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新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第一课:隋的兴亡一,隋的统一1. 建立: 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2. 统一( 1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开展,南方得到空前的开放,民族大交融( 2标志: 589 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3意义:完毕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科举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1隋文帝开场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3意义: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重要标准 , 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贯穿南北大运河背景

2、:隋统一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概况: 605 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根底上开凿 。大运河以XX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1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2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作用( 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12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开展。( 3持续发挥着贯穿南北动脉的作用。三: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隋炀帝的暴政是隋亡的根本原因( 2唐朝建立: 61

3、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即位: 626 年继承皇位, 627 年改年号“贞观。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表现:( 1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 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二,贞观新政1. 措施( 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3法律上:在?隋律?的根底上,屡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2科举制度( 1科目:

4、明经和进士( 2作用:打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仕途的局面,便于在全社会X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根底。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时机,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2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4 “贞观之治作用:为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根底。第三课:盛唐社会气象一,开元盛世( 1武那么天称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那么天措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

5、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开展,史称“贞观遗风( 3“贞观遗风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根底。( 4公元 713 年 李隆基登基,他就是唐玄宗,年号“开元措施:唐玄宗坚持改革,整肃吏治,开展生产,国家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疆域: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抵南海,北达蒙古高原二,社会风气( 1饮茶习俗在唐代风行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人将品茶视为美的享受。( 2唐朝风气开放,妇女地位较高,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1. 背景:盛唐时期国运鼎盛,社会安定。2. 表现( 1科举选官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社会开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都城长安不仅是国

6、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3盛唐从习俗风气到思想文化都表达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穿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4 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第四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一 “和同为一家( 1西北各部: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加严密。西北各部落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3( 2XX地区: 794 年XX地区南诏政权与唐朝会盟,表示“永无离贰。( 3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 4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的开展与进步。二,玄奘西行时间

7、:贞观初年目的 : 求取佛经精义路线: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诸国,到达天竺奉献: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三,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 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进展学习的使团。2. 鉴真东渡( 1时间:唐玄宗时( 2目的: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前五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 3奉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出色奉献第五课 科技创造与唐诗1. 雕版印刷( 1唐朝初年,受印章和拓印刻石的启发创造的。( 2开展: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拟兴旺,市场上出现了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 “印纸( 3XX和XX等地都是都是著

8、名的印刷业中心。(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时间: 868 年2. 火药( 1创造:与炼丹术有密切关系。( 2记载:唐初孙思邈在?丹经?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3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场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也叫做“飞火3. 唐诗( 1概况: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开展的黄金时代( 2唐朝诗歌特点:题材丰富数量众多艺术成就高作者广泛4( 3代表: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4唐诗繁盛原因:国家

9、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开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第六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1. 安史之乱( 1背景:唐朝节度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利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唐玄宗统治后期志得意满,日渐腐化。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政治腐败黑暗。( 2时间跨度: 755 年-763 年八年之乱( 3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4安史之乱影响: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从此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2. 藩镇割据( 1背景:在安史之乱猛烈冲击下,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藩镇林立割据分裂的局面。( 2影响:严重削弱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二,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朝中宦

10、官专权,腐朽贪婪,地方藩镇割据,对百姓残酷镇压,阶级矛盾十分锋利。( 2过程:1. 爆发: 875 年,黄巢在XX起义,建国号“大齐, 884 年 7 月,黄巢兵败自杀,农民起义最终失败。2. 影响:沉重打击了腐败的贵族官僚和藩镇势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腐朽统治。三,五代十国( 1五代: 907 年朱温废唐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中原地区相继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史称五代。( 2十国:南方分别存在着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XX,后蜀,南唐九个政权,加上XX的北汉,合称十国。( 3实质: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开展。54 影响: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第

11、七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一,宋朝的建立1. 建立: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 统一: 979 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广阔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完毕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 背景:唐末以来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2. 措施( 1控制军权。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别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禁军定期换防将各地士兵精锐选入中央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 2强化君权。将相权分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个平行机构,在地方各州设通判以监视知州,加强中央

12、对地方的控制。( 3集中财权。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局部留在地方开支,全部运交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根底。3. 影响( 1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开展。( 2消极:带来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开支庞大,军队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三,重文轻武的国策1. 目标:为了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2. 措施:北宋开启了“偃武兴文的风气,专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设通判以监视知州,大力开展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途径。3. 影响:宋代仕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形成较为平和,宽缓,理性的政治气氛,对社会文明的开展起到主要的作用。第八课

