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人口1. 自然地理1.1. 区位条件1.1.1. 地理位置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一个岛区,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平潭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为邻,南近莆田市的南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平潭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126公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区。平潭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702座岩礁组成。全区陆地面积392.92平方公里,滩涂面积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8.74公里。主岛海坛岛东西宽约19公里,南北
2、长约29公里,陆地面积324.13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相当于香港本岛的四倍,厦门本岛的两倍,总面积超过新加坡的一半。全区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1.1.2. 行政体制平潭在体制上将采取混合型管理模式,即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实验区)管理模式,以期实现机构精简、事权统一、运行高效。其中实验区管理部门
3、为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而行政区管理部门仍为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及县政协四套班子。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行政级别为正厅级,为地市级单位,享有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部分省级行政职权。平潭在行政区划上没有撤县单独成立地级市,仍属于福州市行政区域范围。但在行政管理方面,平潭已在福建省计划单列,归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不归福州市管辖。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下辖平潭县8个乡和7个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潭城镇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10年2月更名为“
4、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实验区行政级别升格为正厅级,但基于宪法,平潭不会成为地级市单位,而是实行区县两套班子政策,未来仍属于福州市辖区。1.1.3. 生态环境(1) 气候平潭属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区,在大气环流和浩瀚大海的作用下,形成季风明显的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日照充分。1) 气温岛区热量资源丰富。海拔100 米以下低丘和平原,年平均气温19 - 19.9, 海域年平均水温为19.8。7 - 8月份盛夏季节,月平均气温为27.0 - 28.0,极端温度为37.4,海域水温25. 7 - 26.3。最冷的2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5 - 11.0,极端温度是0.9,海域水温1
5、1.8,且这段时间每半个多月就有“小阳春”气候出现;尤以海域水温,每年5月至10月约半年左右时间高于20.0,低于26.5;6 - 9月均高于24.0,盛夏7 - 8 两月平均也不高于26.5。在环岛海滨防风林带中(以海坛湾林带最为典型),小气候环境优良,一般日最高气温达20 以上。2) 日照处于台湾海域“雨影”区的平潭区域,日照较为充足。太阳年平均总幅射量107.98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达1869.5 小时,日照百分率42 。尤以7-9 月日照时数最多,日照百分率分别为:67%, 61%, 56%。3) 雨、云、雾岛区降雨日年平均达29 天,其中梅雨季5 - 6 月,平均降水量42
6、0.6 毫米,占年降雨总量的36 %。岛区云雾日年平均可达130 天左右,其中雾日约23 天,多集中于春季。4) 干湿环境岛区境内年蒸发量为1954.5 毫米,而年平均降雨量为1180.2 毫米,除5 - 6 月份梅雨季节外,其余各月降雨量均小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梅雨季5 - 6 月年平均降水量为420.6 毫米,占年降水量36%;7 - 9 月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多晴,盛行西南季风,仅遇台风才能形成台风雷阵雨,年平均降雨量为320.3 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7 %;秋、冬(l0月至翌年1月)少雨季,降雨量136.7 毫米,占年降雨量12 %。5) 风由于平潭位于海坛海峡
7、和台湾海峡之间,受大陆与台湾岛之间海峡上的“穿堂风”影响,因此,风速大,风向稳定,夏季盛行西南风,其余季节盛行东北风。通过对平潭气象站建站初期到2010 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平潭年平均风速为5.0米秒,风速最大的君山地区达13.9 米秒,风能密度达2678 瓦平方米。全区平均大于5 米秒的年有效风速时间超过6500小时,占全年小时数的76%。盛风期出现于每年9 月至翌年2 月。随着平潭防护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木麻黄为代表的防护林也成长得更为挺,平潭年大风日数以由70年代以前的107天骤减到2010年的11天。6) 气压平潭地势平缓,除君山外,各地气压差异不大,潭城年平均气压为1011
8、.9百帕。与气温相反,全年以121月为最高,78月最低。年最高气压为1033.0百帕,年最低气压974.9百帕。气压的日变化一般呈二峰二谷型,日最高气压出现在上午1011时和夜间2223时;日最低气压出现在1517时和凌晨45时。浅论平潭县气象气候, 林文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据19531983年统计平潭风景旅游管理局 福建平潭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蔡晓禾,廖廓,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平潭县志(2) 地质1) 地层平潭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邻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在中生代以前,闽东南沿海为一隆起区,自
