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新课程有效课堂生成_第1页
高中化学论文新课程有效课堂生成_第2页
高中化学论文新课程有效课堂生成_第3页
高中化学论文新课程有效课堂生成_第4页
高中化学论文新课程有效课堂生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化学论文新课程有效课堂生成 【摘要】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目前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提倡和探索。同时生成性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师生互动了,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状态。本文通过优化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中的四个环节,并就此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以求正确引领课堂的生成。【关键词】 高中化学 师生互动 课堂生成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互动,能活跃课堂气

2、氛,彰显课堂生命,启迪师生灵感,产生思维火花,促使课堂走向生成。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的课堂最大特点是在教学中介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动和变的统一,知识的获得不是外部知识及其结构的移植,而是一个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和共同构建的过程。但我们反对“形式化”的假互动,倡导师生互动的目的,要有助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创设互动情景 课堂生成的着力点 课堂生成的前提必须事先预设,即创设一定的互动情景,不以预设,无以生成。一定的情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始终显现出愉悦、积极的状态,在浓厚兴趣的促使下

3、完成认知、感悟、发现、整合、运用的知识运行体系,在和谐、愉快的师生互动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讲的: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创设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而且有效的体现了师生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创设有效的情景是课堂生成的起点和着力点。【示例1】:学习苏教版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时,可创设以下两种情景:“某公司愿出资建一个氯碱厂,生产氯气、氢气、氯化氢、烧碱、漂粉精等产品,现在想聘请你做我们公司总工程师,为公司寻找建造工厂的厂址,设计生产原理和流程,请你们拿出方案。”“听说镁、钠在工业上有很重要的用途,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某公司想和你

4、们合股建造一个从海水中生产镁、钠的工厂,你们负责设计生产路线,在一周内请你们拿出方案并作出经济分析等,愿我们的合作成功。”通过这种形式的情景创设,一定能使学生感到兴趣和好奇,他们课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准备相关知识的,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知识在互动中构建,在交流中生成。 【示例2】:PH=3的CH3COOH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关于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可创设以下四种互动情景(观点):反应后生成CH3COONa,因CH3COONa水解溶液显碱性;反应后溶质是CH3COONa和CH3COOH,CH3COONa的水解大于CH3COOH的电离溶液显碱性;反应后CH3COONa的

5、水解等于CH3COOH的电离溶液显中性;反应后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Na的水解溶液显酸性。通过多角度的设计情景,让知识在“出错纠错”中重构,是课堂生成的重要资源,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在师生互动中领悟,这是教师引领课堂生成、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常见互动情景类型、表现形式、互动方式可以归纳如下:情景类型表现形式互动方式物具情景图片、挂图、实物、模型、图表、课文插图观察、制作影视情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分享、提炼问题情景递进式、求异式、开放式讨论、探究新闻情景报纸、广播、互联网查阅、交流角色情景课本短剧、小故事扮演、合作生

6、活情景趣味性、比喻性、热点问题参与、体验二、搭建对话平台 课堂生成的控制点 创设情景只是课堂生成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而不是控制点,因为情景形式上的课堂在没有人对它进行解读、进行对话和意义建构之前,它只是没有任何生命力和意义的文本,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情景进行解读,引发对话欲望,具有一定思辩能力的对话互动时,课堂生成才孕育其中,因此课堂生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对话,它需要教师和学生把自己获得的个人意义表达出来,一起来分享和对话,这种对话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与他人一道实现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在各自所获得的意义基础上共享和生成

7、。图解如下:图1: 对话互动式教学模式引领课堂生成的流程【案例1】:苏教版中引入“阿佛加德罗常数”时的一个课堂师生对话片段:师:生活中,我们如何购买大米?生:买大米是论斤,如买50斤、100斤大米等。师:为什么购买大米时不以“粒”计?生:(笑答)大米颗粒的质量太小,买“大量”的大米更方便。师:“买大米”的记数思路是“将微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物体(大米)集合成大量可称的质量”。这个现象启示我们,在记数时有时要采取“集合”的思想:即将部分集合成整体、微小汇成多数。师:1克水分子所含有分子数大约是3×1022、如何“数”这么多的微观粒子?生:(易答)显然不能一个一个地数,应采取“集合”思想记

