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共 26页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基本形体切挖22点的集合23远去的路24线与造型25风景写生26风景写生27风景写生让剪影动起来28漂浮的画29山山水水210彩墨家园211我做的乐器212废旧物的“新生命”213保护文物214古建筑的保护215电脑美术216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测评217测评218测评219-20第2页共 26页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内容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第3页共 26页教重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2、教学准备萝卜,橘子,苹果,肥皂,橡皮泥等软性材料,小刀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了设计第二课占的隼合教学入标立方体和圆柱后,会是怎样-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基本形体1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兀素中最基本的。学会 的是我们熟悉、的几何体占彩派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体验点的 的个这特征常通过欣赏常分析、创作这些独导特的造型都是由其探究 切挖变来提高艺术修养。用点构成精彩 不同排列规律、艺术魅力。利用儿童3 3、创造、表现教学重六面体A A FFlTffiFFlTffi 厶圧的切挖占是最基本的造型兀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于询 砂 HSWrAHSWrA 宀 舌 HrHr_B
3、B 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要切割的部分C C 用小刀轻轻割下3 3 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用较规范的萝卜,橘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 在课堂上进行切挖 观察圆柱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 化,并画出切挖后的结构图 4,4,欣赏现代建筑图片观赏这些建筑的造型都是由哪些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又进行了哪些添加和切挖讨论, ,交流各种形体进行组合的时候怎样才能兼顾既有丰富变化又有 整体感. .小结: :组合的形体数量不要太多. .大小有变化,但要突出主体,适当添加 和切挖,不要太零散. .板 书设 计课 后反 思第二课 点的集合第4页共 26页教重难点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
4、色彩。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 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欣赏比较:1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二、 发展阶段 1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 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 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
5、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 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 物都可以看成点。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2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1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2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3 3)黑屋顶吴冠中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冋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
6、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4 4)构成 维克托瓦萨里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5 5)星月夜 梵高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3 3、学生创作练习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兀素,米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欣赏课本 P4P4 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三、展示与评价1 1、将
7、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2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 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4 4、评出最佳作品 四、下节课准备板 书 设计第5页共 26页课 后 反反学内容第三课远去的路思学目标1 1、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2 2、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3 3、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教学重点-八、-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教重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 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学具:旧画报等 剪刀 胶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三课远去的路第
8、6页共 26页一、 引入1 1 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2 2、 讨论(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和掌握透视。3 3、 揭示课题:远去的路二、 新授1 1、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等教学说明: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问:什么是透视?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冋样的物体在冋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1 1、 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
9、的路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 站 在右面看远去的路 小组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2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 消失线和视平线(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女口: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 是视平线 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 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系到 实际生活中。(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5 5、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1)学生小组讨论 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2) 教师小
10、结:A A 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B B 定山脚线和远山 C C 贴正视 的房子D D 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 方要鲜艳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另外一个负责剪贴(4)教师巡视指导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据前 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 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深刻。第7页共 26页设学内容第四课线与造型计学目 标1 1、知识与技能:掌握普通棉线的作画方法,学习拉线压印的基本技法。课 后 反2 2、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的基础上
11、通过观察、思考、进行实际操作体验。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线”之神奇,体会拉线压印之乐 趣,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修养。思学重占八、拉线压印中棉线的摆放、首次拉线压印后的观察方法、观察后如何进行添加, 使之成为完整的作品。教重难占八、通过想象赋予画面更准确的内涵教学准备教师方面:普通棉线、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等示范工具、范例数张 学生方面:普通棉线、课本、颜料、画笔等作画工具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四课线与造型第8页共 26页、认识软材与硬材。学知内容起,教学目标宀呀3 3 教师拿实物线造型。导入 教学重点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学学道什风景构图知识
