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禁毒教育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禁毒教育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禁毒教育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禁毒教育教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禁毒教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毒品的认识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准备:宣传短片及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

2、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二、认识毒品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从很早时

3、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一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由于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时

4、间相对较短,预计毒品的蔓延还将有一段发展时期。三、毒品知多少?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现简介如下。鸦片又称阿片。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罂粟壳俗称

5、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则容易成瘾。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此属违法犯罪行为。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

6、行“报复”。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教学后记:2、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毒品危害如此之烈,为什么青少年还会吸食呢?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的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心理的等诸多原因。通览青少年吸毒的状况,导致其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7、1、好奇心理驱使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思想幼稚,好奇是此年龄段的特有心理,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有的也知道吸毒有害,但在一试无妨的冒险、侥幸心理驱使下误入歧途。据深圳戒毒所统计,1991年至1995年收戒的3006人中,因为好奇、受诱惑而染上毒瘾的占70%.19岁的梁某,1994年2月在朋友家见别人吸毒很好玩儿,便好奇试试,不料一试就上瘾,两次戒毒都未能如愿。某些毒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种好奇心,采用种种方法诱骗

8、其吸毒上瘾,从而成为其长期的买毒客户。如某毒贩夫妇,用赊账供毒的方式先后诱骗76名青少年吸毒成瘾,榨干了他们的钱财,并致使其中4人因过量吸毒死亡。2、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尤其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的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正如德国卫生与社会事务秘书长法特曼在探究西方青少年吸毒泛滥成灾的原因时所说:“青少年学他们父母的榜样,这些当父母的人也使用社会已接受的毒品如酒精

9、和尼古丁等。”事实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广州市1990年破获了两个家庭共12个成员全部参与吸贩毒的案件。就吸毒而言,两个家庭都是由1人吸毒后引发全家吸毒的。如某少女12岁时即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并成瘾,14岁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在戒毒所里,该少女开始醒悟,与母亲互不相认。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三年不知下落。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该少女冲向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自杀。除了家庭成员的吸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

10、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等等,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据某市对100名25岁以下的城市吸毒者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吸毒青少年都存在着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另据某市对青少年吸毒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表明,因父母离异,家庭残缺,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导致吸毒的占30%;受家庭吸毒成员影响而吸毒的占28%;因家庭溺爱,娇生惯养而走向吸毒的占5%.3、个人交友不慎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同类发生关系,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朋友等关系。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

11、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交友应当非常慎重,以免因交友失误悔恨终生。从吸毒青少年的情况来看,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即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如刘某曾经受过禁毒的宣传教育,多次告诫朋友不要吸毒。但1992年交上一个有吸毒劣迹的朋友后,在朋友说“白粉”具有止痛功效,能醒目提神的劝诱下,产生了“试一下也无妨”的念头,最后一试而不可收拾。据某县调查,在吸毒青少年中,因为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而吸毒和受朋友引诱后吸毒的占76.92%.4、精神空虚所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2、尚未定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正在体验着人生最激烈的情绪变化。这一时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婚恋失败、升学就业受挫等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精神颓废,心灵空虚。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而毒品就是一种可以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强刺激的物品,因此,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往往会染上毒品,试图在毒品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如原重庆市人大代表、号称百万富翁的“火锅女”李某,为了寻求刺激,追求不良的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一无所有,流落街头。广州戒毒所对116名吸毒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其中的40%是由于精神空虚,为了从毒品中获得刺激

13、,寻求安慰而吸毒的瘾。教学后记:3、吸毒的危害教学目标: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犯罪。教学重点:了解吸毒的危害。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

14、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

15、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3、吸毒对人体的三大危害(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2):精神依赖性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

16、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

17、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教学后记:4、如何防止吸毒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牢记“四知道”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制法规教育,

18、了解毒品的危害,牢记“四知道”。一要知道什么是毒品;二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除;三要知道毒品的危害;四要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制制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诱惑寻求刺激,赶时髦。不听信花言巧语不听信毒品能治病、减肥,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进娱乐场所要谨慎进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要谨慎,决不随便听信别人诱劝吸食可疑物品,更不能明知是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而吸食。知错就改

19、,切不可一错再错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绝不要吸第三次。教学后记:5、一碰都不能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围绕进制下列内容搜集资料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 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

20、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教学难点: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毒魔缠身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二、进入专门的禁毒网,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

2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1、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养成良

22、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四、教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教学后记:6、关注我的未来,对毒品SAY “NO”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了解戒毒难的问题所在,了解毒品对人的影响不仅是生理而且是心理的。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毒品,