13、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 辽宋“澶渊之盟1. 契丹辽政权的建立1时间: 916 年 2建立民族:契丹族 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64都城:上京 5国号:辽2. 宋辽之间的和战:( 1北宋北伐: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2契丹南侵: 1004 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到达澶州,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临督战,辽军进攻受挫。 1005 年,辽宋订立合议,史称“澶渊之盟( 3澶渊之盟内容: 1.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2.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影响:宋辽之间订立合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

14、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二 . 宋夏和战1. 西夏政权的建立1时间: 1038 年2建立民族:党项族3建立者:元昊4都城:兴庆2. 宋夏之间的和战( 1背景:西夏建立后屡次发动对北宋的进攻,战争损害对双方的利益,西夏求和。( 2过程: 1044 年,宋夏订立和约。( 3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赐“,重开边境地区的贸易市场。( 4意义: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开展。三. 碰撞中的交融1. 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开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交融。西夏模仿汉字构造,创制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已应用活字印刷术。冶铁掌握了先

15、进的竖式风向鼓风技术。2. 少数民族食品及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中原汉人一改席地而坐的旧习,流行3.北方民族的高起高坐椅凳。席地“跪坐时代形成的传统利益,也随之受到冲击。第九课 宋金南北对峙一. 靖康之变71. 女真族的崛起和金政权的建立1时间: 1115 年( 2建立民族:女真族( 3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4都城:会宁2.1125 年,辽天诈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灭亡。3. 金灭北宋:金灭辽之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掠夺战争。 1126 年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原东京,攻破之后改名汴京。 1127 年,宋微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二.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 南宋建立( 1时间: 1127

16、 年( 2建立者:赵构2. 岳飞抗金( 11140 年,岳飞带着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又被称为郾城大捷。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2意义:有效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阔人民的利益。3. 宋金和议( 1时间: 1141 年,宋金订立和议( 2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向金送交“岁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 3影响: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三.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1. 目的:为了适应对高度开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内容: 11153 年,迁都燕京。( 2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3积极恢复开展农业生产。4 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第十课 经济开展与重心南移

17、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 社会经济开展的主要表现:8( 1农业:出现了新式农业生产工具秧马。影响: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良,推动了农田水利迅速开展。原产于越南的优良水稻 -占城稻大面积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手工业:宋代时,煤,又称为石炭,开产量居世界第一。使用水排风箱鼓风,大大提高制造业的水平。铁,铜等金属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到达世界先进水平。陶瓷制造业开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3商业与海外贸易原因:集市和城镇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纸币

18、:北宋前期,XX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海外贸易: 1政策: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2在XX,XX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XX是全国第一大港。第 11 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一,士农工商1. 各阶层状况1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 2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 3自耕农,半自耕农,手工业者的身份有所提高。2. 社会主体( 1士人:士人多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享有较高社会地位。( 2农民:大局部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其他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 3工匠

19、:作坊主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 4商人: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经济活动对城乡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二. 城市开展( 1 北宋都城汴京为世界第一大城市,包括南宋都城临安和另一个城市建康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2 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瓦舍:( 1含义: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9( 2影响: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3宋代城市风行蹴 cu鞠 ju 游戏。三乡村生活( 1物质生活: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2文化生活:在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

20、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 3传统节日: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有元旦,寒食,冬至宋代元旦和现在的新年是一样的,都是农历正月初一。和现在的元旦公历新年不一个概念。第 12 课元朝的统一与拓展一. 蒙古族的崛起1. 背景: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1统一蒙古: 1206 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军政合一的蒙古政权,命人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天骄?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二,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1. 元的建立和统一( 11260 年,忽必烈元世祖继位( 21271 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

21、为元( 31276 年,元灭南宋( 41279 年,元统一全国2. 忽必烈改制( 1目的:推行以采用汉法为重要内容的改革,加强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内容: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把牧场恢复为农田,制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管农业机构“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1. 忽必烈改革影响: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稳固和开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国家统一措施10( 1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 ,管理全国的XX事务和XX地区,首次对XX实行行政管辖。XX正式纳入中国幅员。( 2元朝还在XXXX县所

22、属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就是现在XX( 3对XX行省以及XX,岭北等边陲地区进展了卓有成效的开发。( 4农业生产和以棉纺织,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开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5交通便捷,商贸活动频繁,大都,XX南宋都城 : 临安,XX南宋最大的港口的繁华超越了前代。6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拓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 13 课 宋元时期的重大创造一. 活字印刷1. 创造: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2. 优点:保存方便节省了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3.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4. 外传: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欧洲。5. 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开

23、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近代印刷技术的开展奠定了根底。二. 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1. 指南针的应用( 1创造:战国时期,制成了指南工具 - 司南。( 2宋代,人们制成指南针,并开场应用于航海事业。( 3外传:南宋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意义: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 火药的应用( 1火药创造:唐朝( 2火药用于军事:唐朝末年( 3开展:宋代改良后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4外传: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5意义: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三. 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评价:郭守敬是元代出色的天文学家11成就: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四. 棉纺织技术革新人

