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榆树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仁与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孝”作为孔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同时又贯穿于“仁德”“仁爱”“仁政”之中。孔子使孝由源出的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在具
2、体践行过程中,奉行孝道成为建立各种美德的起点;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扩充发展,进而实现孝的目标,同时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孔子提出:“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境地,最终达到仁德兼善天下的目的。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
3、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目标。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万民,进达仁爱境界。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最基本的亲亲之爱入手,通过发自内心深处爱的情感表达,达到博施于民的仁爱大道,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层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其分,才能营造一个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君主才能实现有效统治。在家能够孝悌父母兄弟,就形成了亲亲、尊尊、长长的社会伦常
4、秩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会出现,使父母不至受辱,使家族不至蒙羞而尽到孝道。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悌在家庭内部的实行推扩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就可达到。总之,在孔子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中,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德的根本,是仁爱的根基,是仁政的根源。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德根据,是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由下而上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节选自论孔子之仁与孝,作者丁立磊,有删改)1. 下列对于“仁与孝”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孝”是孔子“仁学”思想之外的另一个儒学核心概念,但是,同时又贯穿于
5、“仁德”“仁爱”“仁政”等完备的“仁学”思想体系中。b. 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是以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德根据、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爱的根基,仁政的根源。c. 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建立各种美德从奉行孝道开始;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向外扩充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d. 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达仁的途径,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将孝悌在家庭内部实行,进而将仁爱博施于民,仁政即可实现。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孝源出于宗教意义,孔子使之转化为纯粹伦理意义,使孝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
6、。b. 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要求用博大的胸怀爱人,而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则成了仁的根本内容。c. 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进达仁德境界。d. 孔子认为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家人之间的爱,通向博爱他人的大道,从而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是指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其分,后世有些人认为这是
7、在鼓吹封建等级制度。c. 孔子从家庭成员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层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d. 孔子认为在家孝悌父母兄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礼,不会出现犯上作乱的事情,使父母不至受辱。【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命题点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8、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别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于仁与孝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曲解原文,“循序渐进地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不准确,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实现孝的目标,同时进达仁德境界”,文章强调的是“同时”。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
9、差别。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进达仁德境界”偷换概念。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万民,进达仁爱境界”,可见选项最后一句“进达仁德世界”应为“进达仁爱境界”。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0、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后世有些人认为这是在鼓吹封建等级制度”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论及“后世有些人认为这是在鼓吹封建等级制度”。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胖子和瘦子俄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
11、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个儿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啊,天主
12、!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了婚吗?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娘家姓万采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个人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 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13、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做到几品官了?”“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很精致的烟盒呢! 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
14、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
15、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嘻嘻嘻”的笑声。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呢,喀嚓一声,并脚立正,把制帽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 (作于1883年)【注】赫洛斯特拉托斯: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厄菲阿尔忒斯: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4.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 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
16、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成功地塑造了瘦子这一前倨而后恭、趋炎附势的小科员的形象,影射了沙俄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b. 这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严肃的,其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含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这种喜剧化的幽默、滑稽,使得揭露的社会问题更加令人悲哀。c. 当胖子热情地问起朋友的近况时,瘦子喋喋不休,这反映出瘦子当时春风得意、自我炫耀的心态。d. 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了真实的描写和刻画,用一胖一瘦的独特意象揭示深刻的主旨。e. 胖子对瘦子“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恶心得要呕”,因为胖子是一个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奉承的人。5. 胖子后来说:“我已
17、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暗示?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6. 小说是如何塑造纳法奈尔这个形象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答案】4. de 5. “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有一股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好于瘦子。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也暗示出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显肥胖,暗示出胖子可能是个高官。另外,胖子首先问瘦子如今的景况如何,在哪里当官,做多大的官,等
18、等。其中也暗示其身份。 6. 小说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前后对比来塑造纳法奈尔这一形象。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表现了他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的心理。知道之后,“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喀嚓一声,并脚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表现了他过分崇敬的不正常的心理。通过对纳法奈尔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他父亲的形象。通过纳法奈尔的心理和言行表明:崇拜权力、趋炎附势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影响到青年一代。【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
19、判断正误,题中ace项考核小说的形象,b项考核小说的主旨,d项考核小说的情节,其中d项,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来描写,情节并不离奇;意象常用于分析诗歌和散文。e项,从批判等级森严的社会的角度看,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开始,两人都十分重视小时的友谊;变化是从胖子得意洋洋地宣布“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开始的,尤其是最后胖子“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小说对胖子口头上说不要官场奉承,行动上居然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官场作派对待老同学作了重重的鞭挞。故选de。【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情节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暗示,
