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体说明所用符号为了便于理解或突出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本手册中使用了下列符号/图标:包含重要安全说明和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当前状况和规格BMW车辆满足最高的安全和质量要求。环保、客户利益、设计或结构方面的要求变化促使我们不断开发车辆的系统和组件。因此本手册中的内容与培训所用车辆情况可能会不一致。本手册主要介绍欧规左侧驾驶型车辆。右侧驾驶型车辆部分操作元件或组件的布置位置与本手册图示情况不同。针对不同市场和出口的配置型号可能还有其他不同之处。其他信息来源有关各主题的其他信息请参见:用户手册ISTA。方式:conceptinfobmw.de©2015 BMW AG(慕
2、尼黑)BMW AG(慕尼黑)的不得本手册的手册中所包含的信息是 BMW技术培训的组成部分,适用于技术培训培训师和学员。有关技术数据方面的更改/补充情况请参见 BMW团的最新信息系统。人: Sebastian Riedel:+49 (0) 89 382 6 044电子邮箱: ebas an.rs.rielbmde信息状态 2015 年 6 月技术培训G11/G12 底盘目录1.简介51.1.研发代码51.2.1.3.底盘比较5底盘概览61.3.1.技术亮点82.车桥92.1. 前桥92.1.1. 前桥托架型号112.1.2. 售后服务信息122.2.后桥.152.2.1.售后服务信息163.空气
3、悬架 . .203.1.空气供给装置223.1.1.技术数据273.1.2.电磁阀体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83.2.3.3.3.4.29车辆高度传感器.31运行策略333.4.1. 较高高度373.4.2. 正常高度383.4.3. 运动高度39售后服务信息403.5.1.抬起车辆403.5.3.5.2.3.5.3.3.5.4.运输模式41空气悬架排气41空气悬架加注413.6.系统路图424.制动器 . .444.1.行车制动器454 1.制动器设计454. 2.踏板机构固定方式464.2.驻车制动器474 2.1.功能504. 2.制动试验台51服信息524 3.1.行车制动器524 3
4、4.3.2.驻车制动器53G11/G12 底盘目录5.车轮/轮胎545.1.轮胎失压识别系统555.2.5.3.轮胎失压显示 RPA56轮胎5.3.1.系统 RDC58车轮电子装置606.行驶动态管理系统616.1.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636.1.1.6.1.2.6.1.3.回路图66功能67系统电路图. 696.2.转向系统716.2.1.方向盘726.2.2.6.2.3.6.2.4.6.2.5.电动转向柱调节装置74型号概览75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77服务信息. 846.2.6.系统电路图. 856.3.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 916.3.1.减振器结构916.3.2
5、.系统概览936.3.3.减振器电动调节956.4.6.5.稳定杆98标准底盘1006.5.1.底盘调校101Executive Drive Pro1026.6.1.前瞻式调节1046.6.6.6.2.6.6.3.6.6.4.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ARS108调策略. .115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 系统电路图119G11/G12 底盘1. 简介简介1.1. 研发代码新款 BMW 7 系自 2015 年 10 月起分两种型号上市。为 G12。在本信息中将两款车型称为 G11/G12。号研发代码为 G11,长轴距型号研发代码在底盘方面,新款 BMW 7 系在不影响行驶动力特性的前提下提高
6、了舒适性。G11 和 G12 两款车型在底盘方面不同。G11 与 G12 相比采取更加运动的调校设计1.2. 底盘比较组件F01/F02G 1/G12前悬架钢制弹簧气悬架前稳定杆传统或主动式侧定杆 ARS传统或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EARS后悬架钢制弹簧或空气悬架(F01 选装配置)空气悬架后稳定杆传统或动式侧倾稳定杆 ARS传统或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EARS后制动器制动盘最大直径 35 mm制动盘最大直径 370 mm5驻车制动器带电械式驻车制动器 EMF 的鼓式带电动驻车制动器所用组合式制动制动器钳的盘式制动器前制动器制动盘最大直径 48 mm制动盘最大直径 395 mm后减振系统电子减振器
