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文化常识题:试题精选与点拨(下)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盗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X)点拨谥号分官谥和私盗。古代王侯将相、高级白吏等死后朝廷追加的称号叫官谥。一般朝廷根据他 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 范文正公。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隋炀帝的“炀”。官谥不授予平民。私谥是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土的盗号, 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B.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
2、庙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J)点拨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或高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 世宗等。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C.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 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V)点拨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大多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 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也有用两个年号的,如明英宗朱祁镇、清太宗皇太极
3、。D.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 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J)点拨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 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等。(X)点拨唐代以后,对己死的皇帝多称庙号: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朱元璋为洪武皇帝,朱 由检为崇祯皇帝,弘历为乾隆皇帝。B. “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 讳,改“秀才”为“茂
4、才”。(J)点拨古代臣下或晚辈不能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则改用同义 的字。除避君讳外,文人还避家讳,避讳中可以避单名,双名只避其一则可。地名、官名等也有因避讳而 改变的。C. “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父母或祖父母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J)点拨 如陈情表中的李密就是因祖母病重而“愿乞终养”。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如古代天子之死称崩,太后之死称薨,朝臣之死称卒:张衡属大夫,故 说“永和四年卒”。(J)点拨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卒,士死日不禄,庶人曰死。” 这是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一种反映。3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
5、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取仕始于隋代,此前,选拔官吏主要是实行“选士”“察举”“九品中正”制度。(J)点拨“选士”,先秦时期,王室的公卿大臣基本是世袭,而中下层官吏则多是从“士”这个阶层中 选拔:两汉时期,主要是通过办太学培养博士弟子,或是皇帝公卿“征”“辟”人才。“察举”始于西汉 初年,汉武帝以后正式成为一种制度,由公卿列士、郡国守相在民间考察贤德才子,定期向朝廷举荐。B. “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有县试、府试、院 试、乡试、会试、殿试。(J)点拨隋文帝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设进士科;唐复设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 又有一史、
6、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增加武举;宋以后均用儒家经义取仕;明清两代文科 只设进士一科,每三年举行一次。C. “举人”在科举时代是指应举之人,是各地乡贡入京应试的一类考生,是没有学历的人。(X)点拨在唐代是没有学历的人。明清以秀才、举人、进士表示三级科举身份。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俗称“孝廉”)。D.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管理学校,称为“官学”。由政府提供“原膳”,选派教师, 指定教材,监选生员。(J)点拨 “官学”,与“私学”相对,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其中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属中央官学, 如唐代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元明清的太学、国子监等。4 .下
7、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古代,学校都称为“庠” “序”,主要是教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X)点拨 夏代称学校为“校”,殷代为“序”,周代为“庠”。秦代以后这些称呼不再使用。B.在宋代,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称为“国子监”,同时又是国家最高学府。(V)点拨国子监来源于国子学。由晋武帝设立,隋炀帝时期改为国子监。在唐代,国子监隶属于尚书省 的礼部,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宋代沿用此制。C.我国古代藏书、校书、讲学的地方称为书院,主要是校勘经典、辨明典章、收罗人才。(V)点拨书院始于唐代,由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设立正修书院,后改称集贤殿书院。宋代书
8、院大兴,不仅 官府,就连私人也都能开设书院。其中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大书院最为著名。D.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J)点拨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 在的大学校长。司业,学宜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 职。5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 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X)点拨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国家最高学位名称。8
9、.学政,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点拨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 o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掌 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C.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J)点拨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教授遂 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 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D.古代女子年满十五要行“笄礼”结发加笄,取“字”。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上,以区别童
10、年时 代。(J)点拨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9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秀的人才称为“秀才”,俗称“相公”,是一般儒生的通称。(X)点拨秀才,原为优秀的人才,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唐初有秀才科,后停废:宋代凡应 举者皆称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B.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唐代投考进士的考生随地方贡品解送入京赴试,称为解或解送, 故后世称乡试为解试。(J)点拨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即解送者中之冠,后历代沿用此称。C.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唐以后亦称科举制度为贡举。(V)点拨 原指古代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唐、宋时,以州(府)、县科举
