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与灭火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与灭火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与灭火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一、选择题1.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B.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内躲避C.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D.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2.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若冒然进入,易发生窒息B.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C.室内煤气泄露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D.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以防煤气中毒3. 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C.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D

2、.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4.中学生守则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这是因为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吸烟吸入有毒害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甲醛C.黄曲霉素D.二氧化碳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B.现象说明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都高于80C.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现象说明物质不可能在水中燃烧6.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然、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都放热;都发光;都属于氧化反应;都很缓慢;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C.D.7.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

3、炸的是( ) A.氮气B.天然气C.氢气D.面粉粉尘8.下列物质遇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引起爆炸的是( ) A.面粉B.天然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B.铁生锈C.纸张的燃烧D.酒和醋的酿造10.下列四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一组是() A.氢气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氧气C.面粉和空气D.氧气和氮气11.用嘴吹蜡烛,能够吹灭的原因是( ) A.清除了可燃物B.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以下12.架空固体燃料,燃烧就会更旺。架空燃料的实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

4、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二、填空题 13.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是_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图书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_ 14.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1)通过下列_实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

5、能燃烧ABCD(2)通过实验与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_接触16.春节来临,汽车站、火车站都悬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进站”,下列物品不能带入客运列车的是_ A报刊杂志 B可口可乐 C白磷 D_ 17.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森林着火时通过开辟隔离带来灭火的原理是_。 1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请你从

6、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1)_,包括事例(2)_(填序号) 三、综合题 19.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液化气)是当今我市居民家中做饭常用的燃气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 (1)甲烷的化学式是_,乙烷的化学式是C2H6 , 丙烷化式是C3H8 , 据此可推测出“丁烷”的化学式为_。 (2)为了防止液化气泄漏造成危险,如下图,可以安装漏气报警器。 安装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在燃气灶的_(选“上面”或“下面”填空)。(3)液化气或天然气公司常在燃气中添加少量难闻的气体,这是为了_。 (4)燃气泄漏时,为避免爆炸事故,应采取的措施或注意事项是(填一种即可): _。 20.车窗密封的空调大客车一旦起火,乘客逃生时间只有几十秒。逃生的注意事项有:低身行进忌呼喊;遮住口鼻暂屏气;衣服着火莫狂奔。 (1)分析上述注意事项中的“低身行进”和“莫狂奔”的原理。_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