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51单片机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mcs-51单片机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mcs-51单片机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mcs-51单片机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mcs-51单片机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单片微型计算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特点,把单片机应用于温度控制中,采用单片机做主控单元,无触点控制,可完成对温度的和控制的要求。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小型化、智能化,既提高了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热处理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对温度控制模块的组成及主要所选器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根据具体的要求本文编写了适合本设计的软件程序。温度控制在热处理工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控制精度直接影响着质量的好坏。本文研究的电炉是一种具有纯滞后的大惯性系统,传统

2、的加热炉控制系统大多建立在一定的模型基础上,难以保证加热工艺要求。因此本文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传统的加热炉控制系统构成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单片机;热处理温度控制;模糊 PID。AbstractThe single slice ofputers emerges with development of very large scaleintegration technology, because it has small , the function is strong , high characteristic of cost performance, applies the one-chip c

3、omputer to temperature control, adopt the one-chip computer to do the top management unit, control contactlessly , can finish the requisition for collection and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So apply to such a great deal of fields as electronic instrument , household appliances , energy-conservation fitt

4、ing , the robot , industrial control ,etc. extensively, make the products miniaturized , intelligented , has already improved th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have lower costs again, has simplified and designed.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ne-chip computer in the temperatur

5、e control of heat-treatment furnace mainly, composition and selecting to introduce the detailed one with device mainly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module . And has written the suitable software procedure originally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demand this text.Temperature in heat treatment craf

6、t is very important. Control precision effect directly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The electric stove is a kind pure great inertia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heat control system is based on some certain model, so is hard to satisfy the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This paper will adopt fuzzy control a

7、lgorithm to build a intelligent fuzzy control system.Keyword:SCM;Temperature control;Fuzzy PID.目录第 1 章绪论11.1引言 .1.2控制器发展现状 .1112221.2.11.2.21.2.3PID 控制器的发展现状.模糊 PID 控制.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1.3电炉采用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的可行性 .第 2 章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的设计42.1模糊推理机的设计 .2.1.1模糊推理机的结构.2.1.2模糊推理机的设计.4445566678892.1.2.12.1.2.22.1.2

8、.3精确量的模糊化.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关系.输出信息的模糊决策.2.2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 .2.2.1PID 参数对 PID 控制性能的影响.2.2.2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2.3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性能的研究 .2.3.12.3.22.4结构图.惯性时间常数的影响.结果分析10第 3 章系统硬件和电路设计113.1 引言 .3.2系统的总体结构 .3.3温度检测电路 .1111121212131314151516171717173.3.13.3.23.3.3温度传感器.测量放大器的组成.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3.43.53.6多路开关的选择 .A/D 转换器的选择及

9、连接.单片机系统的扩展 .3.6.13.6.23.73.7.1系统扩展概述 .常用扩展器件简介 .器的扩展 .程序器的扩展 .3.7.1.1 只读器简介.3.7.1.2EPROM2764 简介.3.7.2数据器的扩展 .181819192020212223232324252525262728292930313.7.2.1 数据器概述.3.7.2.2 静态 RAM6264 简介.3.7.2.3 数据器扩展举例.3.8单片机 I/O 口的扩展(8155 扩展) .3.8.13.8.23.8.38155 的结构和引脚.8155 的控制字的及其工作方式.8155 与 8031 的连接.3.9看门狗、复

10、位和时钟电路的设计 .3.9.1 看门狗电路的设计.3.9.2电路的设计.3.9.3 复位电路的设计.3.9.4 时钟电路的设计 .3.10 键盘与显示电路的设计 .3.10.1 LED 数码显示器的接口电路.3.10.2 键盘接口电路.3.113.123.13DAC7521 数模转换接口.放大器的设计 .可控硅调功控温 .3.13.1 过零触发调功器的组成.3.13.2 主要电路介绍.3.14 单片机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第 4 章系统软件设计324.1主要程序的框图 .4.1.1 主程序框图.4.1.2 键盘中断服务子程序.4.1.3 恒温及升温测控子程序.4.1.4 降温测控子程序.4.2