9、中生代侏罗纪后的燕山运动起,发生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及岩浆岩侵入。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岩浆侵入伴随着强烈的断裂活动,至燕山运动晚期基本形成格局,确定平潭地质基础、地貌轮廓和矿藏分布。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壳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简称喜山运动),以及第四纪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响,又导致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至全新世早期,平潭岛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平潭海岸转为上升为主,海岸线继续外移,岛屿面积不断扩大,整个平潭岛的雏形基本完成。由于地壳不断抬升,平潭境内至今仍保留有六级海蚀阶地和三级海积阶地,前者在三十六脚湖一带尤为明显,后者则以海积平原为主。2) 岩石、沉积物第四
10、纪全新统长乐组的海积层,在区内分布较广。海积物主要分布在海湾洼地和平原底部,海积物上部广泛覆盖着第四纪风积物。根据海坛海峡海底地质钻探揭示,海峡海底中主要沉积第四纪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松散地层。其中主要为粘土、粘土质细砂、粘土质砂砾层、中粗砂、含砾粘土、粉砂质粘土等。第四纪沉积层厚度一般在2540米,最大达60米左右,面积156.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50.06%。岛区地层,除第四纪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外,构成平潭岛基底的岩石类型,主要是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即以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的燕山早期与晚期的侵入岩和以英安岩、流纹岩、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等为主的石帽山群的侏罗纪小溪组、南园组火山岩。其中分布最广
11、的是燕山期侵入岩。燕山早期侵入岩主要是分布于海坛岛北部、西北部的白青、平原、苏澳等乡镇的花岗岩和中部潭城镇附近的闪长岩。燕山晚期侵入岩主要是分布在流水半岛(除王爷山外)的花岗闪长岩、潭东地区的花岗岩和北厝、敖东一带的花岗闪长岩。白垩纪的火山岩分布在东北部的君山、杨梅山和龙兴岭;流水半岛王爷山主要是石帽山群的熔结凝灰岩、夹粉砂岩和安山岩。侏罗纪火山岩是小溪组的英安岩和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分布在娘宫半岛的南部。3) 构造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在区域构造上,平潭位于武夷戴云复式隆折带东侧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东与台湾海峡沉降带相邻。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处理,认为平潭地质构造背景,属于平
12、潭东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其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构造层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为主的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格局,成为比较完整的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根据福建省卫星影像地震构造显示,平潭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北东向的长乐诏安带的东北端。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主断裂形迹大致沿闽江口长乐福清、惠安、泉州、厦门至漳浦、诏安一线出露,总长度大于350公里,宽度约40公里,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该断裂形成于燕山期,明显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长乐诏安带的东侧两条活动断裂穿过海坛岛域内:第一条为平潭县东南东山县兄弟屿断裂线,位于离大陆30公里
13、,水深4050米等深线附近的海域,断裂线状界面清晰。第二条为平潭县平原乡东山县澳角断裂线,切过海湾,是沿海丘陵岛屿链带和平原台地区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诸岛,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动的断裂带南平福州断裂控制,呈条带状排列。除上述的构造线外,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平原高山断裂及平潭岛东侧的滨海断裂。这些次级断裂均发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岗岩中,并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平原高山断裂出露于平潭岛北部平原,经过海坛海峡至福清高山一带,断裂成群出现,地表可见长度510公里,总长达36公里以上。在平原附近可见两条呈北东40度走向断层平行出露,中间被第四纪覆盖,倾向北西,倾角6080度。该断裂自燕山晚期形成
14、后,还多次发生活动,但在晚更新世时期基本停止活动而进入侵蚀风化作用时期。平潭东侧滨海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分布,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由数条呈雁列式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总长度大于400公里,宽度约12公里。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显活动,至第四纪断裂活动有所减弱。该断裂中南地段,曾多次发生中强地震,说明该断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断裂。通过对断裂活动产物形成年代鉴定,平潭断裂活动年代以第四纪中更新晚期为主,即大约在距今1227万年间有过明显活动,至全新世(1.0万年)趋于稳定。(3) 地貌1) 地势平潭地形属木兰溪与龙江丘陵台地平原岛屿区。侏罗纪后期的燕山运
