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 咕咚文本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弄清真相,不要盲目跟从。本课是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并在一年级上学期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猜字、认字。在课文理解方面,要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

2、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种方法猜测字音;正确读写生字。一、揭示课题,猜测读音1.玩“猜字”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咕、咚”二字,引导学生观察

3、字形并自由交流。学生发现“咕、咚”二字均由熟字相加组成:口+古咕,口+冬咚。教师肯定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猜测字音。生1:我觉得第一个字应该读“”,第二个字应该读“dn”,因为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古、冬”的读音就是这两个字的读音。生2:我觉得第一个字应该读“”,第二个字应该读“”,连起来就是 dn。我曾听说过这个词。“咕咚”,它们都是口字旁,这是写声音的词语。2.小结揭题。师:真棒!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dn”。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猜读生字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

4、到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然后同桌、小组交流,把字音读正确。(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分小组交流: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课件出示鹿、象、羊图片)学生观察图中动物,从而猜对“鹿、象、羊”的读音。(2)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如,“咕、咚、吓、拦、领”。4.(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采用多形式认读,教师正音。 了 进 了一跳 山 小 大 牛 住 着教师正音:“熟”是翘舌音,要与口语(shóu)相区别;“命、领、咚”是后鼻音;“拦”是前鼻音,声母是“l”。5.交

5、流识记生字的方法。(1)与形近字比较识记:熟热;逃桃;命伞。(2)加一加识记:里+予=野;口+古咕;口+冬咚;口+下吓;令+页领。(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识记。如,“掉下来”中的“掉”,“拦住问”中的“拦”,“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它们的大致意思。(4)组词识记。熟熟人 成熟 熟透 野野花 野草 野鸭 命救命 活命 生命6.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7.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更通顺。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认读并口头组词。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

6、空。左窄右宽。“口”小居左上,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下”第一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第二笔竖较长,点跨横中线。左窄右宽。“白”字略短于竖心旁,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左右结构。右边第一笔折后略往左倾斜,竖提较长,捺的收笔略高于竖提。上下结构。宝盖头和第四笔短横都位于上半格;“豕”前三撇有长有短,间距匀称,最后两笔撇收捺放。独体字。倒八头位于上半格中间,分列竖中线两边。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一,第三横最舒展,竖写在竖中线上。独体字。上收下放。重心对正,形体偏长。第六笔撇从“口”中斜出。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错位。“日”部横折的折在竖中线上;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左部的第二横。3.学生先描红、再临摹,教师巡视

7、指导。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议:这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写得不好,需要怎样改正?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图文对照,自由朗读课文,碰到长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1)“咕咚”到底是什么?文中讲了哪几种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2)课文配了几幅图?每幅图对应哪几个自然段?3.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鼓励。(1)“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文中讲了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和野牛这几种动物。我最喜欢野牛,因为只有野牛提出了质疑。(2)课文共配了4幅图。第

8、一幅图对应第1、2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第6、7自然段。5.图文对照,朗读课文。(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将下面的句子读正确。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观察插图二,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师生正音,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3)观察插图三、四,说说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指名朗读第57自然段,师生正音,教师重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野

9、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6.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木瓜掉进湖里,咕咚_跑_跑_跑_拦住问,都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回到湖边,木瓜掉进湖里,咕咚大伙笑。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总结时要特意强调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猜字、认字。同时告诉学生猜字有可能猜错,对于拿不准的生字的读音,要记得去查查字典或者请教他人来验证。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1)同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在识字、读文方面有哪些收获。(2)同桌合作读一读课文,体会文

10、中人物说话的语气。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2.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断。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教师抽取生字卡,学生抢读并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其他学生听写词语。吓人 可怕 怕生 跟着 跟从 大家 家人 山羊 羊角 大象 气象 都是2.指四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幅图所对应的内容)其余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认真听。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二、图文对照,重点探究1.图文对照,学习第1、2自然段。导语: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这时候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

11、湖里,咕咚!听到这咕咚声,兔子是怎么做的?(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2)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你认为“咕咚”是什么?(“咕咚”是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兔子以为“咕咚”是什么?它为什么拔腿就跑?(兔子以为“咕咚”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所以它吓得拔腿就跑。)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想象:小猴子看见了是怎么问兔子的?(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3)重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看图理解“拔腿就跑”一词,学生演演这个动作。创设情境,指名扮演兔子,朗读兔子的话,读出

