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庐江县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称呼,水很深按现在的说法,“吾”和“我”算是同义词。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宋朝有本四书笺义就说,“吾”是对自已说自己,比如“吾有知乎哉”;对别人说自己则是“我”,如“有鄙夫问于我”。这里面的差别挺微妙的。不过呢,这不算很重要的事情,因为现在很少用“吾”了,这种细微的差别,当个小知识知道就行了,不知道也无伤大雅。写信的时候,熟人之间往往不署名,最后写上“知名不具”,透着一种亲密。不过要在唐宋时期,“不具”这个词不能乱用,只能是长辈对晚辈说

2、、上级对下级说。那要是反过来呢?位卑者对位尊者,要用“知名不备”。同辈朋友之间,只能写“知名不宣”。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里,就讲了这样的区别。魏泰说,从字面看,这三种写法没有轻重之分,也不知道是谁定的,“而举世莫敢乱,亦可怪也”。还有两个古装戏里经常用到的称呼,就是“老爷”与“大人”。细说起来,“大人”这个称呼,在明朝以前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明朝官场要称“老爷”,但也有很多区别。外任司、道以上的官员,称“老爷”,而相对低级别的官员,要称为“爷”。至于乡绅、地主之类,那是不能称“老爷”的,只能称“老爹”。有趣的是,如果当爹的已经是“老爷”了,那么儿子无论官做到多大,别人也不能叫他“老爷”,只能叫“大

3、爷”。而“大人”这个称呼在清代早期还一度不被接受。清代的柳南随笔里说,有个县丞叫李玉森,见到朝廷来的巡查官员时,称呼对方为“大人”,对方还生气了。李玉森解释说:“大人这个称呼多美啊,不用来称呼您,这个词儿就贱了。”说得对方脸色立刻就转好了。后来“大人”逐渐普及了。总之,张大人、李大人什么的就叫起来了。不过有一点得注意,“大人”还是官员之间的称呼,吏员(政府聘任的无功名的办事员)和老百姓,还是得叫官员为“老爷”“大老爷”。在古代,即便在一般老百姓之中,也有些用来区别人的称呼。例如男青年,就被分成两种。学习好的、家里有背景的文艺男青年,会被称为“秀”,如张三秀、李五秀,这个“秀”字一度成为男孩名字

4、中的常用字。而普通的男青年,就叫作“郎”,张三郎、李五郎。慢慢地,“秀”这个称呼,也蔓延到女子之中。北宋建安有位姓徐的女子,写了本书闺秀集,从此会吟诗有文化的女孩子,就被叫作“闺秀”。再后来,女性基本,上抢走了这个“秀”字,男性就不怎么用了。还有两个常用称呼:老师、同学。其实这两个词全是明朝才有的。在明朝之前,人们称呼老师为“先生”,可到了严嵩掌权的时候,情况变了,阿谀奉承的人把严嵩叫“老师”,更肉麻的,则叫“老夫子”,言外之意,是严老师直逼孔圣人。至于“同学”,则出现在明末。以前上学,一个老师教的叫同门,同一届考生叫同年,没有叫同学的。当时的精英黄宗羲在一首诗的注解里写道:“同学之称,余与沈

5、眉生(沈寿民)、陆文虎(陆符)始也。”看来“同学”这个词不错,很快就被大家用开了。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称呼。文艺作品不是史书,用错了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反正不是当真看的。不过要用对了呢,那显得自己多严谨、多认真啊。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 在今天看来,“吾”和“我”算是同义词,但在宋朝,“吾”和“我”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必须要搞清楚。b. 明朝官场,外任司、道以上的官员,称“老爷”;而相对低级别的官员,要称“爷”;至于乡绅、地主之类,只能称“老爹”。无一例外。c. 在清代,“大人”这一称呼在官员之间逐渐被接受,并普及。不过“大人”还是官员之间的称呼。d. 在明朝之前,人