12、线 本巩师从教之间作连接图便课学习行风景写生。课题提利用本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解。教重欣点认识线造型透视 品学,备识线造型的表现 教学过程f f 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2 2 引导学牛线造型作品。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五课风景写生第9页共 26页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 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 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
13、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 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 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 :观察一一取景一一构图一一描绘一一修改一一收拾完成(二 )发展阶段(第 2-42-4 课时)1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第六课让剪影动起来(一)引导阶段(第 1 1 课时)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蛛禹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教学内看他们具“ 第六课 让剪影动肖看他们. 学
14、目标和成教学重了解风景 J J/欣赏课心我们称点为取八、 、吉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第六六角透视运两黑透视” 写增 P#P#故下方的容ft勺特点。|特点巩固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理解。它就象照相机的教学准备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需程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学设计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二次备课第10页共 26页一、引导阶段。1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教知道的皮影知识雕学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 影响,由艺人-3 3、指导 制作过程,想 教学重占 教学重) )第一影戏中人影/戏中人.第,学习浮的画PH边好习惯 3 3、通过自学 m m 图的动根
15、据.步联想唱腔多同水方容的特征,转印出不同的肌2 2 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 印的方法并展开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Mil目和创造表人物no过造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2)第二步联想针线缝上手臂、腿。-(3)(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1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 8 8 组, ,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 作。( (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造型。2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 3、 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4 4、 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板书设计课后
16、反思皮影该如何制作。(1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 3)第三步:装上木棍。第七课漂浮的画第11页共 26页教重难点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纸,水粉颜色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 引入新课:观赏美丽的雨花石,仿佛可以看出美石之中的山川,湖泊,人物,情景,花鸟,抽象图案,色彩色阶变换,韵律等,使得观石人能从 微观的雨花石方寸之间,一下子联想到大千世界,万千红尘甚至不 可思议的太空,灵幻,外太空,而这些美妙的图案都由不冋的点, 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
17、美丽让 人身心愉悦。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 教师演示吸附法过程:在一盆清水中滴入少许墨汁,轻轻拨动让其形成旋涡状图形。同学 们请看,这像不像一幅漂浮的画啊? 引出课题一一漂浮的画(板书课题)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绘画、照片等)用一张宣纸平铺水中,提出宣纸,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张清晰 的肌理图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可以展示几张效果一般的学生作品,强化 注意点:滴入墨汁太少,肌理不清晰,太淡,效果不明显。来 回移动纸张,肌理纹样糊在一起。展示吸附法做成的优秀作品。二、 教师演示:老师提出问题:这样做出来的图案非常的美,可是它和雨花
18、石上的 图案相比,还是有些美中不足一一没有色彩! 怎样才能做出有色彩的美丽图案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可以用油画养料来做。1 1、教师演示:在大玻璃水槽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 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 在水中漂浮。想一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思考,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油漆太粘稠,比重过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松节油或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 飘浮效果。第12页共 26页2 2、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用稀释后的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棒稍加
19、搅动,用纸 吸附在水面上 完全吸附后小心取岀 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吸附在水面上,完王吸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第出一幅肌理山山水水三、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1 1、 练习之前先观看 P17P17 “技法点击”,阅读“学习提示”,注意几个 制作要点。(1 1)油漆一般选用类似色。防止产生脏色。(2 2 )滴入几滴油漆在水槽里,用小棍轻轻搅拌一下。一定要轻。(3 3 )把纸覆在书面上,轻轻掀起。一定要轻。(4 4)晾干后压平。待用。2 2、 学生用油画颜料做吸附法练习。四、展示评价: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各小组多做几幅,以备下节课挑选使用。板 书 设计课 后 反思第八课 山山水水第13页共 26页教
20、学目标 1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2 2: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3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教重难点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教学准备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欣赏导入: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 力,导入课题并板书山水画。二次备课二、新课讲授:1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学生欣赏,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小组
21、讨论分析。 小结:近景画得具体,远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些。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第14页共 26页第二课时一、 欣赏范画欣赏中国山水画名作,感受山水画作品美感。二、 作业分析:分析上节课学生的作品,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 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作业: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现 出近景、中景、远景。要求:大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2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3注意室内清洁卫生。四、展评。1 1、 作业展示、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2 2、 教师总结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看教师示范,什么是
22、中锋,什么是侧锋,效果有何不同。 跟教师一起做,尝试,体验。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4 4、教师示范并讲解:(1 1)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 技法:勾、皴、点、染。 (2 2 )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3 3)教师示范山石的画法画石头时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注意勾、皴、点、染几个步 骤。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练习步骤:1 1、先勾出山石的外轮廓,注意大小相间,前后关系明确。2 2、根据山石的结构,皴山石,表现其结构和体积。3 3、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擦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三面分明,表现出质 感和体积感。4 4、根据需要点苔,在淡墨皴擦基础上渲染出石头的结构,然后罩 染赭