15、动,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岩浆侵入伴随着强烈的断裂运动,明显地控制着县域地貌和海岸带的发育。在各种内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岛礁、港湾、丘陵与平原相间排列等多种类型地貌,丘陵、海积平原分别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51.45%和42.7%。而海岸带地貌的发育明显受北北东北东走向的断裂控制,港湾众多,海岸曲折,港湾、半岛、岛屿的形态多具规则的定向排列特征。东海岸多港湾、暗礁;西海岸多泥沙、海涂。主岛海坛岛陆地面积267.13平方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其北部呈现南北走向的三条的丘陵带,并间以松散的堆积平原。全区最高峰君山,海拔434.6米,并列有200米以上丘陵7座和芦洋埔、至凤洋等平原。芦洋埔为县内最大
16、的沙积平原,面积30.23平方公里。君山东有王爷山(196.3米)、大澳埔;西有龙头山(181.1米)和上攀洋、酒店洋。据地质考察,王爷山和龙头山原为岛屿,约在34万年前,王爷山与海坛岛相连;约在6000年前,龙头山和芦洋埔平原连接。海坛岛中部多海滨平原,由风海堆积物发育形成,有燕下埔、龙凤头埔、七里埔等。海坛岛南部多低丘。海拔在100250米之间的低丘有13座,为东北西南走向和东西走向,间有远中洋埔和苍霞洋、东昆洋等海积平原。较高的山丘牛寨山海拔234.6米。由于地壳运动和泥沙淤积堵塞,在坛南湾内侧形成一个面积为190.52公顷的泻湖三十六脚湖。除海坛岛外,尚有125个岛屿和702个礁石,分
17、布在海坛岛四周,较大的岛屿有屿头、大练、小练、东庠、草屿和塘屿等。2) 类型平潭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台地、滨海平原、湖泊、滩涂和海岸。1. 丘陵平潭山丘多由距今1.3亿年的火山岩和花岗岩组成,分东北、西北、南部三片,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42%。东北片属火山岩高丘和低丘,海拔多在200米以上,山体完整,坡度陡峻,多基岩石壁;西北片多是花岗岩低丘,海拔在100180米之间;南部为花岗岩低丘,海拔在100250米之间。周围岛屿中,大练、屿头属火山岩低丘,前者海拔在100250米之间,后者一般在80米以下。其余岛屿多为花岗岩低丘,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下,坡度较缓,顶部浑圆。2. 台地全县
18、台地面积16.9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4.54%。主要分布于苏澳、平原、白青、流水、北厝、敖东等乡镇。台地由残积、风积和海积组成,土层厚,顶部平缓,呈波状起伏,海拔均在50米以下。3. 滨海平原滨海平原由风、海堆积物发育形成。全区平原面积132.3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5.5%。海坛岛上有七大埔、五大洋。“埔”多分布在滨海地带,风、海堆积物发育成沙质,海拔多在10米以下;“洋”多分布在与丘陵相间的平原,由砂、粉砂和粘土组成,其海拔平均在5米以下。据芦洋埔钻探显示,由上向下滨海相沉积分为四层:第一层粉砂;第二层细砂;第三层淤泥质土夹砂土;第四层粉质粘土。4. 湖泊县内主要湖泊三十六脚湖,是福建
19、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位于北厝镇东北部,面积190.52公顷,最深处达13米,湖面高出海平面1015米。三十六脚湖原为坛南湾一部分,三面环山,东面临海,由于地壳抬升和泥沙淤积,形成泻湖。沿湖分布着海蚀地貌和海蚀阶地。此外,尚有面积不大的己湖(在大厝基村)、大湖(在朴秀村)、剑湖(在上攀村)、昆湖(在昆湖村)等。5. 滩涂全区滩涂面积约6293公顷。东部和北部,无山峦屏障,沿海基岩被风浪冲刷剥蚀,地势较陡,潮间带短,一般为200900米。西部与西南部,有丘陵屏障,受风面小,地势较为平坦,潮间带长,有4003200米。滩涂主要分布在苏澳镇(1230公顷)、芦洋乡(890公顷)、北厝镇(870公顷)、
20、屿头乡(670公顷)、平原乡(400公顷)、敖东乡(400公顷)、流水镇(340公顷)。6. 海岸平潭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48公里,具有基岩、沙质、泥质等多种海岸类型。基岩海岸分布于岛屿中半岛、岬角等突出部。主要在海坛岛东部,岸线长约340公里,有港澳220处,主要岬角10处。其特点是岸线曲折,基岩裸露,海岸狭窄,海蚀明显。基岩海岸由花岗岩构成的多在苏澳、白青、潭东、敖东等乡镇的沿海及周围岛屿;由火山岩构成的主要分布在娘宫、流水、大练、东庠、草屿及君山北部海岸。两种不同岩性形成的地貌形态差异较大,在花岗岩海岸地区,以低丘为主,风化强烈,加上海水的作用,坡麓往往堆满巨砾,形成石蛋和石河地貌,
21、岩石表面可见海蚀遗迹;火山岩海岸地区,表面平滑,仅堆积沿节理风化的碎石和砂土,一般不留海蚀痕迹。沙质海岸分布在海坛湾、坛南湾、长江澳及流水、芬尾等地区。岸线比较平直,海岸带低平,潮间带宽阔,海积地貌相当发育,往往形成沙嘴、沙堤和沙坝。海坛湾海滨沙滩长近70公里,沙滩岸线在2.5公里以上有8处。泥质海岸主要分布于主岛西部风平浪静的海湾地带,坡度一般小于2度。西海岸淤泥滩处于潮间带之间,涨潮淹没,落潮出露,成为海蛎、毛蚶、花蛤等贝类的主要产地。(4) 水文1) 陆地水文平潭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20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11238万立方米、地下水为5962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54万立方米,
22、人均水量613立方米,亩均水量1637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4520立方米、亩均5850立方米的水平。属缺水区。 1. 地表水平潭陆地水域总面积1456.74公顷,其中:溪流水域80.94公顷,占陆地水域面积5.53%,全县有时令溪46条,宽不及丈,深不盈膝,溪流短小,独流入海;三十六脚湖面积190.52公顷,占陆地水域面积13.01%,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全县共建有水库26座,总面积763.93公顷,占陆地水域面积52.7%,蓄水2729万立方米;坑塘水域128.74公顷,占陆地水域面积8.79%,有池塘895个,蓄水174万立方米;沟渠263.90公顷,占陆地水域面积18.01%;水工