7、控制系统 E C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后桥五连杆后桥五连杆后桥前减振系统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前桥双横臂前桥双横臂前桥G11/G12 底盘1. 简介组件F01/F02G11/G12轮胎系统 RDCRDC Low(选装配置,美国除外)RDCi(选装配置,欧洲和美国除外)1.3. 底盘概览G11/G12 底盘览索引说明212 V 蓄电池(车载网络支持措施)4电动转向柱调节装置65方向盘3制动助力器1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转向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或 Integral 主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或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转向系统车轮/轮胎防爆轮胎(RSC)标准轮胎G11
8、/G12 底盘1. 简介索引说明五连杆后桥 HA57后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 EARSH(选装配置)911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空气供给装置13后桥带集成式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15前桥盘式制动器17前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 EARSV(选装配置)下表对 G11 和 G12 底盘进行了比较。G11G12轴距3070 mm307 mm3210 mm3210 mm离地间隙135 mm135 mm135 mm135 mm最小车辆高度14 8 mm468 mm1475 mm1475 mm较高水平车辆高度14 9 mm1489 mm1505 mm1505 mm*转弯直径数据针对用标准转向系统的车辆。在国
9、型号 辆上述数据中的离地间隙更大、车辆高度略有增加。7运动水平车辆高度486 mm1486 mm1475 mm1475 mm正常水平车辆高度478 m1478 mm1485 mm1485 mm最大车辆高度1498 mm1498 mm1505 mm1505 mm转弯直径12 3m12.5 m12.8 m12.9 m后轮驱动四轮驱动后轮驱动四轮驱动18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电械式助力系统)16双横臂前桥14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124 l 蓄压器102 l 蓄压器8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 HSR(选装配置)6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G11/G12 底盘1. 简介1.3.1. 技术亮点下表列出了 G1
10、1/G12 底盘的不同配置型号。标准底盘系统Integral主动转向系统Executive Drive Pro采用可变齿条几何形状的 EPSx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x前桥稳定杆x前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V车轮度传感器x附加蓄电池(12 V)x作为对标准底盘的补充可提供以下选装配置: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Executive Drive Pro。这两项选装配置可以相互组合并可用于所有动力传动系型号(也包括 xDrive)。由于这两个选装配置系统已完全电气化,因此降低了二 化碳排放量并提高了控制动态性。就客户感知而言,这体现在耗油量降低、舒适性提高且运动驾驶 受增强驾驶员可通过驾驶体验
11、开关影响各底盘控制系统的调节性能。相关详细介绍参见驶员辅助系统”。信息“G11/G12 驾8立体摄像机x后桥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杆 EARSHx后桥稳定杆x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x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 HSRx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xG11/G12 底盘2. 车桥车桥2.1. 前桥双横臂前桥可在任何行驶情况下对前车轮与路面的外倾角进行最佳校正。因此进行弹簧压缩和伸长移动时,车轮与路面的外倾角始终保持在可确保以最佳方式传输侧向力的程度。这样可使轮胎与道路间形成完美接触,从而使轮胎能够传输较高侧向力。由此可达到较高横向 度,且无需进行较硬底盘调校。在双横臂前桥上,减振器不负责进行车轮导向。因此减
12、振器几乎不承受横向力且能够对不平路面做出灵敏反应。由于双横臂前桥采用一个小运动杠杆臂,因此路面接缝或坑洼等干扰因素仅矩。转向轴产生一个较小力通过将所有优点综合在一起,双横臂前桥可解决舒适性与运动性的目标。9G11/G12 底盘2. 车桥xDrive G11/G12 前桥概索引说明2电子减振 控制系统 EDC 执行机构4转向器6连接转向器的转向轴十字轴万向节8支撑杆107侧面铸件5横梁3下部横摆臂1空气弹簧减振支柱支撑座G11/G12 底盘2. 车桥索引说明后部推力缓冲板10连接转向柱的转向轴十字轴万向节1214纵梁16车轮轴承单元18拉杆20前部维修盖板22角铸件24弹簧减振支柱支架为了实现尽
