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
CCSC08
团体标准
T/ZHYLXXXXX—XXXX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筛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riskscreeningofexerciserelated
cardiovascularevent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北京智慧医疗技术创新联盟发布
XX/TXXXXX—XXXX
目 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风险筛查前期准备....................................................................2
5.1风险筛查原则....................................................................2
5.2风险筛查人群分类................................................................3
5.3风险筛查的目标..................................................................3
5.4筛查周期和频次..................................................................3
6风险分层............................................................................4
6.1数据收集........................................................................4
6.2基线评估........................................................................4
6.3风险因素识别....................................................................4
6.4风险层级........................................................................4
7风险筛查............................................................................5
7.1筛查范围........................................................................5
7.2筛查流程及应对措施..............................................................5
8筛查后运动过程自我监测..............................................................6
8.1各风险人群监测频率及注意事项....................................................6
8.2可穿戴设备的使用................................................................7
8.3无设备时的自我监控..............................................................7
8.4运动时紧急情况应对措施..........................................................7
附录A资料性心肺运动试验的操作规范..................................................8
A.1设备要求........................................................................8
A.2环境要求........................................................................8
A.3人员要求........................................................................9
A.4运动试验前准备..................................................................9
A.5运动负荷试验过程................................................................9
A.6试验终止.......................................................................10
I
XX/TXXXXX—XXXX
A.7测试后处理.....................................................................10
A.8结果解读.......................................................................10
A.9注意事项.......................................................................11
附录B资料性.......................................................................12
B.1自我疲劳评分表.................................................................12
参考文献..............................................................................13
II
XX/TXXXXX—XXXX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筛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险筛查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风险筛查前期准备、风险
评估、风险筛查、筛查后运动过程自我监测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筛查可能发生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人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event
指涉及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急性事件,常见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脑卒
中等。
3.2
风险筛查riskscreening
一种评估方法,用于识别个体是否具有发生某种疾病(如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因素,以便采取预
防措施。
3.3
运动负荷试验exercisestresstest
一种评估个体在运动应激状态下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反应,常用于冠心病诊断、心肺功能评估
和运动风险筛查等。
3.4
心血管风险评估cardiovascularriskassessment
通过分析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家族病史和生物标志物等因素,来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血管
事件的可能性。例如低心血管风险人群、中心血管风险人群、高心血管风险人群、高运动损伤风险人群。
3.5
健康保持的人群healthymaintenancepopulation
指身体状态正常、无明显疾病或健康问题的个体,通过科学运动和健康管理以维持生理机能、预防
疾病发生的人群,包括普通人群及专业运动员。
3.6
健康隐患的人群healthhazardpopulation