23、建筑物28.71公顷,占陆地水域面积1.96%。由于地形制约,水系极不发育,地表水量十分有限。全区年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80.9毫米,但分布不平衡,北部与南部相差380.1毫米。由于平潭四面临海,大风频繁,水面蒸发快,年均蒸发量1917.4毫米。除梅雨季节外,其余各季节蒸发量都大于降水量,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比值(干旱指数)为1.13。全区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1238万立方米,丰枯年份相差较大,丰水年(P10%)为19057万立方米;平水年(P50%)为10346万立方米;偏枯年(P75%)为7133万立方米;枯水年(P90%)为4856万立方米。2. 地下水区内地
24、层,除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外,均为中生代侏罗纪(南园组和小溪组)和白垩纪(大帽山群)的火山岩,及燕山早期和晚期的侵入岩。其中,第四纪包括风积、海积、冲积、洪积、残积等类型,含水层厚度一般都在10米以上,主要分布于芦洋埔等七大沙埔和其他滨海地带,面积156.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42%;侏罗纪分布于君山、跨海等地及小岛上,面积57.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15.5%;燕山期侵入岩分布苏澳、北厝、潭东、流水等地,面积97.55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26.2%。境内含水岩组基本为三种类型:基岩裂隙水(单孔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风化残积岩网状裂隙水(单孔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第四纪松散岩孔隙潜
25、水及承压水(单孔涌水量1001000立方米/日)。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贮存条件与分布规律严格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在丘陵台地地区,主要是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地下水资源贫乏;在滨海平原区,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前者分布于屿头、大练、白青、苏澳、东庠、北厝、敖东、流水等地,主要岩性为凝灰熔岩、流纹岩及粘土、沙土和含砾砂质粘土。蓄水条件差,水量贫乏,一般埋深0.292.38米。根据钻孔观测,单孔出水量3.0284.17立方米/日,属淡水。后者分布于芦洋、中楼、流水、潭城、澳前等地,主要岩性为砂质粘土、粘质砂土、中细砂、砂砾等。以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局
26、部为承压水,埋藏浅,一般埋深为0.52米。水量大,水质好,含水厚达9.1628.03米,芦洋埔一带沙地层厚达30米左右。根据钻孔观测,单孔出水量136.561055.04立方米/日,属淡水,局部地区属咸水。据钻探测算,全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962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含水区内。芦洋埔富水区芦洋埔富水区分布于芦洋埔南北两端及酒店一带。主要含水层由灰黄色细砂及中粗砂组成,厚度为1737米。地下水埋藏浅,平均埋藏地下0.50.7米。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四周山区裂隙水补给,自平原中部向海排泄。丰水季节水位接近地表以致内涝,枯水季节水位降低1.5米左右。水质良好,单孔最大可靠涌水量达613公升/秒
27、,渗透系数为58米/日。黄土墩承压富水区黄土墩承压富水区分布于芦洋埔平原中部黄土墩一带。主要含水层由中细粗砂、砾石和粘土堆积组成,其中黑色粘土层厚达11.6米。由于地壳上升作用,沉积了相互交织的地层,从而构成局部承压的含水层,承压水头一般接近地表。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低山裂隙水补给,最大可靠涌水量为5.447公升/秒,渗透系数6.678.46米/日,水质良好。流水富水区流水富水区分布流水东部及裕藩一带。含水层由黄色、灰色细砂和粘土、砂粘土组成。流水东部砂层厚达19.08米。裕藩一带砂厚27.61米,含水量丰富,单孔最大可靠涌水量为68公升/秒,渗透系数714米/日。主要靠大气降水、海积层潜水
28、和山区裂隙水补给。潭城富水区潭城富水区包括潭城镇南部、东北部平原地区。含水层由黄色、砖红色、灰色细砂和粘土、砂粘土或粘砂土组成。砂层厚达10米以上,含水且透水。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下00.57米,单孔最大可靠涌水量为1.878.3公升/秒,渗透系数6.67.8米/日。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山区裂隙水补给,沿地形排泄于海。2) 海域水文平潭四面临海,拥有海域面积2164平方公里,其中05米等深线范围面积131.57平方公里;510等深线面积114.04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面积256.39平方公里。1. 水温平潭海域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为19.420.1,以89月为最高,月平均26.327.0;2月最低
29、为11.212.0。东澳最高水温为31.6,出现于1960年7月;最低水温为6.8,出现于1968年2月。冬季水温比气温偏高0.93.1,夏季水温比气温偏低0.81.7,春、秋季时高时低,差值很小。2. 盐度海水盐度年平均值为30.4631.89,以78月为最高,112月为最低。夏季最高达34.8735.87,冬季最低值为5.84。3. 潮汐平潭区海域属半日潮类型,每昼夜出现2次涨潮和2次落潮。一涨一落历时12时24分,在正常条件下,每潮向后推迟48分钟。潮汐活动每半个月轮回一次,即农历初一与十六日略同;但潮汐的实际时间与水位高低,又因天文、气候、风力、风向影响,致使每个轮回略见差异。平潭平均
30、海平面为3.77米(19331989年),最高7.80米。东澳19601989年平均波高为1.2米,最大波高16米。4. 潮流流速平潭海域潮流变化较复杂,最大潮为7.517米,小潮为3.019米。浅海的涨潮由东向西,或东北向西南,落潮相反。主要是来复潮,个别是直线流。水深40米以内的沿岸海域的潮流为西北、东南流。南部受兴化湾径流影响,潮涨三分时为东北流,七八分时为西北流;退潮时为西南流,退五分时为南流。牛山岛以北海域为东南流,流时长;牛山岛以南为南流,流时短。水深60米以外的台湾海峡涨潮为东北流,退潮为西南流。据19611984年测定,浅海涨潮流速为2166厘米/秒,落潮流速为3070厘米/秒