11、考试(乡贡、乡举)中试者称乡贡 士。明、清时,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D.科举考试中,通过进士科考试,考中者称为进士。(J)点拨唐代进士科每年一次,凡中者皆称进士。宋代其他科逐渐名存实亡,唯有进士科最盛,举人贡 举到中央应礼部试,尚书省列名发榜统称进士。明清时进士成为考中者的专称,举人在会试时考中成为贡 生,再经殿试录取为进士。10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考试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J)点拨 古代科举考试顺序:县州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秀才:省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 称举人;国家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经皇
12、上亲自监考策问叫“殿试”,中者为进士,前三 名为鼎甲三元,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11 从汉代开始,把孔子编订的“五经”长期作为教学用书,后来被定为科举应试的标准用书。(J)点拨 “五经”是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孔子为了教育学生,对 所搜集到的古代文献典籍加以选择、修订和整理编订的。C.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一开始与“五经”是封建学校及科举考试 的标准书。(X)点拨 宋代升孟子为经,并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为“四 书”。南宋朱熹对“四书”作了全面系统的注释,明清提倡理学,遂定朱注“四书”为必读书。科举八股 文限制在“四书”词句中出题。故“四书”并非一开
13、始就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而是在宋元以后才成为必 读书。D.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科目。宋以后其他科目多废,明清时仅存该科。(J)点拨进士科始于隋炀帝,主要考经学和时务策。因为进士科是常科,录取最少,考取最难,故此最 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为“白衣公卿”。宋代以后其他科目多仅存空 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清时期在各省省城,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试、秋闱。考中者为 举人,可参加第二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J)点拨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
14、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 举行,凡本省生员,经科考合格者,均可应试。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 “解元”。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B.明清时期各省举人所参加的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因在春季举行,也叫春试、 春闱,因其由礼部主办,又称为礼闱。(V)点拨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C.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X)点拨明清科举考试,凡考试未合格,没被称为秀才以前,无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又称文童、 儒童。D. “三曹”是汉魏之际(建安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并称。“三曹”中曹植的艺术成就最 高。(J)点
15、拨“三曹”以其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影响和左右着当时的文坛。他们向乐府民歌学习,打破了两 汉以来辞赋独盛的局而,使诗歌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 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J)点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历法。B.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几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X)点拨 “既望”指阴历十六日。苏轼赤壁
16、赋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七月既望”即农历七月十六。C.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J)点拨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句,就是说生命极短的朝菌不知道阴历三十到初一的 时间变化。D.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 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J)点拨古代计算时辰、时刻主要是依据木表和滴漏。木表又叫圭表,即在一个有刻度的圆盘中心 竖一个标杆,根据太阳的投影确定时刻。滴漏适用于夜间计时,用壶盛水,壶底有孔,壶中有一标杆,上 有刻度,随着漏壶滴水,水位下
17、降,即可以水位刻度计时。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时代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因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而被称为“殿试”,亦称“廷试”。(V)点拨 会试后再行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 定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 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B.古人认为恒星相互的位置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就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以及金木水火上五星的 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选择了黄道和赤道,即地球上的“赤道”作为标志。(X)点拨 这里的“赤道”不是指地球上的赤道,
18、而是指天赤道。C.古代文章中的“江河”多专指长江、黄河。(V)点拨 如史记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此句中的“河”即专指黄河。D.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J)点拨 如夏日绝句中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内,指山海关以西地区,四川康定以东地区,甘肃嘉峪关以东地区;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 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X)点拨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多称东北三省为“关外”。B.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四关之中取名为“关中”。再加上陕
19、北高 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了兵家必争之地。(J)点拨 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故关中也称“三秦”。如“城阙 辅三秦,风烟望五津”。C. “朔漠”原指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J)点拨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D,秦汉前古代越族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粤,也叫百越”。 (J)点拨 如过秦论中的“南取百越之地”。1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九州”“海内”都是我国古代的旧称。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J)点拨 如送杜少府
20、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 “中原”即“中州、中土”,是区别于边疆地区的说法。狭义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 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J)点拨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中原”特指当时沦陷于金人的淮河以北地区。C. “塞外”又名塞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等地。 (J)点拨 塞,指要塞,万里长城当然是最大的要塞。所以“塞北”即指万里长城以北,也称“塞外”。 其中塞有边界之意,意指历史上汉族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分界线。不同时期的塞北位置也不一样。D. “阳关”,一般指西汉所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的阳关,因在玉门关