24、物:元代黄道婆向XX黎族人学习。黄道婆的功绩: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作出重大的技术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开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棉纺织改革家。影响:( 1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成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2棉纺织业蓬勃开展,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3 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阔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第 14 课宋词和元曲一. 意境悠远的宋词1. 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2. 代表人物( 1苏轼:北宋,词风到达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 .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2柳永:北宋,柳词委婉含蓄,擅用俚词俗语,婉

25、约派词人,深受民众喜爱。( 3辛弃疾:南宋词人。词风大方激昂,豪迈悲壮,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代表作有?菩萨蛮 . 书XX造口壁?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二.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1.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2. 定义: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3. 兴起: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元杂剧得到空前开展。4. 地位: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标志着通俗文学开场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5. 代表:关汉卿 - ?窦娥冤?;王实甫 - ?西厢记?6. 散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坦率真挚,为市民

26、所喜爱。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 15 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1、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1建立:朱元璋明太祖 1368 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XXXX,年号洪武。后明成祖迁都;12( 2强盛: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设锦衣卫,迁都;经济上奖励开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2、李自成起义: 1627 年领导XX饥民起义, 1644 年攻入,明朝宣告覆亡;3、满族的崛起与清朝代明: 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今XXXX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 年入关,迁都,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第 16 课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1、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 是明代著

27、名抗倭将领,到 1565 年他率领“戚家军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2、X成功收复XX:XX被荷兰殖民者侵占,1662 年 X成功把XX收回。3、 1683 年,清廷派施琅率兵攻取XX。 1684 年,正式设立XX府,隶属XX省,驻军一万镇守。4、雅克萨还击战:( 1背景: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2过程:康熙帝在雅克萨击败沙俄,最终 1689 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3?尼布楚条约?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XX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条约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护照者,可过境进展贸易。( 4?尼布楚条约?的意义: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开展。( 5?尼

28、布楚条约?地位: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第 17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1、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康熙帝击溃噶尔丹。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2、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 1清朝对XX的管理措施:确立达赖和班禅都由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 年设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X。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2对东北和西北加强管理,设将军或参赞大臣。3、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1清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恩威并重、刚柔并济。( 2目的:“合内外之心,成稳固之业。( 3具体政策:镇压分裂叛乱活动、减免赋税、会盟、联姻、建立避暑山庄134、清朝疆域四至: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

29、什XX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XX以北的外兴安岭;东临太平洋;东南到XX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清朝疆域根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幅员。第 18 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1、明清城: 明成祖把都城从XX迁到,明清两朝把作为都城。明清时期的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 1城的布局: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 2、故宫的布局:宫城位于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 3特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41987 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雄伟的长城1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拟 目

30、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攻。东西起止点 :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2长城作用: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3长城精神: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辛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41987 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 19 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朝前期盛世辉煌1、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1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推进经济繁盛的动力。( 2表现: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明末?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两部科技著作涉及 30 多种工农业生产技术,根本处于世界

31、领先地位; 清前期在江南地区推广双季稻; 明代引进玉米、番茄、马铃薯高产作物在全国普遍种植。143作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对减轻人口增长压力、增强抗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新生产关系的萌发:( 1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兴旺地区;手工工场里出现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这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2明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新的雇佣方式。3、康乾盛世( 1康乾盛世 : 康熙到乾隆年间,多民族国家空前稳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表现 :农业: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手工业:民间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各手工业无论在技

32、术、规模、质量上都超过前代。商业:XX、XX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一些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十九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第 20 课晚明科技成就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出色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2、徐光启与?农政权书?:徐光启明末礼部大学士,中国“引进西学第一人,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 天工开物?,被誉为“ 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内容: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4、 朱载堉

33、:重视数学,在历史上以精细的计算为根底,构筑起一套科学的一律体系,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虽远离欧洲,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5、 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在地质、地理考察等方面的某些成果,也到达了世界上最高水平。6、 明清科技的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场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第 21 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5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代表人物: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2主X: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上而下的监视机构,以限制君权;振兴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3性质:要求个性解放、平等、XX,带有早期启蒙性质。2、明清小说:著名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3、昆曲与京剧:( 1昆曲:明中期流行XXXX一带;特点:文辞典雅华美、唱腔婉转优雅、载歌载舞;影响:被誊为“百戏之祖。( 2京剧: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徽班以徽戏为主,汲取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在逐渐形成新的剧种京剧;后被称为“国剧。第 22 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1. 君主专制:1明朝:朱元璋明太祖时:“胡蓝之狱,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承受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