31、。1981年在8个乡61个点测得平均流速为0.161米/秒,最小0.082米/秒,最大1.763米/秒。5. 透明度与径流量平潭海域远离大陆,海面水色多为蓝色,清澄,透明度大。但近、浅海春季或因连续大南风,或因径流量大,西部的海坛海峡海水略白米水色,来自闽江、木兰溪、荻芦溪、龙江的年径流量约800亿立方米。(5) 土壤与植被1) 土壤平潭土壤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据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区土壤有6个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34个土种。其共同特点是植被稀疏,土层薄弱,养分含量少。1. 砖红性红壤砖红性红壤又名赤红壤,分布面积171.03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46%。其成土母质以
32、坡积物为主。山顶脊部有残积物出露,风化层较薄,砾石多;山坡底部,风化层较厚,可达10米至数十米,其发育程度自上而下较差。主要分布在境内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带。该土类有砖红壤性红壤、粗骨性砖红壤性红壤、赤土3个亚类,6个土属,7个土种。2. 滨海风沙土滨海风沙土分布面积86.85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23.35%。主要分布于境内各个沙埔和澳口,是各种母岩风化石受流水、风力和海浪冲刷等作用淤积而成。其特点是脱水性强,易随风移动,砂层一般厚达数米至数十米。该土类有固定砂土、耕作风砂土2个亚类,4个土属,4个土种。3. 盐土盐土分布面积13.06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3.51%,是海洋中的泥沙和生物
33、腐烂体淤积于沿海港湾比较平缓地段而成,俗称海滩地。较集中分布于岚城乡、潭城镇的海滩地,中楼乡的盐田、韩厝及敖东乡的苍霞洋等地。该土类有滨海盐土和埭土2个亚类,3个土属,4个土种。4. 水稻土水稻土分布面积2.48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0.67%,较集中分布于大练、平原、中楼、流水、岚城、敖东、北厝的滨海平原及山垅、溪旁地带。该土类有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及盐渍型水稻土4个亚类,7个土属,4个土种。5. 红壤土红壤土分布面积1.66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0.45%。它与砖红壤性红壤相似,但碎石多,质地粗糙。主要分布于境内海拔300米以上高丘陵地带,如君山、杨梅山、虎头山。该土类只有
34、粗骨性红壤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6. 潮土潮土分布面积0.71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0.19%。它原是湖泊由溪沙冲积、洪积和风沙淤积而成,主要分布在平原乡上攀湖一带。该土类有潮土、砂土2个亚类,4个土属,4个土种。2) 植被平潭处于南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湿润,植被多为逆行演替的人工植被,种类少,群落结构单纯。森林植被7大类型,10个群系,12个群丛,58个科,161种。其中乔木38科、113种;灌木及草本20科、48种。有常绿针叶林马尾松、湿地松、黑松林;常绿阔叶林木麻黄林、相思树;常绿针叶混交林黑松、杉木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黑松、相思树和黑松、木麻黄及湿地松林等。山丘坡地生长的灌木有芝
35、麻车桑子、蔓性千斤拔、算盘子、野牡丹、栀子等。农作物有甘薯、大小麦、水稻、豆类、花生、西瓜、蔬菜、花卉等14种粮食作物、28种经济作物和200种花卉。在浅海滩涂和沿岸岩礁上,有海带、紫菜、鹅掌菜、石花菜、鹧鸪菜、江篱、红毛藻、羊栖菜、赤菜、海苔等153种海藻。牧草以旱生草本为主,在草埔和低丘坡地上,生长鱼眉草、菌陈蒿、野苣、一枝黄花、野菊艾、飞蓬、狗尾草等13科38种,层盖度30%。(6) 海域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石组成。东濒台湾海峡,西望海坛海峡。全县岛屿岸线曲折,形成海湾、港澳283个,其中渔港22个,为平潭发展海洋事业提供良好条件。1) 海峡台湾海峡位于北太
36、平洋西侧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海峡。平潭处于台湾海峡北端西侧。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440公里,系亚洲大陆板块的一部分,因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断裂陷落而形成。地势大致自西向东倾斜,海底阶地、峡谷、浅滩和水道等地貌形态多样。海峡南北端较深,北部一般在100米左右,南部可达400600米;中南部(东山至澎湖一带)较浅,约40米左右,有的仅10米。海峡底层蕴藏丰富的石油及砂矿资源。海峡两岸都有河川注入,水质肥沃,生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硅藻类有594种、浮游桡足类211种、底栖生物约500种,为鱼类繁殖和渔场形成提供优越环境。由于海峡地处太平洋西部北航线的要冲,交通方便,有利于两岸港口的对外交往。
37、海坛海峡在福州市东南,因处大陆与海坛岛之间,故名。南北长约40公里,宽3.310公里。两侧海岸曲折,多港湾岬角。水深一般530米,中部有5米以下浅水区,可航宽度在3003000米之间。海峡沿岸溪河注入有机物和浮游生物,适宜于发展海上养殖。由于是闽中海上交通要道,两侧均建有港口码头。平潭的苏澳港、竹屿港、娘宫港以及金井码头凭借海峡与福清、长乐、福州及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沟通。2) 海湾海坛湾在海坛岛东侧,东临台湾海峡,因海湾伸入海坛岛腹部得名。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面积约40多平方公里,呈半圆形。北部、西部多为沙质岸,南部是基岩海岸。岸线曲折,长25公里,形成10多个港湾,散布岛礁6
38、0多个。底质为沙或泥沙。西南侧的龙凤头滩,坡度平缓,沙白水清,是天然的海滨浴场。坛南湾在台湾海峡西侧,海坛岛东南,故名。湾内海域辽阔,东北西南长10.5公里,西北东南宽5公里,面积为50多平方公里。西北部低丘环抱,多沙质岸,岸线长22公里,形成20多个港湾,湾内分布20多个岛礁。底质为泥沙,水深415米。著名的观音澳港即在湾内。3) 岛屿全区大小岛屿126个。常年有人定居的岛屿9个,环绕主岛海坛岛周围,西北有屿头岛、鼓屿、小练岛、大练岛;东北有小庠岛、东庠岛;南部有塘屿、草屿。季节性有人居住的有:山白岛、三洲岛、大嵩岛、大怀屿、横屿、老箩屿、姜山岛、牛山岛、东甲岛、南横岛等10个小岛屿。1.