11、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算法 .323233343536参考文献39致谢.41附录42第 1 章 绪论1.1 引言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热处理设备种类繁多,如窖炉、鼓风炉、烘炉、退火炉、锅炉等。如果按加温方法分类,可将热处理设备分为两大类(1) 电热炉 这类设备通过电热元件通电发热而升温,调节加入炉子的电功率则改变炉内的温度。电功率调节一般采用接触器通断控制、晶闸管移相触发或通断控制。这一类设备在工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炉 这类设备通过燃烧发热而升温,调节加入炉子的量则改变炉内的温度。如锅炉、焦炉等。常用有煤、煤气、重油等。量的调节通常利用阀门、翻板等实现。这类设备在工厂中也占有较大比例热处理设

12、备虽然种类繁多,控制方法各有差异,但对他们采用微机控制时,控制原理和方法是基本相同的。电炉是热处理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加热设备,通过布置在炉内的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借助辐射与对流的传热方式加热工件。通常可用以下公式定性描述T dX + X = KV 2 (t -t )(1-1)0dt式中X电炉内温升(指炉内温度与室温温差)K放大系数t加热时间T时间系数V控制电压0纯滞后时间但在实际热力过程中,由于被加热金属的导热率、装入量以及加热温度等因素的不同,直接影响着 K 、T 、0 等参数的变化,因此电炉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3。温度控制在热处理工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控制精度直接影响

13、着量的好坏。根据不同的目的,将材料及其制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质1.2 控制器发展现状1.2.1 PID 控制器的发展现状在过去的 50 年,调节 PID 控制器参数的方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有利用开环阶跃响应信息, 如 Coon-Cohen 响应曲线法; 还有使用 Nyquist 曲线法的, 如Ziegler-Nichols 连续响应法。然而这些调节方法只识别了系统动态信息的一小部分,不能理想的调节参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将操作的调整经验作为知识存入计算机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算机能自动调整 PID 参数。这样能实现自动调整、短的整定时间、简便的操作,改善响应特性

14、而推动了自整定 PID 控制技术的发展。自整定技术可追溯到 50 年代自适应控制处于萌芽时期,60 年代国外有人设计了一种自动调节式的过程控制器,因其价格高、体积大、可靠性差而未能商品化。80 年代由于适用的控制理论的完善以及高性能微机的使用,才使得自整定控制器得以开发, PID 控制器参数的自动整定技术设想已慢慢实现。电炉温度控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模拟 PID、数字 PID 到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再发展到智能控制,每一步都使控制的性能得到了改善。在现有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方案中,PID 控制和模糊控制应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1.2.2 模糊 PID 控制模糊控制的概念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15、著名教授 L.A.Zaden 首先提出的,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模糊控得了瞩目的成就。模糊控制适用于非线性、数学模型不确定的控制对象,对被控对象的时滞非线性和时变性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对噪声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即鲁棒性较好。但模糊控制器本身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性能比较差, 难以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而 PID 控制正好可以弥补其不足,近年来已有不少将模糊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起来设计模糊逻辑控制的先例。在文献中介绍了多种能提高 PID控制精度的模糊 PID 混合控制方案,例如:引入因子的模糊 PID 控制器;混合型模糊 PID 控制器;另外将其与其它先进控制技术结合又有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神

16、经网络模糊 PID 控制等。61.2.3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是在一般 PID 控制系统的基础,加上一个模糊控制规则环节,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 PID 参数进行修改的一种自适应控制系统。它以误差 e和误差变化 ec 作为输入,可以满足不同时刻的 e 和 ec 对参数自整定的要求。它将模糊控制和 PID 控制器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适应性强,调节速度快的优点,又具有 PID 控制无静差、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对复杂控制系统和高精度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图 1-1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1.3 电炉采用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的可行性在工业

17、生产过程中,电炉随着负荷变化或干扰因素的影响,其对象特性或结构发生改变。电炉温控具有升温单向性、大时滞和时变的特点,如升温靠电阻丝加热,降温依靠自然冷却,温度超调后调整慢,因此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另外对于 PID 控制,若条件稍有变化,则控制参数也需调整。自适应控制运用现代控制理论辨识对象特征参数,实时改变其控制策略,使控制系统指标保持在最佳范围内。但由于操作者经验不易精确描述,控制过程中各种信号量以及评价指标不易定量表示, 而模糊理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人们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规则的条件操作用模糊集表示并把这些模糊控制规则及有关信息(如评价指标、初始