13、可能小的车重,前桥组件几乎完全由铝合金制成。双横臂前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可承受较大横向度因此具有较高灵敏性转弯行驶时在不影响行驶舒适性的前提下具有出色的侧倾支撑性能具有良好、舒 的车桥弹簧支撑特性和稳定的直线行驶特性由于干扰因素影响较小,因此更舒适。除行驶动力性 行驶舒适性外,双横臂前桥还具有各种防撞功能。前桥托架是车身防撞结构的组成部分且形成了另一条负荷路径。由此可满足更高的行人保护要求。由无法确保车辆稳定性,因此不允许未装推力缓冲板进行行驶。2.1.1. 前桥托架型号根据车辆配置使用两种不同的前桥托架。1123角铸件连接件21拉杆19横管17转向横拉杆球头15摆动支座13上部三角横摆臂11
14、转向轴9维修口G11/G12 底盘2. 车桥G11/G12 前桥托架型号索引说明B四轮驱动 xDrive2.1.2. 售后服务信息维修时可使用两种不同的三角横摆臂进外倾校正G11/G12 上部三角横摆臂外倾校正12A后轮驱动 sDriveG11/G12 底盘2. 车桥索引说明B上部三角横摆臂外倾校正 -30 min为了避免上部三角横摆臂球轴承损坏,进行拆卸或安装作业时应注意球销弯角不超过 55°。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更换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前桥四轮。更换一个前桥部件需进行四轮定转向器是下部横摆臂橡胶支座是拉杆橡胶支座否上部三角横摆臂橡胶支座否摆动支座是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否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松
15、开个部的情况下进行前桥四轮。松开前桥螺栓连接件需进行四轮转向器连接前桥托架是部横摆臂连接摆动支座否拉杆连接摆动支座否上部三角横摆臂连接摆动支座否13上部三角横摆臂连接车身否拉杆连接前桥托架否下部横摆 连接前桥托架是前桥托架连身否支撑座车轮轴承否转向横拉杆是上部三角横摆臂否拉杆否下部横摆臂是前桥托架是A上部三角横摆臂外倾校正 +30 minG11/G12 底盘2. 车桥松开前桥螺栓连接件需进行四轮转向横拉杆球头连接转向横拉杆是弹簧减振支柱连接下部横摆臂否下部转向轴连接转向器否14上部转向轴连接转向柱否支撑座连接车身否转向横拉杆球头连接摆动支座否转向横拉杆连接转向器否G11/G12 底盘2. 车桥
16、2.2. 后桥G11/G12 后桥览索引说明2空气弹簧减振支柱4后部橡胶支座155导风翼3前部橡胶支座1支撑座G11/G12 底盘2. 车桥索引说明横摆臂7车轮轴承单元911纵摆臂13推力杆G11/G12 五连杆后桥具有车轮导向精确的特点,特别是在例如负荷变化期间或 转弯行驶向直线行驶过渡期间等各种行驶情况下。此外,五连杆后桥还可在确保运动行驶动力的同时实现很高的舒适性。通过以下措施解决上述目标:双电动后桥橡胶支座较高的后桥托架结构刚度较大的后桥托架支撑面。通过使用铝合金车轮托架以及各种铝合金锻造连杆和钢板连杆可保持较低的五连杆后桥非簧载质量。通过运动点的巧妙设计以及球销和橡胶支座的精确布置可
17、在确保最佳车轮导向的同时实现较大弹簧行程范围。由于有效杠杆臂较小,对路面干 特别不敏感。非常坚固的连杆以及无扭转后桥托架和通过推力杆形成的车身连接都可确保非常精确的车轮导向。连杆下方的导风翼确保涡流较小从而提高车辆效率。2.2.1. 售后服务信息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换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后桥四轮。更换一个后桥部件需进行四轮后桥托架橡胶支座是前束控制臂是16纵摆臂是外倾控制臂是后桥托架是14车桥托架12导向臂10车轮托架8前束控制臂6外倾控制臂G11/G12 底盘2. 车桥更换一个后桥部件需进行四轮车轮托架上的球销是车轮托架是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否下表列出了何时需在松开一个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后桥四轮。松开一
18、个后桥部件需进行四轮前推力杆连接车身否外倾控制臂连接车轮托架是前束控制臂连接车轮托架否纵摆臂连接车轮托架是导向臂连接车轮托架否横摆臂连接车轮托架否支撑座连接车身否17空气弹簧减振支柱连接车轮托架否横摆臂连接后桥托架否导向臂连接后桥托架是纵摆臂连接后桥托架是前束控制臂连接后桥托架是外倾控制臂连接后桥托架是后桥托架连接车身是支撑座否车轮轴承否导向臂是横摆臂是G11/G12 底盘2. 车桥后桥F01/F02 与 G11/G12 后桥比较索引说明BG1112 后桥2后桥托架中 固定架4后桥托架在G11/G12车身上没有用于调整后桥的中心固定架。因此在工厂进行安装时可确保后桥橡胶支座100 % 不承受应
19、力与车身螺栓连接在一起。这样可有效隔绝令人不适的路面干扰,使其通过承受应力的橡胶支座传递到车身上。185后桥托架橡胶支座3后架固定架1车身AF01/F02 后桥G11/G12 底盘2. 车桥拆卸和安装后桥托架时使用一种新型工具。安装时可通过两个导向销使后桥托架保持正确位置。准确工作步骤可参见当前适用的维修说明。用于拆卸和安装 G11/G12 后桥的定心工具索引说明2用于纵向的中心销(y 轴)通过用于纵向和横向的中心销可确保后桥托架基本调整。根据后桥托架的允许制造公差,通过第二个中心销只能沿纵向对其进行。后轮托架方式错误可能会导致四轮期间出现问题。191用于纵向和横向的中心销(x 和 y 轴)G
