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优质教案_第1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优质教案_第2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优质教案_第3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优质教案_第4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雨点儿文本分析: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目标: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

2、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2.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教学难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彡”、“穴”“刂”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识字、写字;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儿歌小雨沙沙音频)师生互说。导语: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自由作答)在生活中,你见过雨吗?它是什么样的?(生答:大雨、小雨、雷阵雨。大雨有时伴着雷声

3、、闪电,落在地上的雨很快就汇成溪流。)雨点儿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学习本课雨点儿。2.板书课题(板书:雨点儿),全班齐读。注意:“雨点儿”中含有儿化音,要将它读准确。文中的“大雨点儿”“小雨点儿”也是儿化音,教师指导学生读准确。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节奏。2.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交流这一课生字的读音。3.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数不清云彩 半空问好到来地方没有更加绿色长出(2)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空、方、更”是后鼻

4、音,“半、问”是前鼻音;“彩”是平舌音,“出”是翘舌音;“绿”的声母是l。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过渡:同学们真棒,能够自主拼读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生字宝宝吧!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准多音字“数”,学习生字“彩”,认识新偏旁“彡”。(1)读准多音字“数”。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小老师带读、齐读。认识“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米+女+攵=数。然后结合课文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指导学习“数”是个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ù,可组词:数学、数字。(小老师领读词语“数不清

5、、数学”)(2)学习生字“彩”。出示词语“云彩”,小老师领读、齐读。注意:“彩”的读音是ci,在“云彩”一词中读轻声,读得又轻又短。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彩”这个字:采+彡=彩。还可以通过自编顺口溜识记:手(爫)摘树(木)上三片叶(彡)。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理解“彩”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是彩色的呢?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有哪些带“彡”的字。(影、形、须、彤等。)(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3.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过渡:雨点儿飘哇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它们会说什么呢?(1)学生自

6、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圈出生字“半、空、问、到、方、没”。(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小组交流。(3)多种方法识记。半可以通过对比识记:出示一张纸和半张纸,帮助学生理解“半”。还可以通过字形识记:中间一竖将左右平均分成两半。空可以编顺口溜识记:八名工人屋下站。也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天空、空气、空间注意:“空”的偏旁是穴宝盖(),与宝盖(宀)、秃宝盖(冖)进行区分。问可以结合语境识记:联系比尾巴一文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问”的意思。还可以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闪”中的“人”变成“口”,就成了“问”。到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至+刂=到。也可以通过

7、设置具体的语境识记:“列车已到达北京西站。”“你到学校了吗?”注意:“到”的偏旁是立刀旁(刂),带有这一偏旁的字还有:刚、列、利方可以通过编谜语识记:一万点。(打一字)没可以通过反义词识记:联系画一文中“有”的反义词是“无”,知道“有”的另一个反义词是“没”。还可以通过编顺口溜识记:几乎又没水。4.朗读第5自然段,学习生字“更、绿、出”,读准多音字“长”。引读: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圈出生字和多音字。(2)多种方法识记。绿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词。(红和绿)“红”和“绿”都是绞丝旁,从熟字“红”过渡到“绿”,认读“绿”,然后引导学生联

8、系春天的小草、松柏,加强记忆。更可以通过语境识记: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还可以通过一长一短两支笔,体会“更”的含义。出可以通过字形编谜语识记:山上有山。(打一字)还可以通过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出”和“长”。长多音字,在“长出了绿的草”中读zhn。(课件出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让学生体会“长”的不同读音:作“长度”讲时,读zhán;作“生长”讲时,读zhn。随后教师出示词语“生长、成长、长大、年长”,学生抢读。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后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问有半从你2.

