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待价而沽(教师版)_第1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待价而沽(教师版)_第2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待价而沽(教师版)_第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待价而沽(教师版)_第4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待价而沽(教师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待价而沽梳理积累通假字1 子路不说 (通“悦”,高兴)2公山弗扰以费畔 (通“叛”,叛乱)3佛肸以中牟畔 (通“叛”,叛乱)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邦无道,则愚(通“智”,聪明)5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 乎(通“智”,聪明)6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 孔子豚(通“馈”,赠送)7孔子时 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通“伺”,伺察。通“途”,道路)实词(一词多义)1 子畏 于匡(拘囚)2文王既没 (死亡,寿终)3文 不在兹乎(指礼乐制度)4天之将丧 斯文也(灭亡,消灭)5二三子何患于丧 乎(丧失官位)6后死者不得与 于斯文也(参与,介入)7从者见 之(使拜见)8仪封 人请见(边界)9君子疾

2、 没世而名不称焉(忧虑)10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薄)11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染黑;黑色)12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 而不食(挂)13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坚定;使完善)14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xi 显现,出现)15 道 不同,不相为谋(名词,思想、主张)16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使往见;拜见)17 好从事而亟 失时,可谓知乎(屡次)18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动词,怀藏,怀抱;名词,比喻道、本领;动词,任其混乱)19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动词,等待) 实词(古今异义)1 天之将丧斯文 也(古代的礼乐教化,典章制度)2天将以夫子 为木铎。 (旧

3、时对学者的尊称,这里指“孔子”)3苟有用我者,期月 而已可也(一整年)4韫椟 而藏诸(藏在柜子里)5笃信好学,守死 善道(坚持到底,至死不变)6好从事 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参与做某事,致力于做某事;这里指“从政”)虚词1 后死者不得与于 斯文也(介词,引进动作的直接对象,不译)2二三子何患于 丧乎(介词,引进动作的直接对象,不译)3天生德于 予(介词,给)4求善贾而沽诸 (兼词,相当于“之乎”)5昔者由也闻诸 夫子曰(兼词,相当于“之于”)6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 涂(兼词,相当于“之于”)7匡人其 如予何(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或情况即将出现或发生。可译为“将”。例“其 如土石何”

4、 )8公山弗扰以 费畔(凭借)9末之 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 也(动词,到)10 邦有道,贫且 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 贵焉,耻也(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又”)11谓孔子曰:“来!予与 尔言。 ”(介词,和)固定结构1.匡人其如予何(如何,由动词“如”和疑问代词“何”组成。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例“桓魋其如 予何 ”)2君子之至于 斯也(至于,可译为“到”)3 .天将以夫子力木铎(以为,由介词“以”和动词“为"前后搭配组成。可译为“把当做”)4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其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吗”)5 .子之往也,如.之何(如何,由动词“如”和疑问代词“何

5、”组成。可译为“怎么对待”)6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连词,表承接,常“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7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谓曰,可译为“对说”)特殊句式1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宾语前置句)温故知新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佛胖以中牟畔B.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D.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答案:C(A.通“叛”,叛乱;B.通“馈”,赠送;D.通“伺”,伺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与:参与B.不曰坚乎,磨而不磷磷:薄C.好从事而亟失时

6、,可谓知乎亟:屡次D.子畏于匡畏:害怕答案: D (畏:拘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B.天之将丧斯文也C.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D.君子之至于斯也答案: A (没世:致死,终身;斯文:古代的礼乐教化,典章制度;从事:参与做某事,致力于做某事;这里指“从政”;至于:到)【】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B.二三子何患于.丧乎C.天生德于予D.冉有、子路见于.孔子答案: C 介词,给;其余为介词,引进动作的直接对象,不译。【】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仪封人请见从

7、者见.之B.忤其宝而迷其邦C.笃信好学,守死善.道D.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答案: B 名作动,怀藏;其余为使动用法。【】 6下列加点的固定结构不表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平;D.有若对曰:“盍彻壬?”答案:A 表揣测语气;其余表反问语气。1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B.无乃尔是过与C.何必公山氏之之也D.申之以孝弟之义答案:D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8.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体现孔子临难不惧、处之泰然的态度。B.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8、,三年有成。虽是不被重用时的感叹,但也能体现孔子对自己“道”的自信。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说明孔子强调君子修养学习既要为自己,更要看重别人的评价。D.道不同,不相为谋。说明孔子出仕的标准是“道”,有人接受其“道”便出仕。答案:B孔子强调君子的修养学习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了被别人称颂,但到了去世时还得不到人 们称颂,说明缺乏善行和令人钦佩的表现,因此要对此忧虑。二、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17.5)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

