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夜步十里松原郭沫假设海已安眠了.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注】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畔.(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外表看是写大海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B.这首诗外表看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
2、实际上是写大海的夜景.C这首诗写的是山水相连、天地一体的美丽的夜景.D.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夜行者的观察和感受.(2)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既然是沉默着,怎么能赞美呢?请说说你的理解.(3)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几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1)D(2)沉默着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赞美那么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3)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抓住了大海静谧,夜空高远、雄浑,松原古老、欢快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鉴赏.本诗的内容包括两局部:景物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感受.故此
3、答案Do(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内容的理解即辨析水平.沉默是指没有言语上的无声,但赞美并不一定要有声.他们无数只手臂都高擎着指向天空,这种肢体语言已经剧烈的表示了他们的崇敬之情,而在微风吹动下,看起来他们的手臂更像是在战栗,仿似被这天宇的浩瀚之美震撼了,惊住了.沉默着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赞美那么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及描述诗歌画面的水平.诗文中写出了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安眠的海,宁静的太空,再加上用拟人手法所写的明星、古松,由于作者所寄寓、抒发的情思变化了,便托出了一种与雄浑豪放、刚健粗暴不同的诗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故
4、答案为:1D;2沉默着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赞美那么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3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抓住了大海静谧,夜空高远、雄浑,松原古老、欢快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点评】此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做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做题格式:"?学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
5、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水平.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根底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此题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做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嘴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上下.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上下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
6、意2诗句运用了比照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嘴,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婢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嘴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故答案为:随意;诗句运用了比照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
7、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水平.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比照、比兴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衬托渲染、比照映衬、多角度描写等;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
8、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衬托离别之情.【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
9、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衬托离别之情.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4.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季,从“: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
10、是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照应,浑然一体.【答案】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C【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鉴赏的辨析.此题涉及的考点有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和理解写作手法.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信到洛阳去.由此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2此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水平.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
11、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根底上作答,常见的做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C项有误,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故答案为: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2Co【点评】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水平.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根底上作答,常见的做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5.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O2小令中枯
12、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案】1寓情于景;断肠2深秋晚景图【解析】【分析】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写景,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黄昏;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所以说前三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在前面写景的根底上,借景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2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
13、,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一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大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白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单独缓缓行进在夕阳照耀的古道上.由此可概括为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深秋晚景图.故答案为:寓情于景;断肠深秋晚景图【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写作手法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根据诗歌内容,明确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感情.通过阅读,理解诗
14、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阅读下面诗歌,答复以下问题.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湾:水流湾曲的地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解析】【分析】1乙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的意思是: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诗中所绘是在秋季,有山有水,描绘了一副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本
15、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闱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的惊喜、闲适之情.故答案为: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点评】此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做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7 .阅读诗歌,答复
16、以下问题.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短篷:有篷的小船.杖藜1用藜做成的拐杖.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2)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春季.杨柳风就是春风.(或:番花雨为清明时节所降之雨,时值杏花盛开,特指春雨)(2)拟人,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将杖藜人格化,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和平安感.【解析】【分析】(1)从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和杨柳风可知,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春天.两句诗的意思是:阳
17、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成心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2)语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赋予杖藜以人的情态,本来是诗人拄杖藜,这里却说是杖藜扶我,仿佛杖藜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一样在桥东和桥西游玩,表达了作者游玩的快乐之情.故答案为:春季.杨柳风就是春风.(或:番花雨为清明时节所降之雨,时值杏花盛开,特指春雨)拟人,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将杖藜人格化,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和平安感.【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语句进行理解.此题考查
18、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注意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注意常用做题模式的运用.8 .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2)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解析】【分析】(1)涨,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结合这句
19、话分析,诗人所写季节是秋天,所写的天气是下雨,巴山地区连绵不断的秋雨使池塘里的水面越长越高.结合诗歌首句内容分析,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因此这个涨字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2)前两句表达诗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既然没有方法回家,诗人就想象他日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因此这两句想象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故答案为: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