9、播放生字的动漫笔顺,学生交流写好这几个字的要点。提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做偏旁时,字形出现的变化。如,书写“有”字时,可以对比“有”和“月”,“月”在做偏旁时,竖撇变成了竖;书写“从”字时,对比“从”和“人”,“从”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点。3.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问 合体字。门字框的平竖要直,框稍写大些,为“口”留出空间。“口”在田字格中心偏下位置,不与“门”的左右相接。有 合体字。首横要写得长一些,要写平直;撇从竖中线上起笔,要写得舒展。“ ”的最后两横均短,不与右侧相接。半 独体字。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从 合体字。左边比右边稍窄一点,

10、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第二画的下方。你 合体字。左窄右宽,左右两边上下平齐。“亻”撇尖稍过横中线;“尔”竖钩的钩尖抵竖中线,左右两点呼应。注意:横钩是本课要求掌握的新笔画,教师要进行示范:横钩起笔稍重,在拐弯处稍做停顿,出锋收笔。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写字时,头正身直足安,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三个一”。5.教师挑选优秀作品,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点评,教师指点,学生再练写。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11、.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说,学生做。(出示草地、蘑菇图片,蘑菇上带有生词)快看,草地上有什么?(生答:蘑菇。)老师把上节课学到的生字组成词语藏在蘑菇里,看看谁的眼睛最尖,能把它们全部找出来。(出示蘑菇词卡:雨点儿、数不清、云彩、半空、问好、到达、地方、没有、更加、绿色、长出、从来、你们)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采一采蘑菇。(学生摘下词卡,领读卡片上的词语)2.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示例:雨点儿落在荷叶上。妈妈将在今晚八点到达上海。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过渡:大家的认字本领真强,记忆力也很不错。不知道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能不能保持这样的学习热情呢?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雨点儿,在它们身上会发

12、生怎样的故事呢?快去课文里看看吧!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播放下雨视频,出示下雨图)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说一说。生1:下雨时,天空满是乌云,雨点儿落在田野里,落在马路上,落在屋顶上生2:下雨了,小伙伴们会撑起各种颜色的雨伞,就像一朵朵小蘑菇。(2)指名读,其他学生想象无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情景。(3)“数不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数不清?(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地上的沙子数不清,树上的树叶数不清。)小结:“数不清”说明雨点儿又多又密,数都数不过来。(4)从“飘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飘落的?(从“飘落”一词可以感受到雨点儿在空中飘飘洒洒的样子。飘落的树

13、叶,飘落的花瓣,一般慢慢地、晃晃悠悠地落下。)(5)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注意读出雨点儿飘落时可爱的样子。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离开了云妈妈,在半空中相遇了。大家听一听,能听到些什么?(1)教师指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人扮演大雨点儿,一人扮演小雨点儿,还可以发挥想象,添加适当的动作或表情。朗读指导:读小雨点儿的话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的话时可以稳重一些。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读问句的方法,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很远,它们会

14、怎么说话?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它们又会怎么说话?(2)提问:你们听到些什么呀?(我们听到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境,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完整的句子是“你要到哪里去?”(4)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5)引导学生交流:如果你是文中的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最想去哪里?你为什么最想去那里?生1: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开出红的花,长出绿的草。生2:我最想到庄稼地去,让庄稼喝饱水,帮助庄稼生长。生3:我最想去校园的花坛,让那里的花更红、叶更绿

15、。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要去的地方不同,它们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1)创设问题: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个自然段中来了,请同学们将它们圈出来,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交流句式:小蝌蚪要当的是 ,水泡泡要当的是 。(2)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然后跟读,教师指正后再读。朗读指导:在上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要读好长句的停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和“没有草”之间可稍做停顿。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

16、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然后可以让学生跟读,通过朗读实践加深体会。(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数一数:第5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4)学生交流汇报: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出示两组对比图,加深学生的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5)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有了小雨点儿的滋润,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有山有水的地方,山更美了,水更清了。)(6)(出示土地干涸、沙漠图)想一想,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滋润那里的土地,让种子发芽、生根、开花。)(7)学生再