6、们称呼老师为“先生”,在明朝之后,人们称呼老师为“老夫子”,言外之意,是老师直逼孔圣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由“吾”和“我”这个小知识开头,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引人话题,为后文论证做了个恰当的引子。b. 在论述“老爷”与“大人”之间区别时,以明朝、清朝为两个时间节点,引用柳南随笔里的小故事,妙趣横生。c. 文章主要运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我国古代人物称呼之间的差别及演变过程。d. 文章论证称呼变化时,注重辩证论证,提出对称呼变化合理区分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a. 在古代,一般老百姓之中,男青年

7、可被称为“秀”或“郎”,熟悉的人称“郎”,初次见面一般称“秀”。b. 在古代,同年之间写信,如果不署名的话,最后都会写上“知名不具”的字样,透着一种亲密。c. 明末以前,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叫同门,同一届考生叫同年,而“同学”这一称呼是出现在明末的。d.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称呼。文艺作品不同于史书,即使用错了,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无须太认真的。【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选项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

8、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此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a项,“但在宋朝,吾和我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表述有误,此选项的信息源在第一段里,可参考文句“宋朝有本四书笺义就说,吾是对自已说自己,比如吾有知乎哉;对别人说自己则是我,如有鄙夫问于我。这里面的差别挺微妙的。不过呢,这不算很重要的事情”,从这个文句可以看出,作者引用宋人的四书笺义,是为了说明吾和我之间的差别挺微妙的,不是为了说明“吾和我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且不算很重要的事情”,故此项曲

9、解原文,表述有误。b项,“无一例外”表述有误,可参考原文第二段文句“有趣的是,如果当爹的已经是老爷了,那么儿子无论官做到多大,别人也不能叫他老爷,只能叫大爷”,可见“无一例外”表述太绝对化了。d项,“在明朝之后,人们称呼老师为老夫子,言外之意,是老师直逼孔圣人”表述有误,此选项的内容在原文第六段“可到了严嵩掌权的时候,情况变了,阿谀奉承的人把严嵩叫老师,更肉麻的,则叫老夫子,言外之意,是严老师直逼孔圣人”,可见,在明代,只有阿谀奉承的人把严嵩叫老师,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意味着明朝都称呼老师为“老夫子”;另外,“是严老师直逼孔圣人”,并不意味着所有老师直逼孔圣人之意;故此表述扩大范围了。故选c。【

10、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以明朝、清朝为两个时间节点,引用柳南随笔里的小故事,妙趣横生”表述有误,此选项的内容在原文第三段段首,参考文句“而大人这个称呼在清代早期还一度不被接受。清代的柳南随笔里说,有个县丞叫李玉森,见到朝廷来的巡查官员时,称呼对方为大人,对方还生气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引用清代柳南随笔不是为了论述“老爷”与“大人”之间的区别,而是为了论述“而大人这个称呼在清代早期还一度不被接受”之观点,谈不上妙

11、趣横生。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此题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因是选出正确的一项,故增加可筛选信息的难度,需要考生在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理解和分析,一要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熟悉的人称“郎”,初次见面一般称秀”表述与原文不符,参考原文第五段“家里有背景的文艺男青年,会被称为秀”“而普通的男青年,就叫作郎”,可见此项偷换概念了。b项,“同年之间写信,如果不署名的话,最后都会写上知名不具的字样,透着一种亲密”表述有误,参考原文

12、第二段“写信的时候,熟人之间往往不署名,最后写上知名不具,透着一种亲密”,可见只能是熟人之间,并不是同年之间,且是既定事实,选项加之“如果”,表是假设关系,故逻辑关系也错。d项,“文艺作品不同于史书,即使用错了,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无须太认真的”表述有误,此选项的信息源在原文最后一个文段,参考文句“文艺作品不是史书,用错了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反正不是当真看的”,不等同于“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无须太认真的”,故此项曲解原文。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追溯体系,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

13、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近年来,一个完善的追溯体系正在形成。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例如,在标准规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基础;在法规建设方面,一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写入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先后出台了本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北京、石家庄、牡丹江等市出台了专门性地方政府规章;山东建立起政府部门间追溯数据共享方案,拟定追溯体系运行考核制度和