具有慢性疾病家族史或轻微健康风险,或希望通过运动干预潜在健康问题的人群。
3.7
1
XX/TXXXXX—XXXX
恢复改善的人群restoreandimprovethepopulation
因久坐、不良生活习惯或运动损伤导致身体功能下降,或正在恢复健康状态的人群。
3.8
安全重点的人群keysafetygroups
年龄较大或具有较高健康风险或已患某种慢性疾病,需要特别关注运动安全性和科学性的人群。
3.9
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
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的过程,如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来预防
心血管病。
3.10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的生化指标,可用
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者用来评价新药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3.11
抗阻运动resistancetraining
又称力量运动,是通过对肌肉施加外部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常见的抗阻运动包括引
体向上、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
CMR: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MagneticResonance)
CPET: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ExerciseTest)
SCD: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
5风险筛查前期准备
5.1风险筛查原则
5.1.1全面性
风险筛查应综合考虑心血管风险因素和个体的健康状况。
5.1.2可操作性
筛查结果应能够指导具体的预防措施或治疗计划,具有明确的操作性。
5.1.3及时性
筛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个体,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
5.1.4教育性
筛查过程应提供健康教育,帮助个体了解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和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法。
5.1.5连续性
2
XX/TXXXXX—XXXX
风险筛查应定期进行,以监测风险因素的变化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5.1.6个体化评估
风险筛查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
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家族病史、个人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
5.2风险筛查人群分类
5.2.1健康保持的人群
是以运动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目标是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良好体格的风险筛查人群;其范
围应包括但不限于普通健康人群、年轻职场人士、学生群体、运动员等。
5.2.2健康隐患的人群
是可能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隐患,但仍处于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善阶段的风险筛查人群;
其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久坐的办公室人群、轻度肥胖者、有慢性疾病家族史的中青年人、亚健康状态的
白领等。
5.2.3恢复改善的人群
是身体机能有待恢复或改善,应循序渐进进入运动状态的风险筛查人群;其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产
后恢复人群、伤后康复者等。
5.2.4安全重点的人群
是运动能力较弱,应专业指导并进行安全锻炼的风险筛查人群;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中老年人、慢
性疾病患者、心血管风险高人群等。
5.3风险筛查的目标
风险筛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目标:
a)识别高风险个体:识别包括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
群;
b)预防心血管事件:通过早期识别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c)促进早期诊断: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使得个体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d)个性化健康管理和运动处方:根据筛查结果,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干预措施和远动
处方,如生活方式的改变、定期体检和药物治疗等。
5.4筛查周期和频次
筛查周期和频次应包括但不限于,且综合参考以下内容:
a)年龄因素:年龄小于45岁且无风险因素的个体可每5~10年筛查一次,随着年龄增长,筛查
频次应增加;
b)风险因素:根据个体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家族病史,调整筛查周期;
c)生活方式:受到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运动水平,应进行更频繁
的筛查;
d)性别差异:应针对女性和男性提出不同的筛查建议,特别要考虑激素水平的变化;
3
XX/TXXXXX—XXXX
e)既往筛查结果:若既往筛查结果正常,可延长筛查间隔;若发现异常,可更频繁的进行监测。
6风险分层
6.1数据收集
应汇总分层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结果、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超声心动图
结果等,如表1所示。
表1运动相关风险分层主要依据的变量
项目运动相关的心血管风险
年龄(男性>50岁,女性>60岁)
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
存在提示心血管疾病可能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有早发(男性<55岁,女性<65岁)心脏病家族史
核心变量准备参加或已进行高危极限运动
运动时ST段显著压低(≥2mm)
呼吸功能严重受损
高血压未控制(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贫血(血红蛋白过低<90g/L)
缺乏规律运动习惯(每周中等运动强度3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
男性>40岁,女性绝经后
吸烟
高血压控制稳定
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非核心变量
高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肥胖(BMI>28)
心电图ST段轻度降低(小于2mm)
呼吸肌功能减退(MIP男性<75,女性<50。)
血红蛋白过低(贫血)可能导致运动时氧供不足
6.2基线评估
根据收集的数据,评估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确定是否存在已知的心血管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6.3风险因素识别
识别个体的所有可修改和不可修改的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肥胖等。