17、读课文,(教师播放两段视频:雨水冲洗后花更红、草更绿,雨后种子发芽、长叶、开花)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同,但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从而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8)情感体悟:读了本文,你是喜欢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教师不必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统一,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悟。小结:感谢亲爱的雨点儿,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红的花,长出绿的草。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地陶醉了。三、能力拓展,拓展阅读1.练习说话。假如你是小花小草或土地,在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可以戴上头饰

18、表演小花、小草、土地得到雨点儿滋润的过程。先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在全班表演。2.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说一说雨过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例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小草 。小花 。3.读读下面的材料,了解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就像食物对人类一样。人类吃不到足够的食物会觉得饿,并且感到很虚弱,甚至会饿死。植物也一样,它们的食物是通过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其中主要的原料就是水,没有水就不能制造食物。另外,叶子里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太阳一晒,植物就会干枯。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在朗读中感悟雨点儿带给大

19、自然的生机(教学重点)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都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那里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配乐出示图片:有花草的地方在雨水的滋润下,红花更加妩媚,绿草更加鲜嫩。没有花草的地方,小草发芽,小花绽放。)生: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师:这些都是谁的功劳?生:雨点儿。师:为什么小雨点儿去的是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的却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生分组交流,汇报交流成果)生1:我们组认为,小雨点儿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让那里的花更红,草更绿。大雨点儿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环境变好了。生2:我们组认为,大雨点儿雨水多,

20、如果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会把那里的花草淹了。小雨点儿雨水少,如果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就不能让那里开出红的花,长出绿的草。所以,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师: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分别去了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滋润了万物,给大地带来了生机。我们再一起到大雨点儿、小雨点儿去过的地方看看,好吗?师:(配乐,课件演示雨后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景色很美。师:你怎样读才能把这么美丽的景色读出来呢?(指名读)师:景色这么美,是谁的功劳?生:(兴奋地)雨点儿。师:如果你是小草、小花,或者是小蝴蝶,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生1: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我水

21、喝。生2: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体,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要经常来看我,好吗?师: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生1:我最想到沙漠去,将干旱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土地,开出红的花,长出绿的草。生2:我最想到庄稼地去,让地里的麦苗、油菜越长越壮。师: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世界有了你们,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赏析: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要靠学生自己感悟获得,而不是靠教师讲解。这一片段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感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入情中感悟。而且,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熏陶、道德教育,激起爱美的情趣,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这些蕴含在教材中的

22、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情趣以及人文精神,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以物拟人,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又引导他们重点探究,围绕着雨点儿去哪儿、雨点儿的作用,认真学习第25自然段。文章用对话的形式来写,这让我有了指导学生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的好范本。怎样读好问句?怎样把课文读得流利、优美?我对此做了具体指导,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为主线,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我的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 雨点儿课题雨点儿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彩、半”等12个字,会写“问、有”等

23、5个字,认识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重点 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教学难点难点: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彩、半”等12个字,会写“问、有”等5个字,认识三撇、穴宝盖、立刀旁 3个偏旁。2.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3)课件出示画面:有花有草,但花草都干枯了;没有草,土地干涸。 &

24、#160;导语: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家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很多地方花草枯萎了,干涸的土地裂开了大缝。如果你是这些枯黄的花草、这片干涸的土地,现在你最需要什么? (板书课题:雨点儿。同时用课件出示大雨点儿、小雨儿点纷纷落下的动态画面。) 2.师:多可爱的雨点儿啊!如果我们把课题中的“点”和“儿”连起来,读得快一些,就是在读“点”的时候把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这叫儿化音。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给生字找哪些朋友。2. 朗读课文:(课件出示4:预习要求)

25、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认识生字 (一)认读生字词。1认读下面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sh bù qn yún cai bàn kn wèn dá dào nr 数 不 清 云 彩  半 空  问 答到 哪儿 méi yu èn ho l sè&

26、#160;zhn ch dì fn没 有 更 好 绿 色 长  出 地 方2.指名领读,正音。注意轻声的读法。注意读准平舌音“从、彩”,翘舌音“数、出、长”,前鼻音“问、半”,后鼻音“空、方、更”。另外,注意读准多音字“数、长”,“数”在本课中读“sh”,它还有一个读音“shù”,组词为“数学”;“长”在本课读“zhn”,还有一个读音是“cháng”,组词为“长江”。读好儿化音“哪儿”,还要读准“云彩”中的“彩”,“地方”中的“方”是轻声。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5.齐读。 (二)识记生字.