23、了解危害,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认识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教学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准备:宣传短片及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用关于禁毒的电视广告引入讨论: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谈谈看了宣传短片之后的感受。二、什么是毒品?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三、几种毒品介绍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毒品的资料,包括属性及危害等,然后为其他同学介绍。教师只作补充。(让学生动手,能使学生更积极的去关注这个问题。而同时,在找资料的过程当中,学生会看到很多关于毒品的其他介绍

24、,类似毒品让人自残的相片,或是毒品令人家破人亡的照片等等。这样能更加震撼他们的心灵。)四、吸毒的原因分析讨论:吸毒的原因有哪些?总结:根据调查,吸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 好奇心驱使在调查报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2) 寻找刺激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3) 逆反心理 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25、。(4) 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5) 环境影响 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6) 负面生活事件影响 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夫妻感情不和、失恋、父母离异、事业受挫、经营破产、失业待业等引起的苦闷、情绪低落,以毒麻醉,解脱苦恼。(7) 医源性成瘾 由于国家对于麻醉品控制较多,现在医源性阿片类药物成瘾已不多见。可以看出,许多人开始吸毒都不是因为身体的需要,而是因为心理好奇的驱使。每个人对毒品大概都有好奇心,但是,每个人也都潜在的存在能自我控制的力量。我们学习毒品的危

26、害,是为了让大家能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或是类似的好奇心时,运用好自己那种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五、毒品的危害讨论找身边人的例子,来分析其危害。案例儿女染毒瘾亲人泪满襟某某同志是著名的老红军。其儿子从1993年染上毒瘾后,两年时间吸掉家中10多万元的资产。在无钱吸毒的情况下,1995年3月,吸毒成瘾的儿子偷走英雄父亲的一枚军功章,拿到广州换回1克毒品,其父泪流满面地找到公安局,要求公安机关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追回军功章。他说“儿子不要可以,军功章是党和国家荣誉的象征,是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阐述 毒品的危害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生理危害。2、心理危害。同样的,戒毒业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进

27、行,生理戒毒比较容易,而心理戒毒比较困难。对毒的心理依赖,让很多人在戒毒多次后仍然选择继续吸。(用一些屡次戒毒不成功的案例来说明问题。)六、如何防止染上毒瘾讨论如何防止染上毒瘾。总结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1)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 进歌舞厅要谨慎,决

28、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七、吸毒与艾滋病阐述随着边境走私、贩卖毒品问题的越来越严重,吸毒的蔓延,艾泫病浒危险性将进一步扩大,其在我国已进入艾泫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我国发现的艾泫病病例与西方相比虽然较少,但是快速增长期。 据调查,我国目前艾泫病病毒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静脉注射毒品。云南艾泫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目前,有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泫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灾区,吸毒群体艾泫病感染率竟高达68。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

29、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截止2001年9月,全国累计报告的2813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因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占68.7。如果说毒害能戒,那艾滋病可却无法医治。种种理由,都在教我们向毒品说“不”。教学后记:7、珍惜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

30、;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教学难点: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世界禁毒日:1、每年的6月26日是什么日子?2、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世界禁毒日?二、什么是毒品:1、观看资料片,了解毒品的种类:各类毒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是最危险的毒品;可卡因、可卡叶;大麻;安非它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精神药物,即安定类

31、药物。2、毒之花罂粟花: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古希腊神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诺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罂粟属草本植物,一般秋种夏收,高4尺至5尺,叶大而光滑,花大而艳丽,有红、黄、白、粉红、紫等色。在美丽的花朵下却蕴藏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阿片。阿片是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被刀割后流出的汁液,二三天后,这种牛奶状乳胶逐渐变干,颜色由白变黑,这就是鸦片。公元一六二四年,即明朝天启年间,荷兰人把鸦片和烟草混

32、合吸食的方法传入中国内地,鸦片传播开来。多少年来,人们出自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和对快乐的追求,千方百计的寻求着解除肉体、精神痛苦的药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在带给人类短暂的虚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痛苦。三、毒品的危害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四、如何预防:1、吸毒成瘾的途径:2、吸毒成瘾的原因:3、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五、想和做: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

33、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4、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5、小结: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概括出五个方法:(1)直截了当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2)金蝉脱壳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立刻提出反建议。(4)秘密报案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5)及时告知师长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六、教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也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

34、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时刻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学后记:8、远离毒品 从小做起教学目标: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太大了,要求小学生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5、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 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 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 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 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

36、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三、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37、。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四、吸毒对人体的危害(1):身体依赖性 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

38、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

39、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五、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1)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