14、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应急预案,推进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很多地方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破解追溯难题。例如,北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肉菜商品流通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不少地方还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手段相结合,提高消费者使用追溯平台的积极性。(摘编自彭训把“追溯”进行到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13日)材料二: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月12日,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新加坡食品局法案,日后将由单一机构监督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并协助新加坡农业食品业探索机遇,将新加坡打造为农业食品中心。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为法案进行二读时说,全球农业食品环境正在迅速改变,随着发展中国家收入的增加,全

15、球粮食需求预计也将上扬60%。与此同时,全球食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意味着食品有更多机会遭受污染,并且在问题发生后会更难找出污染源头。因此,成立新加坡食品局将有助政府全方位地应对整个食品供应链中所发生的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事件。(摘编自新加坡将由单一机构监督食品安全,海外网2月13日电)材料三:据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介绍,为有效保障市民食品安全,中心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力度,每日出动食品快速检测车,对粮食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豆制品、禽蛋制品、调料和调味品、乳制品等节日热销食品开展重点检验,主要检测这些品种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新鲜度等易出问题的项目。快检过程中,检测人员严袼

16、按照食品抽检规程及产品抽样要求开展抽检工作,现场取样,现场快速出结果并及时公布,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报告市市场监管局处理,对不能及时得出检验结果的项目,将通过短信等方式向送检者告知,进一步确保了检验工作规范化、公开化、痕迹化,受到群众“点赞”。在眉山新区大市场的检测服务点,笔者见到工作人员向来往的群众发放图文并茂的食品安全宣传单,讲解如何辨别食品质量、科学认识食品安全、破解食品安全谣言等知识。市民反映,政府部门的快检服务帮助老百姓辨别食品真假、好坏,是一个很好的活动,通过活动开展让大家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据悉,1月31日至2月10日期间,眉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共出动检验人员39人次

17、,车辆13台次;监测和接受群众送检285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切实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站好岗、护好航,快检服务将持续贯穿整个节日期间。(摘自李洋眉山快检护航春节市场食品安全获群众“点赞”四川新闻网2月13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完善的追溯体系,不仅有信息的采集与记录,还能够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并强化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b.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有助于破解追溯难题,而为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不少地方已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相结合。c. 为应对全球农业食品环境的迅速改变,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食品污染的治理难度加大的局

18、面,新加坡成立单一食品监督机构。d. 眉山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将以规范化、公开化、痕迹化的操作实现食品快检,护航春节市场食品安全,期望贏得群众的认可。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家层面提供标准规范、法规建设等政策保障,所有省市出台本地的规章制度、数据共享方案等,共同打造完善的追溯系统。b. 由材料三可以看出,眉山节日期间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检验力度,主要检测了热销食品的药物残留、新鲜度等易出问题的项目。c. 眉山节日快检除了突出了“快速”和“现场”特点外,还发放材料进行了食品安全宣传,帮助老百姓增长该方面的知识。d. 由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涉

19、及面广,科技含量高,落地不易;而眉山“快检”操作便捷,值得推广。6. 以上三则材料,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答案】4. d 5. a 6. 材料一,侧重于政府层面,强调要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材料二,侧重于新加坡食品局成立的背景及其功能。材料三,侧重于眉山在春节食品安全检验方面的做法及效果。(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

20、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d项,“眉山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将以规范化”表述有误,原文是“眉山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以规范化”,选项加“将”字,意味着没有发生,选项是将已然当未然了;此外,“期望贏得群众的认可”表述也有误,原文是“贏得群众的认可”,已经发生了;总而言之,此项设置的干扰项是典型的将“未然当已然”了。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

21、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a项,“所有省市出台本地的规章制度”表述有误,原文是“部分省市出台本地的规章制度”,故扩大范围。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如本题“以上三则材料,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此题需要到材料中圈出关键语句,根据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很多地方利