23、石色,根据需要用花青分染石头。五、作业展示,小结六、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范例第15页共 26页第九课彩墨家园教学内容第九课彩墨家园教学目标1 1、学习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感受并 了解中国画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以及用笔的疏密及膜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 近。2 2、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 画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体验国画 的乐趣。3 3、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联系,培 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教重难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
24、表现家乡的美景。教学准备师: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 学生:用彩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16页共 26页一、 创设意境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配以中国古典乐曲。二、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欣赏优美的家园视频和照片。冋学们都知道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风光无限美好,让学生欣赏不冋 地域、不冋民族的家园的风光,请冋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景色有什么 特点。出示课题:彩墨豕园。三、 名作欣赏,分析作品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树和点景的,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1 1 )齐白石的农耕图中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2 2)石涛的村舍中树和点景、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四、 现场演示,
25、讲解技法重点学生初步体验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点拨并演示。1 1、树的画法:(1 1)鹿角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状是鹿角状的,所以称 为鹿角法。(2 2)蟹爪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 下抓去,所以称为蟹爪法。2 2、 叶的画法: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有介子点、个字点、 垂叶点等。4 4、点景的画法:点景应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要简练、果断, 有韵味。寥寥数笔传神为妙。五、 展开想象,大胆创作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六、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第17页共 26页第二课时一、 欣赏回顾欣赏名家名作,回顾上节课内容
26、。1 1、结合作品,说说近、中、远景的特点与表现方法。2 2、树的画法(1 1 )、回顾鹿角法、蟹爪法不同特点。(2 2)、点叶法(3 3)点景二、 创作一幅家乡美景(1 1 )、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画出远近层次。(2 2)、注意用笔的疏密及墨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三、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提示学生注意近中远层次,笔墨浓淡变化,点线的疏密变化。尝试 用不同的树的画法,让画面更丰富。可以上些淡彩。七、作业展示(1 1 )将作业张贴在展示区。(2 2)小组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创作体验。 (3 3 )教师点评,小结板 书 设计课 后 反思第18页共 26页第十课我做的乐器教学
27、内容第十课我做的乐器教学目标|1|1、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2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点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制作乐器。教重难点卡 U U 用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制作乐器。教学准备1 1、 教师准备好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 字资料和图片资料。2 2、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网上搜集一些有关的这类乐器的文字和图片资料。3 3、 学生准备好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材料以有铅笔、橡皮、 彩色水笔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1.1. 引导阶段(1 1) 欣赏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 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2
28、2) 交流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网上搜集一些有关的这类乐器的文 字和图片资料。2.2. 发展阶段(1 1)引导学生设计草图。(2 2) 组织学生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制作乐器。(3 3)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3.3. 拓展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制造的乐器演奏乐曲。板 书 设计课 后 反思第19页共 26页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内容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 1、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2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 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 爱惜资源的习惯, 培养 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3 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
29、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教学重点P P 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教重难点根据废旧物用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教学准备课件,废旧物作品及图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1 1、 看视频、图片看视频、图片,了解我国险峻的环保状态,垃圾山,河面漂浮物、 景点垃圾严重破坏环境卫生,这里面有易拉罐,包装盒,饮料、 矿泉水瓶,旧衣服,旧画报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2 2、 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创作的报导,激趣导入我国的小朋友利用废弃物创作了有趣又美观的艺术品,我们来听几 则新闻报导:1 1、利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生活实用品,奶粉罐经过外包装华丽变身为笔筒,旧衣服经过改
30、造成为多功能小物品收纳袋2 2、 用废弃物亲手做乐器3 3、 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的装饰品,家居小饰物,各色旧布条编织的小 地毯、壁挂听了这些报导你有什么感想呢?(知道生活中原来我们认为的废弃 物还可进行再加工,创作出那么完美的物品。)出示课题一一废旧物的“新生命”3 3、 游戏激趣,初步感知废弃物的创作。教师出示一团棉花、 塑料纸等, 运用包扎等办法让它迅速变成一张 可爱的娃娃脸。 (以“变魔术”的形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步感受废弃物可以废物利用变成工艺品。)4.4. 发现探索,引导启发。(1 1 )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工艺品。(猜一猜)师:请同学们来自七彩儿童画网 www.7
31、c20www.7c20欣赏屏幕上漂亮的艺术 品,猜猜它就是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 一个问题:你能猜测出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哪些方法吗?(2 2)欣赏观察其它作品用的什么材料?是怎样组合起来的?让学生 说一说对这些作品的看法。(把作品进行分解, 多角度、多思路展示, 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3 3)让学生说说作品的哪些方面吸引了自己?(不同材料、形状的组合,等等)(4 4) 教师小结: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 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就让我们就来做一个化腐朽为神奇,做一个 善于发现美的人吧!只要大家用心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能进行大胆地表现就一定