6.4风险层级
所有拟参加规律运动的人员,在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
a)低风险人群:运动者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具有相同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状态;
4
XX/TXXXXX—XXXX
b)高风险人群:由于合并有高龄、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
将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如极限登山、高山滑雪、铁人三项等),导致运动者发生运动相
关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状态。
7风险筛查
7.1筛查范围
所有拟参加规律运动的人员,在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低风险人群,若自我筛查意愿
强烈,可进行初级评估;高风险人群则直接进入初级评估。
7.2筛查流程及应对措施
7.2.1筛查流程图
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筛查流程如图1所示。
图1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筛查流程
7.2.2初级评估
初级评估主要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等方式,初级评估阶段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流程。
a)症状方面应特别关注与心脏、肾脏、代谢疾病有关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憋气、头晕或晕
厥、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悸、间歇性跛行、心脏杂音和难以解释的乏力;
b)病史采集中,应心源性猝死(SCD)的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
血脂、心肌酶谱检测(如怀疑近期心肌损伤)肾功能(有肾脏疾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有
糖尿病病史)。
健康保持人群若初级评估阴性,可正常运动,但应注意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其余类型人群无论是何种评估结果,均建议进入进阶测试阶段(中级评
估)。
7.2.3中级评估
5
XX/TXXXXX—XXXX
经初级评估结果为阳性者,以及除健康保持人群外的其他人群,建议前往专业运动测试机构进行平
板运动(EET)等负荷试验或心肺运动试验(CPET),全面评估运动能力与健康风险,为后续个性化方
案提供依据(CPET检查前应排除绝对禁忌症)。CPET可以真实测得摄氧量和代谢当量,并多方位、多角
度地寻找安全阈值。若CPET检查异常者有如下数据异常:
a)最大摄氧量低于20ml/(kg·min);
b)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
c)运动中心率上升缓慢或不升或下降;
d)运动中血压不升或下降(下降幅度≥10mmHg,1mmHg=0.133kPa);
e)运动血压反应过度(峰值血压≥240/120mmHg);
f)运动中摄氧量不上升缓慢或下降;
g)氧脉搏上升缓慢或运动早期出现平台或运动中下降;
h)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明显升高;
i)运动中心律失常加重;
j)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CPET结果阳性的人群,建议从低中强度开始,逐渐加量,并根据运动量及频率定期进行CPET评估,
指导适宜的运动量及频率。检查异常者应被给予运动警告,进入专业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医疗诊治及运
动指导建议且动态观察(3个月后复测CPET)。CPET结果阴性的人群,可直接开始运动,如有开具运动
处方,则按照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如果没有运动处方,建议从低中强度开始,逐渐加量,并根据运动量
及频率定期进行CPET评估(6-12个月复测),指导适宜的运动量及频率。
7.2.4高级评估
中级评估结果为阳性的人群,应进入高级评估阶段,高级评估阶段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流程:
a)根据危险分层具体变量情况,对进入高级评估阶段受试者,酌情选择心脏结构、心肌供血、心
律失常或心脏功能相关的检查;
b)若受试者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或有明确的糖尿病、肾脏疾病病史,建议行冠状动脉CT血
管造影和(或)心肌核素检查,必要时可考虑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有肾脏疾病病史者,建
议至肾内科就诊筛查其肾功能及相关合并症情况;
c)若受试者具有先天性、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和(或)猝死的家族史,或受试者为高风险人群且
初级筛查有阳性结果,建议行CMR及基因学检查。
高级评估结果为阴性,对于既往无运动习惯的人群,从低到中强度开始,缓慢增加运动量,老年人
应更加谨慎地逐步推进;对于既往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可继续当前强度的运动,但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若高级评估结果为阳性,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采取相应措施。
8筛查后运动过程自我监测
8.1各风险人群监测频率及注意事项
8.1.1低风险人群
运动开始后的前3~6个月,每2~3个月进行一次自我监测(包括运动前后的心率、血压测量,自我
感觉记录等),若无异常,后续可每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涵盖基本体格检查、心血管相关指标复
查如心电图、血脂血糖等)。
8.1.2高风险人群
6
XX/TXXXXX—XXXX
应在专业医疗机构的密切监护下运动,运动前进行全面评估,运动过程中每次运动都应进行实时监
测(包括血脂、血糖、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和运动方案,确保运动安全。运动指导建议如心肺运动试验的操作规范,参见附录A。
8.2可穿戴设备的使用
可穿戴设备是指佩戴在身体上或接近身体的设备,用以评估用户位置、运动、冲击、生物力学、心
率、血氧饱和度以及睡眠模式等,可以使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以及提高运动效率。可穿戴设
备应按照但不限于以下方法进行使用:
a)设备选择:可供选择的设备包括腕率表、心率带、配置心电模块设备、心电监测T恤、除颤
背心等。使用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运动需求及经济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b)运动中数据监测及使用:在运动过程中,正确佩戴可穿戴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以采集准确的
数据。使用者应关注设备所显示的各项数据指标,如心率数值、心电波形等;
c)依据设备反馈调整运动:根据可穿戴设备反馈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对运动行为进行调整。可根
据设备长期记录的数据,分析自己的运动习惯和身体反应,对运动计划进行更全面、长期的优
化调整。
8.3无设备时的自我监控
当运动者选择不佩戴可穿戴设备进行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症状、自主疲劳评分和说话试验来把控运
动强度。