39、海坛岛海坛岛又名平潭岛,别名海山。为福建省第一大岛,是全国十大岛屿中与台湾岛距离最近的一个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狭窄,宽19公里。岛上最高峰君山插云峰,海拔434.6米。海坛岛陆域面积267.13平方公里,周围滩涂面积38.39平方公里。地形以海积平原和丘陵为主。海岸曲折,岸线全长204.5公里。主要港湾有娘宫港、竹屿港、苏澳、观音澳。海坛岛是平潭县的主岛。2. 屿头岛屿头岛在海坛岛西北,是福清、长乐、平潭三县市海上交通必经之路。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面积7.62平方公里,周围滩涂面积2.85平方公里。岛上丘陵地占全岛面积30%,多沙质土。海岸线曲折,长23.2公里。沿岸沙
40、滩与岩群相间,形成20多个澳口。3. 大练岛大练岛在海坛岛西北。因水道泛涌,浪花如练,故名。东西长6.26公里,南北宽1.57公里,面积9.85平方公里,周围滩涂面积1.38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围营山海拔238.5米,由火山岩组成。基岩海岸,岸线长20.35公里。可泊船的澳口有15个。4. 草屿草屿在海坛岛南部,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3.8公里,面积5.163平方公里,周围滩涂面积1.07平方公里。岛内大部分是低山、丘陵,西南高、东北低。岩岸陡峭、曲折,岸线长15.47公里。5. 东庠岛东庠岛在海坛岛东北,东西长约3.6公里,南北宽0.82.5公里,面积4.455平方公里,周围滩涂
41、面积2.57平方公里。全岛由火山岩组成,多基岩海岸,陡峭曲折,岸线长17.76公里。东西两侧为丘陵地带,中间为沙丘和坡地。东庠门坐落在西南角,是内海定置网作业区。北面的葫芦澳,是天然避风港口。6. 塘屿塘屿在海坛岛南部,东西宽0.72公里,南北长4.23公里,面积3.243平方公里,周围滩涂面积0.89平方公里。附近岛礁密布,海岸曲折,岸线长15.67公里,形成12个澳口。7. 小练岛小练岛在海坛岛西北,岛呈三角形,面积2.644平方公里,周围滩涂面积0.145平方公里。境内多丘陵,由火山岩组成,中部高,周围低,坡度较大。多基岩海岸,岸线长7.44公里,有10个澳口。8. 小庠岛小庠岛在海坛岛
42、东北,南北走向,长1.36公里,宽0.34公里,面积0.479平方公里。中部高,南北低,西部为陡坡,东部为基岩海岸。9. 牛山岛牛山岛位于海坛岛东,距澳前约9公里。因山形似牛,故名。又因周围水产资源丰富,故俗称“宝山”,属澳前镇管辖。全岛由火山岩组成,中部最高,海拔70.5米。南北长约0.94公里,东西宽约0.23公里,面积0.27平方公里。岛屿附近礁石星罗棋布,水深40米以上。(一) 礁石主岛海坛岛四周礁石众多,全县礁石有702个,其中明礁152个,暗礁106个,干出礁444个。4) 港澳平潭有港湾、澳口283个。主要港澳有:1. 观音澳观音澳在海坛岛东南突出部,坛南湾东北侧,澳前镇西,西北
43、距潭城镇约3.5公里。东、北部低丘环抱,为沙质、基岩海岸,岸线曲折,长6公里。港口向南,口宽内窄,宽3公里,纵深1.3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水深410米。建有500吨级深水码头,是中国沿海重要渔港之一,也是与台湾通航的重要口岸之一。2. 苏澳港苏澳港在海坛岛西北岸,苏澳镇西。港湾三面陆地环抱,沿岸为花岗岩低丘。基岩海岸,岸线呈U形,长约2公里,口宽内窄,湾口向西敞开,宽0.7公里,纵深约0.8公里,面积约1.7平方公里。港内水深23米,港外水深在10米以上,是天然避风港,建有码头,为平潭与福清、长乐海上交通的主要门户之一。3. 竹屿港 竹屿港在海坛岛中部西岸,东距潭城镇约5公里。原是经海坛
44、海峡进入平潭内港的一条港道,1959年12月筑堤堵口,平潭内港遂废而形成。港湾近似长方形,口宽0.5公里,纵深1.7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多泥沙底质,水深0.313.6米。岸线曲折,长达5公里。港内可泊500吨级货轮,是平潭县粮食、燃料等物资的主要转运港口。4. 娘宫港娘宫港在海坛岛西南突出部,西濒海坛海峡与福清小山东相峙,东北距潭城镇11公里。港口朝西,宽0.5公里,纵深0.25公里,面积0.08平方公里。水深310米。港内为泥沙贝壳质沙滩,低潮时多露出。北岸建有4座码头,总长73.4米;南岸建有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金井码头。娘宫港为平潭岛对外交通的主要港口。5. 流水澳流水澳在海坛
45、岛东北侧,西南距潭城镇9公里。多沙质岸,岸线长约1公里。北有光幼屿、红山屿及420米防波堤作屏障。港湾呈方形,南北长0.85公里,东西宽0.7公里,面积约0.72平方公里。沙底质。中部水深1.52.3米。港内设码头,可停泊500艘以上船只。6. 钱便澳钱便澳在海坛岛南,北距潭城镇约12公里。澳口向西,呈V形,口宽0.15公里,纵深0.2公里,水域面积0.025平方公里。多基岩海岸,岸线长约300米。沙底质,外沿水深3.3米。建有避风港防波堤和码头,班轮通草屿、塘屿。1.2自然资源地质活动和大自然的造化,给平潭留下了特殊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季风气候和海潮活动,造成了平潭潜在的巨大动力资源;而平