20、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空气悬架为了确保行驶舒适性不受负荷影响保持不变,G11/G12 在前桥和后桥上标配安装空气悬架。G11/G12 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仅与电动调节式减振器一起提供。空气悬架用于提高行驶舒适性。主要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系统调节,从而补偿因车辆负荷产生的高度变 化。在惯性作用下,系统无法对因快速驶过转弯路段等产生的行驶动态干扰参数做出反应。行驶期间进行动态调节仅用于补偿因燃油箱容积降低和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空气温度变化产生的高度变化。空气悬架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高度调节系统可在所有负荷状态下将车身高度自动保持在规定水平,因此可提高行驶安全 性。通过根据车重自动调节振动特性可确保较
21、高行驶舒适性。通过高度调节开关手动调节高度可使客户获得好处。20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G11/G12 双车桥高调 系统的系统概览索引说明B后压缩空路(颜色代码:)D左前压缩空路(颜色代码:绿色)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1右前车辆高度传感器35空气供给装置继电器214右后配电盒2右前 EDC 阀(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E蓄压器压缩空路(颜色代码:黄色)C左后压缩空路(颜色代码:红色)A右前缩空路(颜色代码:黑色)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索引说明7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9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114 l 蓄压器高度调节开关13用于调节空气悬架的 控制单元是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垂直
22、动态管理平 VDP 控制单元通过四个车辆高度传感器 当前车辆高度。在调节过程中,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对电磁阀体的相应电磁阀进行控制。在静止状态下和低车速下(0 20 km/h)根据两个蓄压器的储存 积进行调节。在行驶期间(20 km/h 以上)进行调节时,所需压缩空气不由蓄压器提供而是由压缩机产生并直接输送 相应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在静止状态下接通压缩机。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容积增大时会使车身升高。通过 个车辆高度 感器识别出达到规定高度并终止控制相应电磁阀。为了避免频繁进行调节,通过一个三点调节装置进行 理。在此单独通过两个车辆高度传感器来调节后桥。在前桥处根据一个平均值调
23、节相应车辆高度。为了避免进行电磁阀体维修作业时发生总结。,压缩空路用不同颜色设计。下表对颜色代码进行了颜色代码组件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黑色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3.1.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 以下组件构成:22红色左后空 弹簧减振支柱绿色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黄色蓄压器14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12空气供给装置102 l 蓄压器8蓄电池正极配电盒6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控制单元)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电动压缩机电磁阀体带减振器的支架。空气供给装置用于产生所需压缩空气并根据要求对电动压缩机、压缩空气室以及四个空气弹簧减振支柱间的空气流进行协调。由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进行所需计
24、算。为了节省安装空间,该装置由两个最大时可提供 105 l 的总容积。的蓄压器构成,总容积为 6 l,最大蓄压器为 17.5 bar。达到计算方式:6 l · 17.5 bar : 1 bar = 105 l。G11/G12 空气供给装置23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索引说明2进气软管4带减振器的支架4 l 蓄压器684 l 蓄压器压缩空路10大气通风装置12空气滤清器壳体端盖62电动排放电磁阀插接触点温度传感器插接触点64电动压缩机通过一个继电器接通。由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 控制继电。为在压缩机运转状态下不向车内传输振动,空气供给装置通过一个带减振器的支架固定在 身上为了