27、 (课件出示6)出示生字: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长 出 从 有 你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加一加:“至+刂”为“到”,“米+女+攵”是“数”,“采+彡”是“彩”,“穴+工”是“空”。 随机学习新偏旁“刂 (立刀)”“彡(三撇)”,“穴(穴宝盖)”表示洞穴。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半”。字族识字法识记:区分“问闪闻”。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方”“一万点”。组词识记:“更、长、你、从”组词为“更大、更长、你们、从前”。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1.(课件出示7)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问、有、半、从、你。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怎样才能把这

28、个字写好? 3.师重点指导书写“你、问、从”。(课件出示8) “你”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两边上下平齐。“问”字,门字框横要平、竖要直,框稍写大些,为“口”留出空间。 “从”字,左边比右边稍窄一点,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第二画点的下方。 4.认识新笔画“横钩”:本课生字“你字中含有新笔画“横钩”。带有“横钩”的字还有“写、空、字”等。注意和“横折钩”的区别。指导书写新笔画“横钩”:横钩起笔稍重,在拐弯处稍作停顿,出锋收笔。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五、快乐游戏,巩固生字1游戏:找朋友。(课件出示9、10)课件出示:“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

29、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2游戏:让花更红。导学:小朋友,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课件出示11)(课件演示课文第88页的插图)。3导学: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4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设计意图:生字的音、形、义分环节分别解决,方能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先预习后教学指导,正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很好体现。】【设计意图:这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书写设

30、计的环节。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一写,再写出字的笔画数。你 画 问 画有 画 半 画2.给字选出正确的读音。cháng zhng(1)小树长( )高了。(2)大象的鼻子很长(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彡 ( )刂 ( )穴 ( )【答案】1.书写略 7 6 6 52. (1)(2) 3.彩(彩色)到(看到)空(空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

31、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伴随音乐,复习导入 1.欣赏歌曲小小雨点。 师:孩子们,刚才的歌曲好听吗?(好听)雨点儿邀请小朋友们今天和它们一起去旅行,你们想去吗?(想)那我们一起用最洪亮的声音把雨点儿叫出来吧! 2.复习字词。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来,我们一起给它们打打招呼吧!(齐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准!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也想和大家见面,我们来开着火车读一读。  【设计意图:伴随

32、着优美动听的乐曲,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复习旧知,迎来新知。】新课教学(   )分钟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 2.反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的故事。(教师贴大雨点儿、小雨点儿图片) 3.引导: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吧! 三、深入读文,朗读感悟(一)学习第1自然段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预设:数不清。2(课件出示12)出示第1自然段。(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3导学:除了课文里的

33、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5导学:雨点儿是从哪儿飘落下来的?(从云彩里)6(课件出示13)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跳下来。()从()回来。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二)品读第24自然段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课件出示14)(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其中的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大雨点儿看见小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小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

34、中找找答案吧。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3汇报交流。预设:(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2)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课件出示15)课件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学生说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预设: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三)

35、学习第5自然段。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16)(播放课件)(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预设:(1)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

36、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课件出示17)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呀,盼呀,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5指导朗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6播放歌曲小雨沙沙。7学做小诗人。导学:有位小诗人欣赏了雨后美景后,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1)(课件出示18)出示:(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2)仿说句子。(出示雨后美景图提示学生说话。)8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会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会

37、去哪儿?9美美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四、深情朗读,用心体会 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小组成员听,再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读自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给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意图:在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和机会,尝试让学生仿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语言中加以运用和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