a)在运动过程中,时刻留意自己身体的感受,若出现胸痛、憋气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b)通过自我疲劳评分来主观评估运动强度,将评分控制在12~14分范围内,以保证运动处于
中等强度水平,其自我疲劳评分表,可参阅附录B中B.1表格逐一赋分评估;
c)在运动过程中进行说话试验,当达到马上就要断句的程度时,表明运动强度较为适宜。
若在未达到预期运动强度时,出现难以承受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应停止运动并进行医学筛查,以
确保运动安全。
8.4运动时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心绞痛等情况,均可能提示身体出现异常。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a)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一旦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尽快找到安全的
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助于减轻身体负担,避免症状进一步恶化;
b)休息后症状缓解的处理:若休息后症状得到缓解,如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减轻,心
绞痛消失等,可在下次运动训练时,针对此次出现的情况,对运动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c)休息后症状不缓解的处理:如果休息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甚至持续加重,如呼吸困难愈发严
重、心绞痛持续不缓解等,必须立即寻求医学咨询。可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详细描述症
状和事发经过,以便急救人员做好相应准备;
d)针对SCD的特殊应对:降低SCD发生风险的关键在于每次运动前进行症状评估,早期识别潜
在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SCD,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进行呼叫和求助
的同时,尝试进行心肺复苏。如果现场配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旁观者可以连接AED,
识别有无心室颤动发生。
7
XX/TXX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
心肺运动试验的操作规范
A.1设备要求
心肺运动试验设备如图A.1所示,应满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12导联心电图:确保心电图设备正常工作,可以实时监测心电活动;
b)血压计:同时准备自动血压计和传统水银血压计,定时测量血压,当血压值可疑时,用两种血
压计复核测量结果;
c)脉搏血氧仪:使用指尖、耳垂或额头脉搏血氧仪监测运动中血氧饱和度;
d)运动设备:如功率车、运动平板、上肢功率计和卧式功率踏车等;
e)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流速传感器、不同型号的面罩、气体收集管道。流速传感器的选择:超声
流速传感器为优选,涡轮流速传感器可能受气体成分(如湿气或气溶胶)影响,精确性远不如
超声流速传感器;
f)气体代谢分析装置:实时采集和分析气体代谢数据;
g)屏幕显示器:动态展示运动中心血管和气体代谢数据;
h)数据记录和分析软件:用于收集、存储和分析筛查数据的电子系统;
i)温度计、气压计和湿度计:监测实验室环境;
j)紧急救护设备:包括除颤器、急救药品和设备,以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
图A.1心肺运动试验设备图
A.2环境要求
心肺运动试验环境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私密性:确保参与者在进行筛查时有足够的私密性;
b)安静:筛查区域应远离噪音源,以减少对心电图等检测的干扰;
8
XX/TXXXXX—XXXX
c)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筛查区域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参与者的
生理状态,建议运动环境的温度保持在20°C至22°C之间,相对湿度50%左右;
d)运动中过度通气等可造成气道干燥,应准备冷热饮水机;
e)清洁和消毒:定期对筛查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f)充足的空间: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体格检查和各种筛查操作,同时应保证急救通道及应急出
口通畅;
g)CPET介绍:应在实验室内(或等待处)悬挂CPET方法学介绍、试验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注
意事项等,使受试者理解并积极配合完成试验;
h)易于访问:筛查区域应易于参与者访问,并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便利设施;
i)安全措施:确保筛查区域有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滑地板、紧急呼叫系统等。
A.3人员要求
为确保风险筛查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给参与者高质量的筛查服务,心肺运动试验人员
应满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专业培训:所有参与筛查的医疗人员都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心肺运动试验筛查流程和操作标
准;
b)专业能力:熟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对运动的正常和异常生理反应;熟知心肺运动试验的相对禁
忌症和绝对禁忌症;能规范的完成测试前准备、执行测试、监测测试、终止试验和解读报告;
c)急救资格:所有人员均应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和专业操作训练,能应对检查过程中突发的紧急情
况,并能按照应急流程操作,对受试者进行基础的生命施救;
d)资质认证:确保医疗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认证,能够合法进行筛查工作;
e)持续教育:定期参加持续教育和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技能;
f)临床实践最低要求:每年最少完成25例心肺运动试验操作和撰写25例报告;
g)团队协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A.4运动试验前准备
心肺运动试验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准备:
a)临床信息采集:收集参与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药物使用史、家族病史等;
b)既往运动习惯采集:使用量表规范采集既往运动习惯;
c)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肺一般情况和运动系统体查;
d)基线心电图和静态肺功能:在运动前记录心电图和静态肺功能,作为对比基准;
e)气体定标和质量控制。
A.5运动负荷试验过程
运动负荷试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过程:
a)测试方案选择:测试应从无负荷运动开始,并在大约8~12分钟内逐步增加至最大运动负荷。
选择强度递增方案时,应考虑测试个体的特征;
b)热身阶段:指导参与者进行轻度活动,逐渐增加心率;
c)逐步增加负荷:使用运动平板或自行车等设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d)持续监测: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以及主观劳累程度;