32、能创造出美!第20页共 26页(5 5)和学生一起整理不冋的废旧材料。师:同学们带来的材料真不少,想一想,我们该如何将它们进行分 类呢?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美感。1纸质类:纸盒、纸板色彩丰富易加工2陶瓷类:瓷瓶、瓷杯.光洁润滑3木竹类:木板、木棍、树枝、竹片朴实无华松软丰厚4玻璃类:瓶子、杯子晶莹剔透5金属类:铁丝、易拉罐、小零件规整光洁6布类:布头、毛线.7塑料类:饮料瓶、塑料板、塑料袋柔润细腻(6 6 )引导学生对启发整理后的废旧材料进行启发创作。5.5. 讲解演示,尝试创作小组讨论废弃物的加工方法,教师简单示范。、工具:剪刀,胶水,钳子 方法:剪,卷,贴,饰,插接6.6
33、. 讨论创作辅导展示废弃物工艺作品实物。请学生说一说这些作品的创意、制作方 法和效果。7 7 制作要求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通过联 想,制作一件特征突出、生动传神的玩偶。讨论自己组收集的废弃物能加工成怎样的作品,怎样才能把它的价 值最好地体现出来。8 8 设计并制作两到三人一组,自由结合,合作完成。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教师巡回指导。9 9 评价激励延伸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评价建议:(1 1 )作品是否有创意(2)做工是否细致(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4 4 )是否把废弃物的最佳价值体现出来。(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最佳色彩奖、最佳细心奖各一名,
34、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10.10.教师小结第21页共 26页(1 1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 今天学习的废弃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 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2 2 )整理多余的废弃物并合理处理、应用。11.11.课后延伸(1 1 )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2 2)能用其他废弃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艺术。(3 3)注意观看央视一套交换空间节目 旧物改造环节,也可上网搜索相关视频、图片。板 书 设计课 后 反思第22页共 26页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内容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目标1 1 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
35、化的情感。2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3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欣赏、 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教重难点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教学准备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 材料。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1 1 引导阶段(1 1) 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 2) 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3 3) 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 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2 2 发展阶段(1 1)教师
36、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 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2 2)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3 3 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 整洁。4 4 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 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板 书 设计课 后 反思第23页共 26页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内容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N1.N1.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2 2 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教重
37、难点: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准备铅笔、颜料、彩色水笔、彩色纸、造型泥及其他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材料。|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1.1. 引导阶段(1 1) 欣赏当地及我国古代优秀建筑。(2 2) 分组讨论,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保护古建筑 的方法和重要意义,发表对古建筑保护的看法。2.2. 发展阶段(1 1) 指导学生用造型泥、纸板、废弃木材等制作古建筑模型。(2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保护建 议或改造计划。撰写调查报告要资料充实,集思广益,言之有物。(3 3)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3.3.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有
38、关中国古建筑的资料,增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了解和情感。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世界优秀古建筑,开阔视野,提 咼文化素养。板 书 设计课 后 反思第24页共 26页第14课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教学内容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教学目标1 1、了解电脑“画图”中的铅笔、笔刷、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2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运用电脑中“画图”中图像菜单中的“反色”功能,借 助图画工具创作出仿班花效果的有趣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3 3、感受鼠标作画带来的快乐,体验电脑“画图”造型表现的乐趣。教学重点用鼠标结合“画图”中的工具画出各种图形。教重难点利用“反色处理”功能,借助图画工具制作出仿版画的美术
39、作品。教学准备1 1、 检查学校电脑教室的硬件,确保能够正常上课。2 2、 检查教室电脑安装的局域网软件、硬件能否监控学生电脑。3 3、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电脑美术作品。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 引导阶段:1 1、 图片导入,师: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这幅版画作品,清有经验 的学生简单说说版画的制作过程。2 2、 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来制作有版画效果的美术作 品呢?今天我们就用电脑中的“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3 3、 出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二、 欣赏体验,初步感知:1 1、欣赏教材中的电脑美术作品。你喜欢那些作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结:仿纸版画作品画面色调是黑白灰为主,仿套色版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5家庭用工雇佣合同
- 2025年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4冶金工业技能鉴定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综合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定向练习试卷
- 2024职称计算机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4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前冲刺试卷【培优B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优化考核综合提升测试卷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试卷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 GB/T 8167-1987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
- GB/T 34903.2-2017石油、石化与天然气工业与油气开采相关介质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第2部分:弹性体
-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研究的新进展课件
- 折纸校本课程纲要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
- 新汉语水平考试 HSK(四级)
-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制度
- T∕CGMA 033001-2018 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 诊断学基础知识常见症状ppt课件
- 外研版六年级上册英语学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