20、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点评】此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水平.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做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做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水平.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
21、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 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什么时节听闻朋友的消息?(2)诗歌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它的妙处.【答案】(1)暮春时节(2)例如:拟人修辞的角度,想象的角度,情景交融的角度【解析】【分析】(1)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可知此时为暮春时节.(2)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
22、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思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是同情和思念,故答案为:暮春时节例如: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思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是同情和思念,【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
23、,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诗句、内容、主题进行分析.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以下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倩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鹭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1) 诗中“J词透露出天色已晚;“J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斜阳;半日2那一只只鹭鹭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鹭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
24、四句意思,言之有理【解析】【分析】1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的意思是: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单独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表示天色已晚的词是斜阳,强调泛江已久的词是半日.2本诗中惟有鹭鹭知我意的意思是: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鹭鸟了.诗人把鹭鹭当作知音,正反映了他摆脱官场后,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内心.故答案为:斜阳;半日那一只只鹭鹭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鹭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
25、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根本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准确答复.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感悟作者的情感思想.1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春日宋晃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阴阴:草木阴阴.趁:追逐.(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第一首写晚春;第二首写
26、早春.(2)例如一:选择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一句: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例如二: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根据绿交加、翻萍、春去尽、桃花等词句分析,诗歌描绘晚春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
27、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根据草色遥看近却、烟柳等词句判断是早春景色.(2)此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用优美的言辞将其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比方选择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严冬方尽、余寒犹厉,忽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比方选择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一句:浓浓的树阴下流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绿荫、绿水互相映衬;小雨淅沥,翻动着水面上的浮萍,浮萍摇荡着漂上了浅浅的沙滩.故答案为:(1)第一首写晚春;第二首写早春.(2)例如一:选择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28、一句: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例如二: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做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根底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是晚春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是早春景色.(2)此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做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
29、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1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答复以下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晚唐诗人.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字,那么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
30、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答案】(1)梦;空(2)运用拟人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兴衰,不解诗人感慨,写出了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解析】【分析】(1)本六朝繁华,但却很快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就像是一场梦一样.所以梦字写出了六个短促的王朝相继衰败之快.作者漫步六朝遗迹,看到昔日繁华都被风吹雨打去,心中假设有所失,空落落.所以空字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迹而生出的感慨、怅惘的心情.(2)杨柳非人,当然不会有人的感情,但作者却说杨柳无情,所以这是拟人的修辞,由诗意可知,无情的不仅是杨柳,还是自然,还是历史.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他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
31、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根据自然规律生长,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和感伤怅惘.故答案为:梦;空运用拟人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兴衰,不解诗人感慨,写出了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点评】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句提示,明确所涉及的字.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诗的三、四两句句意,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写出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感情13 .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以下问题.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
32、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答案】(1)表现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运用了比照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比照.(2)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说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发奋向上.【解析】【分析】(1)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认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比照.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表达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2)诗人抓住秋天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33、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发奋向上.故答案为:表现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运用了比照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比照.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说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发奋向上.【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情感及写作手法的把握.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在此根底上理解情感和分析写作手法.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意象的作用.14 .古诗阅读卜接里旧迁扬州九H九日厅前口亭或的3*I江总:心迩而太洋.町海北舞来7J;祗乡漏下勒.公日上花得?
34、:*II1*I行军九日忠长要敬园I年基I强欧瞥鬲去.七人运酒礼.!遥杓故目蓟.在修战用开工【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探究两首诗的共同点.【答案】都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岑参虽然也想勉强地根据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篱下菊,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在回故土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迫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忽然想到了故土篱墙下的菊花.都抒发了思乡之情.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衬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心逐南云近,形随北雁来表达了江总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解析】【分析】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根底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物联网的丝绳生产环境监测与异常诊断-洞察及研究
- 家具厂财务报销流程规章
- 清水房购买合同(标准版)
- 家具厂家具成品保护制度
- 现房注销合同(标准版)
-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计划
- 私贷大小合同(标准版)
- 教师数字化资源应用计划
-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师资培训教学计划
- 磁极倒转地球化学示踪-洞察及研究
- 《艺术概论》章节测试及答案
- 新生入学报到单
- 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演示
- 生物化学英文版教学课件:Biochemistry-chapter 1(英文1)
- 2023年版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8四边形及答案
- 沈阳市双倍德化学厂锅炉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GB/T 923-2009六角盖形螺母
- GB/T 35690-2017弱磁材料相对磁导率的测量方法
- JB∕T 13977-2020 液化天然气(LNG)低温潜液泵
-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