12、兔子害怕、慌张的心情。小结:第2自然段先讲听到咕咚声时兔子的做法,再写兔子是怎么说的。2.图文对照,学习第3、4自然段。过渡:小兔子边跑边叫,被谁听见了?大家听见后,又是怎么做的?(1)指导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2)指名读第3自然段,看看小猴子是怎么叫的。(小猴子连用两个“不好啦!”。)指名读兔子的话,教师读小猴子的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读得越来越快)生:读得越来越快,说明动物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指名读小猴子的话。(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中的大伙都有谁?它们又是怎么做、怎么叫的?(有狐狸

13、、山羊、小鹿,它们听了,也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咕咚”要来吃它们了,真是太可怕了,你能读出可怕、着急的语气吗?(4)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的心理。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 ):“_!”小鹿一听,就_。他( ):“_!”大象一听,_。他( ):“_!”学生选取其中一个角色扮演。教师引读课文,再次体验动物害怕、慌乱的情景。(5)对比语言。指三名学生分别朗读兔子、小猴子和大伙的对话,看看它

14、们讲的话是否相同,不同在哪里。生: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他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从它们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指名读第24自然段,感受动物们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谁,“咕咚”为什么可怕,只是拼命地跑、拼命地大叫的“热闹”场面。3.图文对照,学习第5自然段。过渡:是啊,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这不,就连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了。大家都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它是谁呢?(1)指名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谁跟大家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

15、由朗读,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A.“拦”,指名演示“拦”的动作。野牛没有跟着大家“跑”,而是“拦”住了大家。B.“问”,野牛没有跟着大家“叫”,而是“问”,它先问大象,再问大伙,最后问兔子。指名分角色朗读野牛和大象的对话,野牛的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野牛问了大象,还问了谁?它是怎么问的?谁来当野牛,逐一采访被“咕咚”吓坏了的小动物?生1: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你们都看见了?”生2:野牛问兔子:“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指名读兔子的话。小结:原来兔子也没看见“咕咚”,而是耳朵听见的啊。(2)图文对照,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4.图文对照,学习第6、7自然段。(1)指导看第四幅插图,说一说小动物

16、们在干什么。(大伙知道“咕咚”的真相后都笑了。)(2)自由读第6自然段,说说大伙是怎样知道真相的。(它们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3)在知道了真相后,它们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知道“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的真相后,觉得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都笑了。)(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可笑的语气。(5)此时的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三、总结全文,作业设计1.教师小结。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今后遇到事情,

17、我们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要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2.戴上头饰,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然后观看动画片咕咚来了。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游戏导入,渗透识字方法(教学重点)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吧?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学一学”。学什么呢?根据老师的语言提示,你模拟出声音。师:小鸡的叫声,谁会模仿?生:叽叽叽。师:小青蛙的叫声。生:呱呱呱。师:第三个有点难,需要好好回忆。你们班主任老师的笑声。(生哈哈笑)“学一学”只是游戏的第一关。游戏的第二关是“猜一猜”。这三种声音都可以用汉字表示。老师这儿有三组汉字,哪一组汉字是谁的声音?为什么?(课件出示:1.哈哈2.呱呱3.

18、叽叽)师:小鸡的叫声应该是几号?生:3号。师:为什么?(生摇头,表示不知)他说不出理由,只是靠感觉。那可不行,谁来帮他?生:因为小鸡的叫声是“叽叽”,“叽”的左边是一张口,说明和嘴巴有关,右边是个“几”。师:对,“几”的读音和“叽”很像。你是根据字形和读音猜出来,对吗?(生点头)谁能像这样来猜猜小青蛙的声音是几号汉字?生:是2号“呱呱”。它左边是一张口,是嘴巴叫,右边是一个西瓜的瓜,读音和青蛙的叫声很像。师:你说得很清楚。那班主任的笑声显然就是几号?生:(齐)1号,哈哈。师:我们把这三个词读一读。生:(齐)哈哈、呱呱、叽叽。师:你看,汉字就是这么有趣!现在请你再来猜猜,这两个字读什么?(课件出

19、示:咕咚)生: dn。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生:“咕”的左边是一个“口”,右边是一个“古”。“咚”的左边是一个“口”,右边是一个“冬”。师:是的,她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拼一拼。(课件出示拼音,生拼读)师:刚刚猜对的,给自己鼓掌。(生鼓掌)都猜对啦,太厉害了!今天我们上的课就和“咕咚”有关。赏析: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采用了游戏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模仿小鸡、小青蛙的叫声和班主任老师的笑声,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课堂教学也顿时活跃起来。在学生模仿结束之后,教师接着呈现“叽叽”“呱呱”“哈哈”等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象声词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引