21、之南,故名。 (J)点拨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指此。13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少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部。汉宣帝许后葬于鸿固原,因其陵小于汉宣帝的杜陵,故称“少陵”。 (J)点拨 唐代诗人杜甫曾居于陵西,并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B. “长安”是我国古都之一。汉高帝五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汉城在今西安西北,周围二十五千米。 唐末迁都洛阳后,在长安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J)点拨 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和唐朝等均定都于长安。C. “年”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候,人们把谷物的成长周期称为“
22、年”。夏商时期产生夏历,夏 历把月亮的圆缺周期称为“月”,一年被分为十二个月。(J)点拨 中国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 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两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 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D. “二十四,扫房子”,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V)点拨 过年的习俗还有祭灶、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守岁、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给压岁钱等。14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宵节,为每年正月十五,古称
23、上元节。源于火把,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害, 希望减轻虫害,祈求好的收成。(J)点拨 元宵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佛事活动,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 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活动,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后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日日; 另一种是道教活动,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把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把十月十五日 称为下元节,此三者合称“三元”。人们在正月十五日用燃灯来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B.楚辞是一部屈原所作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此,屈原也被称为 浪漫主义的鼻祖。(X)点拨西汉时,楚辞由刘向编辑而成,以屈原的作品
24、为主,也收集了楚人宋玉和汉代的作品。作 品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多采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抒情色彩鲜明浓郁。C.诗歌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凡诗都要 讲究格律,即在诗篇中对句数、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限制。(X)点拨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以“歌” “行” “吟”为载体的古 诗,也称“古风”。古体诗是唐代格律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主要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及汉魏六 朝诗歌。每句有几个字即称几言古诗,这种诗不大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初唐之后的近体诗的创作要 求才有严格的限制。D.清明节除了祭扫外,还有“插柳”的习俗。是宋代
25、“寒食”冠礼的遗存,春季妇女戴柳,表现出对 青春年华的珍惜和留恋。(J)点拨清明还有荡秋千、蹴鞠、踏青、放风筝等习俗。清明节是一个今人与古人、生者与逝者、现在 与过去、人与人之间进行多重沟通与交流的特殊时刻,饱含着中国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间大爱的 珍视呵护,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15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秋”,顾名思义,就是时值秋季的正中,指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晚上,月圆桂香,全家团 圆,吃月饼、赏月、祭月。(J)点拨中秋拜月、吃月饼的习俗,表现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祖先或身处远方亲人们的思念,感念 天地对丰收的恩典和对生命的养育之恩。B
26、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 阳。(J)点拨 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汉朝时期,民间广泛流行佩茱 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唐朝时期,重阳节作为“三令节”之一被官方正式确定下来;明朝时期,每逢九九 重阳,皇帝也开始加入登高览胜的行列:到了清代,重阳竹的习俗更为丰富多彩,有登高、赏菊、插茱萸、 饮菊花酒等。C.乐府诗集是第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词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X)点拨 “乐府”是由官府名称变成的诗体名称,是继诗经之后的一部诗歌总结。“乐府”原来是 掌管音乐的机关,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主要负责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其 内容一部分是由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D.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 的史书叫“正史”。(J)点拨 正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等,大 部分是官修的。其他还有私史和野史。16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翔实的编年体史书,据说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V)点拨 左传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也记叙了当 时重要政治人物的活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葵子麝香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二醋酸纤维素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酒精饮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效果评估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水果刀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活动计划
- 现代市场销售技巧及人员培训方案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工作计划
- 连锁餐饮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及标准
-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实操指导
- 幼儿园:中班社会《桌子底下的动物园》
- 职位申请表(标准模版)
- 深基坑安全施工培训讲义
- 中医英语听力课件
- 滁州明华包装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只包装箱及包装制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上报制度及流程
- 全厂管架钢结构施工方案新
- 风电机组现场安装验收报告
- FDP对各疾病保护机制课件
- 吉林省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
- 动火许可证(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