8、数微观粒子,即将很多微粒视为一个集合,以此数微观粒子。师:那我们如何“数”水分子?选择10个、100个还是多少做标准?生:(困惑)应该选择多少为一个集合标准来数微观粒子呢?在上述师生言语型的互动对话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灵感不断出现,在整个对话中实现了两次有效的生成,第一次是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话提炼,生成了科学记数的“集合”思想,第二次是学生已经接受用“集合思想”记数微观粒子,但对“怎样数”感到困惑,这恰为生成“阿佛加德罗常数”这一重要概念作铺垫,课堂的目标和知识也就在这个过程得到生成,课堂进一步突破预设的轨迹,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长,课堂也因此变得丰富,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

9、自由的启迪。三、给予“意外”时空 课堂生成的整合点走出预期目标、计划的限制,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留有“意外”生成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当我们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也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应把生成的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之中,及时捕捉教育时机,整合课堂生成资源,并把它当作教学资源去开发、利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碰撞出越来越多的学生之间的,师生之间的思维火花,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动态共振,这应是师生互动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美、最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案例2】:“打碎的漏斗”在卤素单

10、质溶于CCl4的实验中,教师请了一位女同学上台演示。当时教室的后面挤满了前来听课的老师,或许是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中的缘故,女生有点紧张,拿着分液漏斗,手微微颤抖 结果,“啪”的一声,那只晶莹的分液漏斗掉在水泥地面上,碎了。 并发出异味。“刷”,所有同学和老师的目光倏地聚在女生的身上。整个教室先是宁静,静得仿佛都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接着是哗然,许多学生叫起来了:“打碎了!要赔!”前排的同学叫嚷着:“臭!很臭!”此时,站在学生身边的教师,清楚地看到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于是,马上接过学生的话茬,说:“赔?当然要赔!不过应该由老师来赔,因为刚才是我邀请她来做实验的!”说完,教师拿起另外一个分液漏斗

11、,微笑着对她说:“现在,老师再次邀请你为大家演示实验。”然后转身对大家说:“事先申明,如果再打碎,还是老师赔!” 闻听此言,大家安静下来了,自信回到了女孩的脸上。实验很成功,也很精彩。教师率先鼓掌,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教师一边处理打碎的漏斗一边打趣的问:“发出极臭气味的罪魁祸首是谁呢?”“一点液体能发出如此强烈的气味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应如何保存和使用呢?”,幽默风趣而又发人深思的一次心理互动,教师给予的时空与学生内心需求的一次吻合,使每个学生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在这意外发生漏斗打碎的瞬间,伴之而来的是学生的某种隐性的心理需要善解和安慰。关注、体察、理解,可以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

12、变得富有灵性,此时,充满灵动的智慧和人文关怀的课堂悄然生成。四、提供质疑机会 课堂生成的制高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对知识捕捉的敏感性,探究意识的增强和信息时代资讯来源的多样性给了学生突破教科书框框的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对教师甚至教科书给出的答案提出质疑,或者对教师预设的答案给予扩充和完善。这使得师生互动变得生动精彩,课堂变得“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生成性的课堂是真实的,我们应当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促使课堂生成达到高潮。在课堂中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与教师答案一致的,我们应该首肯;与教师答案有一定差异的,我们应进行追问,或请他

13、人评述;即便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大相径庭,我们还是先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即时在课堂中引发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就在磨合和互动中,新的知识悄悄被传授,教学不再只是已知的结论性知识,而是师生通过相互探究并获得重生,活生生的动态课堂不断生成。【示例3】:在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热化学方程式:有学生提出质疑:“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是矛盾的,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1molSO2与0.5molO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才是98.3KJ;但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1molSO2与0.5molO2没有完全反应,放出热量怎么会是98.3KJ?”笔者点拨:“有道理,教材也有疏忽的地方,你觉得应如何改进呢?”该学生思考片刻,很有意味地说:“改成:再说明:若1molSO2完全被氧化,此时H=98.3KJ/mol”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课堂焕发出精彩,知识获得了重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基于上述的示例,在质疑、探究、互动中引领课堂生成的流程可概括为:图2 “质疑、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引领课堂生成的流程图有人形容课堂生成是“无法约束的美丽”,这句话反映了课堂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