20、导学生自主猜测“咕咚”的读音,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十分自然地引出了咕咚一课的学习。这样的游戏导入,融情趣和智慧于一体,可谓别具匠心。1.猜字、识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从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我就让学生试着猜“咕咚”的字音,并教给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中猜测字音,大大激发了学生读文识字的兴趣。2.本文是一篇连环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画面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心理,学生很快就读懂了故事内容,并能够体会到不思考、盲目跟从带来的不良后果,理解课文的内核。20 咕咚【课前解析】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

21、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看了才明白:原来“咕咚”是成熟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从这个故事中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关注课题:全文以课题“咕咚”为线索展开有趣的故事情节,开头“咕咚”创设声音氛围,引发思考,中间以“咕咚”串联小动物的行为,结尾以“咕咚”声音结束,揭示咕咚声的来源。关注插图:全文共7个自然段,4个插图。四幅图对应故事的四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图意,找出相对应段落。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在借助插图猜字、认字

22、、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够逐步自主地梳理文本信息,较快地读懂故事内容。关注课后习题2:本文课后第2题是继第七单元学习“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之后,进一步实践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这项阅读能力。在课后习题1识字基础上,学生先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动物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再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模仿动物动作等方式思考野牛与其他动物面对问题时的区别,从而找出信息来推断“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关注生活常识:熟透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关注生活常识,使学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或实地去看看,才不会发生故事里这种可笑的事情。关注词语学习:“野牛、

23、大象、小鹿”可以借助插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猜读识记; “咕咚、吓、拦、领”借助形声字结构规律猜读;“熟了、掉进、湖里、可怕极了、逃命、领着”借助拼音学习读词语。关注识字写字:本文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借助图画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猜字、识字,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共7个,其中4个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书写规律。“家”“象”两个字撇画较多,教师示范时重点指导注意观察起笔位置和行笔的方向。学生书空练习生字书写,低年级书写时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

24、写“吓、怕”等7个字。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字、认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借助插图学习1至4自然段,了解故事内容。【教学过程】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音频,猜测声音。教师导入: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看看谁猜得最正确?预设:下雨声、

25、鼓掌声、敲击声、咕咚声 教师追问:最后出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咕咚教师顺势引导: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20课咕咚,看看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2.出示课题,发现规律。(板书:20咕咚)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请你认真观察“咕咚”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我发现了“咕咚”这两个字都是描写声音的词语。预设2:我发现了“咕咚”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预设3:我还发现“咕”去掉“口”读“古”,它俩读音很接近,“咚”字去掉“口”后读音一样。教师引导:同学们火眼金睛都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形声结合的方法来识字。请再次齐读课题:咕咚。“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看吧。(设计意图:由各种

26、音频入手,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的同时与学习的内容也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看拼音随文识字。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的生字圈出来,试着用其他方法猜猜它们的读音。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都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认识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吧,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正确,听得最认真。预设1:我通过看课文中的图认识了野牛、拦住、羊、鹿这些词语。预设2: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木瓜熟(shú)了的“熟”、掉这些字。老师提示:同学们,木瓜熟(shú)了,“熟”这个字注意与口语“熟”(s

27、hóu)要注意区分,我们再来读一遍。预设3:我认识“下”,我猜“吓”和“下”的读音一样。预设4:我想象着小动物的动作猜出了“逃命、领着”这些词。老师提示:同学们,“命、领”都是后鼻音,我们要读正确,咱们再来读一遍。教师评价: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能用这么多的方法来识字!其他同学也赶快试试吧。2.归类认读生字。(1)看图识字。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上都有谁呢?预设:大象、小鹿、野牛、小羊教师引导:同学们自己认识了这么多字,太棒了。课文里还有很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吧。预设:兔子、小猴子、狐狸、小鹿.(2)借助形声字记形、猜义。教师引导:下面这些字也很有意思,请