25、避免压缩机启动噪音让驾驶员感到 适几乎仅在行驶期间才会将其接通。如果下列情况同时出现,也会在车辆静止状态下接通压缩机:车辆处于“停留”状态车载网络电压充足车辆高度达到初始化值 40 m蓄压器内不足以进行调节。吸入的空气在压缩机前经过空气滤清 净化并在压缩机后经过空气干燥器干燥。进行清洁是为了防止阀体受到污染。在此 水从空气 吸出从而防止车外温度较低时阀体结冰。如果由于空气供给装置内空气湿度过高 致阀体结冰,则无法再进行空气悬架高度调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持续对空气干燥器进行清洁和排水空气干燥器内的颗粒物在较高时增大空气湿度,在较低时再较低空气湿度。如果加注系统时有压缩空气流过颗粒物 颗粒物
26、就会吸收湿气。车辆高度降低时会以较低通过空气干燥器引导多余空气。2463电磁阀体插接触点61电动空气压缩机插接触点11进气软管接口9用于为电磁阀体供给空气的压缩空路72 l 蓄压器压缩空路5电磁阀体3电动压缩机12 l 蓄压器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在此,所保养。的湿气会再次到流经空气中。通过持续进行空气干燥器再生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无需压缩空气系统内的气动接口大多采用标准编号。这样便于区分并防止接口行了概括。下表对标准数字代码进数字代码含义能量供给1大气3下图为空气供给装置的示意图。252能量排出0进气接口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G11/G12 空气供给装置示意图索引说明B
27、电磁阀体D排出261空气滤清器C加注A空气压缩机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索引说明2.1输出端 1 能量排出(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3输出端 3 能量排出(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5.1蓄压器 1 能量排出3带限压功能的气动排放阀5单向阀7温度传感器9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11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13传感器3.1.1. 技术数据压缩机排放电磁阀温度传感器电磁阀体每个阀门的吸动电流0.82 A0.8 1.0 A最大启 电流1 0 A动态限压22.5 bar27电阻9 5 k,25 °C6.8 k最大恒定电流35 A2.5 A3.1 A每个阀门的保持电流0
28、.55 A0.55 A供电12 V12 V5 V12 V12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10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电动电磁阀8蓄压器电动电磁阀6电动排放电磁阀4空气干燥器2.5.2蓄压器 2 能量排出2.4输出端 4 能量排出(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2输出端 2 能量排出(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电机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3.1.2. 电磁阀体G11/G12 空气供给装置的电磁阀体索引说明2.2输出端 2 能量排出(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4输出端 4 能量排出(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5.24 l 蓄压器能 排出63.2控制蓄压器电磁阀63.4控制用于右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
29、电磁阀63.6接地63.8控制用于右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电磁阀63.10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传感器)在电磁阀体内有不动电磁阀,通过这些电磁阀可将压缩空气传输到不同空气悬架组件。在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内进行所需计算从而控制电动电磁阀。2863.9传感供电(传感器)63.7传感器接 (传感器)63.5接地63.3控制于 后空气弹簧减 支柱的电磁阀63.1控制用于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电磁阀2.5.12 l 蓄压器能量排出2.3输出端 3 能量排出(左后空气弹簧减振支柱)2.1输出端 1 能量排出(左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以车桥方式发生高度变化时可通过系统