20、答题时找到这些情节,然后进行分析即可,如“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有一股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好于瘦子。再如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也暗示出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等等。【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欣赏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次要人物形象特征及其的作用,首先答出形象特征以及塑造方法:动作描写和对比。由文中的情节“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和“知道之后,挺直身体
21、,做出立正的姿势,把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喀嚓一声,并脚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的前后对比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过分崇敬的不正常的心理。分析作用注意结合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以及主旨分析,此题通过对纳法奈尔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他父亲的形象;通过纳法奈尔的心理和言行表明:崇拜权力、趋炎附势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影响到青年一代的主旨。点睛: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答题时一般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2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
24、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檥(y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属:跟随 绐:欺骗7.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b.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悬赏c. 吾知公长者 长者: 年纪大的人d. 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
25、守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以故汉追及之 丹不忍心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b. 然今卒困于此 且贰于楚也。c. 汉军乃觉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项王瞋目而叱之 秦王还柱而走9. 下列与“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大王来何操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0. 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相同的一组例:沛公欲王关中(1)常以身翼蔽沛公 (2)范增数目项王 (3)素善留侯张良(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刑人如恐不胜 (6)道芷阳间行a. (2(4)(5)b. (
26、2)(5)(6)c. (1)(5)(6)d. (2)(4)(6)11.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伤凉.b. 项羽带领骑兵,趁夜突围,过淮河,剩下800余人马,到阴陵时迷路,为,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重现神威,斩将刈旗,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妇婴,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王泣数行下,
27、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7. c 8. b 9. c 10. b 11. b 12. (1)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2)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3),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它的诸侯进入和意外变故。【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
28、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长者”,结合语境分析可知,是指有德行的人、忠厚的老者的意思,该句大意: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故选c。【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介词,因为因为,译文: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b项,介词,在对,译文: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c项,副词,
29、才才,译文:汉军才发觉请(你)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才进去(见项王);d项,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译文: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秦王绕着柱子跑;故选b。【9题详解】此题是对古汉语常见特殊句式的考查,古汉语常见和常考的特殊句式如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考生要了解它们的类型并要记住它们的标志,这样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此题题干所给句子“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是以“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现代语序“能属者骑百余人耳”,译文:能跟上的部下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a项,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文:大王带了什么来?b项,以“为”为标志
30、的被动句式,译文:父母宗族,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c项,以“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译文:太子和凡是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d项,判断句式,译文:如果现在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没用的人!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题主要是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结合文本语境理解辨析。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去辨析它的活用现象。题干中所给的文句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1)“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2)“目”,名词用作动词,
31、示意。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3)“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译文:(项伯)一向同张良交好。(4)“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之称王。译文: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5)“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译文: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6)“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译文:取道芷阳小路走。故(2)(5)(6)名词用作动词。故选b。【11题详解】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
32、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此题b项“项羽带领骑兵,趁夜突围,过淮河,剩下800余人马”表述有误,依据原文文句“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可知,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部下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再一,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译时一定做到文通字顺。(1)赋分点:第一“泣”,眼泪;第二个“泣”,动词,落泪;“左右”,古今异义,身边的人,“莫”,没有谁。(2)赋分点:
33、“纵”,即使;“怜”,怜惜;“王”,使动用法,使称王;(3)赋分点:“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的变故;句式,判断句式。【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项王的部队在垓下设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
34、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
35、,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部下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
36、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
37、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
38、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二)诗歌阅读(11分)野田黄雀行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注: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杀了曹植挚友丁氏兄弟,以削弱曹植的势力.丁氏兄弟死前多处求救,但无济于事.曹植因此作此诗寄意.鹞(yào):一种非常凶狠的鸟
39、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罗:捕鸟用的网。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捎(xio):挥击;削破;除去。13.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从内容上看,可归类为讽喻诗一类。b.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孤傲心境。c. 最后四句作者想象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在天空中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d. 本诗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济难之权的希冀和实现凌云壮志的憧憬。14. 本诗前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3. b 14. 托物起兴,以树大招风,海阔生波来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处境,表现自己内心的悲愤与
40、忧惧,同时奠定了诗歌悲凉的感情基调。【解析】【13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此题b项,“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孤傲心境”理解有误,结合诗句,“利剑不在掌,结
41、友何须多” 诗人喊出了石破天惊之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利剑比喻权力;两句委婉地表达诗人失权,无法救助朋友的无奈和愤懑。故选b。【14题详解】此题是考查赏析诗句及作用的题。也是对诗歌手法的考查,只是本题考查手法很隐晦,故考生要明确题干的问法,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后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前两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高树
42、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这两句象征环境的险恶,渲染危难降临的紧张恐怖气氛。,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可谓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