18、PID 参数等)作为知识存入计算机知识库中, 然后计算机根据控制系统的实际响应情况运用模糊推理,实现自动对 PID 参数的最佳调整。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应用在具有明显的纯滞后、非线性、参数时变类似于电炉这样特点的控制对象可以获得很好的控制性能。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用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电炉温度是一非常好的解决方法。它不仅能发挥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好、动态响应好、上升时间快和超调小的特点,又具有 PID 控制器的动态跟踪品质和稳态精度。因此在温度控制器设计中,采用 PID 参数模糊自整定复合控制,实现 PID 参数的自调整功能,可以进一步完善 PID 控制的自适应

19、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第 2 章自整定 PID 控制器的设计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是在一般 PID 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模糊控制规则环节,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 PID 参数进行修改的一种自适应控制系统。它以误差 e和误差变化 ec 作为输入,可以满足不同时刻的 e 和 ec 对参数自整定的要求。它将模糊控制和 PID 控制器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适应性强的优点, 又具有 PID 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对复杂控制系统和高精度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92.1 模糊推理机的设计模糊控制器是应用模糊数学知识,模拟人的思维方法,把人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控制策略改

20、造成模糊控制规则,由模糊控制规则构造出模糊关系,而把模糊关系作为模拟变换器,把输入、输出的模糊向量按模糊推理方法处理,进而确定控制量。2.1.1 模糊推理机的结构在一般的模糊控制系统中,考虑到模糊控制器实现的简易性和快速性,通常采用二维模糊控制器结构形式。这类控制器都是以系统误差 E 和误差变化率 EC 为输入语句变量,基本模糊控制器构成原理图如图 2-1 所示。图 2-1 基本模糊控制器结构原理图图中:EK、CEK、UK 是量因子; E 、EC 、U 差 e、误差变化率 ec 及控制量u 的模糊语言变量;E、EC、U 分别是与 e、ec 及u 成比例的变量,其中 E = EK×e,

21、EC= CEK ×ec ,U =u/ UK 。2.1.2 模糊推理机的设计依据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模糊控制器设计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内容:(1)(2)(3)精确量的模糊化;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关系; 输出信息的决策。2.1.2.1 精确量的模糊化过程参数的变化范围即模糊控制器输入量的实际范围称为基本论域,它是续域,在模糊控制中需要将语言变量的基本论域转换成指定的有限整数的离散论域。假设某一语言变量的实际变化范围为a1 , b1 , 经过量化因子a,b=ka1,kb1。设论域取为离散论域-n,n之间变化的变量k 变换后的范围为Y 为é X - a + b ù2nY

22、 =(2-1)b - a êëúû2按 Y 值大小,查隶属度赋值表,将其归类于某一模糊子集(如正大、负小等)。模糊子集通常可作如下划分: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模糊变量的模糊集和论域确定后,需对模糊语言变量确定隶属函数,即所谓对模糊变量赋值,就是确定论域内元素对模糊语言变量的隶属度。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模式。尽管形式上全相同,只要反映同一模糊概念,在解决和处理模糊问题中仍然殊途同归。隶属函数形式有多种,可根据实际要求来确定。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起见,常采用三角形、正态形、梯形。隶属度赋值表是先根据实际问

23、题人为确定,再通过“学习”和实践检验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的。在给定论域上确定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要注意下面 3 个问题:(1) 任意两个相邻模糊子集的交集的最大隶属度在 0.40.7 之间。这个值取的较小时控制作用比较灵敏;较大时,对被控对象参数变化的适应性较强。(2) 若 A 是一个模糊子集,如果 åm A (Ui )较大,则控制特性比较平缓,系统较为稳定;i=1若 åm A (Ui )较小,则控制作用的灵敏度较高。 i=1(3) 为了保证控制作用的隶属函数是单峰的,诸模糊子集必须正规突。2.1.2.2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关系模糊控制规则设计原则是:当误差较大时,控制量的