22、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破解追溯难题”侧重于政府层面,强调要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材料二,“摘编自新加坡将由单一机构监督食品安全”“全球农业食品环境正在迅速改变”“球食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是食品局成立的背景;“因此,成立新加坡食品局将有助政府全方位地应对整个食品供应链中所发生的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事件”是食品局的功能。材料三,根据“摘编自李洋眉山快检护航春节市场食品安全获群众“点赞”,侧重于眉山在春节食品安全检验方面的做法及效果。考生结合以上内容行文作答。【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

23、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24、;(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脑汁工厂新加坡伍木赋闲在家多时,眼见坐吃山空,惊觉长久下去不是办法;但求无门,空有一身才华无人赏识,除了感叹复感叹,又能奈何?自向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粗重活干不了,但对于动脑筋的工作还是可以一试的。每天勤于翻报纸、写信、打电话、亲临面试,可是仍然无人问津,只好徒呼负负。原本所订下的高目标,亦越降越低;最后但求三餐一宿,什么都肯干。一日,翻开报纸的征聘版,眼前出现一

25、则巨幅广告,上面写着“征聘奴隶”4个大字,不禁吓了一跳。奴隶制度不是在很多年以前就彻底瓦解了吗?而且奴隶者,只有“买卖”,何来雇用?况且,试问有谁甘愿沦为奴隶,任人控制、折磨和摆布?后来回头一想:既然这个广告在报纸上堂而皇之地刊登出来,表示报馆已接受了广告中“耸人听闻”的字眼。也许这是广告刊户大胆突破的意图,也许这是撰稿员心血来潮的“划时代绝句”。君见不久前某工厂在征聘机器操作员时,还打着“请你来当工人皇帝”的字眼!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广告噱头了!对于求职若渴的我来说,这则征聘广告无疑是具有挑战意味的。我天性喜欢接受挑战,越是有挑战性的事物,我越是要去碰它。于是,我把征聘条件细读一遍:(一)学历

26、不拘、年龄不拘、性别不拘。(二)工作时间具有高度灵活性。(三)必须能够承受高度的工作压力。利益:成功受雇者每人将拥有一架手提电话机。广告上的条件和利益虽然列得有点模糊,但当我按地址找到那家公司时,已有大批捷足者在等着被传召面试。全球性的失业浪潮,真的正冲击着这些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饥民吗?(包括我?)填妥申请表格后,领了号码牌子,我有充裕的时间打量这家公司。这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员工们各就各位,或沉思,或冥想,或凝视远方,或伏案而睡总之,我真怀疑自已来到一座闲云野鹤的寺院,坐禅的心情把较早时焦虑的情绪吹得烟消云散。轮到我的时候,脸带笑容的秘书小姐很客气地请我移步到会议室。会议室内有一名戴金丝

27、眼镜的男子,正在翻阅我的申请表格。“请问你对本公司的了解有多少?”“一无所知,愿闻其详。”“唔。”答案在对方的意料之中。对方如背书般地说。“我们基本上是一家提供商业服务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管理咨询、市场策划和产品行销等等。无论是哪一行业的机构找我们帮忙,奄奄一息的我们会帮他起死回生,蒸蒸日上的我们会帮他锦上添花。我点了点头,表示基本概念已经有了,然后问眼前这位“再世华陀”:“我想多了解一些这里的工作条件。”“我们重视的是员工的素质即头脑,所以学历、年龄和性别都不是考虑的因素;至于员工们的脑筋有多棒,点子行不行的通,都是由我直接鉴定,而且丝毫不会错,所以,我的外号也叫做脑子测定仪。”我失笑:“那

28、工作时间呢?”“上班时间从早上八点开始,唯有下班时间无限。我们会分给成功者每人一架手提电话机,大家必须随时随地携带,确保必要时随传随到。”我恍然大悟:所谓的利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难怪别人说:政治是肮脏的,影圈是复杂的,而商场,则是黑暗无比的。我继续保持镇定:“工作压力又有什么具体的说明吗?”“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没有绝对的解释,唯一可以说明的是,为了训练员工的能耐与韧性,员工必须能够在叱责与谩骂中,继续开朗和高度集中地工作。”“奴隶”当然是要面对“叱责与谩骂”的一没施加私刑已经很厚道了,所以我并不对这番话语表示过度的惊讶。“我同意并接受您所列的条件和利益。”为了三餐一宿,我说:“请您让我签暑

