测得更精确的电子比荷数值,但因其不承认阴极射线是粒子,所以他当时没有发表这些结果18.2约瑟夫汤姆孙Joseph J. Thomson英国提出原子的“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但被粒子散射实验所完全否定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盖革和马斯顿进行粒子散射实验,

24、卢瑟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汉斯盖革Hans W. Geiger德国欧内斯特马斯顿Ernest Marsden英国18.3约瑟夫夫琅和费Joseph von Fraunhofer德国发现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今称夫琅和费暗线,后并形成更精细的太阳光谱古斯塔夫基尔霍夫Gustav R. Kirchhoff德国断定太阳光谱中的夫琅和费暗线就是各种物质的特征谱线,开创了光谱分析方法约翰巴耳末Johann J. Balmer瑞士提出计算谱线波长的巴耳末公式,确定的谱线称为巴尔末系18.4尼尔斯玻尔Niels H. D. Bohr丹麦提出玻尔原子理论,认为电子的轨道和原子的能量是量

25、子化的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德国通过弗兰克赫兹实验,证明汞原子的能量确实是量子化的古斯塔夫赫兹Gustav L. Hertz德国第十九章 原子核19.1安东尼贝可勒尔Antoine H. Becquerel法国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版感光的看不见的射线玛丽居里Marie S. Curie法国对铀和含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两种能够发出更强射线的新元素,并分别命名为钋和镭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法国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用镭放射出的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核中打出了质子,并猜测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中子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英国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证实了卢瑟福的猜想威尔海姆伦琴Wilhelm C. Rontgen德国发现X射线,即伦琴射线19.3查尔斯威耳逊Charles T. R. Wilson英国发明威耳逊云室汉斯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