24、变化应尽力使误差迅速减小; 当误差较小时,除了要消除误差外,还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防止系统产生不必要的超调,甚至振荡。20模糊控制规则的一般形式为nnUCif E is,isEEU( i =1,2, m ; j =1,2, m )thenis12iji cj, U, C其中: E是模糊子集; E 表示被控量的设定值 Rf 对其实际值 Y 的偏差ijije = Rf - Y 所对应的模糊子集;E和U表示偏差变化率 ec 和输出控制量的模糊子集; cEm 和 m 分别是 E 和的模糊子集划分数目。1112 c上述模糊条件语句可归结为一个模糊关系 R,即R = æ E ´ C&#

25、246;´U= D ´Uçj ÷(2-2)mijijiè ø= E ´ Cj式中Dij符号“×”表示“Cartesian”积E和 C,根据模糊推理如果偏差、偏差变化率分别取为规则,输出的控U制量是模糊子集,那么U = (E´ C )o R(2-3)mU (Z ) = Ú m R (x, y, z) Ù çæ m E (x) Ù mC (y)ö÷即(2-4)è模糊子集的论域øxÌ X yÌY式中 X

26、,Y,Z E , E,U c“ Ú ”和“ Ù ”“取大”和“取小”运算2.1.2.3 输出信息的模糊决策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是模糊子集,它反映控制语言的不同取值的一种组合。但被控对象只能接受一个精确的控制量,因此需要从输出的模糊子集中出一个控制量,将模糊量转化为精确量,也就是说推导出一个由模糊子集到普通集合的,这个称之为。现在的解模糊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最大隶属度法、取中位数法、隶属度平均法等。最大隶属度法是直接选择模糊子集中隶属度最大的元素(或该模糊子集隶属度最大处的真值)作为控制量。它能突出主要信息,计算简单,但丢失了很多次要的信息,比较粗糙,适应于控制性能要求一般的控制

27、系统。论域 U 上把隶属函数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平分为两部分的元素 Z*称为模糊集的中位数。中位数法就是把模糊集中位数作为系统控制量。与最大隶属度法相比教,中位数法概括了的信息,但计算复杂,特别是在连续隶属函数时,需求解方程,因此应用场合比平均法少。平均法是糊模控制系统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有三种形平均法。10式,即普通平均法,权系数平均法和0.5本设计采用普通平均法设U = m(u1 ) u1 , m(u2 ) u2 , m(ur ) ur 模糊集,取各隶属度为系数,则控制量 U 由下式决定nu) ´ ui m (åiU = i=1(2-5)m(u )n&#

28、229;j =1j2.2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这种智能 PID 模糊控制器分两步整定 PID 参数。第一步,初始 PID 参数的整定: 先测定被控对象参数的粗略值,应用初值整定规则确定 PID 的初始值;第二步,PID 参数的整定:监测控制系的响应过程,将其模糊化,综合用户期望、控制目标类型、整定。9对象参数等,运用模糊推理自动进行 PID 参数的2.2.1 PID 参数对 PID 控制性能的影响PID 控制器时域内的控制模型为égùe(t )dt + T de(t ) dtu(t ) = K p êe t( )+1òú(2-6)T0D&

29、#234;ëúû1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PID 控制作用的离散化形式一般表示为ku(k ) = K(k ) + Ke(i) + K (k ) - e()1 åi=1k -1(2-7)eepD增量形式为Du(k) = K p e(k)- e(k -1)+ K1e(k)+ KD e(k)- 2e(k -1)+ e(k - 2)(2-8)式中 KPKI KD TI TD比例系数系数,KI = KPT/TI微分系数,KD = KPTD/T ,T 为采样周期时间微分时间e(k)第 k 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由于 KP、KI

30、、KD 是表征 PID 控制器在控制过程中的比例、微分作用的程度,因此从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超调量和控制精度等各方面特性来考虑 PID 控制器三个参数对 PID 控制品质的影响。比例控制的特点是:误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就有控制作用,使被控制量朝着减小误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 KP,比例系数 KP 的作用是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KP 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系统的调节精度越高,但易产生超调,甚至会导致系统不稳定;KP 取值过小,则会降低调节精度,使系统动作缓慢,延长调节时间,使系统静、动态特性变坏。作用系数 KI 能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但它的不足之处在