29、聘书吧!”“凭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做这么聪明的决定,我肯定你是个人才。”对方说,接着递来一份以英文打字的聘书,上面写着:“脑汁奴隶”和“脑汁测定仪”握别后,走出会议室,我复看到一群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枯坐冥思的“闲云野鹤”,正在不知道为了什么地出售自己的脑汁(选自2008年8月24日文学网)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先写“我”一直找不到工作,结尾又说“我”“是个人才”,这就形成前后反差,意在增加情节的趣味性。b. 文中列举的三个征聘条件十分模糊,但在后文中都有具体交代,这样写,意在使前后内容形成呼应,增加小说的严谨性。c. “我”打量公司的内容主要运用了视觉

30、和心理描写,意在表现这里社会环境的独特和工作轻松、毫无压力的懒散状态。d. “脑子测定仪”向“我”介绍工厂性质和业务范围时,连用了四个成语,意在表现公司的工作业绩和引以为骄傲的心理状态。8. 小说两次写到“闲云野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9. 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商场是“黑暗无比的”,可又为什么要急于应聘签约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b 8. (1)在结构上,形成了前后呼应的作用,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2)内容上,写出了工作的清闲,与开头荒诞的招聘条件形成了对照;(3)这些看似荒诞的工作环境的描写,实际来源与现实生活,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 (

31、1)为了解决“我”“三餐一宿”这一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从此可以不再坐吃山空了,这是生活所迫,具有很强的现实性;(2)“我”天性喜欢挑战哪怕是“挑衅”,“我”也想试试、碰碰它,这是个性使然,具有真实性;(3)“我”确实具有“一身才华”,不仅通过了“脑子测定仪”的鉴定,而且以“我”的最后选择印证了“我”是个善于用脑的“人才”,这是必然结果,具有讽刺性。(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的)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

32、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生抓住两点(内容艺术特色)去读文,速解小说选择题,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做此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a项,“这就形成前后反差,意在增加情节的趣味性”表述有误,依据原文,小说先写“我”一直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我无才,参考文句“空有一身才华无人赏识”,而是因为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虽减轻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同时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失业者、贫困者。故结尾又说“我”“是个人才”恰恰和前文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不能说形成巨大的反

33、差,更谈不上增强了趣味性。c项,“我打量公司的内容主要运用了视觉和心理描写”表述有误,应是“我”打量公司的环境主要运用了视觉描写,对公司的感受运用了“心理描写”;此外,“意在表明工作轻松、毫无压力的懒散状态”表述不恰当,“我”打量公司的环境意在表现这里社会环境的独特,都如同“闲云野鹤”,至于工作是否轻松,是否毫无压力,并不能感受出来。d项,“意在表现公司的工作业绩和引以为骄傲的心理状态”表述有误,“奄奄一息” 这个成语是修饰文中的“我们”,不能表现公司的工作业绩和引以为骄傲的心理状态。四个成语在此处的运用,具有荒诞幽默的意味,看似荒唐可笑实则意味深远,作者意在表明我们越来越发达的科技社会在不远

34、的将来要产生的可怕可悲的前景。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查赏析小说中的物象的能力。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小说中的物象虽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此题题干要求答出“小说两次写到闲云野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做此题,考生要在原文找到这两处描写,根据语境,思考“闲云野鹤”这一物象的作用,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和一主题分析作用,依据“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的模式答题。(1)结构上:第一处“闲云野鹤”是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总之,我真怀疑自已来到