40、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六、作业: 请为禁毒教育写二三条广告词七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社会,身心,人体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41、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教学后记:9、坚定意愿 拒绝诱惑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2、坚定意愿,拒绝不良诱惑,提高远离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教学难点:坚定意愿,拒绝不良诱惑,提高远离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追溯过去,历史上有爱国英雄林则徐的虎门硝烟的伟大壮举。2、提问:(1)“虎门硝烟”中的“烟”指的是什么?(鸦片)(2)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清政府的腐败,少数官员掌握国家大权,不惜

42、一切代价出卖祖国,使帝国主义强盗能轻而易举的打通国门,倾销大量鸦片,使军队丧失战斗力;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3)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鸦片使军队、百姓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人民饱受磨难;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因此,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关于“毒品”。二、毒品及其危害(一)什么是毒品?1、当你听到“毒品”时,你想到了什么?组织学生快速联想,将答案写在黑板上。2、说到毒品,我们会联想到毒品有哪些、毒品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等,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讨论的内容。3、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毒品?请学生回答。(根据来

43、源分:天然毒品、合成毒品)4、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常见的毒品:罂粟、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冰毒、杜冷丁、摇头丸等。(课件演示讲解)5、提问:我们为什么说它们是毒品?(可能的答案:使人成瘾、麻醉、亢奋、致幻)举例:还珠格格“天上人间”中的尔康,被迫吸食了叫“白面”的罂粟,致使他成瘾无法自拔,身体上、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生活惨不忍睹。最后在意志力的抗衡之下戒掉了毒品。归纳:(课件演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的精神药品。(二)接下来,我们分四组讨论分析几则吸毒案例。1

44、、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稍后交流。* 直接造成身体上的损害。* 心理上、精神上的不良影响。* 不良习气、经济原因易导致犯罪行为。* 侥幸心理,愚昧无知。2、影星、歌星、球星吸毒的也不少:马拉多那、惠特妮休斯顿、苏永康、姚二嘎等。3、根据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1989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口还只有7万,截止2002年底,已达100万人,增长了14倍多。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约占74.2%,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在校学生约2000人。这些吸毒人员里面85%左右都是青少年时期开始吸毒的。4、导致吸毒的原因:课件演示。5、从以上案例和数据中可以看到,毒品的危害性很大,还有蔓延的趋势。你能说出毒

45、品的各种危害吗?归纳:大家看到毒品的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做到拒绝毒品、远离毒品。那么,该如何远离毒品?三、拒绝不良诱惑青少年可能由于喜欢尝试和冒险,因此在不良诱惑面前,坚定自己的意愿,就显得非常重要。拒绝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艺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拒绝呢?1、请写出三种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拒绝方式,选出五种,分组讨论,分别交流。语言表达:坚定地说“不”; 说“不”,加以重复; 说“不”,说出一种理由;说“不”,说出一种借口; 说“不”,并以一句玩笑了之;动作表达:后退,摇头; 皱眉,表现出厌恶的面部表情; 离开;2、角色扮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拒绝:分四组,每组一个题,选2名表演

46、。(假设2人为朋友或恋人关系。)*尝一次吧,没事的,不会有人知道的 *尝一次吧,特舒服,特带劲儿。*如果你拿我当朋友,就不要拒绝我。 *如果你爱我,就不会拒绝我。3、提问:(1)如果发现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吸毒行为,你会怎么做?(2)青少年如何预防吸毒?(3)谈谈收获和感想。四、小结:1、吸毒有害健康;吸毒是社会道德和法律所不容许的;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树立生活理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2、通过本课教学,知道与毒品作斗争是场持久战,需要长期不断的与之抗衡,希望有一天会看到一个无污染、人民共享美好和平的世界。教学后记:10、学会拒绝教学目标:1、说出毒品的危害,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

47、2、了解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学会拒绝诱惑,珍爱生命。教学重点:说出毒品的危害,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教学难点:了解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学会拒绝诱惑,珍爱生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以动画原罪引入本课题。作品开场是一位中年男子在公路上故意撞车的情景,而被讹诈人是一位年轻女子,她虽然付出了金钱,却拿出一张照片,满脸疑惑。男子接过钱后,在黑暗的小屋里拿起了针筒扎向了静脉原来他是一个吸毒者。钱很快用完了,他再次走上大街撞车讹诈。但这一次,大卡车来不及刹车,他不幸倒在了血泊中。倒地时,他的口袋里飘出了一张与女孩手中一模一样的照片。此时,在不远处守望的女孩冲上前来,泪眼朦胧。催人泪下的音乐声中,一条脆弱的生命、一个可悲的灵魂带着泪水和遗憾悄然逝去讨论:1请大家猜测一下动画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2什么原因促使男主人公一次又一次走上街头讹诈?3原罪这个作品可以说明吸毒具有哪些危害?分析:1通过那张照片可以猜测男女主人公可能是父女关系,可这位父亲很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