46、潭南亚热带北界,深入台湾海峡,气候温暖,加上海峡两岸大量江河汇流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非常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海产资源极其丰富。平潭土壤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但由于风大雨少,植被稀疏,不利于有机土积累发育,土层薄弱,养分含量少。平潭植被种类少,群落结构单纯,多为逆行演替的人工植被。总体上,平潭林、农、牧物产不算丰富。矿产资源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石英砂全区砂地面积82.33平方公里。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
47、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全区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咸水砂和淡水砂。咸水砂分布于潮间带的滨海地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淡水砂按成因分为海积砂和风积砂两种,风积砂多覆盖在海积砂上部。全区砂矿分布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芦洋埔、东部的流水龙王头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这三大片砂矿占全区砂矿分布面积的93%以上。芦洋埔砂矿区竹屿区天然石英砂早已于20世纪50年代被国家重工业部认定为生产标准砂的最佳原料。平潭砂场除生产标准砂供水泥厂和国防工程、建筑工地等使用外,还生产供石油油井加压用的压裂砂、供石油分解用的造型砂、供自来水过滤用的过滤砂、供铸造翻砂成型用的成型砂、树脂砂和用于化学分析及
48、医药、化纤工业高压喷头过滤用的化纤过滤砂等工业用砂。花岗岩平潭岩石资源类型少、总量大,主要是花岗岩、火山岩及辉长岩。岩石资源分布面积142.67平方公里,其中花岗岩11.33平方公里、辉长岩85.30平方公里、闪长岩1.60平方公里、二长花岗岩7.60平方公里、侏罗纪火山岩9.62平方公里、白垩纪火山岩27.22平方公里。全区探明花岗岩储量约7.7亿立方米,分布于北厝、敖东、澳前、南海、苏澳、白青、平原、中楼等乡镇。其中辉长岩占10%,二长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占90%,可开采量为5.54亿立方米。平潭花岗岩质地优良,每平方厘米的耐压强度达17751998公斤,抗折强度达140156公斤
49、,耐磨硬度在0.60.7克,耐酸度99.47%99.67%,是建筑工程和雕制品的好材料。澳前镇后楼村的紫红色花岗岩和敖东乡的芝麻白花岗岩品位较高,国家命名代号分别为“688”和“658”。海盐平潭四面环海,滩涂广阔,地势平坦,海水盐度31%34%,氯化钠含量高达93%95%,且海水蒸发快,所产海盐洁白、纯净、粒大、易溶,属优质盐品,是化学工业重要原料。利用海水晒盐始于清朝,至民国11年(1922年),盐田面积达30多公顷,建有盐坎8000余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快盐田开发,至1959年,全区盐田面积超过100公顷,最高年产盐4889吨。1970年6月,在火烧港筹建平潭盐场,总面积达556
50、公顷,成为福建省四大盐场之一,年产原盐3万吨。1991年,晴日多,雨天少,原盐产量高达3.7万吨。主要产品有大颗粒工业盐和食用细白盐两种。除平潭盐场外,北厝、江楼、土澳底、天山、甲狮澳等地均建有小型盐田,至1995年,全区盐场面积613.8公顷,产原盐30864吨。其他矿藏海坛岛北部伯塘澳口年出产贝壳20003000吨,供烧制壳灰;大练岛月举山蕴藏有品位较高的明矾;苏澳镇斗魁村的金岐山有黄铁矿。北厝镇的祥楼山有铜矿;澳前镇的潭报村有高岭土。以上矿藏的实际蕴藏量,有待进一步勘测海域资源平潭拥有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约为陆地的20倍,其中滩涂(大潮高潮区和低潮线之间)面积64.65平方公里;浅
51、海(低潮线以下010米等深线)面积240平方公里;沿岸水域(1040米等深线)面积1128.47平方公里,其中海域 (1040米等深线) 面积256.4平方公里;近海面积(4080米等深线) 4630.5平方公里。这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滩涂资源全区在海岸线外,发育一定宽度的滩涂,计有64.65平方公里,其中沙泥质滩涂占24.5%,泥沙质滩涂占39.3%,沙质滩涂占36.2%。平潭滩涂面积占全省滩涂面积的3.1%,占福州市滩涂面积的10.1%。人均滩涂面积0.26亩,在全省沿海25个县市中居第七位。滩涂主要分布在主岛西部的幸福洋、马腿洋、竹屿口、大安湾等地,由于受风面小,地势平坦,倾斜度
52、小,潮间带长,潮流缓慢,底质多为沙泥或泥沙,适宜养殖各种贝类紫菜。幸福洋全长1980米,其中高潮区250米、中潮区1200米、低潮区530米,已成为平潭海洋水产养殖重点区域之一。东部和北部,无山峦屏障,沿海基岩被风浪冲刷剥蚀,地势较陡,潮间带短,一般为200900米,利用率较低。滩涂土壤构成中,粉砂占40.48%82.41%,粘粒占7.23%44.82%,砂粒占0.23%12.56%。滩涂底质营养盐丰富,有利于各种贝藻类养殖。全区滩涂可利用于养殖的面积为2370公顷,其中可养蛎890公顷、养蛏320公顷、养蛤390公顷、养蚶80公顷、养紫菜690公顷。浅海资源全区浅海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其底
53、质,东海岸以沙泥、泥沙为主,西海岸以泥沙、沙泥为主。可利用面积约7280公顷,主要是捕捞,其次是养殖。全区有三分之一的浅海面积可用于网箱、海带、贻贝、紫菜、挂蛎等养殖。平潭浅海面积大,水质好,海水营养盐和浮游生物丰富,海底以泥沙质为主,周围有众多的明暗礁,利于鱼类栖息繁殖,宜于发展海水养殖和定置网、地拉网和钓业等捕捞作业。近海资源近海包括沿岸海域在内,南自石塘岩,北至海坛石(笠屿)的108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5758.97平方公里。其中沿岸海域(1040米等深线)面积1128.47平方公里,近海海域(4080米等深线)面积4630.5平方公里。其底质:1040米等深线水域为沙泥、泥沙;4060
