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讲义讲义编号12SH1YA C2学员编号:CE年级:初二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剩余课时课题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诉衷情宋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 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释:1、觅(追求,寻求)2、戍(防守)3、梦断(梦醒)4、关河(关塞河 防,指山川险要处)5、天山(指抗金前线)6、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 之处)7、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8.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赏析: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
2、。陆游轻壮年时期一心向 往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 宣抚使士炎公署里参匕军事活动。这是诸葛亮当年北伐收复河山一贯主战的人物, 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 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 限感愤。“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事。两 旬写出当年意气之外。“关河梦断何处“,从当年落到今天。“关河” “何处”关 合上文“万里” “梁州”。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而且自己也象 当年苏样,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
3、魄潦倒。这上片四句,两句 过去,两句今天,大开大合,感慨无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 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了,双鬓都凋零了。秋天木叶黄落,预 示着一年将尽,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 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泪空流”,白白流泪,无补于 时。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语更加 深沉。“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 里” “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但
4、是此身却终 老江湖,对国事无能为力。过去从政的人,以归隐沧州为晚年从容乐境,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 决,始终在这种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的矛盾中度日。谁愿意过这样 矛盾的日月?这个结语自然唤出“画外之音”。当时的人都能明白,后世了解这段 历史的人也都明白。这是朝廷屈辱投降政策的罪恶。不直接说出,用问话,更能发 人深思。这首词在结构上不同于一般。一般上下片各占一半,上片过去,下片今 天。这首词上半片两句过去,两句今天。下半片句句今天,而又关合过去。不能用 普通的对分法来分。在用语上强烈对比,开合动宕,正好体现作者情绪的激越。词 里大
5、量用典,但融合得使你不觉其为典,如“万里封侯” “尘暗貂裘” “心在天 山” “沧州”,这些你不知是用典,也能理解词意;知道是用典,领会就分外亲 切。这是在语言上值得玩味的地方。练习: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关河”在词中的意思是 ;“胡”在词中指;“天山”在词中是指;“沧 洲”是指。2、对整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以后写的,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作品。B.这首词的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C.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
6、边疆战斗生活。D.这首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体衰,但仍不忘过时的心情。3、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B. “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 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D.最后一句中的“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代指闲居之地。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7、白发生! 注释:1.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 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2.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 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3.麾:军旗。麾下:军 旗下面,指军营里。4.炙:切碎的熟肉。5.五十弦:本指瑟,此指军中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6.沙场:战场7点兵:检阅军队。8.马 作的卢(di l u)飞快: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 三丈,脱离险境。9.霹雳(pi l i):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
8、弦响如惊雷。10.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11.可怜:可惜赏析: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 理想自我的化身。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 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开头两 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 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 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地
9、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 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 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 气昂扬的神情。“可怜白发生!” 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 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此句和首 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 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
10、愤。全篇都是极为热烈兴奋的语句,而结尾“可怜”五字,却急煞急转,形象全非,可 怜”的是在大敌当前、民族危难日益深重的关头,把一个以身许国的志士从他的战 斗岗位上撤下来,置于无所用其心的闲散境地;“可怜”的是一生理想化为泡影,“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最后一 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 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练习:1、“沙场”在词中的含义是 ;“八百里”在词中的含义是 ;“麾下”在词中的含义是,“麾”指;“的卢”是指;“天下事”词中指。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醉里挑灯看剑” 一句写现实,但豪
11、壮中已含悲凉意味。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写豪迈的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激烈的战斗场景。C.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抒发宏伟抱负。D.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后的一腔豪情。3、对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句描绘了边塞火热的场面和战斗的激情。B.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军中奏响了战斗的乐曲。C.词句正面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士兵们冲锋陷阵出击杀敌。D.词句写的是士兵们正准备在沙场上接受检阅。4、对整首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词是作者送给好友陈同甫的,充满了爱国主义感情。B.本词在梦想
12、和现实之间形成强烈对比,结尾句尤为悲壮。C.词中有“赢得生前身后名”句,可见作者功名思想严重。D.词作说明作者虽感到壮志难酬,但仍不敢忘却国事。5、对这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 望和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 “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 等多个历史典故。6、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分别从 觉和 觉的角度写出了当年身处战 场的感受。丑奴儿书博山
13、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 过 博山。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5.层楼:高楼。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9.道:说。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赏析:丑奴儿是词牌采桑子的别名。宗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至宋光.宗赵惇
14、d un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辛弃疾受投降派的排斥,不受重用,在江西省 吉州(今上饶市)家中闲居。博山就在信州地区,作者经常来往此地。这首词就是 M经过博山时,写在墙壁上的作品。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两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写他少年时代,天真烂馒,没有遇到过挫折,不知道愁苦是什么滋味,所以, “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他虽然没有愁苦,可是为了写词,也学着过去一些文人 的样子,勉强写出个“愁”字来。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纯真感情的再现。“不识”, 不知道。“层楼”,高楼。下片写他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有满腔抗金救国的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 年华。所以
15、,他说“而今识尽愁滋味”。“识尽”,是说深刻地体味到了。但是, M这郁结在心头的愁苦,又向谁去诉说呢?谁又来听自己的诉说呢?他回想到,自 j过去陈述过积极抗金、收复中原的策略,不但未被朝廷重视,反而因此受到投降 ,的迫害。现在,投降派仍然把特朝政,根本不会支持他抗战的主张。所以,他认 ,还是不说的好。“欲说还休”是说:虽然想说,结果还是没有说。这表现了作者 "苦和矛盾的心情。他内心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也无法诉说,只有找个话头 ,说吧:“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说:我只有说,天凉下来了,是多么好的秋 ,啊!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这首词有 ,特的艺术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构思巧妙。它写作者少年时代,没有愁苦,偏 ,还要“强说愁”。后来有了 “愁”,即使在容易引起人们愁苦的秋天,也不说“愁”,反而说秋天好,秋天凉快。这种“欲说还休”,强作欢颜的构思,更能够 X现出隐藏在作者思想深处的心理矛盾和极端痛苦。这不仅使作品生动、活泼,而 j读来有笑中含泪的艺术效果。练习:1、“强说愁”是指2、“识尽”是指3、“少年” “爱上层楼”的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糕点烘焙原料发酵发酵剂添加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产品加工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通信固定终端设备装调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线电缆制造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棉花收获机操作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园艺生产技术员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饮料灌装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应急行业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征信面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电力监理劳务合同范本
- 2025河北工勤人员技师考试消毒员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砂石料物资供应服务保障方案
- 2024年全国工会财务知识大赛备赛试题库500(含答案)
- 资产质量分析
- 检验科进修总结(2篇)
- 打印复印费明细
- GB/T 9798-2005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