e)症状观察:注意观察参与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
f)两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一次测试,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
9
XX/TXXXXX—XXXX
A.6试验终止
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应该终止。
a)提前终止条件:
·心绞痛:有症状:ST段压低超过2mm;无症状:ST段压低超过3mm;ST段抬高超过
1mm;
·显著心律失常: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
·收缩压显著下降:从测试中最高值下降超过20mmHg;
·高血压:收缩压>25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对于腹主动脉瘤术前评估的患者,
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严重的氧饱和度下降:SpO₂<80%;
·协调能力丧失;
·精神混乱;
·头晕或昏厥。
b)受试者主动要求终止试验的常见原因:呼吸困难、腿部力竭、胸痛、疼痛或身体不适、头晕、
心悸、鞍区受力部位不适;
c)受试者已尽最大努力完成试验的要求:
·不能保持规定的运动速度;
·摄氧量达到平台期;
·运动中心率>最大推算心率:[(220-年龄)±10bpm];
·有通气受限的证据(呼吸储备<15%,呼气流量受限);
·mBorg评分(腿部疲劳或呼吸困难)≥9/10;
·呼吸商>1.10;
·峰值运动血乳酸浓度≥8mmol/L(如有测量)。
除健康保持人群外,若其余人群第一次测试时呼吸商在1~1.05之间时,为保证受试者安全,可以
停止测试,确定受试者最大脂肪氧化强度与无氧阈强度,给出相应运动处方。安全重点人群第二次测试
时,应考虑其是否有在无氧阈强度规律运动超过30天,如果有规律运动,则可以根据其测试状态考虑
是否测试到力竭。
A.7测试后处理
测试后处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恢复期监测:试验终止后,至少继续监护10分钟,监护至心率、血压和心电图恢复接近基线
水平;
b)症状评估:询问参与者是否有任何不适,并进行相应处理;
c)数据记录:记录心肺运动试验的所有数据和观察到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运动的形式、运动强
度递增方案、试验终止指征等。
A.8结果解读
结果解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选择合适的参考值对结果进行解读;
b)心血管系统评估:涉及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心率、血压、心电图、摄氧量,及其衍生指标;
c)呼吸系统评估:涉及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静态肺功能、通气储备、呼吸效率,以及其衍生指标;
d)运动能力评估:涉及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峰值摄氧量、运动功率、无氧阈,及其衍生指标。
10
XX/TXXXXX—XXXX
A.9注意事项
应注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a)禁忌证:对于临床情况不稳定,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禁忌
症的个体,不宜进行心肺运动试验;
b)医疗监督:整个测试过程应在专业医疗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c)个体化调整:根据个体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适当调整运动负荷试验的方案。
11
XX/TXXXXX—XXXX
附录B
资料性
B.1自我疲劳评分表
表B.1自我疲劳评分表
12
XX/TXXXXX—XXXX
参 考 文 献
[1]赵之光,陈浩,张倩,贾娜,裴作为.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07),659-668.
[2]胡大一,韩雅玲,宁光,马长生.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29(01),44+64.
[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王增武,胡盛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J].中
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24,4,4-15.
[4]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46(01),10-25.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中国
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01):10-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根据北京智慧医疗技术创新联盟《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
季度智慧医疗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联盟函〔2024〕1号)编
写,计划编号:ZHYL2024003,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医院,由北京
智慧医疗技术创新联盟归口管理。
(二)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起草阶段:项目立项后,与业内相关专家沟通协调,根据
专家擅长专业领域不同分工合作,于2024年3月27日成立起草工作
组,并组织召开标准草案编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藏文司法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检验卫生考试题型及答案
- 深圳中考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笔试(2020-2024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财务税收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云南富源县禹泽园工程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服务人员49人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2套试卷
- 才艺护士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中化能源物流公司本部晨曦管培(工程建设方向)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上海长兴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村级用车管理办法
- 中国石油集团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贸易跟单员的试题
- 电力企业应急处置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助农协议合同范例
- 2025年初二英语试题卷及答案
-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英文原文和翻译
-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讲解
- 地理中国-青藏高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青海师范大学
- 国家义务教育监测陆川县四年级模拟试题(艺术)-(自动保存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