54、米等深线水域为沙、沙泥;6080米等深线水域为泥沙。海水流速:沿岸为0.5141.542米/秒;近海为1.0281.542米/秒。海水硝酸盐含量在4.893.02毫克/立方米;磷酸盐含量在4.454毫克/立方米;硅酸盐含量在428997毫克/立方米。近海水域适宜海洋生物繁殖、生长,为平潭县主要捕捞作业区。海洋生物平潭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虾、蟹、贝、藻934种。其中鱼类共有24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种以上,主要有带鱼、大黄鱼、鳗鱼、银鲳、马鲛鱼、蓝圆鲹、鲐鱼、大甲鲹、金色小沙丁鱼、鲨鱼、石斑鱼、鳓鱼、真鲷、黑鲷、白姑鱼、日本鳀、日本鳗丽苗等;虾蟹类有75种,虾类主要有
55、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等;蟹类主要有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锯缘青蟹等;贝类有169种,主要有缢蛏、花蛤、牡蛎、巴非蛤、仙女蛤、文蛤、鲍鱼、贻贝、血哈等。海藻类有153种,主要有海带、紫菜、鹅掌菜、石花菜、鹧鸪菜、江篱、红毛藻、羊栖菜、赤菜等。浮游生物共有266种,其中浮游动物110种,浮游植物156种。此外,还有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29种。平潭最为突出的海洋珍品为坛紫菜,蝴蝶干和金鲟。坛紫菜生长于浅海礁石上,以塘屿所产为最优,宋代列为贡品。坛紫菜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具有健胃宜脾、化痰利水之功用。在日本被誉为“中国长寿菜”。蝴蝶干产于青峰、白沙一带的厚壳贻贝,生剥鲜肉
56、晒干,形似蝴蝶故名。东庠门所产的锯缘青蟹,俗称“金鲟”。栖息于激流礁石之间,蟹大有力,冬至前后膏满味美,民间视为上等补品,幼儿学步时食之,效果尤佳。港口资源海岸线平潭海岸线蜿蜒曲折,总长408.74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湛蓝。平潭海岸线约占福建省海岛岸线的15%,均海岸线长度居全省第一。港口平潭港口资源丰富,其天然港湾、澳口有283个,其中10处已勘测确认可建造5万30万吨级码头,具备建设大型物流港口的条件。主岛海坛岛加上12座具备开发条件的岛屿,总计可开发面积在255平方公里以上。风力资源平潭风力资源丰富,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风能利用最佳地区,年平均有效风速(4.527米)达6576小时,风能密度2678瓦/平方米。全县可利用的风能区域约5.3亿千瓦时。20世纪70年代后期,平潭开始风力发电实验,19901995年,全县累计风力发电量424.04万千瓦时。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国家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平潭县电力公司合作开发长江澳风电场,投资后大大改善了平潭的供电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科技咨询行业科技咨询服务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花卉行业花卉养护技术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智能农业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商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人脸识别行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山西省2025山西吕梁离石区博士研究生引进(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宿迁市2025江苏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孝义市2025山西吕梁市孝义市招聘文旅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垫江县2025第二季度重庆市垫江县事业单位招聘6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产科联合多部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课件
-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件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食品检测实验室操作规程
- 高血压个案护理案例
- 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版)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Unit 1 Lesson1 Hello!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4年省食品生产监管能力大比武理论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