30、达到以下调节速度:通过蓄压器进行调节, 10 mm/s通过电动压缩机进行调节, 2 mm/s。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一个优点,可根据控制情况仅通过一个传感器的充气。蓄压器和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启用蓄压器电动电磁阀时,一个传感器向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提供有关装置当前充气的数据。如果所不足以完成高度变化,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就会接通压缩机从而产生。但是为了不影响舒适性,在静止状态下仅在有限条件下接通压缩机(参见空气供给装置)。启用电磁阀从而控制空气压缩弹簧减振支柱时,传感器会提供相应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充气。3.2. 空气弹簧减振支柱通过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的可在所有负荷状态下自动
31、调节车身高度从而防 承受负荷时车身降低。通过一个电动驱动的压缩机和两个蓄压器为空气弹簧减 支柱供给空 因此空气悬架工作时不受内燃机运行状态影响,可通过在后桥进行单车轮调节对不均衡负荷(例如通 不平衡负荷产生)进行补偿。29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G11/G12 前桥和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索引说明B后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下部件顶部2防尘套46减振器筒8带集成式剩余保持阀的气动接口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用一个膜片折叠气囊取代了螺旋弹簧。通过一个压缩空气接口将空气压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 升高使空气弹簧减振支柱膜片折叠气囊展开并使车身升高。空气弹簧减振支柱通风时压力降低,膜片折叠气囊重新缩回且车身
32、降低。307减振器调节装置电气接口5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 EDC 调节阀3膜片折叠 囊1上部件顶部A前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四轮驱动图片)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为了避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内完全降低,在气动接口内有一个剩余管路时可保持 1.8 2.7 bar 剩余。保持阀。因此松开压缩空气空气弹簧减振支柱上带集成式剩余保持阀的气动接口无法单独更换。如果尝试取下带集成式剩余压力保持阀的气动接口会导致空气弹簧减振支柱损坏。前桥空气弹簧减振支柱后桥空 弹簧减振支柱弹簧压缩行程65 mm86 mm供货时的充气1.8 2.7 bar1.8 2.7 b3.3. 车辆高度传感器G11/G12 车辆高度传
33、感器31弹簧伸长行程76 mm106.4m正常位置的空气量2.87 l2 85 l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索引说明2带球面接头的连杆4车辆高度传感器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 控制单元通过四个车辆高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70°。输出 0.5 V 至 4.5 V 模拟电压信号。当前车身高度。车辆高度传感器的最大车辆高度传感器有以下电气接口:供电(5 V)接地连接信号输出(0.5 4.5 V)。G11/G12 车辆高度传感器的车辆高度信号索引说明W角度更换一个或个车辆高度传感器后必通过 BMW 诊断系统 ISTA 执行服务功能“车辆高度校准”。成功进行车辆高度校准后会将车辆高度数据
34、在车身域控制器内并在此用于进行前灯高度调节。32V电压 V3偏转杆1支架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3.4. 运行策略G11/G12 空气悬架输入输出图索引说明压缩机24驾体验开关6高度调节开关337温度传感器(在压缩机内)5车门触点开关3磁阀体1垂直动态管理 台 VDP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索引说明9车辆高度传感器车速11G11/G12 空气悬调节 式索引说明B用较高高度2高度调节开关可通过高度调节开关和驾驶体验开关手动调节车辆高度。在此共有三种不同的车辆高度可供选择。341驾驶验开关上的运动按钮A启用正常 度或运动高度10车载网络电压8传感器(在电磁阀体内)G11/G12
