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1页
第三册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2页
第三册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3页
第三册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4页
第三册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册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三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二. 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2. 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三. 学习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四. 写作背景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

2、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

3、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怀着满腔的悲愤,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3.18(惨案)3.25(追悼会)4.1(成文) 两星期五. 作者简介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

4、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六. 全文思路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七. 课

5、文分析全文由七部分组成,由作者用数码标好。1. 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揭露敌人,记念死难烈士。2. 从赞颂革命者,唤起人们的觉醒这一角度进一步申述写作意图。3. 追叙与刘和珍交往的经过,赞扬她敢于斗争的精神。4. 写刘和珍遇害,愤怒地揭露反动军阀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卑劣,呼唤人们起来变革黑暗现实。5. 叙述遇难经过。6. 总结经验教训。7. 热情讴歌赞颂。八. 重难点1. 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从叙述中见其人性格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平

6、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2. 如何理解“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材料:A.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论睁了眼看)B.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淡淡的血痕中)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

7、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3. 如何理解“惨象流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材料:A. 假如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无花的蔷薇之二)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

8、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沉默”,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系来看,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

9、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4. 如何理解“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材料:A.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个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B.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C.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实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空谈)明确: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

10、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成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5. 分析“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明确: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

11、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这一段文字寥寥,却充满着感奋之情。九. 思考题1. 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2. 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3. 作者起笔不凡。文章写于同年4月1日,一般来说记叙同年发生事情是不需要表明年份的,或仅仅说“今年”即可,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5.“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中“也”字如何理解?6.“真

12、的猛士”、“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分别指什么人?7. 第5部分在记叙刘遇难时句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用短句?8. 子弹“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9. 第6部分首句“时间太平”中“太平”如何理解?10. 引用陶诗的作用。1. 看音写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长歌当( )哭 菲( )薄 鲜血( ) 尸骸( )创( )伤 立仆( ) 攒( )射 绯( )红 mn g 原 洗dí chóu chú jié ào 租lìn dié 血 nüè 杀 j

13、6;n zì 和i yn 身 不xù gu 活2. 选入下列句子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 了。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 ,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请愿。A. 寥寥 毅然 分别 寥落 B. 寥寥 屹然 永别 寥落C. 寥落 毅然 永别 寥寥 D. 寥落 屹然 分别 寥寥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A. 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己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

14、,黯然至于泣下。 C.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D.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A.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B.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C.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D.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5.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

15、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A. 对偶 比喻 借代 对比 B. 对比 夸张 对偶 反复C. 反复 拟人 反语 对比 D. 反复 比喻 反语 对偶6. 解释下列词语,理解它的含义。A. 猛士: B. 庸人: C. 无恶意的闲人: D. 有恶意的闲人: E. 苟活者: 7. 文章的第四节与第五节都写刘和珍的遇害情况,下面是对这两节的简明分析,选出一项正确的分析( )A. 第三节与第四节内容相同,侧重不同,反复写刘和珍遇害经过,是强调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家的

16、下劣,让人们认识他们的本质。B. 第三节与第四节的内容大致相同,但侧重不同。第三节是写遇害概况,第四节是写遇害细节,这样安排读来不仅没有重复感,而且强化了反动当局的凶残和无耻。C. 第三节与第四节记叙内容大致相同,而抒情内容也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三节记叙简略,第四节记叙详细,详略配合,加深人们对“三·一八”惨案的印象,唤醒人民觉悟,同反动派斗争。8. 选出与其它三句思路不同的一句( )A.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B.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C.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D.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参考答案1. 当dàng 菲fi 血xuè 骸hái 创chun g 仆p 攒cuán 绯fi 莽;涤;踌躇;桀骜;赁;喋;虐;浸渍;蔼;殒;恤;苟2. C3. A. 愉快地 B. 忧伤的样子 C.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D. 坚决地4. A. 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B. 必要的代价,必要的牺牲C.“三·一八”惨案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