28、大家观察这些字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补充小结:咕、咚、吓、拦都是形声字,它的读音与右边字相近或同音。(3)对比识记,与熟字比较。教师引导:同学们学得可真快!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字你还认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它们的?预设1:“逃跑”的“逃”和“桃花”的“逃”都念二声táo,并且都有“兆”。预设2:“熟”和“热”它们都有四点水,右上角都是“丸”。 预设3:“命”和“伞”上方都是“人”,“伞”字下面仿佛有个人在撑伞。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十分仔细,我们在识字过程中遇到类似的字就可以比一比它们的结构特点,然后进行记忆。教师引导:快来给他们组词吧。预设:熟了、热闹、逃命、雨伞、逃跑

29、、桃花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宝宝吧。3.再读课文。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吧,我们把字词读得又快又准了,现在把这些字词送到课文里,再来读一遍课文,相信你大声朗读肯定读得更好听,快开始吧。(设计意图:本文是本册第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生字比较多,识记难度大,从初读课文时看拼音随文识字、自由朗读猜字音到归类认读生字,最后又回归课文巩固生字,设置多样、有趣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在一遍遍朗读中,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三、借助插图,了解内容1.图文对应,发现规律。教师启发: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这四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我发现了这四幅连环画对应的是课文内容

30、。预设2:我发现了第一幅图对应课文1、2自然段,第二幅对应课文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课文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课文6、7自然段。2.图文对应,朗读课文。(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观察插图一,请你说说图上画了什么?预设1:图片上有一棵高高的木瓜树,并且有个木瓜掉进了湖里。预设2:在河边,有一只兔子在跑。教师提示: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1、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第一幅图的。教师提示:我们读长句子读正确的同时要注意停顿,谁来试试下面的句子。教师范读: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学生练读。(2)教师引导:观察第二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来朗读3

31、、4自然段。预设1:我发现其他小动物们都跟着兔子跑起来了。预设2:我发现小动物们一听小兔子说就跑了起来,连想都没想。(3)教师引导: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在奔跑呢,观察第三幅插图,朗读第5自然段,你又发现了什么?预设1:我发现野牛没有跑。预设2:我发现野牛不但没有跑,他还拦住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4)教师引导:结果怎么样了?观察第四幅图,请你来朗读第6、7自然段。预设1: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发现了真相。预设2:原来“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预设3:大家都笑了。3.图文对照,梳理脉络。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完课文我们发现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插图很匹配,我们边读边来选一选吧。(1)出示课文四幅

32、图和四个句子:预设:第一幅图选D,第二幅图选C,第三幅图选B,最后一幅图选A(2)根据图文对应,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同学们的选择都正确,现在哪位同学可以看着插图简单讲讲这个故事?预设:咕咚这篇课文讲的是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们也跟着兔子边跑边喊,只有野牛拦住大家问逃命的原因,最后动物们一起来到湖边寻找“咕咚”声响的原因。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些小动物们发生的故事可真好玩啊,那为什么会发出“咕咚”一声响啊,现在咱们一起走进这有趣的故事探究原因吧!(设计意图:借用图文对应的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梳理故事情节,最后在“看图匹配文字”中,学生通过边朗读重点句子边

33、匹配插图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四、借助插图,探究课文(一)学习1、2自然段1.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这时候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听到这个“咕咚”声,兔子怎么做的?预设1: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预设2: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教师提示:什么是 “拔腿就跑”?谁来演演这个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我从书上的第一幅图观察到兔子迈着大步逃跑。教师边做动作边说:是啊,兔子甩开胳膊,迈着大步,这是“拔腿就跑”。(板书:兔子 跑)3.教师设置情境:咱们现在就在湖边,同学们就是兔子。我问问你:“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

34、腿就跑呀?”预设:学生边演边说:“咕咚”来了,可怕极了!快跑呀!教师追问: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跑那么快呀?预设1:“咕咚”是不是一个大怪物呀,我得快点逃跑!预设2:我好害怕呀!4.师生共读第2自然段:现在全班一起来扮演兔子,“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听见了,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合作。预设:学生角色扮演兔子齐读第2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兔子紧张、害怕的心情。(二)学习第3、4自然段1.教师启发:小猴子、狐理、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大家看第二幅插图,在文中用圆圈将动物画出来,用横线画出小动物们的行为。2.师生交流。预设1:小猴子一

35、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过渡:谁来试着模仿小猴子说话,边说边演出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的动作。学生模仿。过渡:是啊,小猴子也害怕得很,赶紧跟着兔子一起跑,那其他小动物们呢?(板书:猴子 跟着跑)预设2: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预设3: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教师小结:所有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了,不同的动物相同的表现。你试着选择一种动物,试着读一读吧!(板书:狐狸 山羊 小鹿 大象 跟着跑)3.教师引导:从小动物们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1:我觉得小动物们都特别害怕。预设2:我

