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

2、政策。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课的课名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是如何建立并完善、强化的呢?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1图片展示南书房北京故宫军机处2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提示: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3史料解读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4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提示:(1)基本情况:

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史料解读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

4、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提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4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的文字狱和之前明朝的八股取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提示:(1)不同点:具体内容不同:文字狱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

5、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影响不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相同点:它们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对中国社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5史料解读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

6、制,巩固清朝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部分,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7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8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秦、汉、明、清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朝代秦汉明清措施焚书坑儒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目的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2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提示: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3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1史料解读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

8、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黄、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材料二: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学生

9、陈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提示:至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结合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三、课堂总结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责任推诿、巩固清朝

10、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产生了皇帝独断专行、大臣唯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近几年,屏幕上充斥着清宫戏,将里面的皇帝个个塑造得光鲜照人,如圣人完人。学完本课后,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真正的封建帝王,他们不光有鲜亮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抵制电视节目对历史的误读带来的不良影响。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2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

11、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收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封建专制统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

12、过的汉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清朝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下面我们来学习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军机处的设立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军机处设立的原因、概况、特点以及作用。1清初的政权机构学生:(1)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2)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到乾隆帝时被撤销。教师: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也限制了君主的权

13、力。2康熙:绕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另设南书房学生:清初虽沿袭明朝内阁的制度,但真正的权力机关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它既为皇上效劳,遵循帝旨,处理政事,又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受到限制。康熙帝另设南书房,选出翰林学士参与政务,完全是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机要机构,分割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部分权力,以强化皇权。3雍正:设立军机处学生:雍正帝时,因军事需要,创立军机处,但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把皇帝的“奏折”传达到中央和地方,这样军机处逐渐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皇帝军机大臣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已形同虚设,皇权空前强化。特点: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完

14、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教师:以上情况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清朝统治者不仅通过中央政权机构的改革来强化君主专制,还加强了在思想领域里的控制,一再兴起“文字狱”。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所谓文字狱,就是用挑剔文字过错的办法来定罪名,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从而达到思想控制的目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文字狱呢?学生:压制汉人的

15、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教师:由明史案、查嗣庭案、胡中藻案分析,文字狱侵犯了人们的什么权利?学生:生命健康的权利和言论自由的权利。教师:根据案例,说说文字狱有什么特点和危害?学生:特点:时间长(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延续了100多年);规模大、次数多(有记载的文字狱就有100多起,受牵连的有几百人);多是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横加罪名。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还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

16、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影响: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教师:文字狱自古就有,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强化皇权。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了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中国的科学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拉大了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差距,也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出示图片,与学生一起梳理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强化)三、不断加剧

17、的社会矛盾1教师:清代中期以来政治腐败的表现有哪些?学生:(1)官场的腐败: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2)军队的腐败: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3)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教师:(引导)后果: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

18、,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2教师: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学生:(1)原因:清代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2)后果: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四、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教师:(出示材料并指出)材料清朝规定:出海贸易的中国商船,每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19、。从材料中可看出:闭关锁国政策并非完全断绝往来,主要是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教师: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2原因教师:(出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材料二清军入关后,一些抗清力量转入南洋一带,清政府担心这些人重新打回来。而这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经常进行海盗活动,甚至把炮艇开到中国沿海、内河,进行武装讹诈,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人跟外界接触后会“滋扰生事”,威胁他的统治。学生:材料一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其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材料二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表现(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