35、 底盘3. 空气悬架G11/G12 车辆高度索引说明正常高度(+/- 0 mm)B情况较高高度正常高度运动高度启用高度高度调节开关1) 驾驶体验开关2) 车速超过 140 km/h为了能够通过高度调节开关手动改变车辆高度,必须满足以下其他条件:行驶准备状态“停留”或车载网络电压充足车门关闭驶” 0 4 km/h蓄压器充气充足(仅限行驶备状态“停留”)。下图展示了 G/G12 空气悬架的运行策略。35车速0 - 40 km/h1140 km/h1)km/h 最高车速2) 140 km/h 最高车速车辆高度+ 20 mm+/- 0 mm10 mC较高高度(+ 20 mm)A运动高度(-10 mm)
36、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G11/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索引说明B正常高度(+/- 0 mm)H车身高度1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较高高度3驾驶验开关处于运动 置362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舒适位置v车速C运动高度(- 10 mm)A较高高度(+ 20 mm)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3.4.1. 较高高度G11/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处于较高高度时)索引说明B正常高度(+/- 0 mmH车身高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较高高度1驾驶体验开关 于运动位置3在 0 40 k/ 车速范围内可通过高度调节开关手动启用较高高度(+ 20 mm)。驾驶员可通过该高度以较高离地间隙在不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克
37、服坡度较大的斜坡。如果超出该车速范围就会自动调节为以下高度。12驾驶体 开关处于舒适位置时,车辆高度降至正常水平(+/- 0 mm)。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时,车辆高度降至运动水平(- 10 mm)。372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舒适位置v车速C运动高度(- 10 mm)A较高高度(+ 20 mm)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车速超过 140 km/h 时,无论处于哪个开关位置,车身都会自动从正常高度降至运动高度(- 10 mm)。降至运动高度具有以下优点:车辆重心较低,从而提高行驶动力性改善空气动力性,从而降低耗油量。3.4.2. 正常高度G11/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处于正常高时索引说
38、明B正常高度(+/- 0 mmH车身高度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正常高度1可通过以下开关位置调节正常高度(+/- 0 mm)。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正常位置驾驶体验开关未处于运动位置。382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舒适位置v车速C运动高度(0 mm)A较高度(+ 20 mm)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车速超过 140 km/h 时,无论处于哪个开关位置,车身都会自动从正常高度降至运动高度(-10 mm)。降至运动高度具有以下优点:车辆重心较低,从而提高行驶动力性改善空气动力性,从而降低耗油量。3.4.3. 运动高度G11/G12 空气悬架运行策略(动高度索引说明B常高度(+ 0 mm)车身高度高调节开关
39、调节到正常高度1可通过以下开关位置调节运动高度(- 10 mm)。高度调节开关调节到正常位置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392驾驶体验开关处于运动位置v车速C运动高度(-mm)A较高高度20m)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运动高度(- 10 mm)通过较低车辆重心可在所有高度提供最高行驶动力性。此外还通过改善空气动力性降低耗油量。3.5. 售后服务信息由于采用了很多带有相应压缩空气接口的柔性压缩空路,无法确保空气悬架 100 % 密封。因此允许出现较少规定量的压缩空气损失。如果在正常高度状态下停放车辆,二十四小时后高度损失最多可达 2 mm。就是说,如果车辆停放了三十天,在未出现泄漏导致故
40、障的情况下,高度可能最多降低 60 mm。G11/G12 空气悬架降至最低时的侧视图由于出于公差原因并非所有组件都会出现相同泄漏程度,长时间驻车后车辆也可能处于倾斜位置。识别出车辆处于“停留”状态后,空气悬架就会自 进行车辆深度和车辆倾斜度补偿。在此通过蓄压器将所缺压缩空气输送至相应空气弹簧减振 柱内。蓄压器充气 过低时,通过接通电动压缩机补偿不足空气。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会接通电压缩机12车辆高度低于 40 mm 时 只有在发转期间才会接通压缩机。如果车辆高度超接通压缩机。40 mm 且车载 络可提供足够高的电压,识别出车辆处于“停留”状态时就会3.5.1. 抬起车辆空气悬架带有千斤顶识别功能