36、觉得他们非常慌张。追问:你从哪感受到的?预设1:我从“一边跑一边叫、跟着、跑”这些地方中感受到动物们害怕极了。 预设2:我从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感受到的。预设3:我从插图中观察到动物们脚下的步子迈得非常大,看出他们都特别害怕!4.教师指导朗读:是啊,你可真会观察,动物们迈开大步,边跑边叫,很慌张,肯定害怕极了,现在就请大家带着害怕的感受一起读3、4自然段吧。5.教师提示: 3、4自然段有很多语气词“啦、哇、啊”以及感叹号,你试着读一读。同学们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语气词的读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三)角色扮演,体会特点1.教师引导: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动物,根据他的特点说一说,演一演。

37、预设:朗读表演时要注意学生语气的指导,如“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要读出慌张和害怕。动作要符合小动物的特点,如“小猴子一听,扔下香蕉,就跟着飞奔起来。”再如大象“边跑边喘着粗气说”等。2.教师引导:同学们,动物们都害怕极了,想象当时的场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预设:乱糟糟、乱成一团教师点拨:文中用的哪一个词?预设:热闹教师请几名学生进行表演。3.教师小结:是啊,所有的动物又跑又叫,这下可热闹了。他们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谁,为什么可怕?只是看到别人逃命就认为“咕咚”很害怕,非常危险,从而慌成一团,看起来真是有些好笑。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设计意图:教学中先让学生

38、带着问题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到课文中相关的信息,进行感兴趣的朗读;再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模仿等方法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最后创设情境开展仿说,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有感情朗读,从中再次体会动物们害怕的心理。在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中,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板书设计 兔子 跑 猴子 跟着跑 20 咕咚 狐狸 山羊 跟着跑 小鹿 大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吓、怕、跟”等7个字。2.借助插图学习5至7自然段,了解故事内容。3.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巩固识字。教师导入:同

39、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新的词语,快来读一读吧。2.自由朗读,回顾课文。教师导入:同学们读一读14自然段,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预设: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小兔子、小猴子、狐狸、大象都害怕极了,想也不想“咕咚”是谁,大家就跟着一起逃命。教师提示:所有的动物都跟着去逃命了吗?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们继续学习57自然段。(设计意图:上课开始,通过复习词语、借助插图朗读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本节课继续学习5-7自然段做铺垫。设置疑问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启新课。)二、借助插图,探究课文1.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40、课文5自然段,借助图片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预设: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教师提示: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板书:野牛)预设:野牛想知道“咕咚”到底是什么,于是他拦住了大伙询问情况。(板书: 拦住问)教师提示:你会做“拦住”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你来做做动作。教师引导: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后是怎样问的? 预设:野牛先问大象,再问小猴子、小鹿、狐狸、山羊,最后问兔子。教师提示:那野牛是怎么问的呢?其他小动物们又是如何回答的呢?预设:野牛很冷静地提出疑问,小动物们很着急、不知所措地回答。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咱们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预

41、设:朗读中教师重点抓住疑问句,读出野牛冷静的语气。可以采用“野牛先问再问”的句式进行不断地追问,学生进入角色,初步感悟野牛很会思考,其他小动物不动脑筋,只是盲目跟从。2.学习第6、7自然段,了解故事真相。预设:动物们来到湖边,终于知道了“咕咚”的真相,都笑了。教师引导:大伙是怎样知道事情的真相的?预设:动物们来到湖边,发现木瓜熟了,掉进湖里。教师追问:“咕咚”究竟是什么? 预设:木瓜熟透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板书:木瓜掉到湖里)教师点拨:第7自然段的“大伙”指谁?为什么都笑了?预设1:“大伙”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预设2:他们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开心地笑了。预设3:他们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教师引导:小动物们笑过之后,心里会怎么想呢?预设1:小兔想:我以后遇到事情一定不盲目害怕、瞎跑,要多动脑筋,认真思考,弄清楚事情真相。预设2: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教师小结:是啊,我们不能像小兔子他们一样盲目瞎跑,要向遇事冷静、会思考、有主见的野牛学习。(板书:遇事要思考 不盲目跟从)(设计意图:先借助图片说说课文内容后初步朗读课文,再通过重点词语“拦住”以及疑问句进行重点朗读句子,最后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体会野牛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