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出乎其外_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摭谈_第1页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_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摭谈_第2页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_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摭谈_第3页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_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摭谈_第4页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_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摭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学刊 语文学刊2007.11作者简介连海英(1975.2-,女,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一级教师。连海英(浙江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浙江台州318025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摭谈【摘要】高中阅读教学应该将立足教材和拓展延伸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阅读的有效指导,使得阅读教学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充分发挥教材是“例子”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立足教材;拓展延伸;方法探讨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课本是阅读教学最原始也是最坚实的“武器”。虽然叶圣陶老先生强调“教材无非是些例子”,但我们至今仍把这一“例子”当成阅读教学的唯一内容,仍沉浸于“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教学模

2、式。阅读教学现存问题的关键,并不全在于静态被动的教材,而更在于具主观能动性的使用者。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这足以给我们启示,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教材是不够的。教材的篇目和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让学生既获得阅读方法,又得到足够的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是补充教材不足的最好舞台。因此,加强对阅读的有效指导,就是将立足教材和拓展延伸有机结合起来,将拓展延伸纳入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材的延续。这种延续是建立在以课堂为主环境的基础上,就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入乎其内,精读精练阅读是大脑接收外界视觉符号

3、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也是读者依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并发挥联想实施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始终注意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素,重视课文内容“文以载道”的作用,将其作为语言训练,尤其是思维训练的首选材料。否则,一味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章法结构,在“形式”上繁说细讲,学生便无法体会思维的张力,久而久之,阅读兴趣自然会日益降低。因此,“入乎其内”的关键是精读精练。有鉴于此,教师要努力寻找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例如教学雨霖铃,笔者改变以往讲授古诗词的“满堂灌”步骤,采用“在读中赏析、在赏析中读”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借助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自己有

4、情感的声音中去感受这首词的风格。在学生反复的激情诵读中,笔者不失时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完成了对作品的赏析。笔者又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改写这首词,至此,词人写景写人的精妙,悲秋伤别的情怀,婉约的词风,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通过精读精练这个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自己去体悟诗歌的内涵,避免了课堂上游离于学生感受之外的毫无诗味的理性分析,也避免了千人一面、千口一腔的僵化局面。所以,只要教师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精练,把学语文的快乐还给学生,就能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出乎其外,适时有度(

5、一在新课导入处,进行先入为主的拓展,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53语文学刊2007.11阅读教学谢榛四溟诗话中有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新课的导入关系全局,意义非同一般。因此,教师对导入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课文主题、情感基调等因素。教师若能在新课导入时适时适度地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无疑会先声夺人,倍添课堂色彩。因为这样的拓展不仅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深入学习课文是大有益处的。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她的广博内涵和丰富情怀,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仅仅只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笔者是从名人的评价开始导入的,并用自己富有感染

6、力的语言营造追寻先人的场景,架起了师生与文本间情感的第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二在文本空白处,拓展教学内容,充实课文的内涵文字是一种符号,文字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包含许多诸如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不确定”与“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个性填补,适度拓展,让学生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合理想象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丰满空白处的细节,挖掘出潜在的价值,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感悟,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义,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

7、,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例如品质中关于主人公格斯拉饿死一段,就可以设计成培养发散思维的改写拓展训练:如果格斯拉没有守着最好的手艺,而做到了“因时而化”,结果会怎么样?(三在举一反三处,进行回味无穷的拓展,丰富文化底蕴,形成了知识链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一堂课的有限容量,是无法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的,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联系更多层面的知识、信息,联系生活来学习的语文,必能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了过秦论就向学生推荐六国论与阿房宫赋;从鸿门宴就引出项羽本纪,进而要求学生读史记全书。在了解了维纳斯的断臂是艺术美之后,笔者运用多媒体显示“踏花归来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两幅图画,让学生从

8、更多的信息感受“无”的艺术魅力。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在于使他们遇到新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特点、学习实际,在举一反三处适当拓展,以形成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三、课堂拓展的注意事项(一要控制拓展的数量当前的拓展阅读还存在着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导致阅读教学“旁逸斜出”,甚至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地补充其他内容,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这样的拓展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二要处理好文本与拓展的关系拓展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拓展的立足点是课文,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和延伸,应该是教学的“佐料”而不

9、是“主食”。比如有的教师将拓展环节当作一个“卖点”来展示自己的才学,卖弄才思,显示课堂教学的新意,拓展内容和形式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容量是大了,但学生难以一下子掌握,甚至无所适从,课后没有什么印象。因此,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都是“空中楼阁”,必须处理好立足文本与拓展延伸的关系。(三注意拓展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拓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或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拓展,或从校内到校外拓展,或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手段拓展,或从书本内容向以前所学课文向文学作品以及向现实生活拓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环境(例如学校教学条件,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灵活掌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只有“入乎其内”,深入研究课文,找准拓展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