41、。因此可防止抬起车辆期间进行空气悬架调节。40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3.5.2. 运输模式新车供货时,空气悬架处于运输模式。无法改变车辆高度。进行交车前检查时必须通过 BMW 诊断系统ISTA 删除运输模式。只有成功进行空气悬架调试(删除运输模式)后才能调节空气悬架的不同高度。3.5.3. 空气悬架排气进行空气悬架组件作业时,必须在松开不同压缩空路前使系统处于无状态。可通过 BMW 诊断系统 ISTA 的排气程序来进行。在此同时控制空气弹簧减振支柱的不磁阀和电动排放电磁阀。为了防止阀门过热,不能频繁地反复进行排气程序。但达到规定等待时间后可重复执行功能为了避免空气弹簧减振支柱损坏,
42、执行排气程序期间应使用升降台稍 抬起车辆。但不建议在执行排气程序期间完全抬起车辆,因为这样不利于完全排空空弹簧减振支柱内的压缩空气。3.5.4. 空气悬架加注只要满足相关边界条件就会通过 电动压缩 自动进行系统加注。维修期间进行空气悬架密封性检查时,可通过 BMW 诊断系统 ISTA 手动接通电动压缩机从而进行系统加注。为了防止电动压缩机因过热而损坏,多次进行空气悬架加注时可能会关闭压缩机。41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3.6. 系统电路图G11/G12 双车桥高度调节系统的系统电路图42G11/G12 底盘3. 空气悬架索引说明2左前 EDC 阀(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4右前车辆高度传
43、感器6车身域控制器 BDC8垂直动态管理平台 VDP10右后 EDC 阀(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蓄电池正极配电盒12电磁阀体1416左后 EDC 阀(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18碰撞和安全模块 ACSM20动态稳定控制系DSC4319高度调节开关17左后车辆高度传感器15空气供给装置13压缩机11空气供给装置继电器9右后车辆高度传感器7右后配电盒5右前配电盒3右前 EDC 阀(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1左前车辆高度传感器G11/G12 底盘4. 制动器制动器下图提供了 G11/G12 制动系统概览。G11/G12 制动系统概览索引说明2EM 执行机构(电械式驻车制动器执行机构)4后制动摩擦片磨损感器插接
44、触点6后桥制动盘8制动驻车按钮DSC 按钮10制动助力器124413制动液补液罐11踏板机构支撑座9驻车制动按钮7后桥制动钳5左后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3右后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1右前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G11/G12 底盘4. 制动器索引说明15前桥制动钳17左前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触点4.1. 行车制动器4.1.1. 制动器设计为了提升制动器的外观品质,选装配置“Pure excellence”(SA3A 黑色设计款制动器。)外部 件可提供所有制动器的型号前桥后桥带 BMW 压印标识的型号 245带 BMW 压印标识的不锈 夹带 BMW 压印标识的型号 118左前制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插接
45、触点16前桥制动盘14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G11/G12 底盘4. 制动器4.1.2. 踏板机构固定方式G11/G12 踏板机构与制动助力器连杆的固定方式索引说明B踏板机构2夹G11/G12 调整了踏板机构与制动助力器连杆间的固定方式。在此,制动助力器连杆球头卡止在踏板机构上的一个夹内。松开该连接时需要使用一种新型工具。用于拆卸踏板机构的工具拆卸踏板机构时应遵守当前维修说明中的规定。461球头A制动助力器连杆G11/G12 底盘4. 制动器4.2. 驻车制动器BMW E65/E66(BMW 7 系,2001 2008)是全球第一款配备电械式驻车制动器 EMF 的批量生产车型。之后,很多其他
46、 BMW 车型都采用了电动驻车制动器系统。使用上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由于取消了驻车制动器拉杆和手制动拉线,可提供可随时正确调节制动摩擦片压紧力。储物空间。通过不同附加功能为驾驶员提供支持(例如起步时自动松开)。辅助制动装置的制动功率较高。BMW 目前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电气化系统:电械式驻车制动器 = 通过双向自增力执行拉线系统作用(Küsr 系统)。电动驻车制动器 = 组合式制动钳(TRW/Continental 系统)。下图展示了两种系统的型号。47G11/G12 底盘4. 制动器F01/F02 电动驻车制动器与 G11/G12 电动驻车动器的系统比较索引说明BG11/G1 (BMW 7 系,自 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