35、一座闲云野鹤的寺院,坐禅的心情把较早时焦虑的情绪吹得烟消云散”;第二处,在文章结尾处,“我复看到一群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枯坐冥思的闲云野鹤,正在不知道为了什么地出售自己的脑汁”,第一处描写和结尾处描写形成照应,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地推进,从而引发人的思考,使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2)内容上:第一处“闲云野鹤”修饰寺院,突出寺院无拘束、环境闲散的环境特点,和前面荒诞苛刻的招聘条件形成巨大的反差,暗示当前社会环境。第二处的“闲云野鹤”指的是工作其中的人们,他们如同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无拘无束,生活闲散。从而突出这篇微型小说的主旨:在现代社会中,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的确减轻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这种

36、“减轻”却以涌现越来越多的失业者、贫困者为代价。这种人与自己的劳动相分离、相异化的“二律背反”现象在今天的现实里随处可见。作者描绘的这种人们争相“出售脑汁”的悲剧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作者的发现和描绘是警世的,他用科幻微型小说的方法演示了我们越来越发达的科技社会在不远的将来要产生的可怕可悲的前景。因此,“题材新颖+立意深刻”便是这篇看似荒唐可笑实则意味深远的作品的成功之处。【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属于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的题,题干问“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商场是黑暗无比的,可又为什么要急于应聘签约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37、做此题,考生要结合全文思考,通过塑造人物,记叙事件,反映或揭露什么样的社会主题,批评或是抨击什么,赞扬或是歌颂什么。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问题的具体指向;第二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入手,回读原文,概括出作者的态度;第三步,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1)文章在开头部分就写到“赋闲在家多时,眼见坐吃山空”“每天勤于翻报纸、写信、打电话、亲临面试,可是仍然无人问津,只好徒呼负负”,这时,出现这么一种“出售脑汁”公司,尽管这家公司“征聘条件”十分苛刻(工作时间无限长;要像“奴隶”一样对待上司的“叱责与谩骂”),但在全球性的失业浪潮里像叙述主人公这样的长期失业者们仍然

38、很多,故他们也会趋之若鹜,故可得出答案:主人公为了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现实不允许他坐吃山空了,这是生活所迫,他没有选择。(2)文中对“我”的刻画:“空有一身才华无人赏识”“ 我天性喜欢接受挑战,越是有挑战性的事物,我越是要去碰它。”,可以得出“我”要急于应聘签约,是性格使然,是个性使然,故与“我”生俱来的挑战性有关。(3)作者描绘的这种人们争相“出售脑汁”的悲剧因“我”天资聪慧,通过了“脑子测定仪”的鉴定”,最终证明”是个善于用脑的“人才”。作者的发现和描绘是警世的,他用科幻微型小说的方法演示了我们越来越发达的科技社会在不远的将来要产生的可怕可悲的前景。作者犀利地洞察了这种前景,又通过这篇题材

39、新颖的微型小说传达出那些人们还未引起警觉的“人类未来的悲剧”。具有荒诞性的同时也具有讽刺性。因此,“题材新颖+立意深刻”便是这篇看似荒唐可笑实则意味深远的作品的成功之处。【点睛】物象的基本作用: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感情,象征意义考查形式:小说以某某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小

40、说中多次写到某某,分别表现了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请探究作者以某某为题目的原因。小说中先后几次提到某某,有什么作用?请围绕某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的答题思路: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主题作用+艺术手法作用(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答题模板: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陆象先器识沉邃,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时吉项与元方同为吏部侍郎,项擢象先为洛阳尉,元方不肯当。项曰:“为

41、官择人,岂以吏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俄迁监察御史。初,太平公主谋引崔湜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枢近,若不者,湜敢辞。”公主不得已为言之,遂并知政事。然其性恬静寡欲,议论高简,为时推向。湜尝曰:“陆公加于人一等。”公主既擅权,宰相争附之,象先未尝往谒。及谋逆,召宰相议,曰:“宁王长,不当废嫡立庶。”象先曰:.“帝得立,何也?”公主曰:“帝有一时功,今失德,安可不废?”对曰:“立以功者,废必以罪。今不闻天子过失,安得废?”公主怒,更与窦怀贞等谋。公主卒诛死。时象先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保护功,封兖国公。初,难作,睿宗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