9、周乎?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召请我的人,难道是空口说话吗?如果有人重用我,我难道仅仅复兴一个东周的世道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一。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用出自论语的一个成语,概括加波浪线的语句体现的孔子出仕的态度。(1分)概括本章文字的中心。(2分)坚定信念,喜好学习;守节致死,完善大道。用行舍藏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信念,爱护自己的名节。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0、子贡日:“有美玉于斯,镒梗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9.13 )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熟语。(1分)“求善贾而沽诸”中的“贾”,课本注音“g 口”,又补充“一说读ji a:你认为该怎么读?结合本节 文字和本课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待价而沽(善贾而沽)我同意读"g u 话语交际讲究信息的对应性原则,从孔子的回答“我待贾者也”可知,“贾者”是“商人”,“善贾”应解释为“识货的商人”;从本课“公山弗扰”章和“佛胖”章来看,孔子当时是能 用于世、急用于世,而不被世所用,连反叛的“公山弗扰”和“佛胖”来邀请孔子,孔子都准备前往。子贡的用意是询问孔子对出仕的态

11、度,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确实很想做官,子贡的发问应该是“求善贾(g u )而沽诸”。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日:“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 “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17.1 )从本章文字来看,对待阳货孔子的做法有何特点? (1分)孔子对待阳货的态度体现了孔子出仕的态度,而且态度明确。结合本章文字,归纳孔子出仕的态度 的具体内容。(3分)敷衍但不失礼坚决出仕,待贾而仕,不仕阳货。六、给下

12、列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用”标注)(5分)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日:“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 可阶而_升也夫子 之得邦一家 者所谓 立之斯立道 之斯行绥之斯来 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答案: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 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我看孔子孔子思想与世界上其他伟大的精神传统、宗教理论明显不同的地方是将自我精神修养与经世致相结 合,本篇文字集中地反

13、映了这一特点。孔子有强烈而迫切的参政意识。第一章写孔子在路上邂逅阳货,他对此人从严没有好感,一直设法回 避,可是阳货简单的几句话, 竟然能立即在孔子心中激发起在政治上显身手的欲望,当下决定要出来任职。孔子一贯反对犯上作乱的行为,但是公山弗扰在费邑造反、并邀请孔子前往时,他又动心了,想利用这支 武装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第五章)。佛胜在中牟反叛召孔子去参加,他又跃跃欲试,想投奔这支部队。对于弟子子路的责难,孔子为自己辩解的理由是他不是“匏瓜”,“焉能系而不食?” (第七章)就是说他迫切希望为世所用。这里孔子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美化自己的动机,而是坦然发出自 己的心声:他不甘寂寞,

14、不愿政治上无所作为,要为自己开拓政治前途。孔子不避嫌颖想去公山弗扰处,这突出地反映了他这样的根深蒂固的信念:政治是救世济民的基本手 段。孔子是个道德家、精神导师,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和教育家,但他一生栖栖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游 说于诸侯、权贵之中,这种不怕挫折失败、坚持不懈、利用各种机会、以政治为手段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 想的做法,后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议政、参政、革新政治的传统。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是二千多年 中国文明演变、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孔子不避嫌颖想去公山弗扰处,也表现了他在实行道德规范和政治观念上的灵活性,即子罕篇第 三十章中孔子所说的“权”。按照孔子的看法,“权”即权变、随机应变,

15、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政治艺术, 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孔子不是一个僵硬的道德主义者,他不把道德观念或准准则当成固定不变的教务,到处硬套,而是按照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对待。他不仅对那些被世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不盲目拒绝,即使对 美德,他也强调不能陷入盲目性。子路篇第二十章中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硅硅然小人哉!”卫灵公第三十七章中孔子又说:“君子贞而不谅”,这些话语都表明孔子反对把诚信变成死守毫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承担的行为。不仅如此,根据孔子的说法,儒家所有的道德观念,如果盲目地实行,都会走向 其反面,成为真正的美德的蔽障,有害于人们的人格完美,对此本篇第八章说得非常明白。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

16、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 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里所谓“不好学”是指不懂得圣人思想的精髓,从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美德,这些道德规范就成了盲目性的种种表现。由上可见,孔子意识到美德有其假象,第十八章孔子的话语刚是以更具有普遍性的比喻来表达他这种 认识。他之所为“恶紫之夺朱”就是因为道德的假象表面看是美德,实际上是丑恶的,而且具有很大原迷 惑力和欺骗性。他对一贯热衷于追求美德的假象的人即所谓“乡愿”,表示出深深的厌恶,并对他们加以严厉的谴责,称之为“德之贼”(第十三章)。由此看来,孔子的伦理学虽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伦理规范,但是他重视的不是道德的外在标准和固定 的具体准则,而是道德观念的精神实质和核心价值,所以在第十一章中他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道德观念的精神实质和核心价值是仁,即灵魂的纯正无 邪,即心灵对他人的关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