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新授课 “有效问题”探究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徐进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授课 问题导学 有效问题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新授课往往是问题导学模式的主阵地,其中“有效问题”的研究则是最为核心的探讨内容。现有高中语文新授课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设计的弊病:脱离文本、急功近利、浅尝辄止、零碎无序。 “问题”有效性的标准:能调动学生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理解、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运用“问题导学”理论,使语文教育成为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是当前国内基础教育中非常有意义
2、的研究课题。高中语文新授课往往是问题导学模式的主阵地,其中“有效问题”的研究则是最为核心的探讨内容。一、高中语文新授课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设计的弊病1、脱离文本“问题导学”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点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领、提示,把繁琐的提问改为学生潜心读书思考,给学生一个自主读书、自我领悟的舞台。而现实教学中,有些老师完全脱离了课文本身,信马由缰,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基于课前。我听一位老师教授现代散文选读中丰子恺的送考这篇课文,整节课都在讨论现有高考制度的弊与利,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心理刻画都未做详细分析,真是令人遗憾。2、急功近利有些教师在语文课堂
3、上急于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所以往往开头就抛出一个统摄全文的大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很难一下子深入课本、深入作者的内心,课堂就很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最后不得不由老师自己唱“独角戏”,课后还抱怨学生太笨、预习不充分。其实是教师本身对这个问题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分析。善于提问的教师是根据课文难度、学生水平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维的训练和语言的表达中得到提升、获得快乐。3、浅尝辄止具有思维含量、能够激发“思维对话”的“问题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犹为重要,所以课堂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有价值、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文本先做细致的分析,对问题先做认真的思考。
4、而有些教师则是浅尝辄止,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教师很是得意。但是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能算好问题吗?好的问题应如投进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学生的心中荡起涟漪,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化的解读。4、零碎无序新授课设计的问题应该是由一个“主问题”引导下的若干“子问题”,问题本身应是紧密关联、环环相扣的,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聚”。但不少课堂的问题却是零碎杂乱、没有章法的,真是“形散神也散”了。有一位老师教授苏教版必修三拿来主义一课,共提出了二十个大大小小的问题,看上去课堂很热闹,可静下心来想想,这些问题到底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有些问题是不是非提不可。我觉得
5、教师在上新课前应该更像一位厨师,对材料如何取舍、如何搭配,要胸有成竹。二、高中语文新授课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有效性的标准1、能调动学生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理解、应用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开展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根据语境把握语句含义,掌握写作技巧,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二听听那冷雨一课时,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从头至尾,作者选择了“雨”作为情感表达
6、的依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提示: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学生在分析了文本后回答: “听听那冷雨”中的“冷”,字面上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内在的“冷”则是作者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作者在最后一节就写到听不到雨声,作者的心中是失落的,其实更是为25年没有回到祖国的深深遗憾和感伤,即家国之思。雨为了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是为了表现深厚悠长的文化之脉。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学生们又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再次深入文本,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得人生呢,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
7、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最后老师提出思考:文末一句话“窗外在喊谁”? 谁在喊呢?经过前面的品读、分析,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整节课,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文本进行了独立、个性化的解读,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激烈的碰撞,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2、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
8、力,这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通过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使语文课堂增加思想的深度。一位老师教完祝福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阿毛没有死,那么祥林嫂的命运会不会因此改变?”这个问题一提,教室里沸腾了,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挑战。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去驰骋,而不能束缚他们的翅膀。“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答案应该丰富多彩。3、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
9、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播放了优美、舒缓的钢琴曲,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中去阅读美文,构想那优美恬静的荷塘月色。然后提出问题:本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怎么来画这幅画? 学生们跃跃欲试,都兴高采烈的谈了自己的构想,俨然成了一位位艺术大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渗透了音乐、美术的艺术熏染,师生沉浸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在语文新课的问题上,适当的运用“艺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当前受到全世界基础教育领域重视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莆田市数字集团有限公司公开选聘11名专业人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湖北十堰市郧阳区聘请政务服务志愿监督员1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西梧州市公安局第二批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6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4月杭州市采荷中学编外教师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地铁集团招聘8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黑龙江富裕县龙安桥镇人民政府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安徽合肥瑶海区某物业集团公司对外招聘95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吉林农业大学招聘博士及急需紧缺人才80人(1号)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佳木斯市汤原县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4年新高考Ⅰ卷英语真题(原卷+答案)
- 2025山东东营公安招录辅警39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临聘人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考语文 热点04 现代文阅读II之理论与文本互证类题(解析版)
- 预制混凝土检查井采购合同模板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五单元:走近大国工匠(一)展示国家工程-了解工匠贡献【课件】
- 《声声慢》省赛一等奖
-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管理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修复技术规程
- 变压器主保护基本知识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