42、曰:“助朕者留,不者去!”于是有投名自验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诏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顿首谢曰:“赴君之难,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杀行义之人?故臣违命,安反侧者。”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进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迁蒲州刺史。小吏有罪,诚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丞相

43、,谥曰文贞。(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注元方;陆象先的父亲。太平公主:唐睿宗的妹妹,受其母武则天宠爱,权倾一时。713年因谋反被唐玄宗赐死,其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废嫡立庶:宁王是嫡长子,李隆基是庶子。睿宗:此时已退位,他对太平公主的政变持支持态度。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内容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b. 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c. 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d. 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

44、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侍郎为唐朝官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的长官称为侍郎,正三品,副官为尚书。b. 迁,表示官职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是降职,“累迁”表示多次调动。c. “谥”指谥号,谥号是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表现,给他另起的称号。d. “高第”这一说法与科举制度有关。明清时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其中殿试是由皇帝主试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陆象先声望卓著,深受人们推崇。太平公主

45、想推荐崔湜为相,崔湜认为陆象先很有声望,如果他没有拜相,自己不敢为相,太平公主只得同时推荐陆象先为相。b. 陆象先为官正直,敢于发表己见。太平公主专权,陆象先不依附她;太平公主以立嫡长子为由想废掉唐玄宗,陆象先认为唐玄宗没有过错不应废除他的皇位。c. 陆象先为政宽仁,受到民吏爱戴。有人建议用严酷的刑罚树立威信,他没有接受;对犯了罪的小官吏也宽容以待。因而,陆象先所到之处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d. 陆象先很有胆略,暗中保护多人。唐玄宗得到对唐睿宗表忠心的名单,命陆象先搜捕,陆象先却将名单烧毁,并暗中保护了许多人,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主卒诛死。时象

46、先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2)小吏有罪,诚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太平公主最终被诛杀。当时陆象先因为是公主推荐的人,将一同被杀,唐玄宗立刻把他召来免去了他的死罪。(2)一位小吏犯了罪,陆象先告诫了他一番,就把他打发走了。一位大吏前来禀告并力争,认为应该杖责。【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然后判断四个选项的相异处,再分析相异处的前后内容,判断哪个选项更合理。判断时,要注意句子主语、谓语、宾语之

47、间的关系。本题“党与”是文言文常见的一名词,是“同党助己的人”,故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另外,“保全甚众”是一完整句意,“保全”意思是“保全的人”是主语,“甚众”是谓语,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如果考生语感好,也可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去断句,此句大意:唐玄宗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离开京城担任剑南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义宽厚。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

48、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c项,“六部的长官称为侍郎,正三品,副官为尚书”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六部长官称尚书,正三品;副官称侍郎,正四品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此题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等。d项,“陆象先因此

49、被贬为剑南按察使”表述错误,强加因果,参考原文文句“帝寤善之”,此句意思是:唐玄宗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可见唐玄宗最终对陆象先烧毁名单持肯定态度。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赋分点:“卒”,最终;“坐”,因为;“为”,是;“遽”,立刻;此外,“玄宗遽召免之”是省略句式,应补出,“玄宗遽召(之)免之”。(2)赋分点:“有罪”,有罪;“白”,禀告;“以

50、为”,认为;“杖”,杖责,用杖打。【点睛】文句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陆象先器量大,见识深,参加科举考试

51、成绩优异,担任扬州参军。当时吉顼和陆元方一同担任吏部侍郎,吉顼提拔陆象先担任洛阳尉,陆元方不同意。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当初,太平公主谋划引荐崔湜担任宰相,崔湜说:“陆象先的名望最好,应该被提拔为宰相。如果不这样,我冒昧请辞。”太平公主没有办法只好为陆象先说好话,陆象先当上宰相和崔湜一同主持政事。然而陆象先生性恬静寡欲,言谈高深而简要,被当时的人们推崇。崔湜曾经说:“陆公超人一等。”太平公主专权之后,宰相争先依附她,陆象先从不前往拜谒。等到要谋反时,召来宰相商议,说:“宁王是嫡长子,不应当废嫡长子