31、于性。KI 越大,静态误差消除越快,但 KI 过大,在响应初期会产生作用具有滞后特过饱和现象,从而引起响应过程的较大超调,系统将不稳定。若 KI 太小,系统静态误差难以消除,影响系统的调节精度。微分作用系数 KD 是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在响应过程中抑制偏差向任何方向的变化,对偏差变化进行提前预报。但 KD 过大,会引起较大的超调,使被调量激烈振荡,系统不稳定,延长调节时间,降低系统的质量改善不大。性能;若 KD 太小,微分作用太弱,调节综上所述,PID 三个参数取值大小,对控制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性能影响很大,KP、KI、KD 三个参数的整定要根据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 G(s)的参数来确定。

32、对于非线性负载和时延、时变负载,以及难以用 G(s)描述的负载,这三个参数的整定就很,因此我们在基于其它方法(例如 SPAM 法等)整定出来的 KP、KI、KD 初值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自调整机构性能的目的。调整 PID 参数,从而达到抑制大范围的扰动,改进系统动态响应2.2.2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原理图如图 2-2 所示。10图 2-2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是在一般 PID 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模糊控制规则环节,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 PID 参数进行修改的一种自适应控制系统。它以误差 e和误差变化 ec 作为输入,可以满足不同时

33、刻的 e 和 ec 对参数自整定的要求。它将模糊控制和 PID 控制器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适应性强,调节速度快的优点,又具有 PID 控制无静差、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对复杂控制系统和高精度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2.3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性能的研究为了便于比较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与常规阶纯滞后对象作为模型,改变模型参数,利用阶跃响应曲线及二者之间差异。 二阶纯滞后惯性环节的模型为PID控制器的性能差别,选择典型二,观察分析二种控制方式的KeTd SG( )= (T S + 1)(T S + 1)s(2-9)12其中,增益系数 K=4。分别改变模型的

34、惯性时间常数和纯滞后时间,分析在三种控制方式下,它们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取设定值 SP=50 ,KP0 = 0.4, KI0 = 0.07 , KD0 =0.06,这组调节系数是在常规 PID 控制方式下,被控对象的惯性时间常数 T1 =1、T2 = 4,纯滞后时间 Td = 0 时系统的整定参数。2.3.1结构图在 SIMULINK 中,建立 PID 控制器图如图 2-3 所示,并将它封装为 PID 子模块。图 2-3 PID 控制器结构图利用模糊控制工具箱中的 Fuzzy Logic Controller 模块,将它和 PID 子模块连接起来可以封装成为 Fuzzy-PID 控制器,结构如图

35、 2-4 所示。图 2-4 Fuzzy-PID结构图将 Fuzzy-PID 控制器加入到控制系统的模型中,并对其运用 Smith 预估器进行补偿校正,从而得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模型,如图 2-5 所示。然后就可以根据输出结果来判断控制器的性能。通过对输出结果的分析,可以对系统参数和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控制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图 2-5 参数自整定模糊 PID 控制系统和传统 PID 控制系统在环境中运行该系统进行,可以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情况,也可以将数据到的工作空间的指定变量中,再利用绘图命令将曲线输出到单独的窗口中。192.3.2 惯性时间常数的影响保持对象增益和纯滞后时间不

36、变,分别取三组惯性时间常数作特性比较,观察系统对被控对象惯性时间变化的能力。纯滞后时间 Td=2图 2-6 常规 PID 控制特性曲线图 2-7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特性曲线图中,曲线 1、2、3 T2=12 的特性曲线分别为被控对象惯性时间常数 T1=1,T2=4;T1=3,T2=8;T1=5,对比图 2-6 和 2-7 可以看出: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特性曲线的超调很小,控制精度和动态特性优于常规 PID控制,但上升时间改善不多。 对于对象的性时间常数的变化,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明显比常规 PID 控制器适应能力比强。 惯性时间常数 T1=1,T2=4 的被控对象的特性曲线不