43、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赏析: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为一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说卦)谚曰:“树大招风。”则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它和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转千回之后,满怀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这一自身
44、痛苦经历所得出的结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无论从传统的观念,无论从一般人的生活实际,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儒家一向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从诗经伐木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今天民间流传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强调朋友越多越好。然而,正是由于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强烈的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从曹集中赠徐干“亲交义在敦”、赠丁仪“亲交义不薄”、送应氏“念我平生亲”、箜篌引“亲友从我游”等等诗句来看,作者是一个喜交游、重友情的人。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大声呼喊出与自己本
45、性完全格格不入的话来,不但用以自警,而且用以告诫世人,则其内心的悲苦激烈、创巨痛深,正是不言可知。“不见篱间雀”以下为全诗第二段。无权无势就不必交友,这当然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思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发出的悲愤至极的牢骚。这个观点既无法被读者接受,作者也无法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因此他采用寓言手法,用“不见”二字引出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这个故事从表面看,是从反面来论证“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一不易为人接受的观点,而实际上却是紧承上段,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黄雀是温驯的小鸟,加上“篱间”二字,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
46、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作者虽无一字褒贬,而感情已深融于叙事之中。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难于词句外得之。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显然,“拔剑捎罗网”的英俊少年实际是作者想象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
47、情亦可悲矣。然而,在这虚幻的想象中,也潜藏着作者对布罗网者的愤怒和反抗。曹植诗歌的特点,钟嵘诗品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八个字最为确评,也最常为人引用。但就这首野田黄雀行而言,“骨气”(思想内容)确实是高的,而辞采却说不上“华茂”。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更具有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首先,拔剑捎网、黄雀谢恩这一情节,就明显受汉乐府民歌中许多带寓言色彩的作品的影响。西汉铙歌十八曲中艾如张一曲有“山出黄雀亦有罗,雀已高飞奈雀何”之句,对此篇构思的启发,更是显然。其次,此诗的词句也多质朴无华。“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这种句式完全是纯粹的口语,“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二句中的叠字及顶真修辞手法也都是乐府
48、民歌中常见的。这些朴实的词句和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正相适应,如果有意雕琢,其感人的力量也许倒反而会减退了。于此可见曹植这个才高八斗的作家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成就。(三)名句名篇默写(13分)1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荆轲和乐而歌,随着音乐声的变换,送行者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_,_”两句中写出了众人由生死离别的悲凉变为了同仇敌忾的激愤.(2)鸿门宴中,认为“成大事应不拘小节”的两句话是:_,_。(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用对偶句“_,_”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_,_两句表现鱼儿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自由
49、姿态(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答案】 (1). 士皆瞋目 (2). 发尽上指冠 (3). 大行不顾细谨 (4). 大礼不辞小让 (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 云归而岩穴暝 (7). 俶尔远逝 (8). 往来翕忽 (9). 元嘉草草 (10). 封狼居胥 (11). 赢得仓皇北顾 (12). 人生如梦 (13). 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
50、,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题容易写错的词较多,如(1)瞋(3)林霏(4)俶尔、翕忽(5)赢得仓皇(6)尊、酹,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书写它们。第卷表达
51、题三、语言文字应用(12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夏日的济南大明湖,华天丽日,岸柳飘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秀色可餐。上级领导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兼具人文关怀,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合理,人性化的决策,树立好的榜样,从而使基层干部群众上行下效,为转变作风提供动力。问他他不回应,一个人去湖边静静坐着,我想他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该产品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负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秀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王教授的文章能够大胆地针对当今社会弊端,大放厥词,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南京大屠杀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日本侵略者罪不容诛,设立“南京大屠杀公
52、祭日”,不仅是缅怀死难者,更是对历史的正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秀色可餐,既可以指风景秀丽,也可以指女子仪态大方美好,值得欣赏,使用正确。上行下效,贬义,上级不好的做法下级效仿,不合语境 。“ 难言之隐的苦衷”错误,“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大放厥词,不顾事实根据乱说,贬义,不合语境。 罪不容诛,罪行大,使用正确。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b. 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
53、,也拥有健康的精神。c. 受冷空气影响,从1日开始,贵州大部、湖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冻雨,公路路面大面积结冰。d. 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语序不当,“把”字句的否定应在“把”字前面,应
54、改为“摄影家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c项,“湖南和广西部分地区”有歧义,是“湖南全省和广西的部分地区”还是“湖南的部分的地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d项,“也拥有健康的精神”有语病,成分残缺,应改为“也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18.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蛮夷:是
55、对华夏民族之外,未开化少数民族的统称,一般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狄,称南方的为蛮,称东方的为夷,称西方的戎。b. 季:可以用来表示排序,“孟”“仲”“季”就是用来表示兄弟姊妹长幼序次的。所以“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即叔父。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d. 质子:可以用来指古代为了与其国家稳定关系,加强合作,缔结条约,作为人质在其他国家的人。“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中的“质”便是此意。【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
56、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c项“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表述有误,“慷慨羽声”指声调激愤的羽声。故选c。19.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错误的一项是(1)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2)东向坐:按古代的礼仪,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3) 参乘,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驭者居左,尊者居中,陪乘者居右,又负责行车
57、安全。(4)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招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古代居民对天子的尊称。(5)崩,古代称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诸侯死叫“卒”,大夫死叫“不禄”。 (6)太子:一般来说,指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7)籍,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和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取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a. (1)(3)(5)b. (2)(5)(7)c. (3)(5)(6)d. (1)(3)(7)【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粮油食品检验人员考前冲刺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安全员考试复习提分资料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惠州市中医医院第一批招聘聘用人员2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事业单位招聘试题预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行纪合同参考文本4篇
- 2025咨询工程师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质量常识试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绵阳市秋招寄递物流运营类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冲刺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建材购销合同三篇
- 第二单元第二节元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 无土栽培技术方案推广指南
- 公租房申请未婚承诺书范本
- 工行授权委托书模板
- 分心驾驶培训课件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验收规范》
- 2024秋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合规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2025年
- 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