52、而立庶子。”陆象先说:“现在的皇帝能够即位,为什么呢?”太平公主说:“皇帝因为有一时之功而被立,如今失去了德行,怎么可以不废掉?”陆象山回答说:“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有罪才可以废。现在的皇帝没有罪过,为什么要废他呢?”太平公主大怒,另外和窦怀贞等人谋划。太平公主最终被诛杀。当时陆象先因为是公主推荐的人,将一同被杀,唐玄宗立刻把他召来免去了他的死罪,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保护皇上有功,被封为兖国公。当初,政变发生时,唐睿宗亲自来到承天楼,大臣聚集,唐睿宗挥了挥手说:“能够帮助我的就留下,不能帮助我的就离开!”于是许多大臣写了自己的名字递给唐睿宗。政变平定后,唐玄宗得到这份名单

53、,下诏书给陆象先要求把这些人关押起来审讯,陆象先把这些名单全部烧掉了。唐玄宗大怒,想一并治陆象先的罪。陆象先叩头谢罪说:“国家有兵变,大臣们保护皇帝,这都是忠诚的表现。陛下现在要以德行教化天下,怎么能够杀害行仁义之人呢?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了让那些心怀疑虑的人安下心来。”唐玄宗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离开京城担任剑南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义宽厚。司马韦抱真进谏说:“大人应该用严厉的刑罚树立威信,要不然,百姓们就会怠慢您,不畏惧您。”陆象先回答说:“为政,只要治理好就可以了,难道非要用刑罚来树立威信吗?”最终没有听从,而蜀人受到教化。多次调动

54、官职担任蒲州刺史。一位小吏犯了罪,陆象先告诫了他一番,就把他打发走了。一位大吏前来禀告并力争,认为应该杖责。陆象先说:“人的本性大概差不多,你认为他听不懂我的话?如果非要用刑杖来教育人,那就从你开始。”大吏惭愧退下。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是非,庸人们心里不安,就生出许多是非。只要从源头开始清理,那天下的事担心什么不简单呢?”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吏百姓都怀念他。去世时,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赠给谥号文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渔歌子·柳垂丝李珣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

55、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注醑:x,挥发性药物等的醇溶液,这里指酒。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上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前三句写到柳丝、花树、湖山等优美景象作为背景,给作者春游渲染出了欢快明朗的气氛。b. 这首词上片后三句做到视听结合,写词人听到悠扬的歌声,见到打鱼人满载着鱼儿,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异常热闹。c. “孤村遥指云遮处”一句展示的是准备返回时的一幅画面,天边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自己下榻去处。d. 下片中的“深”字表明船儿在水上摸黑行进,而“惊”字则打破了寂静,呼应了上片热闹非凡的景象。15. 清朝评论家李调元说:“世皆推张志和渔父词,以西塞山前一首为

56、第一,余独爱柳垂丝,花满树,一词,此词不减斜风细雨不须归也。”由此看来,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通过描绘出“暮春楚江游”的一幅幅画面,不仅写出了词人对渔夫自由与快乐生活的向往,而且抒发了词人避俗隐逸之思。(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

57、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呼应了上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表述错误,结合诗句理解,用“深”字才形象性极强,暗示出已是夜幕降临时分,船儿在水上摸黑行进,难辨深浅,人们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状,可以想见。忽然间,“惊起一行沙鹭”,打破了万簌俱寂的江空。这一句以动写静,与上文明媚春光下的莺啼燕鸣、渔郎引吭形成鲜明对比,不是“呼应了上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故选d。【15题详解】本题是对诗歌鉴赏中“诗评题”的考查,“诗评题”选用的“评语”涉及诗歌的结构思路、艺术手法、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特色等内容。本题涉及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解答提示诗论评析就是结合诗论具体评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或赞,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古评今释方式(即就后人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来命题。做题时先要初步了解诗论评析句本身的含义,这样才便于对症答题。当然,诗论涵义许多时候只须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题时不需在题中答出来。此题题干拿清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