37、理想。2.4结果分析根据前面的实验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1)(2)(3)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对惯性时间常数变化的适应能力比常规 PID 控制强;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的动态特性、控制精度比常规 PID 控制好;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系统比常规 PID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好。第 3 章系统硬件和电路设计3.1 引言电炉是热处理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加热设备,其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被控对象,虽然可用以下模型定性描述它Ke -tsG(s) =Ts +1(3-1)式中K 放大系数T 时间系数纯滞后时间但在实际热力过程中,由于实际工况的复杂性(加工工件的材质、初温、升温、幅度规格、装炉量以

38、及电气环境等因素),使得上述数学模型偏离实际情况相当严重,本文将在具有自调整功能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器基础上设计一个炉温控制系统,以期较理想地解决被加热物件透烧过程的测量与控制。3.2 系统的总体结构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 3-1 所示。图 3-1 电炉温度控制系统3.3 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是温度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系统性能。在微机温度控制系统中,温度的检测不仅要完成温度到模拟电压量的转换,还要将电压转换为数值量送计算机。其一般结构如图 3-2 所示。图 3-2 温度数字检测的一般结构3.3.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测温点的温度变换为模拟电压,其值一般为 mV 级,需要放

39、大为满足模/数转换要求的电压值。微机通过控制把电路电压送到模/数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 得到表示温度的电压数字量,再用软件进行标度变换与误差补偿,得到测温点的实际温度值。温度传感器种类繁多,但在微机温度控制系统中使用得传感器,必须是能够将非电量变换成电量得传感器,此次设计中选用的是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是工业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得一种传感器,具有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广、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得导体 A 和 B 连接在一起构成得感温元件,如图 3-3 所示。A 和 B 得两个接点 1 和 2 之间穿在温度差时,回路中便产生电动势,形成一定大小得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

40、应,也叫温差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测量的5。温度图 3-3 热电偶测温原理图3.3.2 测量放大器的组成测量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如图 3-4 所示。图 3-4 测量放大器的原理图测量放大器由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 A1、A2 两个同相放大器组成前级,为对称结构,输入信号加在 A1、A2 的同相输入端从而具有高抑止共模干扰的能力和高输入阻抗。差动放大器 A3 为后级,它不仅切断共模干扰的传输,还将双端输入方式变换成单端输出方式,适应对地负载的需要。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用下面公式计算éùR'URRG = 0= 3 ê1+ 1 + 1 ú(3-2)

41、UR2RGRG ûëI式中, RG 为用于调节放大倍数的外接电阻,通常 RG 采用多圈电位器,并靠近组件, 若距离较远,应将联线胶合在一起,改变 RG 可使放大倍数在 11000 范围内调节。3.3.3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热电偶的工作端(热端)被放置在待测温场中,而自由端(冷端)通常被放在 0的环境中。若冷端温度不是 0,则会产生测量误差,此时要进行冷端补偿。冷端补偿方法较多,在本次的设计中我们采用的冷端温度补偿为电桥式冷端补偿。35对与冷端温度补偿器,在工业上采用如图 3-5 所示补偿电桥的冷端补偿电路。图 3-5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电桥图中所示的

42、补偿电桥桥臂电阻 R1、R2、R3 和 RCu 通常与热电偶的冷端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取 R1 = R2 = R3 = 1W ,用锰铜线绕成;RCu 是用铜导线绕制成的补偿电阻。RS 是供桥电源 E 的限流电阻,RS 由热电偶的类型决定。若电桥在 20时处于平衡状态。当冷端温度升高时,RCu 补偿电阻将随之增大,则电桥 a、b 两点间的电压 Vab 也增大,此时热电偶温差电势却随冷端温度升高而降如果 Vab 的增加量等于热电偶温差电势的减小量,则热电偶输出电势 VAB 的大小将保持不变,从而达到冷端补偿的目的。363.4 多路开关的选择在本次的设计中,我们的温度传感器有 5 个,因此,我们采用了

43、一种 16 的多路开关,以实现对 5 个温度传感器的巡回检测。CC4067 是单片. CMOS.16 通道.模拟多路转换器。该电路包括 16 选 1 的译码器和译码器的输出分别控制的 16 个 CMOS 双向开关,通道的输出状态由电路外部输入的地址A.B.C.D 所决定。CC4067 可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去控制模拟开关的接通或断开,具有低的导通电阻和高的断开电阻,所控制的模拟信号最大峰值为 15V,而数字信号的幅度 3V-5V .CC4067具有端 inh。当时,inh=1,这时所有的双向开关均不接通,在公共端呈现高阻抗。1、主要性能CMOS 工艺制造;直接驱动 DTL/TTL/CMOS 电

44、平;单路、16 选 1 模拟多路转换器;具有双向转换功能;单电源供电;标准 24 引脚 DIP 封装;功耗:1.5mW;开关接通电阻: 180 欧(typ);开关接通时间:1.5us(max);开关断开时间:1us(max).2、CC4067 引脚图示与图 3-6。OUT/IN12342423222120191817Vdd 89101112131415inh C D76543210A B 5 6 7 8IN/OUTIN/OUT 916 10 11 151413 12 Vss图 3-6CC4067 引脚图3、 CC4067 功能框图如图 3-7 所示。图 3-7 CC4067 功能框图3.5 A

45、/D 转换器的选择及连接5G14433 是我国制造的 31/2 位模/数变换器,是目前市场上广泛流行的最典型的双模/数变换器。该具有性能好、转换精度高、自动校零、自动极性输出、自动量程控制信号输出、外接元件少、价格便宜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在低速微控制器应用系统,智能仪表和数字三用表等领域。5G14433 与国外型号 MC14433 兼容。5G14433 的外部连接电路,尽管 5G14433 外部连接元件很少,但为使其工作于最佳状态,也必须注意外部电路的连接和外接元件的选择,其实际连接电路如图示。为了提高电源的能力,正,负电源分别通过去耦电容 0.047uF、0.02uF 与 Vss(VAG)相

46、连。图中 DU 端和 EOC 端短接,以选择连续转换方式,使每一次转换的结果都输出。图 3-8 外部连接电路当C1=0.1uF,VDD=5V,fCLK=66KHz 时,若Vxmax=+2V,则R1=480K;若Vxmax=+200mV,则 R1=28K。外接失调补偿电容固定为 0.1uF。外接时钟电阻 Rc=470K时,fLCK66KHz;当 Rc=200K时,fLCK=140KHz。实际电路中一般取 Rc=300K。3.6 单片机系统的扩展3.6.1 系统扩展概述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功能较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块单片机就相当于一台单片机的功能。这就使得在智能仪器、仪表、小型检测及控制系统

47、、家用电器中可直接应用单片机而不必再扩展,使用极为方便。但对于一些较大的应用系统来说,单片机片内所具有的功能将显得不足,这时就必须在片外连接一些。这些芯片,既可能是器,也可能是输入/输出接口。系统的扩展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外部程序外部数据器的扩展; 器的扩展;输入/输出接口的扩展;管理功能器件的扩展(如定时/计数器、键盘/显示器、中断优先编码等)。3.6.2 常用扩展器件简介一、总线驱动器 74LS244总线驱动器 74LS244 经常用作三态数据缓冲器,74LS244 为单向三态数据缓冲器, 而 74LS244 为双向三态数据缓冲器。单向的内部有 8 个三态驱动器,分成两组,分别由控制端

48、 1G 和 2G 控制;双向的有 16 个三态驱动器,每个方向 8 个。在控制端 G 有效时(G 为低电平),由 DIR 端控制驱动方向;DIR 为“1”时方向从左到右(输出允许),DIR为“0”时方向从右到左(输入允许)。74LS244 的引脚如图 3-9 所示。图 3-9 74LS244 的引脚二、地址锁存器 74LS37374LS373 是一种带输出三态门的 8D 锁存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3-10 所示。图 3-10 74LS373 的结构图其中:1D8D 为 8 个输入端。1Q8Q 为 8 个输出端。G 为数据打入端:当 G 为 1 时, 锁存器输出端状态(1Q8Q)同输入状态(1D8D);当 G 由 1 变 0 时,数据打入锁存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